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例1 男,31岁。咳嗽、胸闷、气促1个月。查体心音较弱,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电轴轻度左偏。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胸比率0.56。心脏彩色超声可见右心房内-4.3cm×3.2em强回声光团,附着于右心房顶部,活动度大,心包腔内可见1.0-1.5cm液性暗区,考虑:(1)心脏肿瘤,右心房黏液瘤可能性大;(2)心包积液。腹腔B超示肝脾正常,未见腹腔积液。诊断:心脏肿瘤(右心房黏液瘤)。2005年8月行心脏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心包腔内血性积液,切开右心房游离壁,瘤蒂位于右心房顶部,瘤体充满右心房,约10cm×4cm×3cm大小,阻塞三尖瓣。  相似文献   

2.
病人 女 ,5 5岁。胸闷、心悸 1月余。查体 :心率 1 0 2次/min ,颈静脉中度怒张 ,心律齐 ,心尖区可闻及 2 /VI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室占位病变 ,三尖瓣活动受限 ,少量心包积液。心脏CT示右心房内不规则分叶状充盈缺损 ,约 4 5cm× 5 5cm ,右室后壁厚 ,右室腔变小 ,三尖瓣显示不清。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低电压 ,ST段下移。2 0 0 3年 9月急诊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探查。术中见心包内中等量血性积液 ,右心室全层被肿瘤侵犯并侵入右心房 ,右室内约 7 5cm× 6 0cm× 2 5cm大小 ,右房内约 4 0cm× 3 0cm× 3 0cm大小 ,三…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11岁。因胸闷、乏力1年余入院,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和心脏杂音。胸部X线片示:右侧前纵隔右心缘处见一直径约7 cm的囊状肿块影,胸部CT检查示:右前中纵隔有囊性占位性病变,大小约8 cm×7 cm×6 cm,右心房受压变窄(图1),囊肿邻近的肺组织受压,诊断"心包囊肿"。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顶部心包外探及一无回声区,大小约8 cm×7 cm×6 cm,右心房受挤压,诊断为"纵隔囊肿"。术前临床诊断:右前纵隔占位,心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48岁.无明显诱因腹痛、胀3个月,伴排便困难,恶心、呕吐,加重伴胸闷7天.患者一般情况差,慢性病容,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双侧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对称,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心界向左扩大,心音低钝,心率104次/min,律齐.腹膨隆,上腹压痛;肝肋下7 cm、剑下10 crn扪及,质硬、有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心脏B超示右心房内巨大实性占位,性质待定;心包腔大量积液;主动脉瓣钙化;静息状态下,室间隔收缩活动减低.冠状动脉CT示冠状动脉受压改变,轻度变窄;考虑右心房巨大黏液瘤,累及三尖瓣口、右心室、下腔静脉及上腔静脉入口段(管腔中-重度狭窄),左心房、右心室受压变窄显著,腔静脉肝段、奇静脉、半奇静脉稍扩张,三尖瓣口、右心室、左心室流出道稍变窄,左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右肺动脉主干轻度受压,后纵隔多发侧支循环可能;心包大量积液;右侧胸腔中量积液,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诊断:右心房占位;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6岁。咳嗽、胸闷、气促,发热20天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晰,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音遥远;肝肋下2.0cm,肝颈静脉回流征( ),双踝部轻度水肿。胸部X线片和强化胸部CT证实心包腔内有积液;超声心动图示心包腔内少至中等量积液,未发现心脏异常;99mTc...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56岁,3个月前因脑梗死就诊,经颅彩色多普勒发泡实验阳性,TTE明确卵圆孔未闭。拟行TEE引导下卵圆孔封堵术,术中TEE示卵圆孔未闭,直径3 mm;左心房内探及隔膜,一端连接于卵圆窝上缘(图1A),另一端连接于左心耳上方(图1B),中间连接左心房前后壁,将左心房分为副房和真房,副房接受4条肺静脉血流,真房连接卵圆孔未闭、左心耳和二尖瓣口,隔膜孔(真、副房交通口)最大径约28 mm,血流速度150 cm/s;提示:三房心,临床分类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8岁.2010年2~3月反复出现胸闷、气喘伴咳嗽、头晕等症状,并进行性加重.胸、腹部CT示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行胸腔及心包穿刺引流术后症状好转出院.2010年5月患者再次因上述症状入院.超声心动示右心房顶部可疑偏强回声,主动脉瓣及三尖瓣轻度反流,少量心包积液;胸部CT及胸部血管CTA重建示右心房充盈缺损影伴心包积液,考虑恶性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9岁.因咳嗽1个月,发热7天就诊.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血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一巨大肿物,大小8cm ×7cm×8cm,壁光滑(图1).胸部CT示上纵隔巨大肿物,呈分叶状,8 cm×9 cm×10 cm大小,凸向左侧胸腔,密度欠均匀,其内未见钙化,纵隔内血管受压,向右、向下移位,见图2.主支气管受压狭窄.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双侧胸腔内少量积液,心包无积液.  相似文献   

