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PS)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生成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 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别予粒-巨噬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培养或GM-CSF/IL-4联合各浓度APS(50,100,200mg/L)培养,普通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成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的免疫表型(CD80,CD86,CD83),自体或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GM-GSF/TL-4或GM-CSF,IL-4/APS诱导培养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均表现出典型的树突状形态而且表达高水平的免疫表型。GM-CSF/IL-4/APS培养的DCs的细胞成活率和增殖能力显著提高,CD83,CD80,CD86表达显著升高,APS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CML-DCs)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更强。结论 GM-CSF/IL-4/APS培养的DCs的CD83,CD80、CD86表达率明显高于GM-CSF/IL-4组。GM-CSF/IL-4/APS诱生的CML-DCs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强于GM-CSF/IL-4组。APS能促进IL-4和GM-CSF对CML-DCs的诱生与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人树突状细胞(DC)表面标志及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采用细胞因子体外培养7d后,实验组加入枸杞多糖(100ug/m1),空白对照组加等量RPMI1640,两组分别同时作用48h,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其表面标志的表达。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提呈抗原的能力。结果:用枸杞多糖刺激的人DC表达MHC-Ⅱ、CD83、CD86和促进T细胞的增殖的能力比空白对照组增加。结论:枸杞多糖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DC的成熟,促进DC诱导的免疫应答启动。  相似文献   

3.
郝习  赵明耀 《中医研究》2010,23(11):24-27
目的:研究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体外大量扩增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的技术,在DC的分化,成熟、活化这一系列过程中加入枸杞多糖观察其影响。在BMDC体外培养时加入低、中、高3种浓度(5,10,20 mg/L)的LBP进行干预,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培养至第6天,以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分析各组细胞的免疫表型及T细胞的增殖情况;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其分泌的白介素-12P40(interleukin-12P40,IL-12P40)水平;MTT法检测体外经冻融的H22肝癌细胞冲击后的DC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体外加入LBP培养后,DC表达高水平共刺激分子CD86和CD11a(加药组与NS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泌的IL-12P40水平升高;DC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加,其中以10 mg/L LBP培养时上述指标增加最为明显,与其他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LBP 5 mg/L,20 mg/L培养时,共刺激分子CD86和CD11a以及IL-12P40并没有高表达(加药组与NS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DC刺激同种反应性T细胞的杀伤活性也没有变化(加药组与NS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P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DC的分化、成熟,提高其表面表达CD86(B7-2)以及CD11a(LFA-1)的水平;能够促进DC分泌IL-12P40;提高CTL的特异性杀伤能力,并且这种作用有其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对不同载量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树突状细胞(DC)亚群抑制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SD大鼠制备空白及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采用HepG 2.2.15细胞株制备HBV病毒液。分为低病毒刺激(病毒浓度为1×105 IU/孔)和高病毒刺激(病毒浓度为1×107 IU/孔)实验。低病毒刺激实验每组设6个复孔,每孔细胞为1×106,分为正常组一、低病毒组(病毒浓缩液1μl)、空白血清组一(病毒浓缩液1μl+10%空白血清200μl)、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一(病毒浓缩液1μl+10%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200μl);高病毒刺激实验每组设6个复孔,每孔细胞为1×106,分为正常组二、高病毒组(病毒浓缩液100μl)、空白血清组二(病毒浓缩液100μl+10%空白血清200μl)、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二(病毒浓缩液100μl+10%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200μl)。两个实验均在干预12、24、36、48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DC亚群髓样树突状细胞(mD...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芦荟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提供实验用细胞模犁,筛选最佳干预药物及其浓度.方法:采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 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Alamar Blue法观察芦荟多糖对PBMc生长的影响,四唑氮蓝(Methylthiazolctrazolium,MTT)法观察芦荟多糖对HepG2生长的影响.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PBMC.芦荟多糖AP11在200μg·mL-1时已较明显促进和维持PBMc的生长(P<0.01).各不同浓度芦荟多糖对HepG2的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芦荟多糖AP11(200μg·mL-1)可作为开展抗肿瘤作用机理的理想实验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ASP)与阿糖胞苷(Ara-C)联合注射对移植性人白血病模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白血病细胞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 每只小鼠尾静脉移植2×107个K562细胞,建立移植性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ASP组、Ara-C组和ASP+Ara-C组,移植K562细胞第31天开始分别ip ASP(200 mg/kg)、Ara-C(2.5 mg/kg)和ASP(200 mg/kg)+Ara-C(2.5 mg/kg)治疗,共14 