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的指征、操作方法和中转手术的时机。方法 对我院1993-1998年5年间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婴幼儿肠套叠1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位成功者148例,成功率为91.4%,其余14例中转手术治疗。随访1-5年,预后良好。结论 空气灌肠复位是婴幼儿肠套叠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应谨慎把握其适应证,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不应轻易放弃而过早手术。但对病程较长,伴有腹膜炎体征或复位失败者,须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多数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目前一般采用钡剂、生理盐水或空气压力灌肠复位.2000年4月~2006年4月我科应用自制简易灌肠器,在B超监视下用消毒石蜡油灌肠复位肠套叠15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肠套叠结肠注气复位法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511700)周俊灼肠套叠患儿在病程早期大部分可通过结肠往气疗法使套叠复位。近年我院采用简易结肠注气法治疗肠套叠8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备普通血压计一台,30ml双腔气囊导尿管一根,三通接头一个(或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失败的影响因素 ,笔者回顾性分析 7年间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成败病例的病理类型及X线表现。 2 81例中 ,成功 2 55例 ,失败 2 6例 ,其中死亡 1例 ,另 2 5例经手术复位。病程长 (大于 2 4h)、年龄大 (大于 1 2个月 )、复杂型肠套叠、透视下见大团块或弹簧影者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失败的可能性大。提示整复失败与病程、年龄及临床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次空气灌肠治疗难复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以提高婴幼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方法对难复性肠套叠患儿进行二次空气灌肠的适应症、术前准备、操作技巧进行分析。结果对34例难复性肠套叠进行二次空气灌肠治疗,25例复位成功,成功率73.5%。结论二次空气灌肠可以大大提高婴幼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减少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空气灌肠法在诊治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改良空气灌肠法对84例小儿肠套叠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确诊为肠套叠84例,排除非肠套叠24例,明确诊断率为100%。复位成功79例,复位率为94.28%。复位未成功并手术治疗5例,其中3例是肠坏死1例为回回结肠型肠表叠,1例为Meckle憇室。复位后无并发症发生,然后随访有3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4次,最后手术证实为Meckle憩室所致。本组在诊治过程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早期使用整复仪空气灌肠有助于提高肠套叠的诊断和复位率。采用中压、脉冲、间歇手术按摩改良法室气灌肠灌肠复位是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愈腹症,回盲部套叠包括回结、回盲和回回结型,占总数的90%以上,小肠和结肠型套叠较少见.我院1982~1985年共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927例(不包括术后肠套叠),绝大多数为回盲部套叠,小肠及结肠套叠仅3例.除病情较重直接行手术外,均行空气灌肠复位(90.12%)成功,复位失败者行手术治疗。在本院手术93例,其中5例术中见套叠已复位,61例行手法复位,27例行肠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次性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经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灌肠复位。观察比较2组复位成功率、并发症及炎症因子水平等。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9.05%(P <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肠套叠患儿采用一次性小儿肠套叠灌肠复位包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治疗,可成功复位肠套叠,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6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4例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病例。结果:64例患儿中,气钡灌肠复位成功8例,手术治疗56例,治愈63例。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及时诊断,严格掌握气钡灌肠复位指征,限制压力,在诊断性灌肠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复位成功率,要果断中转手术,以免延误病情。手术操作要轻柔,复位时要用挤压法,切忌在套叠部位两端用力牵拉,以免引起肠壁撕裂,甚至破裂。  相似文献   

10.
