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指导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直径〉5cm、3cm〈肿瘤直径≤5cm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0.5%(38/42)、78.4%(29/37)明显高于肿瘤直径≤3cm的29.4%(5/17)(P〈0.01);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穿透浆膜层而未侵及邻近组织及器官、侵及浆膜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1.7%(11/12)、77.8%(21/27)、89.7%(26/29),高于侵及肌层的50.0%(14/28)(19〈0.01或P〈0.05)。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以及组织学类型间的淋巴结转移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应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63例共121个转移病灶实施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肿瘤中心剂量30~68GY,每次5~8GY,分6~8次,每周2、3次,疗程2~4周,计划靶区体积1.8~130.0cm3,设伊8个非共面照射野,利用同步铅挡块,80%等剂量线包括靶区边界。结果肿瘤消退有效率(CR+PR)86.8%(105/121),其中CR33.1%(40/121),PR53.7%(65/121),NC10.7%(13/121),PD2.5%(3/121)。肿瘤剂量30-45GY组:CR14.3%(3/21),50-58GY组:CR29.4%(20/68)(P〈O.05);60-68GY组,CR53.2%(17/32)(P〈0.05)。原发灶病理学类型为鳞癌CR73.3%(11/15);病理学类型为软组织来源CR12.5%(1/8)(P〈0.05)。低分化组CR47.2%(17/36)、中高分化组CR27.1%(23/85)(P〈0.05)。肿瘤直径〈2.0cm组CR75.9%(22/29);肿瘤直径2.0-5.0cm组CR24.2%(15/62)(P〈0.05);肿瘤直径〉5.0cmCR10.0%(3/30)(P〈0.05)。结论立体定向适行放疗为肝转移瘤治疗的有效手段,疗效与肿瘤剂量、原发灶病理学类型及肿瘤体积大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MUC-2及SleX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19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UC-2与SleX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MU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78.0%(39/50)、47.4%(9/19)、18.0%(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80.0%(40/50)、52.6%(10/19)、16.0%(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2和SleX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MUC-2和SleX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MUC-2及SleX可望成为食管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P16基因突变对NSCLC发生、发展争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16基因第2外显子,并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产物突变情况,再与各生物参数进行相关研究。结果10例健康人血浆中没有测到P16基因第2外显子突变;32例NSCLC患者血浆中有14例(43.75%)测到这种突变,其中,鳞癌、腺癌及腺鳞癌中突变率分别为57.1%(8/14),37.5%(6/16)和0(0/2),鳞癌中P16基因的突变率明显高于腺癌和腺鳞癌(P〈0,05)。TNM分期Ⅰ,Ⅱ,Ⅲ,Ⅳ期NSCLC患者血浆P16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5.0%(1/4),33.3%(3/9),50.0%(5/10)争55.5%(5/9),Ⅲ,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血浆循环核酸P16基因突变在NSCLC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有关,血浆P16基因突变对NSCLC的诊断以及转移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在检测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上血流表现形式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术前对原发性肝癌(45例)及转移性肝癌(37例)患者进行血流分级和测定阻力指数(RI)、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取术后或穿刺肿瘤组织进行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①原发性肝癌中〉3cm的肿瘤多见.血流分级Ⅱ级和Ⅲ级占85%(P〈0.05);转移性肝癌多数≤3cm,血流分级以0级和Ⅰ级者占88%(P〈0.05);原发性肝癌的Vmax为(57.5±29.8)cm/s,转移性肝癌Vmax为(34.5±2,8)cm/s,RI随肿块增大而增高。②转移性肝癌的MVD表达明显低于原发性,但两组肿瘤的MVD均数均随血流分级的增加和肿瘤增大而增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显像血流状态可较好地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钙粘素(E-CD)、CD44V6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5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标本和25例正常食癌组织应用SP法检测E-CD和CD44V6的表达,对其中42例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 E-CD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患者癌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1),与食管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E-CD表达阳性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4.12%、88.24%和58.82‰阴性组分别为83.81%、56.00%和12.00%(P〈0.01);CD44V6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食管鳞癌患者细胞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P〈0.01),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分期有关(P〈0.05),CD44V6表达阳性存活率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0.00%和16.67%,阴性组分别为100%、91.67%和66.68%(P〈0.01)。