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在1.6%~2.7%之间,近年来随着吻合技术的提高,特别是手术者对该并发症重视程度的增加,其发生已非常少见,总的发生率不足1%。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时间可早可晚,一般多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结合我院近10年28例肺切除手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病例,对其发病的原因、诊断、防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机械性缝合在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肺切除术患者中,42例采用全层间断缝合法、64例采用一次性国产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缝合法进行支气管的闭合。结果全层间断结节缝合法处理支气管残端42例,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2例,发生率为4.8%;一次性国产支气管残端闭合器处理支气管残端64例,术后未发生支气管残端瘘。结论肺切除术中选择一次性国产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缝合法可明显降低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率,充分显示机械性缝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机械性缝合在预防肺切除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肺切除术患者中,42例采用全层间断缝合法、64例采用一次性国产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缝合法进行支气管的闭合.结果 全层间断结节缝合法处理支气管残端42例,术后发生支气管残端瘘2例,发生率为4.8%;一次性国产支气管残端闭合器处理支气管残端64例,术后未发生支气管残端瘘.结论 肺切除术中选择一次性国产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缝合法可明显降低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发生率,充分显示机械性缝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张稷  陈静瑜 《中国医药》2010,5(4):378-380
气道并发症是导致肺移植术后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因素。随着在受体选择、器官保护、外科技术、免疫抑制疗法及术后监护等方面的不断改进,肺移植的成功率有很大提高,但移植术后气管吻合口并发症仍较常见。因为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气道并发症发生率报道高低不等,从1.6%到33%。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2例原位心脏移植成功的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方式及术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03年5月和2003年12月先后为2例终末期心肌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环孢素A 强的松 骁患”三联疗法。结果 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心功能良好,生活质量好。结论 经典法原位心脏移植操作方便、缝合牢固确实,但存在术后心房偏大的不足;围手术期处理中应重视右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的防治和胃肠道营养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上段食管癌颈部黏膜外翻缝合法在食管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食管癌患者应用食管癌颈部黏膜外翻缝合法的资料,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治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3例,其余患者均恢复较好。结论中上段食管癌颈部黏膜外翻缝合法使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解决食管癌术后的并发症问题,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龚珍娣 《江苏医药》1996,22(8):581-581
我院自1987年1月~1995年6月共收治食管、资门癌218例,发生吻合口瘘9例,发生率为4.1%,现就吻合口疾发生原因及防治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52~73岁,平均62.9岁。食管癌4例,贲门癌5例,均在全麻下行食管、黄门癌切除,食管胃吻合术。主动脉弓上吻合3例,弓下吻合6例,其中机械缝合器吻合3例。二、瘦的发生时间早期瘘1例,发生于术后第2天;中期瘘7例,发生术后第8~12天,1例在术后32天发生瘘。王、瘘的治疗及效果再次手术行瘘口修补和重建的5例中,4例痊愈,1例自动出院;瘘口小经保守治疗自愈2例。死…  相似文献   

8.
同一供体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利用同一供体进行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同一供体同时为2例终末期肺病肺气肿受体进行单肺移植,2台手术完成用时430min。受体1接受右肺移植,受体2术前为呼吸机依赖的重症肺气肿患,接受左肺移植。结果受体1术后早期肺功能良好,术后第7天出现A4c级急性排斥反应.治疗无效于术后15天死亡。受体2术后第7天因对侧肺急性过度膨胀,而行肺减容得以纠正.术后第9天、15天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治疗后缓解,术后2个月检查肺功能明显改善.术后第71天出院。结论利用同一供体进行单肺移植能充分利用供体.使更多的终末期肺病患接受肺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和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以及对各种并发症治疗的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包括:①腹腔内出血4例;②急性排斥反应4例;③胆漏2例;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⑤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PNF)1例;⑥呼吸系统并发症: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3例,胸腔积液15例。呼吸衰竭2例;⑦急性肾功能不全10例;⑧心血管并发症:窦性心动过缓3例。顽固性高血压1例。严重低血压1例;⑨神经系统并发症: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3例,肝移植后脑病5例;⑩其他并发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3例,粒细胞减少症3例。腹腔淋巴管漏2例。均给予了相应治疗。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心肺联合移植术一例及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移植术的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对1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患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术。受体采用Reitz心脏及两肺分别切除法。供肺由膈神经后置入受体两侧胸腔,依次吻合主气管、下腔静脉、上腔静脉与主动脉。结果术后2h患神志清楚,36h后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4d两肺感染,痰培养提示表皮样葡萄球菌生长,术后15d提示肺炎克雷伯氏菌生长,25d后治愈。术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至今生存120d,生活基本自理。结论心肺联合移植术只要重视术中止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及急性排斥的监测,能够取得较满意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1997年1月~2002年6月肾移植术后65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真菌感染中,白色念珠菌24例。克柔念珠菌6例,平滑念珠菌3例,曲霉菌6例,毛霉菌4例,新型隐球菌2例,奴卡菌3例,其中21例有细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l7例培养阴性。大扶康治愈33例,两性霉素B治愈27例,死亡5例。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病人的早期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监护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3例肝移植术后病人在ICU期间的生命体征、排斥反应、预防感染等的监测,总结肝移植术后的护理重点及方法。结果3例患者中2例治愈出院,1例正接受康复治疗。