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横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101例单纯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性60例,女性41例;年龄17 ~71岁,平均年龄(46±14)岁.患者中包括退行性病变37例,风湿性病变23例,先天性病变37例,感染性病变3例,其他病变1例,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外周心肺转流辅助下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横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 30 d院内病死率1.0%(1/101),余100例患者均获成功.该患者术中探查发现右冠状动脉严重斑块,虽术中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但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导致死亡.共植入机械瓣87枚,生物瓣14枚,1例患者中转胸骨正中切口,2例患者延长手术切口.随访4 ~28个月,1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经右胸骨旁第3肋间横切口行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成人主动脉瓣狭窄伴小主动脉瓣环行瓣环增宽并替换主动脉瓣的经验。方法 12例病人行主动脉瓣环增宽并替换主动脉瓣。手术径路均采用Manouguian法:将主动脉斜切口下延伸,经无冠瓣与左冠瓣交界处向下,垂直切开瓣环至二尖瓣基部。采用绦纶片内衬自体心包片作为增宽材料,替换23 mm或25 mm主动脉瓣;同期行二尖瓣替换4例。结果 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者因严重低心排死于手术当晚;1例术后第7 d因心包填塞经剑突下引流后痊愈;肺部感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1例,经气管切开及呼吸机支持1周后痊愈;1例主动脉根部明胶海绵物填充后感染于术后12 d再次开胸清除腐烂明胶海绵,并留管冲洗引流而愈。本组术后住院13~20 d,平均(16.2±1.5)d;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5~84个月,平均(36.7±21.2)个月,心功能恢复至Ⅰ级5例,Ⅱ级6例,无远期死亡。结论对大多数小主动脉瓣环,采用Manouguian术式简单易行,不需切开二尖瓣基部,已能满足替换23 mm或25 mm瓣膜,增宽材料易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主动脉瓣置换手术650例,年龄11~76岁,平均(43.2±12.6)岁.60岁以上52例.风湿性病变475例,先天性瓣叶畸形58例,退行性变4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47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外伤性2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或主动脉夹层52例,冠心病36例,陈旧性脑血管意外14例,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心功能Ⅲ级385例,Ⅳ级119例.射血分数(EF)平均0.56±0.11,左室舒张末直径平均(LVED)(58.59±12.55)mm,左室舒张末容积(KVEDV)(191.58±89.88)ml,主动脉瓣跨瓣压差13.00~118.25 mm Hg(1mmHg=0.133kda).生物瓣占8.77%.主动脉瓣二次置换9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术36例,主动脉大血管手术52例.体外循环110~208 mnin,升主动脉阻断54~129min.结果 人工瓣膜直径≤21 mm者术后跨瓣压差平均为30.00 mm Hg,直径>21 mm者术后跨瓣压差平均为23.0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内死亡40例,1987-1996年死亡29例(9.21%);1997-2007年死亡11例(3.28%).平均随访58个月.结论 随着手术技术、心肌保护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技术的提高,生物瓣的使用和对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再血管化,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三尖瓣替换术及早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ong C  Sun LZ  Xu JP  Wu X  Hu SS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2):1433-1436
目的 探讨三尖瓣替换术(TVR)的手术适应证和人工瓣膜的选择。方法 1997年3月至2004年6月,共施行TVR42例,其中20例有心脏手术史。手术适应证:①自然瓣膜损毁无法修复(34例);②进行性三尖瓣病变(2例);③修复后残余的瓣膜功能不全仍严重影响心脏功能(6例)。合并下列情况时,积极选择TVR:肺血管阻力中、重度升高;手术后有残余的左心功能不全;有三尖瓣成形手术史。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包括:单纯TVR30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加TVR8例,二尖瓣加TVR3例,主动脉瓣加TVR1例。三尖瓣位人工瓣使用双叶型机械瓣28枚,生物瓣14枚。其他合并的心脏手术包括:先天性心脏畸形修复10例,人工瓣周漏修补、黏液瘤切除、冠状动脉搭桥各1例。结果 全组手术病死率17%(7/42),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1%(13/42)。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Ⅳ级各1例。术后晚期死亡2例。结论 当三尖瓣的病变程度严重,修复把握不大,特别是伴有肺血管病变、左心功能不良、左心病变未能完全矫治时,应积极行TVR;人工瓣应选择双叶型和机械瓣或生物瓣,特别是后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室间隔厚度对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273例,全部为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根据手术时使用的主动脉瓣不同品牌,将患者分为3组:Regent组、On-x组、其他品牌组.定义术后跨瓣压差大小为:轻度(0~30 mm Hg,1 mm Hg=0.133 kPa)、中度(30 ~60 mm Hg)及重度(大于60 mm Hg).分别比较术前、术后测量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和室间隔厚度.结果 3组患者术前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及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gent组患者,术后跨瓣压差为重度的患者术前室间隔厚度明显多于轻、中度(P<0.05).使用On-x组患者,术后跨瓣压差为重度与中度的患者术前室间隔厚度者明显多于轻度组(P<0.05).其他品牌组患者,术后跨瓣压差为重度的患者术前室间隔厚度明显多于中、轻度组(P<0.05).结论 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术前室间隔厚度大于13.6 mm的患者其主动脉瓣跨瓣压差较厚度小于13.6 mm的患者显著增高.室间隔厚度大于15.3 mm的患者,应同期行室间隔部分切除或替换无支架瓣膜以减少主动脉瓣替换后的跨瓣压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双孔法全胸腔镜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 女性18例, 年龄(55.3±8.8)岁(范围:21~62岁), 其中风湿性瓣膜病变36例, 感染性心内膜炎14例。选择右侧腋前线和锁骨中线之间第3肋间作为主操作孔, 顺利完成全胸腔镜双瓣置换术。记录患者基线资料、术中资料、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心肺转流时间为(168.2±30.9)min(范围:125~187 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18.8±16.5)min(范围:96~147 min), 5例植入生物瓣, 45例植入机械瓣膜。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为(9.6±3.4)h(范围:5.1~14.2 h), ICU停留时间(24.8±7.3)h(范围:16.3~30.1 h), 术后住院时间(6.5±1.2)d(范围:5.0~8.0 d)。4例输注红细胞, 输注量(2.7±0.9)单位(范围:2~4单位), 术后胸腔引流量为(222.1±56...  相似文献   

