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明  吕凌 《中华肿瘤杂志》1994,16(3):188-191,T009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16例肝细胞癌患者癌灶和癌旁肝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所用三对引物S1/S2、C1/C2、C1/C2和X1/X2分别选自HVBDNA的S区,前C和C区,以及X区,以质粒提取HBVDNA作灵敏度测定,PCR-EB可达10^-2pg,PCR-SBH可达10^6Pg,以S,C和X引物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3.8%(14/32),71.9%(23/32)和71.9%(23/3  相似文献   

2.
宫颈鳞癌细胞中HPV和C-erbB-2基因扩增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和差别PCR方法,平行检测40例宫颈鳞癌和6例宫颈炎细胞中的HPV感染和C-erbB-2基因扩增。结果宫颈鳞癌中HPV混合型别(HPVS)感染阳性率为65.0%(26/40),其中,HPV16占37.5%(15/40),HPV18仅占5.0%(2/40);而宫颈炎中仅1例HPVs感染,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01,P<0.05),所有宫颈癌和宫颈炎中均不见C-erbB-2基因扩增。结果表明:HPV感染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关系密切,但与C-erbB-2癌基因扩增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PT-PCR)检测了67例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血清中的庚型肝炎病毒(HGV)RNA,以PC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分析了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结果显示,HGVRNA的检出率为19.4%(13/67),其在HBsAg阳性组和HBsAg/抗HCV阴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12.2%(6/49)和50%(7/14);5’非编码区(5’-NCR)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美国株GBV-C的同源性为91.7%,提示在我国PLC患者中存在HGV感染。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运用巢式PCR,ELISA等方法检测我国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和外周血中HCV-RNA抗-HCV,同时监测了HBsAg。所用引物位于HCV基因5'-端非编码区域。结果76例肝癌病人血清中抗-HCV阳性9.2%(7/76),HCV-RNA阳性13.2%(10/76);34例肝癌组织中HCV-RNA阳性11.8%(4/34),1例抗HCV阴性的病人在癌及癌旁组织中检测到HCV-RNA,提示我国H  相似文献   

5.
HBV,HCV在原发性肝癌发生中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河南省原发性肝癌(PHC)发生中HBV、HCV的相互作用,我们应用ELISA法和PCR法对PHC患者及其1:1对照进行了HBV标志物(HBVM)和HCV标志物(HCVM)检测。结果:PHC患者HBVM阳性率为81.25%,对照组HBVM阳性率为9.60%,P〈0.01,OR=70(25.36,193.23);PHC患者HCVM阳性率为19.79%,对照组HCVM阳性率为8.33%,P〈0.0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对患者肺功能和酸碱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支气管肺癌患者共30例次,经支气管动脉DSA,加抗癌药物灌注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酸碱、血气观察。结果表明,经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MF、PEFR、V75、V50、V25无显著改变,P>0.05;酸碱、血气指标HB、PH、PaCO2、PaO2、HCO3、TCO2、ABE、SBE、SBC、SAT、K和C-O2也无显著改变,P>0.05。但A-aDO2改变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4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PCT)支持下接受超大剂量化疗(HDC)的初步经验并评价所用PBPC动员方案的动员效果,预处理方案的耐受性以及PBPC回输后造血重建情况。方法:4例高危NHL经常规化疗获首次缓解后,采用CTX3500mg/m2+G-CSF3.5-5μg/(kg·次)+Dexamethasone10mg作动员方案,经CBV+Epirubicin(CTX3600mg/m2,VP-161200mg/m2.BCNU300mg/m2和Epirubicin100mg/m2)或TBI8Gy+VP-161200mg/m2治疗后回输PBPC。结果:每例患者分离2次,分别采集到MNC1.7-4.3×108/kg,CFU-GM1.5-2.8×104/kg和CD+34细胞3.1-8.8×106/kg。回输PBPC后,均获快速重建造血功能,ANC>0.5×109/L和Pt>5.0×109/L的时间为8~12天和8~16天。非造血系统毒性包括心脏毒性反应,恶心呕吐,轻度肝功能异常和粘膜炎等。结论:PBPCT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是治疗NHL安全可行的临床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为病毒(HBV)与肝细胞癌(HCC)的关系。方法 采用直接原位聚合酶链反应(insituPCR,ISPCR)对64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HCC组织(其中61例附癌周组织)切片中的HBVDNA进行检测,与并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组织抽提酸PCR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ISPCR对石蜡包埋的HCC组织中HBVDNA检测高度敏感,检出率为71.9%(46/64),而相应组织应用免疫组  相似文献   

