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方法对2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男12例,女9例,影像学示膝部梗死5例,体部10例,压部3例,膝部合并体部3例,临床表现为精神及智能障碍、失语、偏瘫、感觉障碍、小便失禁等。结论胼胝体梗死患者发生率低,症状复杂多变,易误诊。MRI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扫描是诊断胼胝体梗死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60~70岁为高发年龄,病因及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及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肌力减退、失语、感觉障碍、智能障碍、小便失禁、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症状。胼胝体梗死部位以体部、膝部多见,常累及基底节区、额叶、顶叶、颞叶等部位。结论胼胝体梗死因其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其中颈动脉斑块为胼胝体梗死不容忽视的重要高危因素,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及累及部位的定位诊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胼胝体膝部梗死3例,体部梗死4例,压部梗死13例,体部合并膝部4例,体部合并压部1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22例。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21例(84%),语言障碍12例(48%),认知和精神异常10例(40%),摸索动作及强哭强笑5例(20%),异己手综合征2例(8%),偏身痛觉减退2例(8%),大小便障碍2例(8%),视野缺损1例(4%)。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6例。结论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异己手综合征,但常因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导致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急性胼胝体梗死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CCI)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至2013年的12例C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CI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及智能障碍为主,病变部位以体部及膝部多见,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结论 CCI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临床诊断需要依靠MRI检查,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3—2014‐03经M RI确诊为胼胝体梗死2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8例中,偏瘫26例(92.9%),认知功能下降15例(53.6%),面、舌瘫13例(46.4%),感觉障碍12例(42.9%),语言障碍9例(32.1%),情感障碍8例(28.6%),小便失禁3例(10.7%),偏盲1例(3.6%),较少见;28例共检查出病灶51处,以体部和膝部最为多见,均占45.1%,压部仅占9.8%;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其他部位梗死;单侧梗死多于双侧梗死,右侧多于左侧;14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脑血管形态均不正常。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 R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并发的其他病灶所掩盖,瘫痪、精神智能障碍以及失用较多见。病灶以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多见,多并发其他部位梗死灶。胼胝体梗死诊断主要依靠MRI。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RI是确诊的依据,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并发的其他病灶所掩盖,瘫痪、精神智能障碍以及失用较多见。病灶以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多见,多并发其他部位梗死灶。胼胝体梗死诊断主要依靠MRI。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RI是确诊的依据,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35例大面积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动脉硬化及外源性栓子引起脑动脉主干狭窄、闭塞导致大面积梗塞 ,因其发病突然 ,症候危重 ,死亡率高而引起临床重视。我科于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塞 35例 ,本文就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做一回顾性分析 ,以供参考。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 4 8~ 84岁 ,平均 5 4岁 ,全部病例 2 4小时内就诊。其中高血压病史 2 4例 ,脑梗塞 2 0例 ,糖尿病病史 16例 ,房颤 5例 ,颈动脉狭窄超过 70 % 1例。2 .临床表现 :35例患者中活动时发病 10例 ,睡眠中或休息时发病 2 5例 ,其中明确栓子来源的…  相似文献   

9.