d,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药物注射完成第2天眼球取血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分类计数,取股骨测定每只股骨BMMCs细胞数;CCK8测定BMM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BMMCs增殖周期,混合集落(CFU-Mix)培养检测BMMCs形成集落能力;衰老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观察衰老细胞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衰老相关蛋白P16、Rb、CDK4及CyclinD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无论是ASP、Ara-C单独注射或ASP+Ara-C联合用药均能有效降低白血病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提高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股骨BMMCs细胞数,明显抑制BMMCs增殖,降低CFU-Mix产率,提高G1期细胞比例,减少S期细胞比例;显著提高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上调P16、Rb表达,下调CDK4、CyclinD1表达,且联合用药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ASP与Ara-C可能通过调节衰老相关蛋白P16、Rb、CDK4及CyclinD1表达,进而促进移植小鼠白血病细胞衰老,为临床治疗白血病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对移植肌卫星细胞的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照射组、移植骨髓组、移植肌卫星组、移植肌卫星且注射当归多糖组。小鼠经8Gy的137Cs-γ照射后按组别给予不同方式治疗,观察其生存状态、体重、外周血常规变化,PCR法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ex determining region on Y chro-mosome,Sry)的表达。结果:照射组小鼠在照射后17天内全部死亡,移植骨髓组、移植肌卫星且注射当归多糖组、移植肌卫星组小鼠在照射后1周内体重和血象值均明显下降,各组体重分别于11天、12天、20天左右开始恢复,28天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各组血象值于第2周开始恢复,第4周时基本恢复,移植肌卫星且注射当归多糖组常规指标均优于移植肌卫星组,第3周时各存活小鼠体内均可检测到供体小鼠Sry基因。结论:当归多糖可促进移植肌卫星细胞的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并加速其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8.
红花多糖对人PBMC增殖活性及NK、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SPS)体外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增殖作用及对NK细胞、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常规分离PBMC,体外与不同浓度的SPS共同培养,用3H-TdR法检测PBMC的增殖活性;MTT法检测N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SPS对PBMC增殖有促进作用,其促增殖作用呈现量效依赖性,以1.25mg.mL-1和0.625mg.mL-1剂量组促增殖作用明显(P0.05);SPS对NK细胞与LAK细胞的杀伤活性都有明显的提升作用(P0.05)。结论:SPS可促进PBMC的增殖,增强NK细胞、LAK细胞的杀伤活性,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当归多糖的免疫活性和对造血功能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研究当归多糖灌服对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DTH、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实验及内源性脾结节法、3 H TdR掺入骨髓有核细胞法、测定外周血Hb进行研究。结果 :当归多糖灌服对体液免疫有较强促进作用 ,大剂量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对溶血性血虚模型小鼠 ,当归多糖能显著升高外周血红蛋白 ,并能促进60 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内源性脾结节生成及骨髓细胞DNA合成。结果 :当归多糖有免疫促进作用 ,并能促进脾脏和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何彦丽  苏俊芳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4):47-48,F003,6
树突状细胞 (DC)的发现和研究进展为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阐述了DC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反应、肿瘤宿主DC表型改变与肿瘤免疫抑制、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进展以及从DC探讨中药多糖抗肿瘤免疫药理研究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姬松茸多糖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加入ABP溶液,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86和CD11a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ABP对DC抗原提呈能力的影响,MTT法检测ABP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H22肝癌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中剂量ABP组(100μg/mL)DC表面CD86、CD11a表达上调;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ABP能促进DC分化成熟,增强DC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菇多糖对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改善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角度探讨LNT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ewis肺癌接种于小鼠腹腔内,以中药单体一香菇多糖为受试因素。以DC细胞为靶细胞,以药物对DC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肿瘤细胞核抗原为观察指标,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手段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判断并证实香菇多糖对DC细胞的免疫激活作用及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揭示该药抗癌作用机理。结果:①LNT通过调节免疫器官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②LNT通过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作用。③LNT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增强其对肿瘤的浸润功能,从而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④LNT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LNT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并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降低西药对小鼠的毒副作用,提高小鼠生存质量,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当归多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线粒体自噬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小鼠,按照体质量利用均衡随机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多糖低剂量组、当归多糖中剂量组、当归多糖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采用化学方法制备AA小鼠模型。证实成模后,正常组、模型组小鼠每天给予0.2 mL生理盐水灌胃1次;当归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每天给予当归多糖40 mg/kg、200 mg/kg、400 mg/kg灌胃1次。各组均连续灌胃14 d,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BMMNCs计数和BMMNCs线粒体膜电位及骨髓细胞线粒体自噬情况。