9.
心脏破裂致延迟性心脏压塞抢救成功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64岁.主因左胸部外伤2 h急诊入院.入院前2 h左侧胸部被木头尖刺伤后感左侧胸痛,无头晕、咯血、呼吸困难.查体:神志清楚,左侧胸部伤口长约2 cm,双侧呼吸运动对称,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80次/分,未闻及杂音.胸部X线片示:无明显骨折征象;胸部CT示:左侧胸腔积液(少量)、心包积液(少量).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47岁。胸闷、心悸20余天。查体:心率94次/min,血压85/65mm Hg(11.3/8.6kPa);面部水肿,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心电图示左室低电压,部分导联ST-T段压低。心脏彩色超声见右心房内位于静脉窦壁前方、卵圆窝之后上方由右房顶至右房外侧壁处4处中等回声光团,大小分别为2.01cm×1.20cm、1.95cm×2.49cm、2.43cm×2.90cm、1.49cm×1.92cm;心包中等量积液。2005年4月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见血性心包积液约520ml,肿瘤侵犯右房壁及右心耳,表面被覆血栓。切开右房壁后见肿瘤呈紫红色,质脆,无明显分叶,边界较模糊,彼此间有融…  相似文献   

11.
病人 女 ,16岁。体检时B超发现心包囊肿 2周。查体 :心率 6 0次 min未闭及心脏病理性杂音 ,亦无异常体征。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 ,以右心房增大为主。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胸超声显示 :心包内囊性占位性病变。经食管超声显示 :右心房增大 ,形态异常 ,右侧壁明显膨出 ,形成瘤样膨大 ,壁薄 ,内腔与右心房血流相通 ,流速缓慢。诊断为右心房结构不良 ,先天性右心房膨出瘤。2 0 0 0年 5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术中见右心房中部明显膨隆 (图 1) ,约 9cm× 8cm ,囊壁薄 ,约 0 2cm ,切开右房 ,见正常心房壁与囊壁界线明…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胸闷。胸部CT示:双侧胸腔积液、左上肺炎、心包积液。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症治疗,行心包开窗引流,共引流出血性液体3000ml,检查肿瘤细胞(-)。2个月后出现咳嗽、咯血(为暗红色血丝偶有血块)和憋气入院。入院后查体:心前区可闻及2/6~3/6级收缩期杂音。复查胸部CT示:双肺有小结节阴影;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内可见不规则形光团回声,  相似文献   

13.
原发气管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人 女 ,77岁。胸闷、气急 2 0余天。抗炎、解痉治疗无明显缓解。查体 :深呼吸时可闻及喘鸣 ,深吸气时双肺可闻及干罗音。X线胸片左侧位示距隆凸约 6cm处有1 5cm× 1 5cm大小软组织肿块 ,提示“气管软组织影”。胸部CT见距隆凸 6~ 7cm处气管软组织影 ,边缘光整 ,占管腔断面 4 5 ,各叶段支气管通畅 ,肺及纵隔未见占位及肿大淋巴结 ,肺实质清晰。气管镜检查提示“光滑气管肿块”。肺功能检查示气道阻力增高 ,不能配合。心脏彩色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钙化 ,左室顺应性减低 ,极少量心包积液。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 ,偶发房性早搏。2 0 0 …  相似文献   

