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晏昌光  马林 《重庆医学》2003,32(3):316-318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VNTR多态性及白介素-1β(IL-1β)基因外显子5多态位点TaqI与脓毒症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观察54例脓毒症患者和112例对照者IL-1Ra基因VNTR多态性及IL-1β基因外显子5态位点TaqI的分布。结果:脓毒症患者组IL-1RaA25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1/A2基因型分布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IL-1βA2等位基因频率及IL-1βA1/A2基因型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1Ra基因VNTR多态性与脓毒症易感性有关,可作为脓毒症易感性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6基因型及血清水平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g RG  Wei YS  Chen HM  Fang WZ  Long XK  Yuan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6):1126-1128
目的了解食管癌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启动子-572C/G、-634C/G的多态性,探讨IL-6的基因型及其血清水平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18例食管癌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IL-6基因多态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的血清水平。结果IL-6-634C/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食管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食管癌的相对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759倍(OR=1.759,95%可信区间为1.150~2.691)。食管癌组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6.9ng/L±5.3ng/L vs 4.6ng/L±2.6ng/L,P〈0.01),携带G等位基因的食管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不携带者(18.8ng/L±6.1ng/L vs 13.2ng/L±6.0ng/L,P〈0.01)。IL-6基因-572C/G多态性在食管癌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基因-634C/G多态性与食管癌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通过促进IL石的高度表达进而增加了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IL‐1Ra)编码基因2018(IL‐1RN‐2018)多态性及血清IL‐1Ra/IL‐1β比值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选取85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为基础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 )技术检测IL‐1RN‐2018 T/C基因SNP ,随机选取10%进行基因测序验证,应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中IL‐1Ra及IL‐1β水平。结果(1)NSCLC组患者IL‐1RN‐2018基因的TC型、TC+CC型的NSCLC发病风险分别为 TT型的2.646倍和2.31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鳞癌患者与腺癌患者比较,IL‐1RN‐2018 T/C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SCLC组患者的血清中IL‐1Ra、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Ra/IL‐1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NSCLC组中各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L‐1R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RN‐2018的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 NSCLC患病风险增加;IL‐1Ra/IL‐1β的降低可能预示NSCLC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1B,IL-1B)及受体拮抗剂基因(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 gene,IL-1RN)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检测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1例正常人IL-1B和RN的多态性,并测定血糖、血脂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中,IL-1B(-511)CC,CT和TT三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3.8%和26.4%,51.4%和48.7%,24.8%和24.9%;IL-1RN(内含子2)Ⅰ/Ⅰ,Ⅰ/Ⅱ,Ⅱ/Ⅱ和Ⅰ/Ⅳ4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7%和81.1%,14.7%和16.9%,1.8%和0.5%,2.8%和1.5%.两组比较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携带IL-1RN*Ⅱ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结论IL-1B和RN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无关,但IL-1RN*Ⅱ等位基因可能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危险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家族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对138例EMs患者及100例对照者的IL-1β基因-511和+3953位点及IL-1RA基因进行分析。结果:EMs组IL-1β-511位点的基因型(C/C、C/T、T/T)频率和等位基因(C、T)频率,IL-1β+3953位点基因型(C/C、C/T)及等位基因(C、T)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IL-1RA基因型A1/A1、A1/A2、A1/A4、A2/A2频率在EM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1%、12.3%、2.9%、0.7%和95%、4%、1%、0%,两组比较P=0.042;A1、A2、A4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别为91.7%、6.9%、1.4%和97.5%、2%、0.5%,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9)。A1/A2基因型个体患EMs的危险性是野生型A1/A1纯合子的3.48倍(95%CI:1.13~10.69),携带A2等位基因者患EMs的危险性是携带A1等位基因的3.66倍(95%CI:1.23~10.94)。结论:IL-1β-511及+3953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浙江籍汉族EMs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无关联,而IL-1RA基因的A2型等位基因可能是EMs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以及对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和DNA测序的方法检测1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70例健康对照者的IL-2基因-385T/G、+114T/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测定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IL-2基因+114T/G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正常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基因-385T/G多态性在两组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频率的相对风险分析发现,G等位基因携带者患慢性乙型肝炎的风险是T等位基因的1.490倍(OR=1.490,95%CI:1.085~2.046);进一步比较HBV患者IL-2基因多态性与HBV—DNA复制的关系,发现高水平HBV—DNA组-385G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布频率明显高于低水平HBV-DNA组(χ^2=6.051,P=0.014)。