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椎弓峡部裂与椎间小关节在横断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腰腿痛病人729例,经X光与CT检查,显示不清者做椎弓头倾角扫描。结果:729例病人中X光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约为0.68%,对于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检出率约2.79%。CT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检出率达10%。结论:对椎弓峡部裂CT扫描是一个可靠的手段,反角度扫描可以将椎弓峡部裂与椎间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有利于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弓峡部裂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椎弓峡部裂在横断图像上的特征进行影像分析与鉴别,为临床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本院腰腿痛病人637例,行X线与CT检查.必要时可做椎弓头倾角扫描.结果 X线腰椎双斜位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的阳性率约为0.62%,对于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崩裂阳性率约为2.66%.CT反角度扫描对于不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裂阳性率为10%,而伴有椎体滑脱的椎弓峡部裂阳性率为100%.结论 CT扫描是椎弓峡部裂诊断的一个可靠手段,它可以将峡部裂与椎小关节同时清晰地展示于一个层面,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R平片、CT和MRI的影响学检查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32例经CR、CT、MRI检查确诊的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椎弓峡部裂中的不同应用价值。结果32例CR平片显示椎弓峡部裂并伴有不同程度滑脱29例,3例峡部裂无滑脱,椎弓峡部均出现带状密度减低的裂隙影,即典型的“项圈征”。裂隙愈宽椎体移位愈显。32例CT扫描显示椎弓峡部关节突间低密度裂隙透光影,即“裂隙征”。裂隙边缘硬化,周围出现碎骨片和钙化块,伴有椎体滑脱和假性椎间盘突出。32例MRI检查椎弓峡部均出现不同规则T1WI低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骨性缺损,椎管前后径增大,也伴有椎体滑脱和假性椎间盘突出,且有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受压。结论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的CT检查清晰显示率明显高于CR平片,MRI检查对骨性结构显示较差,对椎管、椎间孔、侧隐窝等结构显示良好,观察神经受压情况优于C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R平片、CT和MRI的影响学检查对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32例经CR、CT、MRI检查确诊的椎弓峡部裂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椎弓峡部裂中的不同应用价值。结果32例CR平片显示椎弓峡部裂并伴有不同程度滑脱29例,3例峡部裂无滑脱,椎弓峡部均出现带状密度减低的裂隙影,即典型的"项圈征"。裂隙愈宽椎体移位愈显。32例CT扫描显示椎弓峡部关节突间低密度裂隙透光影,即"裂隙征"。裂隙边缘硬化,周围出现碎骨片和钙化块,伴有椎体滑脱和假性椎间盘突出。32例MRI检查椎弓峡部均出现不同规则T1WI低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骨性缺损,椎管前后径增大,也伴有椎体滑脱和假性椎间盘突出,且有椎间孔变形,神经根受压。结论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的CT检查清晰显示率明显高于CR平片,MRI检查对骨性结构显示较差,对椎管、椎间孔、侧隐窝等结构显示良好,观察神经受压情况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特征和CT技术。方法本组包括病例组173例(腰椎峡部裂)和对照组20例(无症状自愿者),均行L3至S1椎连续轴向横断层CT检查。观察每个椎骨连续层面显示骨性结构椎管环的完整性、椎管形态、椎小关节面和椎弓峡部断面形态等。结果病例组173例的175个椎弓峡部裂椎及对照组中2个腰椎椎弓峡部裂,无一椎显示完整椎管骨性结构环,即呈“环裂征”。病例组344个和对照组58个非椎弓裂椎,除13个并有脊椎裂的椎骨外,均表现有完整的骨性结构环。结论环裂征是腰椎椎弓峡部裂特征性的CT表现,对无滑脱腰椎椎弓峡部裂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其敏感性、准确率均为100%,特异性为91%。  相似文献   

6.
