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桂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7):650-652,F000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心源性猝死的急性缺血综合征。研究^[1,2]表明,ACS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关,而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和继发血栓形成密切相关^[3]。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业已证实,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核因子-κB(NF—κB)、黏附分子(CAM)、C1MOL、金属蛋白酶、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  相似文献   

2.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由内皮素1激活的内皮素A受体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设计分成基础组、模型组、BQ-123组以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饲喂10周后,采耳动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主动脉标本中组织内皮素1(ET-1)、巨噬细胞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结果]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 TC、TG、LDL-C均高于基础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均低于模型组( P均<0.01)。模型组、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低于基础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血清HDL-C高于模型组( P均<0.01)。BQ-123组及辛伐他汀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T-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CRP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BQ-123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ET-1、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CRP阳性表达又较辛伐他汀组进一步降低。[结论]ET-1激活的ET受体A(ETRA)可以导致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P表达的上调;选择性ETRA拮抗剂(ETRAA)可以预防家兔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在粥样斑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而这一过程的急剧变化可导致冠状动脉内皮损伤、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能够促使稳定型心绞痛向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发展。因此,研究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状态与冠心病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检测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探讨血清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韩凤波 《四川医学》2007,28(3):277-27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测定患者住院次日及治疗6周及12周的CRP水平。结果辛伐他汀治疗组血清中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CRP水平,从而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心源性猝死,其共同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而局部炎症细胞的浸润以及全身性炎症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ACS最主要的原因之一。C反应蛋白(CRP)是目前被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重要炎症标志物,与斑块的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CRP水平与ACS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近年来发病率在我国呈迅速上升趋势,机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以及发展中起关键作用。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反映各种急慢性炎症的蛋白,CRP是冠心病的一种预测因子,冠心病患者CRP水平升高,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大量流行病学及临床研究资料充分显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高C-反应蛋白、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强有力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CRP、TC、TG、HDL—C、LDL—C与冠心病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的逐年增高,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炎症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大量研究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有关,而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是炎症的一种非特异但敏感的生物学指标。根据美国和欧洲前瞻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可作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个预报因子。笔者试图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hs—CRP探讨在不同程度的冠脉病变患者中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向红  周亚丽  黄榕 《新疆医学》2005,35(5):64-65
近年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与炎症密切相关,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是ACS的重要发病机制。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时最敏感的指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ACS患者血清CRP浓度的测定,以了解ACS与炎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感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分析CRP与ACS的关系。方法:6 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及ACS二组,分别测定CRP的血清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ACS患者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 <0 .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ACS发生的重要因素。炎症过程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对转变病程和减少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寻找不稳定粥样斑块血清标志物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组通过观察ACS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 CRP的变化。从临床的角度进行探讨CRP在AC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1],炎症反应参与了在As的发生发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所有阶段。T细胞的激活是AS发生、发展中重要的炎性致病因素^[2]。体内存在多种激活T细胞的受体一配体信号通路,近年来OX40/OX40L受体一配体途径与AS的发生、发展逐渐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以及炎性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的炎症指标。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11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9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检测血浆CRP和IL-6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SAP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并且,CRP和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浆CR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可以作为ACS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是受IL-6等因子调控,由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对心血管有损害作用。正常情况下以微量形式存在于健康人血清中。当机体患有急性炎症性疾病、创伤、烧伤、器官移植等时,CRP水平升高。而许多研究资料已证明动脉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基础。炎症反应可以促进动脉硬化(AS)的发展,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刺激与ACS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林光柱  张静 《吉林医学》2005,26(11):1251-1251
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病变,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近来研究发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其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稳定斑块和减少炎症反应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降脂作用之一。而有关氟伐他汀对血清hs-CRP和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tnI和hs-CRP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敏感的反映急、慢性炎症程度的指标蛋白,也是一种标记全身炎症存在的急性相反应物质。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显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会明显升高,以及高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预后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临床中使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CRP水平。本文对其抗炎反应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冠心病不仅仅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实际上炎性反应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化的形成,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裂纹,引起的完全或不完全性堵塞性血栓的急性病变,此时机体即出现急性反应期。而C反应蛋白(CRP)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监测,近年来又被公认为是新的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方法的诞生,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危险最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之一,本文通过对10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探讨其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稳定斑块及减少炎症反应、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辛伐他汀10mg/d,n=36)和常规治疗组(n=36);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水平。结果(1)他汀治疗组治疗12周后血清hs—CRP、血浆IL-6和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除血清hs—CRP、血浆IL-6水平降低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均无变化。(2)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x^2=3.86,P〈0.05)。结论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既有稳定斑块减少炎症反应作用,又有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的作用,为防治急性心血管事件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力军  王洪 《新疆医学》2009,39(10):75-77
资料与方法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参与了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发展整个过程^[1]。C-反应蛋白(CRP)作为一种炎症反应的敏感蛋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有较好的提示作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长期治疗中疗效肯定,其益处不仅来源与降脂本身,还包括抗炎、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疗程2周,常规治疗组服安慰剂,辛伐他汀治疗组每晚服辛伐他汀20mg,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浆CRP水平,同时测定25例健康人血浆CRP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CRP水平高于健康人血浆CRP水平(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RP水平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在ACS的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辛伐他汀具有独立于调脂的抗炎作用,而其抗炎作用对防治ACS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近年来其发病率,且死亡风险高,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ACS的病理基础。大量研究证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中起重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反应敏感标记物对ACS病情评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B型脑钠肽(BNP)主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