结论:IL-2基因-385T/G多态性与HBV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G等位基因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遗传易感基因,携带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显著增加了HBV-DNA的复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NR1基因3′侧翼区AAT重复序列多态性在广东汉族人群的分布及其与IB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115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NR1基因3′侧翼区基因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检测CNR1基因3′侧翼区丸AT重复序列多态性。结果:共发现8种CNR1等位基因和20种基因型。IBS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均以(AAT)13最常见(48.3%vs41.6%),基因型均以13/13最常见(24.3%vs21.3%)。以(AAT)10为界,将等位基因分为两组:〈10和≥10;三种基因型:〈10/〈10,〈10/≥10和≥10/≥10。IBS组≥10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97.4%vs92.6%,P=0.023);IBS组≥10/≥10基因型多于对照组(94.8%vs86.3%,P=0.033)。IBS男性≥10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98.89%vs92.86%,P=0.045),IBS男性组≥10/≥10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97.78%vs87.5%,P=0.072)。结论:广东汉族人群CNR1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最常见为(AAT)13,基因型最常见为13/13。CNR1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有部分相关性,拥有≥10等位基因和≥10/≥10基因型的男性可能更易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常虹  王龙飞  谈敏 《安徽医学》2010,31(1):11-1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ion—activated receptor—delta,PPARδ)+294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包括82例正常对照者(NC),120例冠心病(CHD)患者1的PPARS+294T/C基因多态性,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冠心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TC+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Nc组(P〈0.05);C等位基因携带(TC+CC)者冠心病危险性高于TT基因型(C等位基因携带者OR:3.16,95%CI:1.39~7.14)。结论PPARg+294T/C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之间有重要的相关性,C等位基因携带可能是冠心病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ACE基因I/D多态性是否与广东人群患冠心病(CAD)有关。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了72例广东汉族人CAD患者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与186例正常广东汉族大学生ACE基因频率相比较。同时用比色法测定外周血中ACE活性。结果 CAD患者Ⅱ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5% vs49%),D基因携带者(DD+ID)明显高于对照组,且DD基因型和ID基因型患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广东汉族大学生不同基因型血浆ACE活性明显不同,DD型人最高,ID型次之,Ⅱ型最低。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广东汉族人血浆ACE活性有关,D等位基因携带者易患CAD。  相似文献   

10.
Wang F  Jia J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9):614-618
目的探讨胆固醇24S-羟化酶(CW46)基因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位点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R219K)多态性位点与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SA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VLV)技术对168例SAD患者和215名正常对照的CYP46和ABCA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CYP46基因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在SAD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在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30,P=0.016),AD组携带A等位基因(G/A+A/A基因型)的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1.3%vs73.5%,x^2=6.444,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携带A等位基因者(G/A+A/A基因型)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低43%(校正后OR=0.57,95%CI=0.36~0.91,P=0.019),而从纯合子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低60%(校正后OR=O.40,95%CI=0.21~0.77,P=0.006)。结论CYP46第二内含子A→G多态性可能与AD发病无关;而ABCA1基因第六外显子G→A多态性与SAD相关,携带A等位基因或从基因型对SAD发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Ma P  Chen D  Pan J  Du B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1237-1241
目的 研究白细胞素 1(IL 1)α,IL 1β和IL 1受体拮抗剂 (IL 1ra)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全身性感染患者中的分布频率。方法 对 1997年至 1999年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加强医疗科连续收治的 6 0例全身性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进行IL 1家族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检测。IL 1α基因内含子 6中的多态性区域含有 4 6个碱基对的同向重复结构可变数 (VNTR) ,IL 1ra基因内含子2中含有 86个碱基对的VNTR ,两者均通过聚合酶链反应 (PCR)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的DNA产物大小鉴定等位基因A1 4和RN1 4。IL 1β基因 5 11位点上所含有的AvaI多态性经PCR扩增后 ,以Ava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进行鉴定。结果 全身性感染患者中IL 1raRN2等位基因和RN2 / 2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增加 (0 34vs 0 2 3,P <0 0 1;0 12vs 0 0 5 ,P <0 0 5 )。IL 1αVNTR及IL 1βAvaI基因多态性 (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 )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另外 ,全身性感染患者中基因型A2 / 2 ,B2 / 2和RN2 / 2病死率明显增加 (分别为 80 % ,81%和 71% )。如果患者同时具有A2 ,B2和RN2三种等位基因中的两种 ,则全身性感染更为严重 (APACHEII和MODS评分更高 ) ,病死率为 5 5 %~ 6 5 %。相反 ,基因型为A1/ 1,B1/ 1或RN1/ 1的全身性感染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多态性分布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产物长度多态性,检测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99名对照者的IL-1Ra第2内含子的86个碱基(bp)数目可变重复片段(VNTR)多态性。结果IL-1Ra基因的5种不同组合等位基因,本研究发现A1A1、A1A2、A2A2、A1A3、A1A4、A2A36种基因型。