腰椎峡部裂是造成椎体向前滑脱的主要原因之一.约5%的成人可患有峡部裂,其中腰椎约占90%。在检查腰椎向前滑脱的病因中.CT作为一种区别真假性滑脱的重要检查手段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为提高临床医生对其CT表现的认识,以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1月腰椎CT中发现有峡部裂表现者20例,参照有关文献资料.作一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角度CT扫描(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2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常规腰椎X线侧位片检查确诊为椎体滑脱且疑诊为腰椎椎弓峡部裂,回顾分析180例患者的椎间盘常规CT扫描、椎弓RGACT检查结果。结果椎间盘常规CT扫描侧位定位像结果显示125例患者存在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69.44%;椎弓RGACT检查结果显示146例患者腰椎椎弓峡部裂,检出率为81.11%,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椎间盘常规CT扫描(P<0.05)。结论椎弓RGACT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具有检出率高、指导治疗方案制订、可鉴别陈旧性或创伤性椎弓峡部裂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5例腰椎峡部裂患者行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35例发生于L3椎体1例,L4椎体7例,L5椎体27例,均为双侧。轴位原始图像对骨赘、斑痕增生、椎间盘病变等显示清晰,三维多平面重建图象对峡部裂的显示达到100%,能显示峡部裂的部位、形态及腰椎滑脱的程度等信息。讨论:裂隙征是腰椎峡部裂的特征性表现,螺旋CT三维多平面重建对腰椎峡部裂及其所引起的相关改变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螺旋cT斜矢状位重建椎弓峡部裂的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腰椎峡部裂100例,对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层厚0.625mm,利用“思创”软件进行平行于椎板斜矢状位重建,对其峡部崩裂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患者斜矢状位重建图像解剖结构与传统腰椎斜位片图像相仿,均能清晰、直观地显示峡部崩裂、骨赘及断端移位情况。结论16螺旋CT斜矢状位重建椎弓峡部裂方法简单,图像直观、清晰,应为首选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涛  栾立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445-444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弓峡部裂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21例腰椎弓峡部裂的螺旋CT表现,对腰椎弓峡部裂导致神经根鞘受压、硬膜囊受压的螺旋CT表现与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螺旋CT能清晰显示椎弓峡部裂以及椎弓峡部裂所致的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和椎间孔狭窄及其他并发改变。螺旋CT表现与临床症状相符为81%。结论:螺旋CT对椎弓峡部裂的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阳明  余江  彭志远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521-522
目的探讨无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CT漏诊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7例CT首诊漏诊的无明显脊柱滑脱的腰椎峡部裂病例,寻找具有提示意义的CT征象。结果27例中有24例在腰椎侧定位片或常规椎间盘扫描图像可发现可疑征象,3例无征象。结论仔细分析和阅片,发现可疑征象后进行椎弓反角度扫描或螺旋CT扫描并结合三维后处理可有效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2.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CT表现,提高对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了111例(男36例,女75例;年龄31-77岁)的150个滑脱平面的CT表现、滑脱类型、程度及发生部位。对滑脱程度的评价方法 进行了研究。结果 以下位脊椎为坐标,按上位脊椎的滑脱方向提出了退变性腰椎滑脱分为纵向滑脱和横向滑脱2类。本组病例的滑脱程度均较轻,根据新提出的改良法判断,除11个滑脱平面为Ⅱ度外,其余均为Ⅰ度。腰4-5平面纵向滑脱24例,显著多于腰3-4(6例)和腰5-骶1平面(9例)(χ^2=10.08和22.63,P=0.02和〈0.001)。横向滑脱主要分布于腰3-4平面(60例)和腰4-5平面(48例),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χ^2=0.08,P=0.78),但显著多于腰5-骶1平面的3例(χ^2=71.79和65.01,P均〈0.001)。结论 退变性腰椎横向滑脱与纵向滑脱同样应引起临床重视。改良的滑脱程度判断方法 有助于CT检查对各方向滑脱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的矢状位重建诊断。方法对20例椎弓峡部裂的病例进行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获得矢状位图像。