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年龄35~64岁,BMI 20~24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T+G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9和T11胸椎旁神经阻滞,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毕连接PCIA,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PACU期间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0.05~0.10 mg/kg补救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CO2气腹建立后(T1)、手术30 min(T2)和术毕(T3)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皮质醇(Cor)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于T0、T3和术后24 h(T4)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采用Navios型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和CD8+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PACU期间羟考酮使用情况、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PACU停留时间。结果与G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用于老年患者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66~78岁,性别不限,体重46~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全麻组(G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组(TSG组)。2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维持BIS 45~60。麻醉诱导后,TSG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胸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15 ml。待胸腔操作结束转平卧位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肋缘下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均注入0.3%罗哌卡因20 ml。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G组背景输注速率0.05 μg·kg-1·h-1,PCA剂量0.04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TSG组背景输注速率0.03 μg·kg-1·h-1,PCA剂量0.025 μg/kg,锁定时间为10 min。2组均镇痛至术后48 h,维持VAS评分≤3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T0)...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NB)联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70例, 性别不限, 年龄60~85岁, BMI 18~25 kg/m2, 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全身麻醉组(G组)和PVNB联合全身麻醉组(PG组)。PG组于麻醉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患侧T4和T6两点PVNB, 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麻醉诱导后, 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 术毕连接PCIA。记录rScO2最大值、最小值和累积低于基础值时间。于麻醉前(T0)、单肺通气前5 min(T1)、单肺通气后5 min(T2)和气管拔管(T3)时记录rScO2;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30 d内有关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 PG组患者术中rScO2最小值、T2和T3时rScO2升高,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 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NB联合全身麻醉可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rScO2, 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混合药物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全麻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麻醉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初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60例,年龄20~60岁,BMI<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混合药物单次TPVB组(PV-SI组)麻醉诱导后0.25%罗哌卡因25 ml、地塞米松3 mg、丁丙诺啡120 μg和肾上腺素2.5 μg/ml单次TPVB联合全麻;持续输注TPVB组(PV-CI组)麻醉诱导后0.25%罗哌卡因25 ml和肾上腺素2.5 μg/ml混合液单次注射后持续输注0.125%罗哌卡因8 ml/h至术后48 h。手术结束时连接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泵,单次按压吗啡剂量2 mg,锁定时间10 min,无负荷剂量及背景输注。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吗啡总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病人推荐及满意情况。结果与PV-CI组比较,PV-SI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后48 h内吗啡总消耗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病人推荐率及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药物单次TPVB联合全麻可作为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竖脊肌平面阻滞与切口浸润麻醉对全麻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在全麻胸腔镜下行肺部分切除术患者80例, 性别不限, 年龄50~78岁, BMI 18~30 kg/m2 , ASA分级Ⅱ或Ⅲ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切口局部浸润组(D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E组在麻醉诱导完成, 改为侧卧位后, 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竖脊肌平面阻滞, 注射0.25%盐酸罗哌卡因30 ml;D组切皮前采用0.25%盐酸罗哌卡因行切口浸润麻醉。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 当静态NRS评分>3分或咳嗽时NRS评分≥6分时,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补救镇痛。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24、48 h时行QOR-15评分。分别于切皮前、术毕和术后24 h时,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和IL-1β浓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 E组术后24和48 h时QOR-15评分升高, 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术的优化效应。方法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IPACK-收肌管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IA组)和常规麻醉组(C组):股神经阻滞-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诱导前,超声或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IA组行IPACK、收肌管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15、25 ml;C组行股神经和腘窝上坐骨神经阻滞,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确认神经阻滞效果后,实施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0~60。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术后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出PACU、24、48和72 h时股四头肌肌力评分;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术后患者清醒时足下垂、补救镇痛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对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IA组术后股四头肌肌力和术后恢复满意度评分升高,术后足下垂发生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缩短(P<0.05)。