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建立人类群体遗传空间结构异质性变异函数模型。方法结合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的关系,分别建立基于三种经典遗传距离的群体遗传空间结构异质性的变异函数模型。结果实例表明,模型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群体遗传空间结构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结论人类群体遗传空间结构异质性变异函数模型可以揭示人类群体遗传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2.
收集整理了国内壮、瑶、侗、苗、京、羌、鄂伦春、朝鲜、藏及东乡等15个少数民族和6个汉族群体的HLA基因频率资料,用Nei氏法计算出他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并根据遗传距离按Sneath和Sokal氏聚类原则绘制出系统树。结果发现这些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和系统树所表示的血缘关系与人类学家及历史学家研究的结果基本上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贵州仫佬族人类群体遗传学特征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342名仫佬族(男性156,女性186)的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等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调查.结果:贵州仫佬族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的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24.6%、31.0%、38.0%、65.8%、12.9%.其中,男性分别为31.4%、25.0%、60.9%、62.2%、10.9%,女性分别为18.8%、36%、18.8%、68.8%、14.5%.结论:贵州仫佬族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等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分布存在性别差异,且特征间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山东省糖尿病死亡率的地理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趋势面模型探讨山东省2000年各疾病监测点糖尿病的死亡率空间分布趋势。结果:鲁西北和胶东地区为糖尿病高死亡区域,而鲁中、鲁西南、鲁南的糖尿病死亡率水平相对较低。另外,某些地区的剩余值明显高于或低于剩余界值,属局部异常点。结论:山东省糖尿病死亡率呈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其地理危险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图论主坐标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出基因频率矩阵的图论主坐标分析方法,探讨该法在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从分析基因频率矩阵的结构特征入手。将主坐标分析与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有机结合,构建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图论主坐标模型.并以中国26个汉族人群HLA-A位点遗传结构分析为例,验证图论主坐标分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结果:图论主坐标分析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①对中心化基因频率矩阵进行主坐标分析;②按图论原理求过m维空间n个点的最小生成树;③利用求“颈”法分割最小生成树:④将最小生成树整合到二维主坐标散点图中构建图论主坐标分类图。根据此步骤.对中国26个汉族人群HLA-A位点遗传结构进行了图论主坐标分析,分析结果符合中华民族源与流的客观规律。结论:图论主坐标分类图既可显示各群体的遗传结构特性,又可利用最小生成树的连接关系揭示各群体间的内在联系;图论主坐标分析是分析人类群体遗传结构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趋势面分析法描述广西细菌性痢疾地理分布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分别构建2003~2007年广西89市县和14地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地理分布的趋势面方程,并绘制等值线图。结果地市级趋势面分析效果较好,趋势面方程中地理位置能够解释菌痢发病率变异的95.59%,等值线图所显示的分布特征与菌痢发病率的实际分布相吻合,而市县级趋势面分析效果则不理想。结论利用趋势面分析揭示广西菌痢发病率地区分布的差异与趋势性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分析广西细菌性痢疾地理分布的变迁与深入探讨流行因素奠定了基础。也为广西细菌性痢疾的干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庆市育龄妇女不孕率的地理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趋势面模型探讨重庆市各区县育龄妇女不孕率的空间分布趋势.结果:在东部地区不孕率由北向南逐渐增高,在西部地区则变为由南向北逐渐增高,东北部最低,东南和西北部最高.结论:重庆市育龄妇女不孕率呈明显的地域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其地理危险因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地域分布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东省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地域分布。方法利用山东省各地市主要恶性肿瘤 的死亡率资料,进行趋势面分析。结果胃癌、肝癌、食管癌死亡率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规律性。其中,胃癌死亡率在省内呈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肝癌死亡率鲁中高于周边地区,食管癌则呈现由东向西逐渐增高的趋势。另外,有些地区的剩余值明显高于(或低于)剩余界值,呈现出规律外的特殊性。结论胃癌、肝癌、食管癌死亡率在山东省内有地域差异,应进一步研究具体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差异及与相关肿瘤的关系,对于存在异常剩余值的地区,应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某种肿瘤保护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方差分析的角度,判定趋势面的优劣,建立最优趋势面模型,并把该方法应用到分析大气SO_2浓度的分布规律中。