随机选择3具经福尔马林固定过的腰椎标本直接矢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再将横断位扫描的图像重建成矢状位和三维图像。结果在直接矢状位上腰椎椎弓峡部显示良好,上、下关节突及椎弓峡部和椎弓根同时显示在同一图像上,矢状位重建图像与直接矢状位图像完全一致。在20例椎弓峡部裂病例中单腰椎19例,双腰椎1例,裂隙的形态及角度显示良好。结论矢状位重建可清晰的显示椎弓和椎弓峡部裂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椎弓根单椎体复位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华长城钉钩系统节段内固定及植骨治疗腰椎峡部裂17例(CGW组),其中12例为单纯腰椎峡部裂,5例伴有腰椎I度滑脱,3例并存椎间盘突出。SF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9例(SF组),其中2例伴有腰椎I度滑脱。结果26例经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随访,按Henderson标准评价,CGW组优良率为100%,SF组优良率88.9%,总优良率96.2%。结论单椎体复位固定系统节段内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固定可靠,骨融合率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反角度扫描对椎弓崩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PHILIPS ULTRAZ螺旋CT扫描机,对100例疑椎弓崩裂的病人进行反角度薄层扫描,扫描范围自椎弓上缘连续扫描至椎弓下缘,使椎弓崩裂的裂隙与椎小关节间隙展示在同一平面上,采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进行观察。结果:100例病人椎弓通过CT的反角度扫描全部病例均获得满意的影像。96例为阳性,阳性率为96%,其中第五椎弓崩裂的为85例(占85%),第四椎弓崩裂10例(占10%),第三椎弓崩裂的为1例(占1%)。余下4例为阴性,阴性率为4%。CT扫描图像能完整、直观地显示椎弓及椎小关节的情况,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结论:椎弓反角度扫描技术操作简单实用,对椎弓扫描完整、直观,满足诊断要求,可作为椎弓的常规扫描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腰椎椎弓峡部裂的CT表现,探讨各个征象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自可疑椎弓峡部裂脊椎的椎弓根的上缘至下一个椎弓根上缘,层厚2~3mm连续扫描.结果86例中发生L5椎弓峡部裂51例,L4者33例,L3,者2例.各种CT征象发现率为:环裂征91%,椎体前移征85%,双椎体征50%,椎管拉长征45%,双关节面征38%,葫芦征26%,游移征15%,磨旋征6%.结论环裂征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双关节面征及葫芦征发现率较低,但特异性较高.椎管拉长征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其它征象无论其发现率大小,均是该病的继发改变,不能作为确诊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线缆(该线缆由美国KINAMED,INC.生产的SuperCable Iso_elastic环扎聚合物线缆。产地在美国,中国总代理:艾文泰上海商业有限公司。以下同)张力带固定术治疗腰椎峡部裂的临床疗效,探讨线缆张力带固定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共收12例L4和L5腰椎峡部患者。12例均为男性;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19.5岁。均未伴腰椎滑脱。所有患者采用艾文泰线缆张力带固定及峡部植骨术治疗,术后3、6、9、12个月进行了随访。结果 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达到骨愈合标准者为11例,骨愈合率为91.7%,9例达到健康队员训练强度。末次随访时疗效评价,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 线缆张力带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是疗效确实、操作简单、损伤小、生物相容性好的方法。对预防腰椎滑脱,促进腰椎峡部裂的局部骨折愈合,改善其腰部症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8具成人新鲜腰椎标本上,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研究了横突棘突钢丝捆绑法、钩螺钉固定法及Buck螺钉固定法对峡部裂腰椎三维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显著地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且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螺旋CT成像后处理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例腰椎峡部裂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重建(SSD)重建图像的CT表现。结果MIP和MPR显示峡部裂艮好,20例38处均能显示,前者更清晰;SSD图像显示椎体滑脱良好,16例椎体滑脱均能显示;峡部断裂断端骨赘形成7例,纤维组织增生或骨痂形成6例,侧隐窝狭窄6例,黄韧带肥厚3例,椎间盘突出5例,椎间孔狭窄12例,斜轴位或矢状位MP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 “断翼征”、“断柄征”,“断颈征”、“环裂征”是腰椎峡部裂特征性的CT表现,螺旋CT的多系列重建图像对峡部裂的诊断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