结果 模型组小鼠外周血WBC、Hb、Plt、BMMNCs计数和BMMNCs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当归多糖各剂量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中、低剂量组(P均0.05),中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均0.05)。电镜下观察,模型组小鼠骨髓细胞内线粒体损伤,存在过度自噬现象;而当归多糖各剂量组小鼠骨髓细胞内线粒体损伤明显较模型组减轻,自噬泡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当归多糖能够促使AA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线粒体自噬的改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芦荟多糖(AP)干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体外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影响,从免疫学角度探讨AP的抗肿瘤机理。方法:Alamar Blue法检测AP及其联合Anti-CD3mAb与rhIL-2对体外培养的PBMC生长的影响;以各组干预后的PBMC为效应细胞,HepG2为靶细胞,MTT法观察各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PI单染法检测各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影响。结果:AP及其联合Anti-CD3mAb与rhIL-2可显著促进PBMC的增殖;各组效应细胞可显著抑制靶细胞的生长,降低S期比例,提高G1比例和凋亡率。其中AP联合Anti-CD3mAb与rhIL-2干预的PBMC对靶细胞生长的抑制率可达46.30%,靶细胞S期比例,G1期比例和凋亡率明分别为24.37%,75.63%和30.37%。结论:AP及其联合Anti-CD3mAb与rhIL-2可提高PBMC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递呈细胞,可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DC也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是唯一可以启动初始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一类细胞,其激发T细胞增殖及抗原提呈能力是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100~1000倍,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芪多糖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前体的体内诱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在体内是否具有诱导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和成熟作用,以阐释APS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分别设对照组及APS100、200mg/kg剂量组,腹腔注射,体内诱导小鼠髓源性DC前体和未成熟DC,称量脾重,ELISA检测血清中GM-CSF表达量,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电镜检测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c、MHC-Ⅱ类分子及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水平。结果APS注射7d后,APS100、200mg/kg组小鼠脾脏重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1),骨髓细胞体外分离并经rmGM-CSF、rmIL-4诱导培养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APS100、200mg/kg组CD11c、MHC-Ⅱ类分子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CD80、CD86表达量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血清中GM-CSF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PS能诱导小鼠髓源性DC前体分化为DC,并可能有促进DC成熟的作用,但此作用并非通过刺激机体GM-CSF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改善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角度探讨LNT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Lew is肺癌接种于小鼠腹腔内,以中药单体—香菇多糖为受试因素,以DC细胞为靶细胞,以药物对DC细胞功能的影响及肿瘤细胞核抗原为观察指标,采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等手段从细胞及分子水平判断并证实香菇多糖对DC细胞的免疫激活作用及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揭示该药抗癌作用机理。结果:①LNT通过调节免疫器官功能(增加免疫器官重量)而发挥抗肿瘤作用。②LNT通过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其在肿瘤组织中的浸润作用。③LNT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增强其对肿瘤的浸润功能,从而发挥更好的抗肿瘤作用。④LNT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LNT能明显提高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功能并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降低西药对小鼠的毒副作用,提高小鼠生存质量,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当归多糖对小鼠巨核细胞-血小板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等实验血液学技术,研究当归多糖对小鼠巨核细胞-血小板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多糖对正常和骨髓抑制、贫血小鼠的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均显示明显刺激作用,而对外周血血小板无明显影响。提示当归多糖可能通过直接和/或间接途径激活淋巴细胞,促进其产生造血调控因子,进而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19.
中药增强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介导机体的免疫反应、抵御恶性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作为免疫调节和促进剂,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对中药促进树突状细胞功能方面的研究逐渐开展,主要集中在调节表面分子、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殖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探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对原代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芦荟多糖AP11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手术切除肝癌组织为标本,胰酶短暂消化加吹打、单细胞悬液培养法原代培养肝癌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于分离培养第2天,加芦荟多糖AP11、芦荟多糖AP11干预及未干预的PBMC于癌细胞中,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对癌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 采用胰酶短暂消化加吹打分离、单细胞悬液原代培养的方法,可成功获取原代肝癌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芦荟多糖组癌细胞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别,MTT实验结果表明其对癌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芦荟多糖AP11干预与未干预PBMC组癌细胞形态均有较大变化,MTT实验结果表明,其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芦荟多糖AP11无直接体外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活性可能是通过与PBMC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