脑分水岭梗死CT、MRI与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CT、MRI表现及其与病因之间的关系,为脑分水岭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6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病因和影像学改变。结果:双侧脑分水岭梗死14例,占30.4%,其中皮层前型4例,皮层下型10例,主要病因为低血压,低血压伴颈动脉狭窄;单侧脑分水岭梗死32例,占67.39%,其中皮层前型14例,皮层后型15例,皮层下型3例,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糖尿病、低血压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结论:双侧脑分水岭梗死主要病因为低血压或低血压伴颈动脉狭窄;单侧脑分水岭梗死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糖尿病、低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血脂异常等,为脑分水岭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分析梗死的部位及在不同扫描序列中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胼胝体膝部梗死9例、胼胝体体部梗死11例胼胝体压部梗死12例;其中超急性梗塞1例,急性梗死2例,亚急性梗死6例。结论 MRI是诊断胼胝体梗死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清晰显示梗死的有无、部位、范围,并能对病灶的新旧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胼胝体血肿的CT与临床:(附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胼胝体血肿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自84年5月~90年12月间共查出7例,占同期高血压脑内血肿病人的0.51%。现将胼胝体血肿分析讨论如下: 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 7例病人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24~76岁,平均58.2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例,高血压伴脑血栓形成1例。发病时情绪波动4例,有外伤史1例,室外活动时发病2例。主要临床表现:头痛7例,呕吐6例,运动性失语7例,浅昏迷3例,四肢瘫2例,偏瘫2例,项强6例,记忆减退5例,失认失用4例。二、CT表现病人仰卧检查床上,以眦耳线为基线,角度零度,自基线上1cm始连续扫描1~8层,层厚1cm,间隔1cm。本组病例中有5例血肿位于胼胝体体部,2例位于膝部,其CT上多为圆形,卵圆形,少数呈不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方法对20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为10~19岁占50%(10/20),40岁以前占90%(18/20),缺血型患者主要为偏瘫、失语,出血型患者主要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和偏瘫,20例中反复TIA发作者7例,其中两侧交替发作者2例;CT/MRI:脑梗死6例,脑出血13例(脑室出血4例,再出血3例);梗死或出血病灶发生在基底节6例,脑叶9例,多发性病灶6例,梗死并出血5例;DSA示颈内动脉、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脑基底部烟雾状血管网形成,大脑后动脉(PCA)及其分支增粗者16例,颈外动脉系统向颅内代偿8例。结论对于儿童、青年人出现中风、反复交替性TIA发作、CT/MRI呈多发性脑梗死或出血、脑叶梗死或出血、脑室出血及再出血患者应高度考虑烟雾病,应行DSA检查;DSA可清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的程度、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胼胝体胶南瘤(附8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于 1986年 3月至 1999年 4月 ,共收治原发于胼胝体区胶质瘤 8例 ,就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5~ 73岁 ,病史 4~ 11个月。首发症状及体症 :头痛、头晕 6例 ,淡漠 2例 ,突发意识障碍 1例 ,拒食 1例 ,二便失禁 1例 ,记忆力减退 2例 ,偏瘫 2例 ,感觉障碍 2例 ,失用 2例。肿瘤发生部位 :胼胝体膝部 2例 ,体部 5例 ,压部 1例。病理 :星形细胞瘤Ⅰ Ⅱ级或Ⅱ级 4例 ,少枝胶质细胞瘤 3例 ,胶质母细胞瘤 1例。2 影像学检查 :8例均行CT检查 ,3例星形细胞瘤呈不规则性强化 ,2例无强化…  相似文献   

14.
闭锁综合征临床与脑血管造影结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闭锁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全脑血管造影的情况。方法:对13例经MRI证实的双侧桥脑基底部梗塞的闭锁综合征患者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脑供血障碍的情况,并给予静脉和动脉溶栓治疗。结果:13例患者死亡8例,存活5例,超早期静脉溶栓4例,效果不佳,早期动脉溶栓4例,2例闭塞的基底动脉再通,恢复较好。脑血管造影示双侧椎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并扭曲2例,优势供血的椎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1例,椎动脉V3段闭塞波及基底动脉下段2例,基底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基底动脉中段闭塞3例,基底动脉全程狭窄1例。结论:椎一基底动脉不同部位闭塞或严重狭窄可引起双侧桥脑基底部梗塞,表现为闭锁综合征,死亡率高,早期动脉溶栓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梗死的危险因素、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急性ACA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危险因素、病因、梗死灶分布和临床表现;比较栓塞组(心源性或颈动脉源性栓塞)和ACA粥样硬化组患者梗死灶分布和临床表现;分析ACA粥样硬化性梗死的发病机制.结果 58例ACA梗死,占同期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的6.9%,其中52例完整评估颅内外血管的患者纳入研究.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80.8%);病因分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共45例,占86.5%:其次为心源性栓塞5例,占9.6%,2例病因不确定,占3.8%.栓塞组(16/52,30.8%)和ACA粥样硬化组(30/52,57.7%)相比,ACA粥样硬化组梗死累及胼胝体发生率更高(26/30 vs.6/16,x2=9.705,P=0.002),意志减退/淡漠更常见(19/30 vs.5/16,x2=4.305,P=0.038);而栓塞组梗死更易累及其他供血区(8/16 vs.2/30,x2=9.111,P=0.003).两组间其他临床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ACA粥样硬化性梗死中A2段狭窄或闭塞有23例(76.7%);发病机制包括局部分支闭塞12例,原位血栓性闭塞5例,动脉-动脉栓塞5例,局部分支闭塞合并动脉-动脉栓塞8例.结论 ACA梗死发病率低,高血压是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运动障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ACA粥样硬化是主要病因,A2段病变最多见,存在多种梗死发病机制.心源性或颈动脉源性栓塞易累及其他供血区,ACA粥样硬化性梗死累及胼胝体和意志减退/淡漠多见.  相似文献   

16.