结论 IPA...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 性别不限, 年龄40~64岁, BMI 18~24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1):全身麻醉组(G组)和SAPB联合全身麻醉组(SG组)。SG组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采用罗哌卡因行SAPB。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行全麻诱导, 采用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 当VAS评分≥4分时, 静脉注射舒芬太尼2.5 μg补救镇痛。记录术中七氟烷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气管拔管时间和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舒芬太尼用量、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 SG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的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补救率、术后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的使用率、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的发生率降低, 气管拔管时间缩短, 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 SAPB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时, 不仅对术中全身麻醉用药及术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拟行肛门成形术的肛门闭锁新生儿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T组采用传统盲探法行骶管穿刺,U组在超声引导下骶管穿刺。穿刺成功后均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2组患儿一次骶管穿刺成功情况、穿刺时间、骶管阻滞成功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U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升高,穿刺时间缩短(P<0.05),U组骶管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在超声下可见新生儿骶尾内容物及硬膜囊的终止处。T组出现1例穿刺针内回血,U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肛门成形术麻醉的效果优于盲探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用于可视喉镜声门暴露检查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可疑困难气道患者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30):常规对照组(C组)、体表定位喉上神经阻滞组(NB组)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组(UNB组)。镇静后,C组行口咽喉表面麻醉,NB组行表面麻醉联合体表解剖定位喉上神经阻滞,UNB组行表面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然后实施可视喉镜下声门暴露检查,检查完成后快速诱导完成气管插管术。于入室后(T0)、可视喉镜进口腔前(T1)、暴露声门即刻(T2)、可视喉镜退出口腔后5 min(T3) 时记录MAP、HR和SpO2;记录麻醉诱导前清醒时和麻醉诱导后Cormack-Lehane(C-L)分级的符合情况;记录恶心呕吐、体动、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喉镜暴露时患者舒适度评分,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NB组和UNB组T2、T3时MAP及HR降低,C-L分级符合率升高,患者舒适度评分和满意度评分升高,恶心呕吐、体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NB组声音嘶哑发生升高(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PVI)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心脏中心全身麻醉下PPVI患者6例的临床资料。于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开始前(T3)、肺动脉瓣植入前(T4)、肺动脉瓣植入时(T5)、肺动脉瓣植入后即刻(T6)和出手术室(T7)时记录SBP、DBP、HR、CVP、SpO2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于T4和T6时记录右心室收缩压(SRVP)和舒张压(DRVP)、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舒张压(DPAP)。记录术中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心肝肾功能等。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男性3例, 女性3例, 年龄(16±4)岁, 体重(41±12) kg。与T1~4和T6, 7时比较, T5时SBP、DBP、HR、rSO2和SpO2降低(P<0.05);与T1~5时比较, T6, 7时CVP降低(P<0.05);与T4时比较, T6时DRVP降低, DPAP升高(P<0.05)。所有患者未见麻醉和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室内拔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3岁,体重65~81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TG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采用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TG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行超声引导胸橫肌平面阻滞,于双侧肋间内肌与胸橫肌之间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共20 ml。术后2组均采用舒芬太尼PCIA,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补救镇痛,维持术后VAS评分≤4分。记录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情况;术后ICU停留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皮肤瘙痒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TG组术中瑞芬太尼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补救镇痛率降低,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排气时间缩短,术后恶心/呕吐、肺部炎症发生率降低(P<0.05)。未见皮肤瘙痒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诱导与维持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腹部手术患者100例, 性别不限, 年龄18~64岁, BMI 18~30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5 mg/kg, 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15~0.35 mg/kg, 2组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4~0.5 μ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维持:R组静脉输注瑞马唑仑0.3~1.0 mg·kg-1·h-1, 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12 mg·kg-1·h-1, 2组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8~15 μg·kg-1·h-1。术中维持Narcrotrend指数(NI)值37~64(即D0~D2)。记录镇静成功情况、患者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NI值降至D0时间, 意识消失后HR降低程度、VT、RR、呼吸暂停发生情况、苏醒时间、PACU滞留时间, 记录诱导1、3、5 min时MAP波动程度以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镇静成功率均为100%。与P组比较, R...  相似文献   

13.
