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 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30例慢性慢阻肺急性加重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的机械通气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经过t检验进行分析患者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后,16例患者机械通气48 h内成功拔出气管插管及呼吸机有效撤离;7例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失败,其中4例为反复插管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成功拔出及撤离呼吸机,3例患者气管切开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经过机械通气的治疗后2 h,30例患者结果显示:血气分析指标与机械通气前比较均有所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伴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是抢救、治疗的有效方法,为患者疾病治疗为有效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时机及维持了患者病情,延长了生存期,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而机械通气机需要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完成与患者呼吸道的连接,迅速有效的气管插管,可以明显提高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成活率,但给意识清醒且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时,患者常因疼痛,烦躁不能耐受而不能有效合作,给气管插管操作带来了困难,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而在插管前给予适量的镇静药或镇痛药,可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现将我科2003—2007年期间运用不同镇静剂诱导插管的110例患者情况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严重胸外伤患者呼吸功能保护。方法:对我院65例60岁以上重度胸外伤患者的抢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16~49,行紧急气管插管5例,气管切开4例,手术治疗19例。普通鼻面罩给氧23例,简易麻醉机面罩及早期面罩无创机械通气17例,有创机械通气13例,人工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74h。痊愈59例,死亡6例。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充分的通气量、适当控制补液速度和氧疗方式、及时有效的机械通气、合理的药物治疗等有效的综合治疗手段,是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有反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史的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3例曾接受过2~5次气管插管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双水平正压通气(HiPAP)方式进行NPPV治疗。结果 33例中20例(60.6%)好转,其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其中15例在肺心病急性加重2天内实施NPPV。13例(39.4%)因病情恶化需要气管插管而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NPPV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包括明显胃胀气(8例)及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加重(5例)。结论 对于多数自主呼吸相对稳定的有反复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史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NPPV治疗有效,且并发症少,但需做好气管插管准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10-2010-09收治的重症肺炎合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5例,均为对照组病例,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死亡原因为未有效纠正呼吸衰竭,并发多脏器衰竭。结论:早期及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重症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在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入院后均入住ICU,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时间段插管,即观察组30例在入院时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30例在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再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住院时间、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呼吸机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强化呼吸道管理,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3例先天性脊柱畸形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诊治情况,提高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在肺部感染后出现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均给予积极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完善气管镜检查,加强抗感染、痰液引流、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之后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序贯治疗。结果 3例患者经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以及抗感染、化痰等综合治疗后,血气分析提示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下降,二氧化碳潴留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缓解,均正常出院。结论 积极的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有助于尽快纠正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在肺部感染时出现严重的Ⅱ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机械通气用于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调查1998年1月—2004年6月NICU病房曾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64例。结果:经治疗痊愈50例,死亡6例,放弃2例,治愈率78.12%。结论: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感染仍为最多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呼吸衰竭病人急性发作期病情危重,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收入ICU病房密切观察病情,专人精心护理,才能达到治疗护理的目的,病人与呼吸机不同连接方式如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机械通气的护理是决定呼衰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周玉兰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136-1137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直接进行面罩正压机械通气的一种治疗仪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低氧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我科2002年开展此项治疗技术,观察了8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的优缺点。