在对武汉市汉口地区大气的研究中,发现影响城市大气中SO_2地面分布的主要趋势源有两个,城市居民最密集地区的大气SO_2浓度为0.06~0.08mg/m~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白裤瑶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402名白裤瑶(男性202人,女性200人)的发质、达尔文结节、门齿类型、唇厚、下颏类型、通贯纹和指甲类型7项遗传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白裤瑶硬发质、达尔文结节、铲形门齿、厚唇、下颏前突、通贯纹、长形指甲出现率分别为84.7%、74.4%、15.2%、84.3%、77.6%、25.6%、48.8%。其中,男性分别为92.1%、66.8%、15.8%、90.6%、76.2%、33.7%、43.1%,女性分别为77.5%、82.0%、14.5%、78.0%、79.0%、17.5%、55.5%。结论:白裤瑶7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且彼此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国人群HLA-A、B位点HLA的空间遗传结构, 为研究人口迁移、民族融合等群体遗传学和人类学问题、揭示HLA与疾病关联性以及合理设计多表位疫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插值技术,从基因频率矩阵中提取综合指标,用以反映中国人群HLA-A、B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结果中国人群HLA-A位点的第一主成分自北向南形成了明显的遗传地理梯度变异。在黄河流域以南,第一主成分梯度呈南北走向;在西北地区,呈西北东南走向;在华北及东北地区,呈东北西南走向。HLA-B位点第一主成分自北向南形成了明显的遗传地理梯度变异;HLA-B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的异质性程度高,而 HLA-A位点空间遗传结构的异质性程度相对较低。结论中国群体HLA-A、B位点的空间遗传结构呈现明显的南北地理遗传梯度变异性;南方人群HLA-A、B位点空间遗传结构异质性程度高,群体之间差异较大;中国人群HLA B位点空间异质性程度高于HLA-A位点空间异质性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市艾滋病疫情的地理分布特征。方法以多元回归分析理论为基础,构建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将不同区县的经纬度坐标及艾滋病感染数据代入模型,并根据模型方程计算结果,通过 A rcG IS软件,绘制趋势面分析图。结果某市艾滋病感染率趋势面回归数学模型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拟合优度为53.18%。存在异常残差值的地区,应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这些地区可能存在的某种保护因素或危险因素。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分析某市艾滋病疫情的地理分布系统变异和局部变异情况,可为当地艾滋病的疫情防控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684名汉族人群(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5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汉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耳耵聍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67.5%、18.0%、37.1%、60.4%、30.8%。其中,男性分别为68.8%、23.1%、38.7%、64.5%、33.9%,女性分别为67.1%、55.6%、16.1%、36.5%、58.89%、29.7%。叠舌率存在性别间差异(P〈0.05),卷舌与叠舌、耵聍与前额发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5项遗传性状的性别间差异不明显,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14.
贵州汉族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汉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结果:贵州汉族长睫毛、黑眼色、宽眼裂、水平型眼裂方向的出现率分别为67.5%、71.3%、72.4%、68.7%。其中,男性分别为68.3%、18.3%、71.5%、73.7%,女性分别为67.3%、32.5%、72.7%、66.9%。结论:贵州汉族4项遗传特征的性别分布存在差异,且彼此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贵州布依族7项人类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部分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州平塘县426名布依族(男性222人,女性204人)的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7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贵州布依族卷舌、叠舌、前额发际、发旋、耵聍、中指毛和小指弯曲显性性状出现率分别为87.8%、54.0%、21.8%、60.8%、27.2%、23.7%、93.7%。其中,男性分别为83.8%、52.3%、28.8%、62.2%、25.7%、32.0%、94.1%,女性分别为92.2%、55.9%、14.2%、69.3%、28.9%、14.7%、93.1%。结论:贵州布依族7对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存在性别差异,且彼此相关性极小。  相似文献   

16.
贵州小型香猪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贵州小型行猪的群体遗传结构。方法 用经过筛选的31条引物对贵州小型香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结果 经RAPD反应,共扩增出271条带,其中多态性带79条,多态性带频率在0~71%之间,平均为26.6%。不同个体猪 的RAPD条带具有差异,但拥有相同条带的个体猪比率较高。该群体猪的相似系数(F)为0.933(0.830~0.980),平均等位基因频率(q)为0.742,最低平均杂合率(H)为0.258。结论 贵州小型香猪个体间具有较好的遗传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其群体分化程度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明我国中华白蛉群体的遗传差异,探讨四川白蛉的分类地位。方法 在我国陕西、河南、甘肃和四川等地采集白蛉,依据形态和分子特征鉴别种类,扩增其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b,mt DNA-Cytb)基因片段,测定和分析序列。结果 共获得42个单倍型,形成2个独立的家系,存在明显的地理聚集性,分别是来自陕西和河南的各单倍型家系,以及四川和甘肃的单倍型家系,均呈平行演化,四川白蛉与中华白蛉的单倍型未完全区分。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计算结果显示变异主要存在于种内群体间(89.25%),其次是群体内个体间(20.41%),种间的变异部分为负值,FST值为0.808,各群体间具有相当水平的遗传分化。各群体间的地理距离与基因流的相关性Mantel检验,显示两者呈负相关性(R2=0.888),群体遗传结构符合距离隔离模型。结论 我国中华白蛉群体间遗传差异大小与地理距离存在密切相关性,综合分析显示中华白蛉与四川白蛉在形态和分子水平已出现遗传分化,支持其为独立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