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汤丽红  张翠贤 《光明中医》2013,28(6):1260-1261
通过对68例外感发热病人(外感发热表热证25例半表半里证21例里热证18例,)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辨证施护,退热效果显著而不伤正气,缩短治疗周期,对促进预后恢复起到满意的疗效。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2.
外感发热患者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娟萍  邓海燕 《河北中医》2004,26(12):942-943
自从2003年春季爆发SARS以来,各地医院都建立了发热专科,以专门接诊治疗发热患者。我们在发热专科工作期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将外感发热辨证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和里热证三类证型进行施护,患者退热快,痛苦少,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以整体观念、辨证施护为指导,结合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从一般护理、情志调理、饮食调养、合理配膳、疼痛护理、服药护理、理疗调护、院外延伸护理等多方面进行调护,强调"四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和同情心。积极配合治疗,使临床疗效得以提升,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联合刮痧疗法对外感发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并给予刮痧外治法。[结果]刮痧结束后30min体温降至正常范围者29例,较治疗前降低>1℃,但仍高于正常者27例,无明显变化者4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外感发热患者经正确的辨证施护,并实施刮痧疗法,有利于改善机体功能,能有效降温,并促进发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发热的病因较复杂 ,对病因不明者 ,除病情严重外 ,一般尽量不用抗生素、激素及退热药 ,以免造成症状不典型延误治疗。中医有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2大类 ,现将中医对发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护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 1999— 2 0 0 2年共收治持续发热患者 4 7例 ,男 18例 ,女 2 9例 ;年龄 19~ 4 3岁 ;病程 3~ 36d ;体温持续 38.5~ 39.2℃。经中医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护 ,患者均康复出院。2 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护2 1 外感发热 是指人体感受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之邪所致的一些疾病 ,以发热为常见症状。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便秘患者进行辨证施膳,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卧床的便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进行分型施膳及饮食指导。结果:42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治疗便秘总有效率为87.2%。结论:对卧床的便秘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膳,可有效治疗便秘,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收到了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中医临证施护。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小儿发热患者根据证型,从治疗、用药、饮食、情志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辨证施护。结果:配合辨证施护,使患儿症状得到了缓解,减少并发症,降低了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陈庆琳 《江苏中医药》2015,47(12):74-76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中医体系中也很早就提出了治疗糖尿病应注意饮食调养。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病(包括糖尿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治疗是基础,如何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来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调养,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在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食物配伍,通过辨证施膳法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以纠正糖尿病患者寒热阴阳失调的状态,固护胃气,恢复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从而有效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张晓春  张英 《四川中医》2008,26(11):124-125
根据患者发热的特点,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把外感发热的患者分为表热证、半表半里证和里热证三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施护方法.并配合中药沐足等外治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结合辨证施膳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失眠症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中药足浴及辨证施膳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施膳及中药足浴治疗。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总时间、入睡时间、睡眠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结合辨证施膳能明显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对中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中风后便秘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按摩组、施膳组和联合组,每组22例,按摩组患者采用穴位按摩法;施膳组患者采用辨证施膳;联合组采用穴位按摩联合辨证施膳。历时2周,于治疗前,治疗第7、14d,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便秘情况。结果:①三组治疗前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和腹胀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治疗第7d,联合组的上述排便问题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0.01);按摩组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及腹胀情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0.01);施膳组的仅下坠、不尽、胀感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第14d,联合组的改善情况较治疗前及治疗7d后更明显(P<0.05或0.01);按摩组除排便频度外,其余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0.01);施膳组所有观察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或0.01)。③按摩组治疗第14d的的排便困难较治疗第7d的好转(P<0.05);联合组治疗第14d的排便问题均优于治疗第7d的(P<0.01)。④治疗第7d,联合组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和排便频度优于同期的按摩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和排便频度优于同期的施膳组。治疗第14d,联合组的排便情况均优于同期的按摩组与施膳组。结论:穴位按摩治疗联合辨证施膳对中风患者便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针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证型的证候特点,采取辨证施护。结果:100例患者骨折完全愈合,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辨证施护能够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红  宁亚利  盖海云 《四川中医》2013,(11):148-151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确诊的129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护,采取饮食调护、情志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指导,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统计并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53例患者,治愈10例(18.87%),显效21例(39.62%),有效18例(33.96%),总有效率为92.45%;住院时间(12.9±1.3)天;用药依从性为90.57%(48例),护理满意度96.22%(51例),并发症发生5.66%(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辨证施护,可以有效提高其用药依从性,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整体化护理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中医辩证施护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随访记录患者180d再入院率,以评价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180d再入院率、180d>2次再入院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分别为12.73%、3.6%、10±7.4d、94.55%、92.73%,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联合中医辨证施护的整体化护理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可以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值得在临床中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联合辩证施膳改善肺心病患者胃肠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肺心病缓解期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择足三里艾灸联合辩证施膳。干预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不良(腹胀、呕吐、纳差、便秘或腹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联合辩证施膳可有效改善肺心病缓解期患者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积极作用,寻找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9例,接受常规西医护理;辨证施护组21例,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辨证施护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护理中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肾活髓颗粒治疗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的安全性及辨证施护的效果。方法:126例NSA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3例,用补肾活髓颗粒加辨证施护)和对照组(63例,补肾活髓颗粒加普通护理),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观察和护理。结果: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共有62例,主要表现为痤疮、多毛、声音嘶哑、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口唇和手指轻微麻木。不良事件发生率:试验组为39.68%,对照组为58.7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强临床观察,及时作好中医辨证施护,是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积极做用,寻找有效可行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9例,接受常规普通护理;辨证施护组21例,根据疾病的临床分型,进行辨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辨证施护组在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施护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护理中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任督二脉辨证的角度探讨颈椎病临床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共分为痹证型、昏厥型、痿证型等三型进行探讨,并进行临床验证。结果:经临床疗效观察病情均有改善;无无效病例。结论:颈椎病从任督辨证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辩证饮食调护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便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按辨证分型进行饮食调护;对照组给予福松口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有效率为73.69%。结果经统计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辨证饮食调护可有效治疗脑卒中患者便秘,有利于患者住院及居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