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珠海九洲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中"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和规范口岸现场检疫查验工作,科学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方法〕分析检疫查验发现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7月珠海九洲港口岸共发现"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者"87例,62例转指定医院进行医学排查,25例排除甲型H1N1流感嫌疑,2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20~39岁年龄段人员,学生及商务人员是检疫查验的重点。〔结论〕体温监测是发现"发热病人"的重要手段,健康申报是发现"呼吸道症状者"的重要方式。采集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分型最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006~2007年成都市发热症状监测系统数据及相关呼吸道传染病分布情况的整合分析,了解成都市发热情况的分布,对成都市发热症状监测系统进行评价。方法收集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热症状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对发热症状及相关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时间、空间、人间分布进行描述。结果成都市以发热为症状的疾病在冬春、夏秋两季更替时达发病高峰;城镇地区的发病例数大于农村地区;发热病人以儿童为主;上呼吸道感染为导致发热的主要疾病。结论成都市症状监测系统的灵敏度高,但特异度低,不能很好地探测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目前预警作用十分有限,必须加入监测疾病相对合适的检测内容,以提高系统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症状监测在疾病暴发早期发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一次登革热暴发案例探讨症状监测在疾病暴发早期发现中的作用。方法 2014年9月19日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回顾性收集东峰镇卫生院2013年8-11月和2014年同期门诊日志及清开灵注射液10 ml(支)、利巴韦林注射液0.1 g(支)等药物的使用量。使用Excel软件从门诊日志中提取诊断名为发热的病例,统计每日发热人数、发热人次数。通过发热和药物数据判定异常事件出现时间;分析2014年发热人数、发热人次数与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相关性。以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为因变量,发热人次数(发热人数)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014年8-11月东峰镇卫生院门诊日志中发热2437人次,发热人数为1102例。与2013年同期(113人次、90例)相比分别上升19.6、10.2倍。1102例发热就诊患者男性499例(45.3%),女性603例(54.7%)。年龄构成呈现一个不典型的"M"形,5~10岁年龄组127人(11.5%)构成最多。2014年发热人数与清开灵注射液、利巴韦林注射液等药物相关系数为0.85~0.97(P<0.05)。从发热人数和药物使用量分析,异常均出现在8月23日。结论 症状监测显示2014年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登革热暴发疫情在8月23日出现异常,比常规监测提早近1个月。应重视症状监测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监测和分析无锡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2个发热呼吸道症状监测系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建立无锡市发热呼吸道监测预警限值,评价监测系统在流感暴发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 对2005-2010年无锡市SARS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法建立预警上限值,分析其对流感暴发流行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 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和SARS预警监测数据即急性(发热)呼吸道疾病(ARI)显示2个监测数据均有3个明显的高峰,分别是2006年第11 ~ 14周、2009年第33 ~ 36周和2009年第46~48周,两条移动平均线趋势基本一致;病原学监测显示每年的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高峰与ILI和ARI高峰期相吻合,2006年主要是B型的暴发流行和A(H1N1)亚型的散发为主,而2009年8、9月份出现4种毒株共同检出的现象,但逐渐被新出现的甲型H1N1毒株代替.EWMA预警结果显示,ARI和ILI 2种监测数据在2005年第47周、2006年第11 ~13周、2009年第11周、33 ~34周、36周、46周均出现预警,这与无锡市2005-2010年期间流感暴发疫情监测情况一致.结论2个监测系统同时出现的预警信号和实际流感暴发疫情基本吻合,利用EWMA法对多种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比对单种监测数据进行预警更加科学和可靠,在流行时间上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3例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是已知疾病的特殊表现?还是一种新的疾病?