术中肠套叠难以复位时,切开鞘部是最后迫不得己的手段。笔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卷袖法”松解难复性肠套叠,操作简单、速度快,无1例切开鞘部,故予以推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率的相关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间312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2组进行空气灌肠复位,对照组常规法空气灌肠复位,观察组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外推挤法。结果常规法空气灌肠复位154例成功140例,成功率90.9%;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外推挤法空气灌肠复位158例成功153例,成功率96.8%。结论采用先解痉补液通便再在复位过程中加入腹部外推挤法空气灌肠复位可提高复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肠套叠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往昔多数采用手术治疗或钡剂灌肠整复法。但自1960年以来,我院创用了结肠注气整复法,对用非手术治疗肠套叠的效果又推进了一大步。1954~1959年我们应用钡剂灌肠整复婴儿肠套叠680例,497例获得成功,复位率为73%,而1960~1980年间应用结肠注气整复法治疗了4841例,其中4598例获得成功,复位率提高到94.5%,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对小儿急性肠套叠复位的疗效。方法178例小儿诊断为急性肠套叠,其中174例采用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178例肠套叠患儿中,168例复位成功,复位成功率94.4%,其中2例5天内共水压灌肠5次,10例转为手术治疗。结论B超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满意.水压灌肠技术简易,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肠套叠误诊为内科疾病14例分析吴素芳婴幼儿肠套叠属基层医院的常见病,一旦延误诊断,将会酿成严重后果。为提高其诊治水平,笔者对1974~1994年间收治的14例婴幼儿肠套叠误诊为内科性疾病的原因分析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儿均经手术或尸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成人大肠套叠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9 ̄1998年收治的83例成人大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钡灌肠复位6例,手术治疗77例。肿瘤性大肠套叠60.2%,其中恶性肿瘤性套叠占64.0%,恶性肿瘤套叠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43.8%。结论 对成人大肠套叠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慎用手术复位,不主张钡灌肠复位。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二孔法小儿肠套叠整复术的可行性及手术经验。方法〓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32例空气灌肠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后复发的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回顾患儿临床资料,对比二孔法复位成功和中转开腹复位两组患儿的年龄、起病时间、套叠类型、套头长度、合并病变等资料,分析影响腹腔镜下复位成功率的因素。结果〓32例患儿中24例应用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复位成功,成功率75%,包括3例复发性肠套叠患儿。腹腔镜探查发现其中2例合并梅克尔憩室。其余8例需扩大脐部伤口中转开腹复位,中转手术原因包括:肠管穿孔或坏死后套叠肠管粘连4例、回肠息肉套头内嵌顿1例、套头过长3例。中转患儿的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占比明显长于腔镜复位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儿年龄、起病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二孔法肠套叠整复术具有手术微创、成功率高的优点,掌握好适应症后可成为空气灌肠复位失败的非重症患儿和复发性肠套叠患儿优先选择的手术方法;套头长度和合并病变可能是影响二孔法复位成功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部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小肠套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对6例小肠套叠患儿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探查复位,其中单纯小肠套叠3例,1例合并憩室行楔形切除术;2例合并肠重复畸形行肠切除吻合,3例消化道畸形均经脐切口提出腹外完成病变切除肠吻合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1.7 min。术后2~5 d(平均3 d)进流质饮食,3~7 d(平均5 d)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随访3~10个月,平均6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脐部无明显瘢痕,外观满意。结论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婴幼儿小肠套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正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空气灌肠是诊断与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成功率可达90%以上[1]。整复失败者需急诊手术治疗,开放手术下行肠套叠复位是金标准。近年,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肠套叠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开展经脐腹腔镜小儿肠套叠复位术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泌素在婴幼儿肠套叠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婴幼儿肠套叠的发病机理,作者测定了124例次肠套叠婴幼儿、15例小肠梗阻患儿及20例同龄正常婴幼儿血清胃泌素值及cAMP值。在动物实验中,测定了5-肽胃泌素对幼犬回肠蠕动频率及回盲瓣压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患儿血清胃泌素值及cAMP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5-肽胃泌素对加快回肠蠕动及松弛回盲瓣的影响与肠套叠的基本病理一致。作者提出高胃泌素血症是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的主要因素,并以这一观察解释了肠套叠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对45例小儿急性肠套叠进行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41例患儿复位成功,排除肠套叠1例,3例复位失败的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复位成功,术后经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未发现消化内镜复位并发症。结论加强对消化内镜直视下充气复位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复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