住院期间1例发生肺部感染,其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细致的早期监测与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肾移植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提高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肾移植632例共发生各种并发症13例的防治经验(1991-07~2006-12)。结果肾移植术后睾丸鞘膜积液、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伪膜性肠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9%、0.3%、0.3%、0.2%,其防治成功率均为100%。结论肾移植有些并发症是可以预防,只要发生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包括术中和术后),能增加肾移植成功率,增加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发生情况、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总结。310例患者中有11例(35.5‰)患者发生恶性肿瘤。其中,泌尿系肿瘤7例,淋巴瘤2例,宫颈癌1例,肝癌1例,除1例肝癌外其余10例均经病理确认,泌尿系统肿瘤中单发输尿管癌3例,单发膀胱癌1例,输尿管膀胱癌并发2例,另有1例为多器官性肿瘤,其肾移植术后36个月发生单侧输尿管癌,术后46个月发生单侧肾脏肉瘤样癌,术后60个月再发膀胱癌,并于膀胱癌术后15个月复发,随后出现肝脏转移。11例患者发生肿瘤的时间在肾移植术后6~108个月,平均53.5个月。患者采用以手术为主的治疗,个别配合以放化疗,免疫抑制剂作适当调整。结果:2例淋巴瘤、1例肝癌及1例输尿管并膀胱癌患者1年内死亡,1例多器官性肿瘤术后第8年因肿瘤远处转移而放弃治疗,其余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尿路上皮肿瘤较多见,治疗以手术为主并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9例,平均38.4岁,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62天。结果 白色念球菌10例,克柔念珠菌、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各1例,曲霉菌、毛霉菌各1例。应用氟康唑治疗9例,伊曲康唑治疗2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5例。治愈11例,死亡5例。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肺囊性疾病对肺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拟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肺囊性疾病患儿49例,术前测定患儿肺功能,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42月龄23例,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肺功能;≥42月龄26例,采用常规通气法测定肺功能。结果:支气管源性囊肿(BC)18例(36.8%),其中<42月龄组5例,TPTEF/TE、VPEF/VE、PF/V25、TI/TE存在异常,提示存在小气道中度阻塞及大气道轻度阻塞;≥42月龄组13例,FVC、FEV1、FEF75、MMEF存在异常,提示存在轻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15例(30.6%),其中<42月龄组8例,TPTEF/TE、PF/V25、TI/TE存在异常,提示大、小气道轻度阻塞;≥42月龄组7例,肺功能正常。肺隔离症(PS)10例(20.4%),其中<42月龄组7例,TEF50/TIF50、TI/TE存在异常,提示大气道轻度阻塞;≥42月龄组3例,肺功能正常。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CLE)6例(12.2%),其中<42月龄组3例,TPTEF/TE、VPEF/VE、PF/V25、TEF50/TIF50、TI/TE存在异常,提示小气道中度阻塞及大气道轻度阻塞;≥42月龄组3例,肺功能正常。在临床表现上,<42月龄组中有肺部感染史者11例(47.8%),≥42月龄组有肺部感染史者20例(76.9%)。结论:先天性肺囊性疾病对儿童造成了以不同程度大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肺功能损害,小年龄组肺功能受损程度更为明显,年长儿更易出现肺部反复感染,早期手术是优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 41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21例采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愈合优秀13例(61.9%)、良好7例(33.3%)、失败1例(4.8%),与对照组的6例(30.0%)、11例(55.0%)、3例(15.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1934,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5%,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P>0.05). 结论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疗效较佳,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肺结节病变经皮穿刺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8例CT诊断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为1~3 cm,平均(1.9±0.7)cm。采用计算机辅助多平面重组精确三维定位后,行经皮肺穿刺术,所取组织同时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临床随访而明确结果。结果 78例中恶性49例,良性病变29例,总穿刺敏感性94.2%,特异性100%,符合率96.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9.6%。9例并发气胸,11例肺内少量渗血,1例咯血,1例胸腔大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28.21%(22/78),经处理后均治愈。结论计算机辅助CT引导肺结节病变经皮穿刺术活检对肺结节的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Vater壶腹肿瘤三种术式疗效,提供安全、实用、简化的新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10年间的36例患者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A组9例)、局部切除术(B组16例)、节段十二指肠及胰头切除术(PHRSD)(C组11例)三种不同术式处理的疗效,判定局除切除术及PHRSD的可靠性.结果 A、B、C三组平均住院分别为22、13、17天,发生手术并发症分别为5、1、2例,围手术期死亡分别为1、0、0例,术后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A组88.9%、66.7%、33.3%;B组93.8%、75%、37.5%;C组90.9%、72.7%、3 6.4%.相关统计分析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A组高于B、C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B、C组间差别无显性意义(P>0.05);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1年、3年、5年存活率三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PD相比,局部切除术及PHRSD术式治疗Vater壶腹肿瘤具有多方面优点,适合绝大部分的Vater壶腹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移植受者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的免疫抑制方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肺移植患者,依照入选/排除标准筛选出有效病例73例。其中30例为诱导组,即分别在术中、术后给予两剂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另43例为对照组,即不接受诱导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2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观察排斥反应、代谢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患者的存活情况。结果:术后1年内,诱导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4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提示2组患者的半数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他克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中应用巴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肺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但对肺移植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没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