尚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发热症状监测应用在医院感染发病监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资料分两组,A组采用回顾性病例监测方法抽查出院病历,医院感染病例填表登记;B组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使用研发的实用电子功能模块,在全院住院病例中将体温≥37.5℃患者的信息收集到数据库,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并结合临床早期判断有无医院感染.结果 A组与B组医院感染发病率、漏报率和病原学送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发热症状为线索引导的医院感染发病监测敏感性高,覆盖面广,成本费用低,监管效果明显,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广州亚运会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广州亚运会症状监测系统并分析其运行情况,探讨症状监测体系在大型运动会卫生保障中的应用。方法开发亚运会症状监测与涉亚人员健康监测信息系统,从2010年11月3日起通过亚运场馆医疗点、定点医院、接待酒店等途径收集所有涉亚人员发热、腹泻、皮疹、结膜红肿、黄疸等5类症状信息,对所有出现症状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同时期学生因病缺勤信息。采用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对监测体系进行评价。结果广州亚(残)运会期间,症状监测系统报告五大症状的患者476人次,其中发热症状163例,腹泻202例,皮疹61例,结膜红肿31例,黄疸0例,发热伴腹泻11例,发热伴皮疹4例,发热伴结膜红肿1例。学校学生症状监测各类症状7273人次,其中以咳嗽和发热为主;监测体系报告及时,病例症状发生到报告平均6.3h,聚集性症状报告平均2.5h,报告准确率99.78%,无传染病、食物中毒病例漏报。结论亚运会期间,基于驻馆医疗团队及公共卫生保障团队、定点医院主动监测为主要形式,发热、腹泻等五大类症状为监测内容的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高,成本费用低,能及早地识别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活动的卫生保障实践。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北京市发热、腹泻聚集性病例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5年《北京市传染病症状监测信息系统》中发热、腹泻症状聚集性数据,运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方法对其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集中度法分析结果显示聚集性发热、聚集性腹泻的M值分别为0.57、0.47;圆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聚集性发热、聚集性腹泻的角度离散程度指标R值分别为0.57、0.46,样本平均角雷氏检验Z值分别为414.14、148.09,P值均<0.01,有季节性,聚集性发热高峰日为10月13日,流行期为8月13日至12月14日;聚集性腹泻高峰日7月31日,流行期为5月20日至10月11日。结论 北京市聚集性发热具有较强的季节分布特征,聚集性腹泻具有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聚集性发热流行期在秋冬季,聚集性腹泻流行期在夏秋季。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口岸入境有症状人员甲型H1N1流感排查情况,为今后提高对有症状人员的医学排查效率和细化甲型H1N1流感症状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2009年5—9月,杭州机场口岸对入境有症状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排查将甲型流感确诊病例与排除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确诊甲型H1N1确诊病例为19例,经统计分析,确诊病例中具有2种以上症状的比例比被排除者高(χ2=16.692,P<0.05)。确诊病例比被排除人员出现发热体征(χ2=9.315,P<0.05)和咳嗽(χ2=7.719,P<0.05)、咽痛(χ2=19.159,P<0.05)等症状比例更高。结论相比其他有症状人员,甲流患者更易出现多种症状,特别是出现发热、咳嗽和咽痛等症状。因此,症状监测对甲流大流行的预警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珠海九洲港口岸出入境人员中发热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规范口岸现场检疫查验工作,科学防控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方法对检疫查验过程中发现的发热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5—12月,珠海九洲港口岸检疫查验中共发现发热病人94例,其中入境81例,检出率为1.5/万;出境13例,检出率为0.2/万。发热病人均转地方医院排查诊治,其中9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7月份发热病人检出率最高(2.0/万),12月份发热病人检出率最低(0.1/万)。20~29岁年龄组、男性、学生及技术人员是此时段检疫查验的重点对象。发热病人体温在38.4℃以下占69.1%。体温监测是发现"发热病人"的重要手段,采集咽拭子检测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分型最准确的方法。结论针对发热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口岸重点人群的体温监测和医学巡查,加大对旅行者的宣传力度,能有效防止各种传染病经口岸传播,规范传染性疾病尤其是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