结论 E-CD和CD44V6表达与食管癌转移、预后密切相关,且该两项指标表达方式相反;当E-CD阴性、CD44V6阳性时,可能说明患者预后差,有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切缘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POT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系及鳞癌组织中hPOT1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上述组织中hPOT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82例鳞癌组织、切缘组织中,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05%(64/82)、73.17%(60/82)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癌旁组织中hPOT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0.98%(26/51),与鳞癌组织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POT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OT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检测hPOT1蛋白的表达对判断食管鳞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OX-2、P—gp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以探讨COX-2在NSCLC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分析NSCLC中COX-2、P—gp表达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NSCLC及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P-gp蛋自表达,应用PCR法检测两组中HPV16/18DNA的表达。结果①NSCLC中COX-2和P-g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32/54)和46.3%(25/54),远癌正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②COX-2阳性组中P—gp的表达阳性率为65.6%(21/32),明显高于COX-2阴性组的18.2%(4/22),两者有显著相关性(r=0.468,P〈0.05);③肺腺癌中COX-2表达阳性率73.1%(19/26),明显高于肺鳞癌46.4%(13/28)(P〈0.05),NSCLC中COX-2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吸烟史等无关(均P〉0.05);④NSCLC中HPV16/18DNA总检出率为40.7%(22/54),肺良性病变组为6.3%(1/1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2例COX-2阳性的病例中HPVDNA同时阳性有13例,22例COX-2阴性病例中有13例HPVDNA阴性,两者无相关性(P〉0.05);HPVD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9/22)及50.0%(16/3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OX-2可能通过上调P—gp的表达而参与对NSCLC多药耐药的调节;NSCLC中COX-2、P-gp表达与HPV感染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MPl2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0例手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MMPl2的表达状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20例肺癌中MMPl2表达阳性率为70%。MMPl2表达在患者不同性别、年龄(≥50岁或〈50岁)、肿瘤大小(≥3cm或〈3cm)、临床分期(Ⅰ、Ⅱ期或Ⅲ、Ⅳ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MMPl2阳性表达率(90.4%)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58.9%),肺鳞癌中MMPl2阳性表达率(87.8%)高于腺癌组(31.5%),吸烟者MMPl2阳性表达率(86.8%)高于不吸烟者(40.9%),MMPl2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低于MMPl2阴性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MMPl2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TNM分期无关;MMPl2与肺鳞癌及吸烟关系密切;与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密切相关:MMPl2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杨涛 《河北医学》2003,9(3):193-195
目的:通过对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角蛋白(CKl7)免疫组化染色.了解端粒酶活性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其与PCNA和CK17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端粒酶活性作为诊断食管鳞癌、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食管鳞癌组织30例,癌旁2cm和癌旁5cm组织各25例及正常食管组织3例。标本离体后液氨速冻并深低温保存.以端粒酶PCR—ELISA试剂盒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石蜡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CNA和CK17表达。结果:3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端粒酶活性均阴性。食管鳞癌癌组织86.7%(26/30),癌旁2cm组织60%(15/25),癌旁5cm组织8%(2/25)端粒酶活性阳性,三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端粒酶活性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与临床分期(TNM分期)相关(P<0.05);PCNA阳性指数在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2cm与癌旁5cm表达三组比较有差异(P<0.05);端粒酶与PCNA无相关关系(P>0.05);CK17在癌组织表达率为83.3%,三组间CK17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与CK17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无端粒酶活性表达。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随与肿瘤间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Ⅲ期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者。癌灶端粒酶活性与PCNA阳性指数间无相关关系;与CK17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端粒酶活性有可能作临床诊断食管鳞癌和预测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保乳根治术治疗的11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资料.112例患者均接受肿块局部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根据情况行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2.2个月(3~84个月).