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刚 《养生月刊》2006,27(8):702-703
笔者研习太极拳多年,也曾经走过很多弯路,不得其要领,而致不得法,太极拳打起来没有流畅感。以我的个人体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守中的认识。杨式太极拳讲究守中。太极拳是那种说清楚本不易,要做好便更难的功夫。当在打太极拳时,我们便不会像在静止不动时那样,容易保持好身体的正中了。一个闪通背动作下去,身体的中正就找不到了,不是成了武打动作,就是身体上下脱节。杨式太极拳的各个拳式相对较为固定。如果说陈式太极拳如同写行书字的话,那么杨式太极拳就如书写正楷。杨式太极拳的守中有如书写时将字写得正直。但我们知道字的正直有实正和…  相似文献   

2.
3.
郑华金 《养生月刊》2003,24(12):550-550
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以及同行的交流,发现很多人在练太极拳预备式时很随便,思想不集中,身体不放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逆行而上,不能回归丹田。要知道预备式虽然简单,但却是练好太极拳的第一步,是为练好后面各式而作准备的,不可轻忽。现将陈照奎老师传授的陈氏太极拳预备式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5.
吴澹  董鑫 《养生月刊》2004,25(8):730-733
各种拳法各有其修炼要旨,太极拳也不例外。笔者根据多年杨式褚架太极拳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修炼要义,与同好共研。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好处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若其中任何一部分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就会造成机体阴阳、气血平衡的失调,导致脏腑功能紊乱,引发疾病。 太极拳的理论就是根据阴阳平衡学说而编制出来的一种富有哲理的拳术。古人  相似文献   

7.
张晓武 《养生月刊》2007,28(1):24-28
几年前,有报导认为腿部有损伤的中老年人不宜练太极拳,以免加重损伤,引起膝关节疾病。其实,只要科学地练习太极拳是可以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的。笔者对此做了一些研究,对如何保护好膝关节,根据对太极拳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体会,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郑华金 《养生月刊》2004,25(2):109-109
古典拳论曾一再提出松沉、松垂、松静是练拳的基本要领。杨班侯也提出过“体松、气固、神凝”的练功要求。当年杨氏父子为适应人们健身的需要,对拳架做了改动,甚至进行了重编。故拳诀云:“得机得势,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虚实任意攻”。可见,只要“得机得势”,太极拳便可任意运行方位,其方向是可不固定的。  相似文献   

9.
王勇 《气功》1999,20(5):230-230
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以及与同行的交流,发现很多人在练太极拳预备式时很随便,思想不集中,身体不放松。因心神不定,气机逆行而上,不能回归丹田。须知预备式虽然简单,但却是练好太极拳的第一步,是为练好以下各式做准备的,不可轻忽。现将陈照奎老师传授的陈氏太极拳预备式作一简单介绍。立身中正,头颈正直,虚领顶劲,目视前方,口唇自然闭合,下颔微微向里收,舌尖轻抵上队舌尖为任脉之端,上腭为督脉之首,舌尖轻抵上胯可使任督二脉接通,内气不致中断,而且气行数遍,两者间就会产生津液,可以润喉。两肩微向里合,放松下沉,两大臂…  相似文献   

10.
吴澹  彭长桥 《养生月刊》2004,25(2):110-111
中国太极拳大约在300多年前传到了当今河南温县的陈家沟,由陈家沟的陈长兴传给了河北永年人杨露禅,杨露禅极精此学,功夫已达化境,永年人称他的拳为:粘绵拳、软拳、化拳。  相似文献   

11.
伍殿荣 《养生月刊》2008,29(2):118-121
晨练中有幸结织太极拳拳师高英教练,她的盘架贯穿舒展、功夫纯熟,有独到之处.在她的启发下,感到太极拳习练到一定阶段,都应向高层次迈进,总不能始终停留在入门的层次上.每天打一遍拳就算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2.
吴永霖  陈跃鹏 《养生月刊》2005,26(10):898-900
俗话说“太极拳,太极腰”。一个人的“腰”是人体上下转动的枢纽(关键),它对全身的变化,调整人体重心的稳定.以及推动劲力达到肢体的各部位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所以太极拳经谱巾云:“腰为主宰”、“主宰于腰”。“脊”是上下的门枢,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72-1374
通过阐述太极拳对推拿工作者身心健康、气的控制、姿势的规范以及内劲的运用等方面的益处,从而为太极拳以及内劲的练习与推拿手法在临床之中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各种压力也接踵而来,身体功能逐渐下降,自从“亚健康”的概念被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于健身。健身可强健体魄,健全精神,防病治病,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太极拳的修习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 《养生月刊》2006,27(5):420-422
我国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太极拳是我国名拳之一,和形意拳、八卦拳并称为内家武术的代表。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太极拳乃阴阳拳也。这三种拳法内涵一样,只不过外在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都是力与巧的完美体现。本人自幼习武多年,先后经过真一子道长、释成超法师和太极名家陈振肖三位师傅的传授,对中华武术太极拳的修习过程略知一二。中国有句古语曰:“无规矩不成方圆”,太极拳的修习同样要经过学规矩、守规矩、懂规矩、练规矩、脱规矩五个过程,因为修习太极拳是一项细致入微的由“后天返先天”的人体再塑自然的工程,只有如此才能修习出…  相似文献   

16.
伍殿荣 《养生月刊》2006,27(9):788-789
太极拳已成为当前健身的时尚,但是能运用拳势呼吸健身者还不多,要想真正达到健身者必须运用呼吸才能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初练者在拳势呼吸运用过程中应该做到“五要”。一要套路熟:即达到三熟,首先是套路熟,对每套拳的套路一定要熟,这是运用拳势呼吸的基础,套路不熟,就谈不上呼吸的运用;二是招式熟,每套拳的招式要熟练,而且要基本到位,或者自己认为满意为止;三是运用熟,对那一招式该用,那一招式不能用,都要熟练地运用,俗语云:“熟能生巧”。二要常运用:要做到三个常用,首先是经常打拳,不能今天高兴就打,明天不高兴就不打,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相似文献   

17.
张晓武 《养生月刊》2003,24(8):364-366
太极拳的“体用兼备”宗旨,是其在国际武坛独树一帜的特色。体弱者,通过持之以恒的太极拳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健者,通过刻苦不懈的太极拳的锻炼,实现技击实用的目标。今就这一点谈谈我个人多年打太极拳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19.
祝兴隆 《养生月刊》2015,(3):203-205
中国在明朝以前,人们练的是长拳、绵拳、十三式、软手……,直至清代,山西出现了一位王守岳,此人武功盖世,太极精深,并著有《太极拳论》,才确定太极拳的名称。之前,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传承情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是唐朝的许宣平,有的说是宋朝的张山峰,有的说是明代的张三丰……。虽然张三丰与王守岳都著有《太极拳论》,但演练中出现了多种流派,有点各打各的味道。但大部分人喜欢陈王廷的太极  相似文献   

20.
罗创安 《养生月刊》2003,24(4):162-162
太极拳运动,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之一。笔者体会,在练习当中,若能与腹式呼吸相配合,则健身效果会更加理想。 所谓腹式呼吸,就是通过腹肌的起伏进行呼吸的。腹式呼吸又分两种:如果吸气时腹部向外鼓起,呼气时腹部向内收缩,称为腹式顺呼吸;相反,称为腹式逆呼吸,即吸气时腹部向内收缩,呼气时腹部向外鼓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