后循环梗死的影像学改变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后循环梗死病变与脑血管狭窄的关系,探讨后循环梗死的可能原因。方法所有病例均行头部MRI、MRA检查以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MRI显示桥脑病灶28例,延髓外侧病灶5例,中脑病灶2例,小脑病灶7例,枕叶病灶8例,丘脑病灶6例,颞叶病灶4例。DSA显示基底动脉狭窄9例,狭窄率50%~100%;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6例,一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4例,一侧椎动脉颅内V4段未见显影5例,一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0例,狭窄率为40~95%;双侧椎动脉V4段以远未见显影2例,一侧大脑后动脉显影不清2例,一侧小脑后下动脉起始部狭窄1例,后循环血管管壁不光滑、迂曲,呈动脉硬化改变者4例,后循环血管无狭窄和斑块形成者5例。结论后循环梗死病变与脑血管狭窄密切相关,DSA检查对明确后循环梗死的病因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胼胝体卒中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胼胝体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胼胝体卒中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CT、M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胼胝体梗死患者脑血管病变多广泛,且常与其他部位梗死合并存在。精神智能障碍是胼胝体梗死突出的临床特征。胼胝体出血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预后差。对病灶较大的胼胝体梗死或出血时,要特别注意合并脑血管解剖的异常、烟雾病以及脑先天畸形的可能。结论胼胝体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胼胝体卒中的诊断主要依据CT、MRI,后者更加准确和特异。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区域非腔隙性梗死灶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白质区域非腔隙性梗死灶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30例脑白质区域非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头颅MRI以及主动脉弓、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MRI示12例单侧基底节区片状异常信号中,DSA表现为一侧颈内动脉(ICA)起始部闭塞或高度狭窄9例,一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高度狭窄2例,无明确血管病变1例.6例基底节以及侧脑室旁白质区域病灶中,一侧ICA起始部闭塞或高度狭窄3例,一侧ICA C5段闭塞1例,一侧MCA M1段闭塞2例.4例侧脑室旁或半卵圆中心白质区域病灶中,一侧ICA C6段闭塞1例,一侧MCA M1段高度狭窄2例,无明确血管病变1例.8例皮质下上型或皮质下侧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一侧ICA起始部闭塞或高度狭窄6例,双侧ICA起始部闭塞1例,一侧MCA M1段高度狭窄1例.结论 脑白质区非腔隙性梗死灶的发生与ICA系统大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神经纤维瘤病伴发脑血管闭塞者甚少,作者报导2例如下:例1,男,38岁,家族中有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多人。患者因突然头昏、呕吐,继之左侧偏瘫和意识障碍入院,当时昏迷,两眼向右侧凝视,左侧肢体为弛缓性瘫痪,全身有米粒到指头大小之牛奶咖啡色斑。CT 见右颞叶皮层下出血,血肿从脑室体部穿入脑室系统。脑血管造影示脑动脉多发性闭塞,见於右颈内动脉末端,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之近端,左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狭窄,脑底两侧均见异常之血管网。行血肿清除手术,术后恢复良好.5年半后脑血管造影复查未见有变化。例2:女,29岁,无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但患者全身皮肤有牛奶咖啡色斑,12岁曾发现高血压,未治疗。患者在一过性左手无力和感觉异常6小时后出现左侧偏瘫和左侧感觉障碍。CT 见右大脑中动脉区有小梗塞灶;脑血管造影见有多发性脑动脉闭塞,包括两侧预内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两侧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