9.
对25例支气肺癌患者共30例次,经支气管动脉DSA,加抗癌药物灌注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酸碱、血气观察。结果表明,经化疗药物灌注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MF、PEFR、V75、V50、V25无显著改变,P>0.05;酸碱、血气指标HB、PH、PaCO2,PaO2,HCO3,TCO2,ABE,SBE,SBC,SAT,K和C-O2也显著改变,P>).05。但Aa-DO2resume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曾用Abbott公司第二代酶免疫试剂盒检测186例广西肝癌病人抗-HCV抗体,结果阳性率仅5.4%,但抗-HCV阴性并不能排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广西肝癌病人中的丙肝病毒感染状况,本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59例抗-HCV阴性肝癌病人血清及17例石蜡包埋肝癌组织进行了丙肝病毒核酸(HCVRNA)检测,结果59例血清中检出HCVRNA阳性6例(10.2%).但17例肝癌组织中无1例检出HCVRNA。又用PCR方法检测这17例肝癌组织之HBVDNA,结果7例显示阳性。以上结果表明,抗-HVV加检HVVRNA可以提高丙肝病毒感染的检出率。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广西肝癌中总的丙肝病毒感染率(估计为15.0%)仍然是较低的。  相似文献   

11.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恶性淋巴瘤(ML)患者外周血肿瘤浸润(IPB)检测方法及与临床分期和疗效的关系。方法以克隆性IgH和TCRγ基因重排分别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克隆基因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扩增技术,检测21例外周血形态学,检查ML患者IPB。结果1.21例ML患者外周血标本,IgH阳性率52.4%(11/21),TCRγ阳性率42.9%(9/21),双阳性率(IgH和TCRγ均阳性)33.3%(7/21)。IPB检出率为61.9%(13/21);2例霍奇金氏病(HD)和10例非淋巴系肿瘤外周血IPB均阴性;2.Ⅲ、Ⅳ期ML患者IPB检出率显著高于Ⅱ期(P<0.05),初诊未治及复发患者也显著高于部分或完全缓解患者(P<0.05)。结论PCR方法检测IPB有助于估价ML患者克隆起源、病情、疗效,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91例恶性实体瘤病人的血清SIL-2R、RBC-C3bRR、RBC-ICR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恶性肿瘤病人血清SIL-2R增高,RBC-ICR增多,而RBC-C3bRR降低(P<0.001);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病人之间,血清SIL-2R、RBC-C3bRR及RBC-ICR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血清SIL-2R水平与RBC-C3bRR呈负相关(r=-0.51,P<0.05),与RBC-ICR呈正相关(r=0.48,P<0.05)。这表明:恶性肿瘤病人血清SIL-2R升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两者的变化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点突变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L02人肝细胞株、Be17402、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和19例肝细胞癌标本及其癌周肝组织中p53基因第249密码子点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从细胞株、癌及非癌肝组织中提取的DNA中的p53基因第7外显子,结合HaeⅢ酶切研究p53基因点突变发现3种细胞株(HBV-DNA阴性)中p53均无突变,19例癌组织(84.2%HBV-DNA阳性)中,10例有p53点突变(52.6%),其中包膜不完整、有肝内播散或多发结节者p53突变率明显高于包膜完整(70%vs33.3%,P<0.05)、无肝内播散(71.4%vs41.6%,P<0.05)或单发结节者(83.3%vs38.5%,P<0.05);而其癌周肝组织则均无突变。提示:第249密码子是中国大陆人肝癌p53基因的突变热点,可能与HBV感染有关。p53突变可能与肝癌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可望成为防治肝癌复发的较理想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差异竞争性多聚酶链反应(differentially competitive PCR,DC-PCR),并分析癌基因HER2和C-myc变异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DC-PCR定量检测胃原发癌、癌旁、转移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癌中HER2和C-myc扩增。结果 HER2扩增频率在近端胃癌组中高于远端胃癌组(分别是84.6%和26.3%,P〈0.05),侵及浆膜组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组(  相似文献   