7.
用无支架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支架生物瓣的置入技术及其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平均年龄65岁的主动脉瓣病变病人,选用St.Jude公司提供的TorontoSPV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手术死亡1例,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0±12.3)?min,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置换者为(74.0±9.2)?min.术后1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显示均无主动脉瓣反流,跨瓣压差明显较其他人工瓣膜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无栓塞、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尽管无支架生物瓣膜置入有一定难度,但其优良的血液动力学性能,提示其能提高病人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人工心脏瓣膜-病人不匹配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人工心脏瓣膜-病人不匹配(PPM)现象的发生率以及PPM与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292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VR)病人,参照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OA)和病人的体表面积计算有效开口面积指数(EOAI),EOAI>0.85 cm2/m2不存在或仅有轻度的PPM;中度PPM 0.65≤EOAI≤0.85 cm2/m2;重度PPM EOAI<0.65 cm2/m2.超声多普勒测量AVR术后主动脉瓣位平均跨瓣压差和血流速度,比较不同种类瓣膜(机械瓣和生物瓣)和不同大小瓣膜(>21 mm和≤21 mm)AVR术后PPM发生率以及PPM与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292例中机械瓣置换术219例,生物瓣置换术73例,两种术后中度PPM发生率分别为6.25%和48.22%(P<0.01).置换>21 mm人工瓣膜(191例)和≤21 mm人工瓣膜(101例)术后PPM发生率分别为13.61%和33.66%(P<0.05).PPM组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和平均流速[(26.50±6.25)mm Hg(1 mm Hg=0.133 kPa)和(2.66±0.87)m/s]显著高于非PPM组[(16.75±3.46)mm Hg和(1.58±0.47)m/s,P<0.01].PPM组和非PPM组的术后早期病死率分别为6.67%和2.16%(P<0.05).结论 AVR术后PPM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置换生物瓣以及小瓣膜(≤21 mm)者.PPM影响术后瓣膜血流动力学,与术后早期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47例主动脉瓣术后再次主动脉外科治疗病例,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主动脉疾病再治疗的认识.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47例患者因主动脉瓣术后接受再次主动脉手术治疗.男38例,女9例,再次手术间隔时间(6.0±3.8)年.行主动脉根部替换14例,升主动脉替换10例,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全弓替换+象鼻支架置入术21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2例.所有出院患者均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 47例患者中主动脉夹层25例(53%),升主动脉瘤12例(26%),主动脉根部瘤10例(21%).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升主动脉直径年增长值高于马方综合征患者(P<0.05).47例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术中死亡1例;余患者均出院并随访,随访时间(53.49±33.79)个月,3年生存率83%.结论 对马方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等主动脉瓣疾病合并主动脉病变要积极干预、严格随访,减少术后主动脉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上海远大心胸医院腔镜科施行手术治疗38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32~58(46±13)岁。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12例,风湿性病变22例,退行性病变4例,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内插管,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行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全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全组平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84±28)min、(83±21)min、(58±16)min。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4)h。术后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12)h和(8±5)d。术后24 h平均胸腔引流量为(350±296)ml。本组2例患者因主动脉瓣环偏小需延长手术切口以改善手术术野;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较多再次开胸止血;术中无中转开胸患者。其他并发症包括切口愈合不良2例(5.3%),胸腔积液及气胸各1例(2.6%)。结论经右胸骨旁第2肋上缘至第3肋下缘斜切口完成胸腔镜辅助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术野显露良好,美容效果好,患者术后恢复快,临床可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有支架与无支架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8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病人分为 2组 ,38例行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置换 ,30例对照组行有支架生物瓣置换。术前及术后 2个月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无支架组和有支架组病人术后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无支架组跨瓣压差 (18 0± 3 7)mmHg(1mmHg =0 133kPa)明显低于有支架组(33 7± 8 3)mmHg;左室射血分数 0 6 5± 0 0 5 ,明显高于有支架组 0 5 6± 0 0 8;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 (3 8± 0 8)cm和 (4 5± 0 4 )cm ,明显低于有支架组 (4 2± 1 4 )cm和 (5 1± 0 9)cm ;无支架组瓣环内径 (2 2 1± 1 8)mm大于有支架组 (19 5± 1 7)mm。