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秀成 《吉林医学》2015,(7):1363-1364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改善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血清钾、血清镁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0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钾、镁含量.结果 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38/4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51±0.29)(3.85±0.51)(1.16±0.21)(0.88±0.17)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钾和血清镁均高于对照组患者[mmol/L比mmol/L,mmol/L比mmol/L,均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5%,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后,血镁浓度与血钾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且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颜富德  梁伟玲 《吉林医学》2010,(24):4093-409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20~40ml加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异搏定20~40mg/次,3次/d。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者13例,总有效率为76.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者12例,总有效率为53.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76例。按照治疗措施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n=38)与对照组(常规治疗,n=38)。治疗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钾水平、血清镁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6/38)、76.3%(29/3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潘国洲 《右江医学》2004,32(3):229-230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和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治疗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病人 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3 0例 ,对照组给予能量合剂、病毒唑 ,治疗组给予黄氏注射液与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14天为一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5 6.7% ,总有效率为 93 .3 % ,对照组显效率为 16.7% ,总有效率为 73 .3 % ,两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和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孙艺波 《华夏医学》2007,20(1):72-7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常见心衰的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入院即予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另一组常规治疗。结果:两组心律失常和心衰治疗效果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对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能显著减少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能减少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溶栓、抗凝、扩冠等);治疗组5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门冬氨酸钾镁50~100ml+10%葡萄糖500ml+胰岛素8U静滴,1次/d,第1天100ml(前5h50ml),第2天起减为50ml,使用7d,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测,观察心律失常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22%,明显低于对照组60%,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无不良反应,而室上性、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峰 《当代医学》2010,16(2):102-10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门冬氨酸钾镁100ml+10%GS1000ml+普通胰岛素8U,ivgtt,qd;对照组:普通加镁极化液1000ml,ivgtt,qd。结果治疗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0例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作为试验组,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并与2004年前收治的53例行常规治疗的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2.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钟耀彬  温浩 《当代医学》2013,(10):147-148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诊疗用药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7月广东省高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持续2周,结束后对比患者的康复情况,依据无效、有效、显效的标准进行评价。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有效30例,观察组38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9%和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12例,观察组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律失常,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不易引发不良反应,临床疗效十分积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盐 (潘南金 )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76例 ,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 36例和对照组 4 0例 ,前者在5 %葡萄糖液 2 5 0ml中加入潘南金 5 0ml静点 ,每日 1次 ,10天为 1疗程。全部患者均持续心电监护 1周 ,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心肌梗死急性期的病死率。结果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门冬氨酸钾镁组低于对照组 ( 2 8.9%与 6 0 .0 % ,P <0 .0 5 ) ;Lown分级VIb级及其以上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门冬氨酸钾镁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 5 .6 %与 2 5 % ,P <0 .0 5 ) ;门冬氨酸钾镁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治疗中 ,门冬氨酸钾镁可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且未见任何副作用 ,是一安全、有效的心血管药物 ,可列为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2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综合纠正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液静滴,另随机抽取相应患者69例为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病例67例,有效率93.1%,对照组总有效病例54例,有效率78.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液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观察68例老年AMI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监护病房持续心电监护,将68例AMI患者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扩冠脉、有溶栓适应证者行溶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予静滴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则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室颤发生率和病死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显著改善AMI患者的预后,可作为常规治疗用药;胺碘酮对心肌梗死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全部病人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不加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 2 6例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连用 10d并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有效地防治心律失常 ,改善心功能 ,降低死亡率且安全可靠 ,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门冬氨酸钾镁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71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进行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86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照组(85例)不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其对AMI早期死亡率和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死亡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论AMI早期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可为AMI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7.
灯盏花素加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庆云 《广东医学》2001,22(7):642-643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加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把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维生素B1加甲钴胺注射液(弥可保),治疗组35例,应用灯盏花素加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10-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显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87%,显效率3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且治疗组起效时间早(P<0.01)。结论 灯盏花素加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老年CHF患者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1疗程(14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总有效率95.7%(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参麦合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老年CHF安全有效,减轻了洋地黄毒性作用,并有效防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门冬氨酸钾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门冬氨酸钾镁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62例急性心肌梗死柱院患者随机分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62例均行溶栓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治疗+门冬氨酸钾镁表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用心电监护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38例发生再灌注后心律失常.其中观察组14例,占22.6%;对照组24例,占38.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补门冬氨酸钾镁能隆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冀新红 《医学综述》2012,18(17):2896-2897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联合用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和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和可达龙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心源性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7.8%(3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源性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但比较病死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达龙、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心源性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