15.
PCR检测NHL患者骨髓重排基因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兵  周淑芸 《癌症》1998,17(2):105-107
目的:为研究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NHL)的骨髓微小病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技术联合检测42例NHL患者骨髓标本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TCR)VγI-Jr及TCRVδ2-Dδ3重排基因。结果:30.9%(13/42)存在IgH重排,23.8%(10/42)存在TCRVγI-Jγ重排,19.0%(8/42)存在TCRVδ2-Dδ3重排;联合检测三个重排基因,总阳性率为42.9%(18/42)。而骨髓形态学检查的阳性率仅为19.0%(8/42)。PCR检测NHL骨髓浸润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形态学检查(P<0.01)。对其中6例PCR检测阳性而形态学检查阴性病例追踪观察发现,3~8月后病人形态学检查均发现骨髓浸润,PCR检测阳性较形态学检查平均提前4.83月。结论:PCR检测NHL患者骨髓重排基因能早期发现微小病灶且阳性率高,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6.
应用PCR技术结合Southernblot分子杂交及免疫组合ABC法检测87例胃液脱落癌细胞及胃镜活检组织C-erbB-2基因扩增及蛋白过度表达。结果显示:11例(12.6%)脱落癌细胞及18例(20.7%)活检组织C-erbB-2基因扩增阳性;15例(17.2%)活检组织C-erbB-2过度表达阳性;总阳性率为25.3%(22/87),其中10例(11.5%)脱落癌细胞及活检组织基因扩增及过度表达均呈阳性反应。C-erbB-2基因扩增及过度表达与胃癌进展程度、有无伴淋巴结及肝转移关系密切,结果表明C-erbB-2基因检测似可作为胃癌术前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采用上述不同方法可提高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213例各种恶性肿瘤,常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IICV)。抗-HCV阳性36例,阳性率16.9%(36/213)。同期健康人抗-HCV阳性率为2.7%(22/816)。输血者抗-HCV阳性率为47.2%(32/72),不输血者抗-HCV阳性率为2.8%(4/141),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认为各种恶性肿瘤抗-HCV阳性率高主要与输血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Southern杂交方法检测1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乙肝病毒(HBV)存在状态,采用PCR-SSCP(Poly-merasechainreaction-singlestrandconformationpolymorphism)银染技术研究其p53基因突变。结果癌组织中13例(86.7%)有HBVDNA整合,同时3例伴游离HBVDNA;癌旁4例(26.7%)有HBVDNA整合,而游离的HBVDNA却有6例。癌组织中p53基因变异8例(53.3%),1例位于第5外显子,各有2例位于第6、第7外显子,3例位于第8外显子,癌旁组织未见p53基因异常,p53基因异常的癌组织中均有HBVDNA整合。研究结果表明,HBVDNA整合与p53基因突变密切相关,HBVDNA可能通过整合基因组后导致抑癌基因突变失去抑癌作用而引发肝癌。  相似文献   

19.
倪灿荣  张松平 《肿瘤》1996,16(5):528-531
本文应用2种抗转移抑制基因编码蛋白nm23/NDPK亚型(H1-H2和H1),免疫组化(IH)方法定位140例人肝细胞癌(HCC)及癌旁组织。结果nm23H1和H1-H2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71%(85/140)和76.42%(107/140)。nm23亚型均主要表达在细胞浆内,但在核内和胞膜上也可阳性。HCC旁伴肝硬化和不典型增生肝细胞有29%(40/140)呈弱阳性反应。其表达形式呈明显的异质性,阳性细胞或片状或弥散或灶性单个散在分布。2种nm23亚型与HCC转移和存活期相关。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HBV感染,p53蛋白表达无直接的相关性(P>0.05)。H1与HCC复发关系密切(P<0.05),而H1-H2无相关性(P>0.05)。AFP检测阳性病例与H1-H2表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HBVDNA含量对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217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按照HBVDNA含量分为两组:A组(HBVDNA≥1.0×10拷贝/ml)68例,B组(HBVDNA<1.0×10拷贝/ml)149例。严密观察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存在着显著差异,A组的肝功能损伤程度高于B组。术后第1、3、7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数值A组明显高于B组,而前白蛋白数值则B组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总胆红素(TBIL)数值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前白蛋白、TBIL、AST和术中肝门阻断时间外,术前HBVDNA浓度对术后第7天的血清TBIL水平有显著影响。结论 HCC患者术前HBVDNA含量对于术后肝功能恢复有明显影响,对术前HBVDNA含量较高的患者应在治疗肝癌的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