结论 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较有支架生物瓣具有较低的跨瓣压差和良好的血流动力学 ,能促进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SSutureless aortic valve prosthese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facilitate the implant process, speed up the operating time and improve haemodynamic performanc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using sutureless prostheses during minimally invasive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in a large multicentre population.METHODSFrom 2011 to 2019, a total of 3402 patients in 11 hospitals underwent isolated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with minimal access approaches using a bioprosthesis. A total of 475 patients received sutureless valves; 2927 received standard valves. 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incidence of 30-day deaths. Secondary outcomes were the occurrence of major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rocedures performed with sutureless or standard bioprostheses. Propensity matched comparison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a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RESULTSThe annual number of sutureless valve implants increased over the years. The matching procedure paired 430 sutureless with 860 standard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 A total of 0.7% and 2.1% patients with sutureless and standard prostheses, respectively, died within 30 days (P = 0.076). Cross-clamp times [48 (40–62) vs 63 min (48–74); P = 0.001] and need for blood transfusions (27.4% vs 33.5%; P = 0.022) were lower in patients with sutureless valves. No difference in permanent pacemaker insertions was observed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3.3% vs 4.4% in the standard and sutureless groups; P = 0.221) and in the matched groups (3.6% vs 4.7% in the standard and sutureless groups; P = 0.364).CONCLUSIONSThe use of sutureless prostheses is advantageous and facilitates the adoption of a minimally invasive approach, reducing cardiac arrest time and the number of blood transfusions. No increased risk of permanent pacemaker insertion was observed.Open in a separate window  相似文献   

13.
小瓣环主动脉瓣替换手术的策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Wu HB  Hu SS  Qi GQ  Song YH  Do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47-249
目的 探讨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行主动脉瓣替换加瓣环扩大手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 45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在主动脉瓣替换时 ,进行瓣环扩大手术。术中探查主动脉瓣瓣环直径 15~ 2 2mm。瓣环扩大方法为Manouguian法 39例 ,Nicks法 5例 ,Konno法 1例。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 ( 6 2± 3 4 )年。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死亡 2例 ,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平均输血量为376 5ml,11例术后未输血 ;随访无远期死亡。左心室舒张末径较术前有显著缩小 ,而不同瓣环的血液动力学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患者NYHA心功能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 结论 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进行主动脉瓣替换的同时 ,应用Manouguian法扩大瓣环 ,近、远期效果良好 ,无血液动力学意义的跨瓣压差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SAM现象机制及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SAM现象的发生机制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此现象.方法 48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男26例,女22例;年龄20~58岁.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周内复查超声心动图,以是否出现SAM现象分成两组,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左室流出道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射流速度及压力阶差进行对比.结果无手术死亡.9例左室流出道流速显著增加(大于2.5 m/s),其中6例出现了SAM现象.除左室后壁对比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出现SAM现象与左室流出道流速和压力阶差增大有直接关系,而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流出道内径及增厚的室间隔是SAM现象的主要病理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右胸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行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术128例(微创组)与同期行胸骨正中切口二尖瓣置换术120例(传统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瓣膜病变、合并心脏疾病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再次开胸止血、新发房颤、肺炎、脑血管意外、伤口愈合不良等)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微创组死亡1例,传统组死亡2例.微创组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时间较传统组长(P<0.05),而术后ICU住院、术后机械通气、术后住院时间较传统组短(P<0.05),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也较传统组少(P<0.05).术后微创组随访(15.0±4.8)个月,传统组(23.3±3.9)个月.两组均无院外死亡病例,无瓣周漏、脑血管意外、机械瓣故障、溶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胸小切口二尖瓣置换手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