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四时皆有土"是由本院全国名老中医张道宗教授首先提出的关于四时五行学说的观点,是其学术思想之一。该学说强调"土"在四时中的地位,认为与五行中"土"对应的四时"长夏"是四季更替的集合体[1],从而赋予了"长夏"新的内涵。1"四时皆有土"的理论内涵1.1狭义、广义之长夏四时中五行属性为木、火、金、水的季节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其中春、秋、冬三季各占  相似文献   

2.
试探四时中的“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的教科书中,对“四时”与“长夏”的时间长短划分尚有不足之处。现试从“土”的基本属性出发,解释何为长夏,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土”在五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提出“四时皆有土”之说。  相似文献   

3.
从呼和浩特气候变化论“四时五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古代以四时、五行、六气的理论来概述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1986~1991年间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并提出该区四季划分的意见,以此印证古代四时五行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奕  李佩芳  陈幸生 《中国针灸》2006,26(10):741-743
介绍张道宗教授对督脉的研究和通督调神的学术思想,及其运用通督调神法治疗中风、癫、眩晕、强直性脊柱炎、外伤性截瘫、儿童多动症等疾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学习"五脏皆有不寐"证治经验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学习中医理论利临床实践中,对不寐与五脏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3145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调查研究与辨证总结,浅谈“五脏皆有不寐”的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6.
许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9):39+41-39,4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此句为《内经》中对于病机的经典论述之一,后世多有引用,并被诸多医家用作"动摇、眩晕、抽搐"等风证的辨证纲要。本文通过临证实践分析,具体阐述此条文在辨证潜方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阴阳消长与六经、五脏、睡眠关系的概述,从阴阳消长角度分析“五脏皆有不寐与从肝论治”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皆有不寐与从肝论治”体现了失眠治疗的本质,是阴阳消长理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路志正教授治学严谨,虚怀若谷,博采众方,汲取各家之长。一生以“满招损,谦受益”为座右铭。他博览群书,精通经典,师古而不泥。崇尚脾胃学说,提出“调中央以通达四方”的观点。主张用“通、化、渗”三法治疗湿邪。倡导综合疗法。即内外同治。针药并用,食药结合,身心并调。路老育人有方,言传身教,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虽已年愈八十,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事业仍鞠躬尽瘁,正如他自己所说:“八十扬鞭再攀登,继承弘扬力建功。”路老的治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榜样。我们师从路老已2年余,对路老的学术思想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今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开篇即以四时气象作类比提出了"四气调神"的方法,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相似文献   

10.
不孕症为妇科常见疑难病之一。殷岫绮教授总结出“水元论”临证思路,指出不孕症虽然表现多样,可有不同脏腑失调的临床表现,但其本原在水。以五行理论对应五脏学说,认为天一生水,水为三才之母,肾为水脏,可司开阖,一开一阖,关联诸脏,主持水液,总揽气机,为精卵孕育之根本。治疗不孕症应以补肾为大法,创立紫萸调经方,在水源条达的基础上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探讨痰证致病的病机,认为痰证乃是土邪过剩为害,依据五行生克原理,提出并运用化土为金法治疗痰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周洁  郑心  陈萍  马晓亮 《河南中医》2009,29(10):960-961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通过分析《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探讨咳嗽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等,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吴东南  肖政  范世平 《河南中医》2016,(10):1847-1848
五味子五味具备,"五脏皆治",以补为主,治虚为主。临床辨证用之,五味子可敛肺滋阴治顽咳,养心宁神治不寐,健脾涩肠止泻泄,柔肝养血治眩晕,补肾益精疗无子。五味中酸敛最甚,若实证用之,有收敛邪气,闭门留寇之弊,故实证患者当慎用。  相似文献   

14.
《灵枢·五邪》按照邪在肺、肝、脾(胃)、肾、心的顺序,分别论述了邪气侵袭五脏,根据五脏不同生理功能而引发的不同病证表现及针刺治疗。对该篇的学术思想从五脏五行,互藏互用和五邪证治、各有法度两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田苗  张晓国 《光明中医》2014,29(1):35-35
本文总结了全国名老中医周信有教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证经验,周教授认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是发病的重要病机,健脾和胃、行气活血为主要治法,药用四君子汤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医“脾主四时”与唾液免疫球蛋白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同玉  李植延  陈妍  李宇涛 《光明中医》2008,23(10):1423-1424
本研究从一年四时健康成人唾液中免疫球蛋白sIgA和IgG含量的变化着手,探讨中医“脾主四时”与唾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关系,结果显示唾液中sIgA数值在冬季最低,而IgG的含量在冬季最高,表明机体局部的免疫功能在冬季节明显低下或略有紊乱,进而推测中医“脾主四时”理论具有时空性,随着季节更换而有相应的增强和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四时调阳"理念所构建的心内科"治未病"新体系,以提高心内科"治未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2019年在医院心内科接受过"治未病"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医院心内科"治未病"治疗中使用常规体系。观察组患者在常规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四时调阳"理念构建的心内科"治未病"新体系。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P<0.05)。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中实施基于"四时调阳"理念构建的"治未病"新体系,可以降低体验者的患病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息肉是妇科临床常见病,中医学据其病本特点将其归于“癥瘕”病范畴,结合五行理论和现代妇女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其发生与肝脾两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肝脾失调,气血失和,主要病理要素为痰湿、瘀血。“土得木而达”是《黄帝内经》中高度概括肝脾生克互用关系的理论,故文章基于此,探讨肝脾在子宫内膜息肉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息肉未成或金刃术后防复应以疏肝健脾为主,兼调气血,常用方为苍附导痰丸加减;息肉已成则以祛痰瘀为先,兼顾肝脾,常用方为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减。  相似文献   

19.
鼻鼽发病受外界环境影响显著。脾土为肺金之母,脾与鼻窍关系亦密切,脾不独主一时,作为后天之本,在各个季节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皆有影响,从“脾主四时”角度探讨鼻鼽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明确脾在该病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脏腑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联系,进而充实“脾主四时”的科学内涵,也为临床防治鼻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士铎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因其生长环境和个人经历等因素故在前人的基础上延伸出独到的脏腑辨证观。陈士铎认为,心火以生胃土,命门之火以生脾土,两者均为“益火补土”,虽名同而实异不可混淆,在理论及临床治疗方面较前人更加具体细致,为后世医家治疗脾胃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