乳腺局部复发2例,远处转移10例,死亡4例,2例乳腺局部复发后行乳房单纯切除术.发生远处转移的部位是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3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12例患者3、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8.6%和96.4%,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是96.5%和93.1%.83例肿瘤大小≤2 cm患者的3、5年生存率高于其余29例肿瘤直径>2 cm者(P<0.05);68例给予内分泌治疗患者的3、5年生存率较44例未接受内分泌治疗者高(P<0.05);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的3、5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腋窝淋巴结阴性者(P<0.05).结论 在严格掌握保乳指征的前提下,早期乳腺癌病例进行保乳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09-02~ 2013-03间收治的4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 胃肠间质瘤以中年人发病多见,发生部位以胃部较多占58.60%,小肠占26.09%;肿瘤直径>5 em者较多为67.39%;核分裂像<5/50为71.74%,CD117阳性率为78.26%;不同恶性危险程度胃肠间质瘤患者中,高度危险者1、2、3年存活率(60.00%、0、0)明显低于极低度者(100%、100%、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3年患者存活率分别为89.13%、78.26%、67.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预后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部位、肿瘤直径、核分裂像、CD11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性质、核分裂相数目、CD117及术后辅助治疗是术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中肿瘤大小、性质及辅助治疗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Exosome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对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联合化疗组(n=65)和单纯化疗组(n=50),观察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有效率、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免疫联合化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3^+、CD4^+及CD8^+明显增高(P〈0.05),且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6.9%和38.0%(P〈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2.1%(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个月和12.3个月(P〈0.05),两组毒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osome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回输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可提高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铂类药物化疗后的预后关系。方法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120例,采用铂类为主的两药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前采集患者外周血。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ERCC1(118)、(504)的SNP,并随机抽取10%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功进行基因分型,野生型、杂合型和突变型的叠加荧光分别显示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与基冈测序结果完全吻合。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携带ERCCl(118)C/C、C/T+rr/T基凶型患者铂类药物化疗后中位牛存期(MSq、),1年、2年及3年牛存率分别为10.9个月、35.9%、6.3%、1.6%和13.5个月、59.5%、19.0%、14.3%,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携带ERCC1(504)C/C基因型、C/A+,A/A基因型1年生仔率、2年牛存率分别为66.7%、16.8%和31.3%、7.8%,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MST和3年生存率2组间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芯片检测方法准确,高通量,价卡2}低廉,适用于大规模样本SNP检测,ERCC1(118)基因多态性与NSCLC患者铂类约物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有可能作为铂类约物化疗后生存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金红松  戴圣斌 《海南医学》2009,20(12):35-37
目的探讨紫杉醇单药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毒性反应。方法90例Ⅲ期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45例进入三维适形放疗+紫杉醇组(放化组),45例进入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单放组)。单放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95%PTV:60-66GY/30-33次,每周五次;放化组:放疗从第1天即开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时化疗(紫杉醇40 mg/m^2);第1、8、15、22、29、36天静滴。结果局部近期疗效放化组好于单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为87.6%、57%、46%,单放组分别为82.6%、37%、21%,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3年生存率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放化组稍高于单放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紫杉醇单药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能提高远期生存率可能,虽毒性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表柔比星栓塞化疗对肝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73例无法切除的肝癌患者(A级102例,B级71例)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使用表柔比星50 mg后予超液化碘油栓塞进行治疗,观察不同肿瘤特征和肝功能患者3年生存率,并对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6%、83.8%、62.0%。