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ACS是复杂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其病理学变化以冠脉斑块裂隙、糜烂和/或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使粥样斑块中具有高促凝作用的脂核部分与血液循环中的血小板及凝血蛋白接触,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它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肌缺血急性发作的一组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S的发生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甚至完全堵塞从而出现心肌缺血缺氧、严重的出现心肌坏死,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心律失常、心率衰竭甚至猝死.ACS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因其病死率高,所以对护理、抢救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GRACE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对诊断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06例患者(其中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6例)进行GRACE危险评分,以评分结果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别中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GRACE危险评分的分值越高,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越多且病变的程度越重。结论GRACE危险评分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估测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S)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新概念,它包括心源性猝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 C 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而发生破裂、糜烂、出血,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可致心肌梗死,甚或心脏猝死,是当今社会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人们认为急性冠脉缺血事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缓慢进行性增大,而堵塞管腔所致。但近来已肯定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是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馈环路,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定义根据中国、美国和欧洲ACS诊治指南的定义,ACS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苏靓靓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65-16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过程中的一个类型,根据心肌急性缺氧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及个体氧供失衡状态,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Ⅲ。病理机制是由于冠状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导致血栓形成,全部阻塞冠状动脉而形成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8.
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组综合征,表现为一过性发作性胸骨后疼痛,伴有心电图ST段压低或T波倒置。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nte conroary syndrome ACS)包括了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le angina 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已成为当前冠心病研究的重点 ,旧的分型对ACS患者进行快速的分类和及时、有效的处理实际意义不大。根据临床实践 ,笔者提出新的分型及诊断建议 ,这对指导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 新分型根据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征建议分型为 :①ST段抬高的ACS ,也称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②ST段不抬高的ACS ,这一类ACS又包括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过去讲的自发型心绞痛、混合型心绞痛、初发劳累型心绞痛、恶化劳累型心绞痛、卧位心绞痛、夜间心绞痛、中间综合征等均包括在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现代治疗及其中医络病理论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代表一个疾病谱,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缺血性心源性猝死等。近20年来ACS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进展,使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但AMI仍是世界范围特别是工业化国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ACS的临床表现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非常相似。近年来运用中医络病学说从理论到实践,从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防治冠心病、心绞痛、AMI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试图将ACS的现代治疗进展与中医络病论治有机结合起来,探索AC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救尔心滴丸对急性心肌缺血犬的心外膜电图(N—ST、∑-ST)、心肌梗死区面积的影响。方法 通过缩窄或完全闭塞冠状动脉,减少或停止供应区的血流,形成急性心肌缺血,检测犬的心外膜电图(N—ST、∑-ST)、心肌梗死区面积的改变。结果 救尔心滴丸能明显减少ST段抬高≥2mv的点数(N—ST),降低ST段抬高的毫伏数之和(∑-ST),明显缩小心肌梗死区面积。结论 救尔心滴丸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犬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急性冠脉综合症是冠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之间的心肌缺血,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其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本病1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3组,分别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并同期选择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对4组受试者采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Hcy为(16.11±4.98)μmol/L,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为(16.83±4.52)μmol/L,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Hcy为(17.34±4.67)μmol/L,健康成人血浆Hcy为(8.82±3.56)μmol/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血浆Hcy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3组患者间血浆Hcy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一样,可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新概念,其包括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发生时,相关动脉是否关闭、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心肌缺血是否完全恢复以及坏死面积大小,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致管腔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临床产生ACS.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抗栓、溶栓、调脂、抗缺血、介入治疗恢复冠脉畅通、稳定斑块等措施能有效预防ACS的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ACS属于中医"胸痹"、"心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中医学界一直以来都重视对ACS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现将近年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三种不同临床状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为了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ACS的临床疗效,笔者将6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常合并多项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同时老年患者多有伴随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病等,这些因素使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不佳。75岁以上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适合溶栓治疗。近年来,笔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高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2例,取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类型。ACS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管腔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而尿激酶具有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使急性闭塞的心血管得到再灌注;血运重建,从而挽救了濒死的心肌。  相似文献   

18.
通常认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ST段持续抬高是提示室壁瘤形成的标志。本文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心室造影探讨AMI后ST段持续抬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Q波型心肌梗死(NQMI)和Q波型心肌梗死(QMI)[1]。ACS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的破裂。斑块破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以发展到血栓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合,在ECG上典型表现为ST段抬高。使管腔不完全闭塞的血栓和/或那些由较少比例的稳定纤维蛋白和较大比例的血小板组成的血栓产生UA和NQMI,在ECG上表现为ST段压低和T波倒置[2],如不及时救治,病死率很高。现将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5月收治的胸部疼痛的ACS患者32例疼痛部位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CB法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IMA水平及联合检测IMA、CK、CK-MB、cTnI、LDH水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3组,不稳定性心绞痛组27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28例,另选1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抽血检测其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乳酸脱氢酶(LDH),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组患者中IM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MA水平以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最高。各种心肌酶对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敏感性分别为:IMA88%、CK22%、CK-MB20%、cTnI32%、LDH28%;CK、CK-MB、cTnI、LDH,四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52%;五者联合检测敏感性可达92%。结论:IMA在早期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ACB法检测IMA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明显优于其他传统酶类,联合检测则大大提高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确诊率,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