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犬自体骨髓干细胞在缺血组织的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抽取犬骨髓,经免疫磁珠系统分离出CD 34细胞,体外扩增并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建立犬双下肢缺血动物模型,将诱导分化细胞移植入一侧缺血肢体中作为实验组,另一侧缺血肢体植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自体对照组.移植后6周,检测缺血肢体中新生血管的形成.结果:细胞移植后6周,动脉造影显示实验组缺血肢体侧枝循环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微血管密度检测实验组为(14±2.3)个/高倍镜视野,明显高于对照组(6±2.1)个/高倍镜视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证实缺血肢体中移植的自体骨髓干细胞参与了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缺血肢体组织中的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2.
血管形成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血管形成在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指导治疗也有深远的影响,文中综述了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简史、血管形成的机理,肿瘤血管的特点,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预后、转移中的作用,以及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血管形成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预后的指标,针对抗血管形成药物的研制更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神经系统发育、维持神经元存活和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均有重要作用,可近年来研究发现NGF还具有促进各类组织血管形成的作用。本文对NGF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血管形成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形成在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指导治疗也有深远的影响,文中综述了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简史、血管形成的机理、肿瘤血管的特点、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预后、转移中的作用,以及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血管形成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预后的指标;针对抗血管形成药物的研制更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肿瘤诱导的血管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诱导的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治疗及预后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上亦将发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肿瘤血管形成的激活物,肿瘤血管形成的机理,肿瘤血管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在大鼠腹主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血管外科专家笔谈;血管外科;膝下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56例朋动脉以下肢体动脉缺血的血管重建术分析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组织的血管形成及损伤血管的内皮再生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作为血管形成中微环境的重要组成,对内皮祖细胞的调控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应用对内皮祖细胞发挥正性调控作用的细胞因子可明显提高内皮祖细胞的数量、生物学功能及其治疗效果.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7种细胞因子对内皮祖细胞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形成与凋亡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管形成在个体发育、创伤愈合以及肿瘤生长等病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管形成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多种细胞成分参与的、动态的、协调的复杂过程,但其起始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内皮细胞(EC)的增殖、迁移、分化及管腔形成.内皮细胞凋亡即内皮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可促进血管形成,相反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则抑制血管新生导致血管退化.多种促进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不但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粘附,而且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本文主要回顾血管形成与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对调节内皮细胞生存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组织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肠系膜血管缺血诊治的近展(综合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系膜血管缺血可同很多病理过程引发,各自有独特的临床表现的诊治方法,不论其病因如何,预后取决于迅速的诊断和防止肠梗死的治疗,近期采用的经皮导管内操作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本综合还介绍了有关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10.
神经生长因子与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神经系统发育、维持神经元存活和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均有重要作用,可近年来研究发现NGF还具有促进各类组织血管形成的作用。本文对NGF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肿瘤血管形成与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形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血管形成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血管形成诱导因子,抑制因子对膀胱癌血管生成的调节效应以及相应的抗血管形成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治疗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治疗实体肿瘤的可行性。方法:对近5年的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实体肿瘤的生长,发展,转移及预后好坏均与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体外及动物实验表明,抑制,阻断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后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结论: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将成为治疗实体肿瘤的一个有希望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肿瘤诱导的血管形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治疗及预后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上亦将发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肿瘤血管形成的激活物、肿瘤血管形成的机理、肿瘤血管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中枢神经缺血损伤中其作用也越来越受人关注,除了改善局部微循环间接地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外,VEGF直接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再生修复的作用也逐渐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15.
促血管生成素在机体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Ang)及其受体Tie2系统是调控血管完整性的重要因子,并参于生理及病理性血管生成,Ang1促进血管成熟与稳定,并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在内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用存在时,Ang2可增加毛细管管径、重建基膜、促EC增生与迁移,刺激新生血管出芽,而当内源性VEGF作用受抑制时Ang2加速内皮细胞死亡及血管退行性变。推测使用Ang、VEGF联合用于治疗性血管生成可能使新生血管获得持久稳定的结构,达到更理想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浸润性膀胱癌血管形成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浸润性膀胱癌血管形成的定量研究石岐兴李芳刘同才张铭铮李书章孙志熙孔垂泽李振华作者单位: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泌尿外科〔石岐兴(现单位: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泌尿外科)〕肿瘤血管形成即实体瘤内新生血管或微血管增殖形成的过程,它在肿瘤的发...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其受体c-Met蛋白相结合,启动一系列跨膜信号传导通路,刺激多种类型细胞和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形成、侵袭及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观察促血管形成因子HGF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并通过建立裸鼠U251胶质瘤皮下模型探讨c-Met反义寡核苷酸(c-Met-ASODNs)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肿瘤血管形成检测已逐渐成为临床肿瘤病情检测、预后判断等方面新的手段。同时也为抗肿瘤血管形成药物的开发及辅助治疗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着重介绍肿瘤血管形成及各种调节肿瘤血管形成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胰腺癌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管形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本文就血管形成对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血管形成诱导因子、抑制因子对膀胱癌血管生成的调节效应以及相应的抗血管形成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实体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有赖于血管形成。抗血管形成通过抑制血管形成诱导因子作用、内皮细胞增殖、阻断金属蛋白酶及整合素作用等途径而实现。Endostatin等新的抗血管活性物质的发现使抗血管形成成为肿瘤研究新的热点。血管形成抑制剂抗肿瘤谱广 ,不易产生耐药性 ,可长期使用 ,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