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瘫,中医亦称"口僻",多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我科自1997年12月至1999年12月,应用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面瘫32例,收到满意疗效,观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委均可发病,据临床观察尤以流行性感冒后好发,本人自1989~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TDP照射、抗感染等综合疗法,对218例周围性面神经瘫痪进行治疗观察收到了较为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18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3岁,最大75岁,其中男102例,女性116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半年。初病时耳甲与乳突疼痛者或外耳道疱疹者55例;舌前2/3味觉丧失者6例。2 治疗方法2.1 针灸方法 取穴:阳白、下关、地仓、颊车、翳风、风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与电磁波照射、穴位注射、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与电磁波照射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3%,结论:综合治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
针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瘫即颜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之为"口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临床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笔者采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针刺为主加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1 6 5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6 5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96例 ,女 6 9例 ;年龄最小 1 .5岁 ,最大 6 2岁 ,平均 3 8岁 ;病程最短3 h,最长 6个月 ,<3 d 88例 ,3~ 7d 42例 ,8~ 1 5 d2 0例 ,>1 5 d 1 5例。所有病例均以单侧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 ,并排除中枢性面瘫。2 治疗方法2 .1 针刺疗法 取穴 :牵正、四白、阳白、下关、地仓、风池、合谷。鼻中沟歪斜配人中 ,颏唇沟歪斜配承浆 ,偏头痛加医风、率谷。除合谷穴取对侧外 ,余穴均取患侧。操作 :风池、合谷穴用捻转泻法 ,余穴平…  相似文献   

6.
探究运用颊黏膜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原理,通过对周围性面瘫的中医原理、颊黏膜的特殊部位及放血疗法的历史演变与机制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整理颊黏膜与周围性面瘫的关联,研究颊黏膜放血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更好地推动放血疗法的发展和研究,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下的探索与发现,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放血疗法治疗面瘫12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远义 《北京中医》2004,23(4):241-241
面瘫,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诸如针刺、电针、穴位注射、艾灸等,疗效都很确凿。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放血疗法治疗面瘫更优于上述传统针灸疗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面瘫,即西医所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诸如针刺、电针、穴位注射、艾灸等,疗效都很确凿.但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放血疗法治疗面瘫更优于上述传统针灸疗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小平 《世界中医药》2011,6(2):148-149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在中医学文献中称作"口眼斜",也称"口僻",是指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变。手足三阳经均上行头面,当病邪阻滞面部经络,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脉受阻,可导致面瘫的发生。古人认为本病是由风邪所致,历代文献均将其归入风门,概称为"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贝尔(bell)氏麻痹与亨特(hunt)综合征[1]。  相似文献   

10.
针电药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原理,比较分析中药配合针灸对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与中药治疗法,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具有比较好的疗效,但治疗组相对见效较快,疗效较好。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比较安全高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18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经过针刺、放血疗法治疗,治愈14例,占77.7%,有效4例,占22.3%,总有效率100%。在患者发病初期给予针刺、放血疗法,能促进血液循环及功能恢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60.00%,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48.00%,总有效率80.0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观察比较,治疗后对照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收治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并对其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选择单独的中药治疗方法,治疗组选择中药配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其疗效。结果:时照组的有效率为58.3%,治疗组的有效率迭91.67%,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照组。结论:中药配合针灸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及其家属也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上的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面瘫即周围性面瘫,中医称“口眼喎斜”,是针灸科的常见病种。作者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采用针刺治疗面瘫,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采用针刺治疗本病,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治愈率,使后遗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瘫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组40例采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10d为1个疗程,间隔2d,治疗3个疗程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治愈率52.5%,治疗组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分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根据病程实际情况分为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进行分期针灸治疗。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具有显著优越性,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应用分期针灸治疗方法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发泡疗法结合针刺在特发性面瘫病例急性期及整个病程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急性期采用静滴复方甘露醇+地塞米松、口服阿昔洛韦结合针刺+TDP治疗,恢复期单用针刺+TDP治疗,治疗组急性期采用中药发泡疗法、口服阿昔洛韦结合针刺+TDP治疗,恢复期单用针刺+TDP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特发性面瘫急性期缓解耳后疼痛及整个病程中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参与治疗特发性面瘫过程中,中药发泡疗法可以取代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19.
王刚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5):65-65,67
面瘫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根据临床经验及本组病例观察,认为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期是发病后的3~14天,此时采取针灸治疗配合中药离子导入,可以有效控制面神经炎症发展,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与穴位贴敷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63.3%;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与痊愈率分别为96.7%和40.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15),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可以显著提高痊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