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风险管理的措施,提升安全有序的优质服务.方法 明确护理风险职责,找出护理漏洞,制定门诊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实行护理告知签字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患者满意率不断提高.结论 实行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及纠纷.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管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环节之中,减少输液相关护理风险事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发现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对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实施预见性管理,减少了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门诊输液患儿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风险管理方法,找出门诊患儿使用留置针护理中常见的风险问题,制定护理对策,比较实施对策后常见风险问题变化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瑚后留置针脱出、堵塞、静脉炎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风险管理实施前,留置针使用率及患儿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可有效保证门诊使用留置针输液患儿护理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效的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方法,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小组,对影响静脉输液安全的高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完善输液管理制度,规范输液流程,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 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相关护理投诉事件降低.结论 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方法在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程序,找出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常见的风险种类,制定护理对策及标准。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常见风险种类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脱出、堵塞、静脉炎、皮下血肿、输液渗漏、回血凝聚回输的发生情况低于风险管理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可确保老年患者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安全,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寿命,保证老年患者的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6.
门诊输液室由于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病人流动性大,病情复杂多变,随机性大,可控性小,药品种类繁多等特点。这既给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护理行为带来了一定风险。因此,在实施各种具体护理服务中,对护理服务活动进行风险鉴定、评估,采用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措施,对减少或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防止护患纠纷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3年,我们对门诊输液室实施了风险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泽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104-105
静脉输液是患者重要的治疗抢救措施之一,护士作为静脉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因此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问题是常见的临床护理风险问题。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及应对,是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现就这些问题总结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说明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于减少静脉输液风险的意义,为门诊输液室中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方法: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实施输液治疗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分析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静脉输液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护患纠纷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静脉输液风险,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推广。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1年建立门诊静脉输液中心,2003年通过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认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门诊静脉输液的流程。观察自2009年4—6月到我院静脉输液中心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所有病人,无一例护理差错、护理缺陷和护患纠纷,病人对我院门诊输液护理的满意度达99.99%,另有3名病人对我中心的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JCI是人性化的护理和服务,通过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经验总结和交流,不断完善护理服务体系,保证了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安全,降低了护理风险,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在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护理措施.方法 通过对12068例老年患者输液治疗,总结出从针头、血管的选择到输液速度的调节;特别制造塑料数字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细节护理措施尤其适合老年门诊患者.结果 输液室没有出现重大投诉与护理缺陷,患者满意度达到96%.结论 针对门诊老年患者特点与静脉输液中主要存在的风险问题,护士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从而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使老年患者真正体会到心理安全,环境安全,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门诊静脉输液的风险因素及其防范对策,认为实施输液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对于临床工作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它具有侵入性、复杂性、普遍性。国内最新报道的数据显示90%以上的住院患者接受输液治疗。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既会危害患者的健康、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医护人员及医院带来各种不利影响。因此对静脉输液进行风险管理,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医疗伤害的发生尤为重要。本研究将就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研究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妇科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及静脉穿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52例妇科门诊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指导及穿刺护理;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输液结束后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静脉穿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实行人性化护理措施后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穿剌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均Р〈0.05)。结论对妇科门诊输液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陆砚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57-2458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有效的护理风险防控措施.方法 分析医院门诊输液室四项护理风险,提出和实施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和办法,如成立输液室护理风险小组、完善责任及报告体系、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和业务培训、合理安排值班护理人员、改善输液环境和流程、运用信息化系统等措施.结果 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下降,门诊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防控措施对减少护理差错和缺陷,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儿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方法将12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根据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出现风险时予以对症处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流程,采取规范化的输液服务。比较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及投诉情况和2组患儿静脉输液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实验组满意度、护理缺陷、投诉情况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6.
风险管理流程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小儿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降低护理风险.方法 将120例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根据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静脉输液,出现风险时予以对症处理;实验组采用风险管理流程,采取规范化的输液服务.比较2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护理缺陷及投诉情况和2组患儿静脉输液期间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进行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满意度、护理缺陷、投诉情况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小儿静脉输液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了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7.
探讨门诊输液室对静脉输注抗生素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通过对3757例患者静脉输注抗生素过程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出门诊输液室的护士要熟悉各种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掌握各种药物的性能,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家庭输液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家庭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因素,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制度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检查评估家庭输液中的护理风险,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护理制度及流程.[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家庭输液一般护理缺陷发生率及家庭输液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考核评分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加强了家庭输液各环节的护理质量控制,保证了家庭输液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找出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制定护理标准和制度.结果:实行风险管理后各种风险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风险管理法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非常重要,可确保使用安全,延长使用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降低门诊输液患儿应用静脉留置针发生堵管、针头滑脱、静脉炎、输液外渗等异常情况的风险。方法分析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7~12月)我院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760例,发生堵管、针头滑脱、静脉炎、输液外渗的原因,建立风险管理小组,评估风险隐患,提出防范措施;与在风险管理实施期间(2011年1~6月)应用静脉留置针810例,发生堵管、针头滑脱、静脉炎、输液外渗等异常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前异常情况发生率为40.39%,风险管理实施后异常情况发生率降至19.50%,实施前后比较χ2=83.61,P<0.005。结论对门诊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加强风险管理,可降低使用留置针异常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