肝功能Child分级A级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B级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0%、84.2%、61.7%和91.5%、70.0%、43.7%。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为43.8个月(1.2~64.8)个月。其中ChildA级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级患者(P<0.05)。对于单个肿瘤直径<5 cm的患者来说,Child A级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95.2%、71.4%,B级分别为94.1%、88.2%、58.8%。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肿瘤的数量、血供以及对介入治疗的反应性、适当的辅助治疗是影响其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使用表柔比星介入治疗对于无法根治的肝癌患者可有效提高其生存率,其中肿瘤数量、血供、辅助治疗以及局部反应性是影响介入治疗3年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梁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11):1014-1015
目的:探讨热断层扫描系统(thermal texture maps,TTM)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TTM检测59例乳腺肿块的性质,并结合彩色多普勒及Hr87-Ⅰ型冷光源乳腺疾病检测仪(简称冷光源)进行诊断及比较。结果:59例中,良性肿块46例,恶性肿瘤13例,TTM良性肿块检出率为95.65%,彩色多普勒检出率为91.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光源检出率为80.43%,与TT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M恶性肿瘤检出率为92.31%,彩色多普勒检出率为76.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光源检出率为46.15%,低于TTM检出率(P<0.05)。结论:TTM对乳腺肿块疾病的诊断价值与彩色多普勒相当,特别是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AⅨ(Carbonic Anhydrase I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AIX在56例术后胃癌病人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分期的胃癌组织中CAIX表达的差异以及对术后胃癌病人术后复发率的影响.结果 56例胃癌组织切片中CAIX阳性率为85.7%;在Ⅰ~Ⅳ期的阳性率分别为40.0%、66.7%、96.8%、100%,不同分期胃癌组织中CAIX阳性表达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AIX阳性者手术后1~3年的累计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5.4%、54.2%、66.7%,CAIX阴性者手术后1~3年的累计肿瘤复发率分别为0%、12.5%、25%,两组手术后1~3年的累计肿瘤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AIX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随着胃癌分期增加而增加,CAⅨ阳性者预后差且更容易出现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胃癌术后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住院手术的8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对各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3、5年的生存率为74.42%、58.14%、22.09%,生存时间为10~7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49.5个月;吸烟(X^2=10.66,P〈0.05)、临床分期(X^2=16.98,P〈0.05)、肿瘤大小(X^2=20.18,P〈0.05)、浸润程度(X^2=18.92,P〈0.05)对胃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具有显著的影响;Cox结果表明临床分期为Ⅲ、Ⅳ期(RR=I.45,95%CI:1.28~2.96)、肿瘤≥5cm(RR=1.32.95%CI:1.20~2.79)、浸润程度侵及浆膜(RR=1.73,95%CI:1.37~3.06)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癌病情越重、肿瘤越大、浸润程度越大,胃癌手术患者的生存期越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HCC)肝移植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2年1月北京佑安医院移植中心收治的90例符合米兰标准的HCC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是否加用雷帕霉素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初始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FK506)+吗替麦考酚酯(MMF)+甲泼尼龙(Pred);维持期免疫抑制方案为:FK506+/-MMF。雷帕霉素组45例,初始免疫抑制方案同对照组;维持期免疫抑制方案为:FK506+雷帕霉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结果至随访结束时,对照组45例,死亡11例,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9例;雷帕霉素组45例,死亡4例,其中因肿瘤复发死亡2例。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72.6±5.8)月,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84.0±4.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术后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5%和97.8%(P=0.11),76.5%和97.8%(P〈0.05),73.6%和91.2%(P=0.06),73.6%和87.0%(P=0.20);术后1、2、3、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6%和97.7%(P〈0.05),73.7%和97.7%(P〈0.05),73.7%和88.1%(P=0.15),73.7%和88.1%(P=0.15);术后1、2、3、5年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3.3%和2.2%(P=0.11),18.6%和2.2%(P〈0.05),21.6%和2.2%(P〈0.05),21.6%和6.8%(P=0.06)。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显著提高符合米兰标准的HCC患者肝转移术后生存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并提高其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