14.
患者1,女,26岁。车祸致胸腹部伤2 h 后入院。体格检查:BP 89/64 mmHg, P 149次/分。双侧颈静脉怒张。心率149次/分,律齐,心音遥远。双侧移动性浊音阳性。B 超检查提示心包腔积液,液性暗区约0.9 cm;胆囊窝及盆腔积液。CT 检查提示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肝左叶挫伤,胆囊窝及盆腔积液。初步诊断:(1)心包积液;(2)肝脏破裂;(3)失血性休克。急诊行心包开窗引流及剖腹探查术。自体血回收并剑突下心包开窗引流,术中见心包腔大量积血。诊断为心脏破裂。纵劈胸骨探查见右心房近上腔静脉区3~6 mm 3个裂口,不断有血涌出。清除积血及血凝块,暴露右房裂口,控制出血后缝合右房裂口,放置引流管并关胸。同时,取上腹正中切口探查,见腹腔内大量积血,约2000 ml,肝圆韧带左侧有一长约10 cm 裂口。缝合创面,放置引流管并关腹。术后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心内结构无异常,第10天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5.
右心房血管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48岁。进行性心悸、气短4个月。查体:面部及双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奇脉。心音低钝。肝大右肋下6.0cm。肝颈回流征阳性。心电图示低电压。X线胸片心影呈烧瓶状。超声检查示右心房内团块状肿物伴心包积液。核磁共振示右心房前壁肿物,部分阻塞房室口。...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3岁.体检发现心脏肿物1周.超声心动示:右心房内占位性异常回声,可见一蒂与房间隔相连.既往有子宫肌瘤史3年余,未治疗.入院查体示:心前区闻及杂音,下腹部触及包块,大小约18cm×22cm.  相似文献   

17.
病儿 女 ,4个月。其母孕 9个月时B超检查发现胎儿心房内有肿块影。病儿足月顺产出生 ,生后 3d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仍见右心房内肿块。病儿无特殊不适症状 ,生长发育正常。查体 :呼吸 30次 /min ,心率 12 0次 /min ,体重7 5kg ,身长 6 3cm。心界向左右稍扩大 ,肝右肋下 1 5cm。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示卵圆孔未闭 ,少量左向右分流。右心房内前方见 1 90cm× 1 76cm肿块 ,包膜清楚 ,透声不均 ,其内可见多个囊性透声区。肿块基底附着于右心房前方房室沟处 ,基底约 0 9cm ,活动度小。肿块内无明显血流。肿块面积 …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28岁,既往健康。入院一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持续一个月未见缓解;入院20 d 前出现胸骨后疼痛,伴呼吸困难,行心脏超声检查示局限性心包积液,未行其它辅助检查,2012年11月4日收入我院心内科病房。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144次/分钟,呼吸频率24次/分钟,血压106/55 mmHg,右下肺呼吸音弱,心律齐,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109/L,动脉血气分析示pH 值7.47,二氧化碳分压24 mmHg,血氧分压59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复查心脏超声示:心包内可见液性暗区,右室前壁前2.52 cm,左室侧壁3.56 cm,肺动脉外侧1.28 cm,其内透声不良,可见弱回声光点,右室前壁局部呈尖角样隆起,与壁层心包粘连,提示“中等量心包积液(局限于右室前壁及左室侧壁处)”。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给予莫西沙星+氟氧头孢钠联合抗感染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间断高热,体温可高达42℃,频繁抽搐,抽搐时呼之不应,尿便失禁,于11月7日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入 ICU 时患者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口唇发绀,右下肺呼吸音弱,可闻及湿音,余未见异常。立即给予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适度镇静、物理降温等积极抢救,再次复查心脏超声仍提示局限性心包积液;CT 示颅脑未见异常,双肺感染性病变。诊断为“呼吸衰竭、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肺炎”,给予抗炎(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化痰、营养心肌、促醒及保护脏器功能等相关治疗措施。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的意识迅速转清,但脱离呼吸机困难,11月8日行心脏三维成像(64排 CT)检查示心包大量积液(图1),心外科及心内科医生会诊均不建议行心包穿刺术,胸外  相似文献   

19.
病人 女,59岁.反复胸闷、气促、伴咳嗽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近2个月.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4/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亢进.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减少.心电图示SⅠ QⅡ TⅢ,电轴右偏.心脏超声(图1)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内径为2.3 cm,主肺动脉内充满中等回声物,大小约为1.7 cm×6.0 cm,与肺动脉壁附着,该回声物近肺动脉瓣口探及长约0.5 cm条索状回声物,随血流漂浮,肺动脉压71 mm Hg(9.46 kPa),伴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临床初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20.
病人 女,59岁.反复胸闷、气促、伴咳嗽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近2个月.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4/Ⅵ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亢进.胸部X线片示双肺纹理减少.心电图示SⅠ QⅡ TⅢ,电轴右偏.心脏超声(图1)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内径为2.3 cm,主肺动脉内充满中等回声物,大小约为1.7 cm×6.0 cm,与肺动脉壁附着,该回声物近肺动脉瓣口探及长约0.5 cm条索状回声物,随血流漂浮,肺动脉压71 mm Hg(9.46 kPa),伴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临床初步诊断为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