方法使用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332例,697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635例行经口气管插管。给予间歇正压辅助呼吸,动态观察血气分析。结果两组抢救3~7 d疗效满意;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气管插管有顺应性好、并发症少、能耐受较长期治疗等优点。结论对于较长时间内需要有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老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以经鼻气管插管为首选治疗方法;紧急情况下仍应经口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没有出现患者死亡情况。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有效率为100%。本组9例患者发生腹胀、误吸、红肿及疼痛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95%,没有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通气治疗前后患者的p H值、动脉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相气道正压 (BIPAP)通气模式治疗神经肌肉疾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3 6例神经肌肉疾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双相气道正压 (BIPAP)通气模式的BIPAP组和采用压力支持通气 (PSV)模式的PSV组 ,每组各 18例。观察机械通气期间患者镇静剂地西泮 (安定 )的用量 ,气道力学参数中的吸气峰压 (PIP)、平台压 (Pplate)和呼气末正压 (PEEP)的变化 ,机械通气的时间及撤机的成功率。结果  3 6例均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 ,BIPAP组通气时间 (d) 13 .2± 7.4与PSV组 14 .6± 6.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BIPAP组地西泮的用量 ,PIP ,Pplate和PEEP均显著低于PSV组 (P <0 .0 5 )。BIPAP组撤机成功例次高于PSV组 (P <0 .0 5 )。 3 6例中 2 9例治愈出院 ,7例死亡 ,出现与机械通气有关的并发症 2 1例。结论 BIPAP通气模式在治疗神经肌肉疾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时人机关系协同性好 ,且撤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用于80岁以上伴有呼吸系统疾患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组和全麻插管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30例硬膜外阻滞组患者均获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无一例改气管插管全麻;9例术中有严重的牵拉反射和不适,辅助适量芬太尼后缓解。SpO2﹤95%5例,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经麻醉机进行短暂辅助呼吸后恢复正常,术中和术毕未见呼吸系统疾患发作,平均住院时间(11±2)d。术后无一例行机械通气,无一例肺部感染。30例全麻组麻醉效果均满意,术中发生支气管痉挛2例,术后苏醒期发生哮喘5例;术毕带气管导管回病房12例,其中转ICU行机械通气5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平均住院时间(18±3)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用于80岁以上伴有呼吸系统疾患行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是有效和安全的,和气管插管全麻相比,具有减少或避免了呼吸系统疾患的发作,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连枷胸伴呼吸衰竭4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手术组),23例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非手术组)。比较两组气管切开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镇痛剂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气管切开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镇痛剂使用时间均明显缩短。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肋骨环抱器内固定治疗连枷胸伴呼吸衰竭的方法,通过可靠的内固定迅速稳定胸壁,消除反常呼吸对呼吸功能的影响,疗效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BiPAP呼吸机在神经肌肉疾病出现呼吸衰竭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神经肌肉疾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BiPAP呼吸机NIPPV治疗神经肌肉疾病出现的呼吸衰竭患者25例,并比较NIPPV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及转归。结果用BiiPAP呼吸机NIPPV治疗1h后,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心率(HR)减漫(P<0·05);48h及72h后PaO2,SaO2,HR,呼吸频率(RR)持续好转(P<0·05)。21例治疗有效,4例治疗失败需有创通气,总有效率84%(21/25)。采用NIPPV治疗出现并发症8例。结论用BiPAP呼吸机NIPPV治疗神经肌肉疾病早期的呼吸衰竭疗效明显,减少了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钠肽在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预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高海拔地区78例诊断为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了临床回顾性研究。按照临床转归分为两组,预后良好组,即临床疗效有效组;预后不良组,即临床疗效无效组。比较两组间脑钠肽水平及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及Ⅰ型呼吸衰竭的比例等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脑钠肽水平在预后不良组:右心功能障碍及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明显升高,与预后良好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中发生右心功能不全和Ⅰ型呼吸衰竭的例数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钠肽能很好评估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严重性,同时也能很好地预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转归,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严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的抢救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严重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抢救与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严重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的患者实行机械通气治疗后,给予抗心衰治疗,其中1例安置临时起搏器,观察动脉血气、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人工机械通气后,患者的PaCO2下降,PaO2上升,呼吸性酸中毒得以改善。抗心衰治疗后,PaO2进一步上升,HCO3-下降,心功能得以改善。6例患者全部脱机,好转出院。随访1~8年,6例患者全部存活,且生存质量提高。结论:严重呼吸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行人工机械通气,同时纠正心衰,是改善患者严重状态与脱机的一项重要条件,提示在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抢救中改善心脏功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愈后的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