IL-1Ra A1和A2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T2DM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Ra内含子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基因多态性与宁夏汉族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191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和193例健康对照IL-1RN第二内含子中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结果 RSA组和对照组IL-1RN*1/1、IL-1RN*1/2、IL-1RN*1/3、IL-1RN*1/4、IL-1RN*2/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39%、20.42%、0、1.05%、3.14%和83.94%、11.92%、1.04%、2.07%、1.04%;等位基因IL-1RN*1、IL-1RN*2的频率分别为86.13%、13.35%和91.45%、6.9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有IL-1RN*2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危险性显著高于携带IL-1RN*1的个体(OR=2.03,95%CI:1.242~3.308)。结论 IL-1RN*2可能与宁夏汉族复发性自然流产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23受体(IL-23R)基因rs10889677位点多态性与Graves病(简称GD)的关系。方法:从268例上海本地汉族GD患者(其中136例GD眼病患者)和20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IL-23R基因rs10889677位点变异情况,分析其基因表型、基因频率与GD及其相关眼病的关系。结果:IL-23R基因rs1088967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GD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该位点多态性和GD发病年龄及性别均无相关。结论:IL-23R基因rs10889677位点多态性变异,可能不是中国南方汉族人群G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张艳  曾荔 《疑难病杂志》2013,12(3):194-196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白细胞介素-1β基因(IL-1β-511)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N)多态性情况,分析GERD与IL-1β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GERD患者(GERD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并且监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提取DNA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IL-1RN基因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IL-1β-511,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GERD组Hp阳性35例(41.7%),健康对照组Hp检测阳性56例(70.0%),2组患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ERD组与健康对照组IL-1β-511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RN-1,2基因型、非2携带子、2携带子、等位基因2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基因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1β-511/IL-1RN混合基因型T1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基因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IL-1RN基因多态性与GERD具有密切相关性,IL-1RN-1,2基因型、2携带子、等位基因2基因可能增加患者患病的风险,而IL-1β-511/IL-1RN混合基因型中T1基因型可能降低患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湖南籍汉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IL-1RN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介素-1受体拮抗因子(IL-1RN)基因多态性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相关性。方法:自150名AS患者及92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PCR方法检测IL-1RN基因第二内含子VNTR复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AS患者中IL-1RN*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结论:AS与IL-1RN*2等位基因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基因IL-1β-511、IL-1 RN VNTR位点多态性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加重健康中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的作用。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227名健康中年人IL-1β-511、IL-1 RN VNTR位点多态性,ELISA法检测HP IgG及CagA、VacA抗体,通过臂踝指数(ABI)评估受试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IL-1β-511多态性分别为CT(64.8%)、TT(22.3%),IL-1RN VNTR片段倍数多态性分别为IL-1RN*1(68.7%)、2倍重复(IL-1RN*2)(29.2%)。不同IL-1基因多态性受试者的A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受试者ABI明显低于阴性者(P < 0.01)。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抽烟状态、BMI、高脂血症及IL-1基因多态性后,ABI在HP阴性组及阳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 CagA抗体阳性是低ABI的危险因素(P < 0.01)。结论HP感染,尤其是CagA抗体阳性HP感染,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中年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与2种IL-1基因位点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清尿酸水平在慢性肺心病(CCP)心衰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将100例CCP患者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分为三组,采用尿酸酶法检测血尿酸水平,并将检测结果与30例健康者比较。结果:CCP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为58.00%,高于健康组的3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S);CCP组尿酸水平为(462.7±109.5)肚mol/L,高于健康组的(341.8土102.1)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尿酸水平为(491.5±112.6)μmol/L,高于I-Ⅱ级组的(351.2±102.8)μmol/L(P〈0.01)、III级组的(421.8±107.1)μmol/L(P〈0.05);血尿酸与LVED呈正相关(P〈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CCP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心衰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水平检测可作为评估心衰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凌卫滨  谢淑霞 《医学综述》2014,(24):4539-4540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纳入败血症组,同期分娩的10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健康组,采集外周血检测PCT及IL-6水平,并通过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SOFA)评分、小儿危重评分病例评分(PCIS)判断全身情况。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败血症组患儿PCT、IL-6水平及SOFA评分均高于健康组[(13.8±2.5)μg/L vs(2.8±0.1)μg/L,(272.9±43.6)ng/L vs(58.5±8.2)ng/L,(8.8±1.3)分vs(2.3±0.5)分],PCIS评分低于健康组[(72.1±11.4)分vs(95.8±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OFA评分与PCT、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PCIS评分与PCT、IL-6水平呈负相关(P<0.05);PCT、IL-6两项指标联合检查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96%,均高于两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PCT及IL-6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