超声技术促使了臂丛神经阻滞向个体化、精准化演变。但由于臂丛神经及其轨迹存在较大变异、多种入路和技术、临床应用影响因素众多等问题, 导致麻醉方案决策难度增加、阻滞效果不确定、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和满意度不高等。为了规范和推广应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技术, 麻醉学领域及相关专家组成工作组, 依据臂丛神经阻滞技术的历史演变和研究进展, 围绕以临床应用和围手术期管理为中心, 经过反复论证, 制定了本专家共识, 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混合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 年龄35~64岁, BMI 19~30 kg/m2, 性别不限, ASA分级Ⅰ或Ⅱ级。根据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n=40):布托啡诺混合罗哌卡因ESPB组(EB组)和罗哌卡因ESPB组(E组)。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ESPB。EB组注入0.1%布托啡诺1 ml和0.375%罗哌卡因的混合液20 ml, E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2组其他麻醉方法一致, 均于缝皮结束时停止药物靶控输注并行PCIA。记录术中瑞芬太尼消耗量、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ESPB有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7 d时记录恢复质量-40(QoR-40)评分, 于麻醉诱导前(T1)和术后24 h(T2)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 测定血浆IL-6和IL-10浓度, 行床旁肺功能检查并计算FEV1/FVC。结果与E组比较, EB组术后7 d时QoR-40评分升高, T2时FEV1/FVC升高, 血浆IL-6浓度降低, IL-10浓度升高, 术中瑞芬太...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术前口服一种碳水化合物电解质保健品(乐棠)观察全麻胆囊手术患者的胃排空效果, 评估该术前补液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普外科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72例, 男女不限, 年龄18~65周岁, 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最终筛选入组的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经口补充乐棠组(试验组)和术前自行口服清饮料或白开水组(对照组)。试验组在手术前夜口服800 ml乐棠, 手术当天术前2 h口服400 ml乐棠, 对照组术前禁食6 h、禁饮2 h, 患者禁饮前可自行饮用清饮料或白开水, 总量不超过400 ml,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0 h(T0)、1.5 h(T1)、1.0 h(T2)、0.5 h(T3)行超声胃窦部扫查, 记录胃窦部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 CSA)和胃容积(gastric volume, GV)。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入PACU监测的电解质, 术后3 d内恶心、呕吐、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T1时胃窦部CSA和GV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全麻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18~64岁,性别不限,BMI 18.0~26.9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NYH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0.25%罗哌卡因组(A组)、0.375%罗哌卡因组(B组)和0.5%罗哌卡因组(C组)。A组、B组和C组分别注入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各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术前(T0)、给药后30 min(T1)、4 h(T2)、6 h(T3)、8 h(T4)、10 h(T5)和12 h(T6)时,采用M型超声测量不同呼吸位的膈肌活动度,应用便携式肺量仪测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记录T1-6时膈肌麻痹发生情况。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镇痛,记录氟比洛芬酯使用情况。记录给药后24 h内心血管事件、局麻药中毒、霍纳综合征、气胸、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T1-3时平静呼吸位膈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髌骨上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的效果。方法择期膝关节镜手术患者7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髌骨上前路组(S组)和传统前路组(T组)。2组均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穿刺,0.3 mA电流强度的刺激下诱发足背屈或跖屈时,注射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0.4 ml/kg)。记录穿刺和阻滞成功情况、穿刺深度、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镇痛不全、止血带不适反应、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48 h随访患肢足背屈恢复时间。结果与T组比较,S组穿刺和阻滞成功率升高,神经阻滞操作完成时间缩短,术中镇痛不全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穿刺深度、阻滞持续时间和患肢足背屈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髌骨上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提供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患儿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患儿40例, 年龄3~6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性别不限, BMI 18~24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静脉麻醉组(A组)和表面麻醉+静脉麻醉组(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氯胺酮镇静后, A组行超声引导双侧喉上神经阻滞, 双侧各注射1% 利多卡因0.5 ml;B组行1%利多卡因鼻腔、咽腔部表面麻醉。操作完成后, 静脉泵注丙泊酚5 mg·kg-1·h-1维持至诊疗完成。术中若出现剧烈呛咳或体动, 静脉追加丙泊酚1 mg/kg。于入室时(T0)、麻醉镇静后即刻(T1)、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即刻(T2)、诊疗术开始后5 min(T3)及检查完成(T4)时记录MAP、HR和SpO2。记录术中低氧血症、HR<60次/min、MAP<50 mmHg的发生情况, 记录丙泊酚追加剂量。于T0与T4时采集静脉血样,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术者满意度评分。记录A组患儿术后2 h内喉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全麻诱导期不同FiO2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 年龄30~64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BMI<30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5):A组、B组、C组和D组FiO2分别为40%、60%、80%和100%。于入室建立心电监护后即刻(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即刻(T2)、气腹30 min(T3)、气管拔管前即刻(T4)和气管拔管后15 min(T5)时, 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仪记录腹侧(ROIⅠ)、中腹侧(ROIⅡ)、中背侧(ROIⅢ)及背侧(ROIⅣ)肺通气情况, 计算阻抗比值, 记录无通气期安全时间;分别于T0~2和T5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 记录PaO2和PaCO2, 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术后3 d内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 A组、B组和C组T1, 2时ROIⅠ和ROIⅡ肺通气增加, ROIⅢ和ROIⅣ肺通气减少, 阻抗比值增加, A组和B组T1时PaO2和OI降低, 无通气安全时间延长, C组T1时PaO2降低, OI升高(P<0.05), 无通气安全...  相似文献   

20.
气管支气管巨大症(tracheobronchomegaly, TBM)为罕见病, 多因肺部感染就诊发现, 胸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 DR)或CT检查见气管和(或)支气管管径异常不均匀增宽, 气管镜检查亦可确诊本病。无症状患者行非胸部手术时往往不做胸部详细检查, 这将导致此类患者漏诊, 全麻后常规气管导管可能会无法有效堵塞增粗软化的气管, 这给麻醉带来风险。此病例在患者术前麻醉访视时未发现合并TBM, 麻醉后行常规气管插管发现漏气严重, 多次调整气管插管置入深度后最终有效堵塞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总结此病例资料以期为麻醉医师提供警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