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自塞里提出应激理论以来,学者们对应激引起心身方面的生理、病理、心理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较公认的是心理应激主要引起机体的免疫机能减低。本文主要探讨心理应激对机体的影响,以此针对不同疾病的心理应激变化,采取合理科学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此模式高度重视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中医学早就认识到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生理因素可以促进心理的变化,心理因素也可以促进生理变异,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活动过度,会使机体气血受损,脏腑功能失调,成为一种致……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包括美好的言语、愉快的情绪、友善的态度和优美的环境。在临床上具有治疗价值,可使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使整个神经系统和内分泌活动恢复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对产妇尤为重要,因为妊娠分娩这一生理过程受到许多内在和外来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潜伏期,时间在整个产程最长,生理过程可能超出正常范围而进入病理状态,如果我们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来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就会加速产程的进展而使分娩得以顺利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由于各种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导致病理、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老年人一般都患有慢性疾病和老年病,患病后病程长,康复较慢,心理压力大,特别是脑功能的衰退,使心理状态随之出现老年人特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科收治的外伤性截瘫患者占有一定比例。患者或因高空作业,或因交通事故,都是由于意外而遭到不幸。强烈而突然的身心打击,造成机体的唤醒不足,使身心功能及社会活动突然发生障碍或崩溃。在此过程中,我们针对患者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及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工作,使其顺利度过心身调节过程,建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产褥期是一个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处理不当或不重视产褥期保健,可能形成产褥期疾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贫血是常见的产褥期并发症,它们都可影响产妇生殖系统的恢复,可造成不孕、子宫脱垂、贫腔慢性炎症等。有一半以上的产妇在产褥期会出现情绪低落,其中有1%可发展为产后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7.
《护士进修杂志》2012,(18):1678-1678
答:医学长期受心身二元论和分析还原论的影响,习惯于将人只看成为生物的人,把疾病看成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孤立机体内生理生化过程的异常变化,忽视社会环境心理行为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主要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得到控制和减少,曾经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感染性疾病也逐渐被非感染性疾病所取代,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来研究和解决疾病在预防、发生、发展、转归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治疗、康复的应用性科学。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分娩对于产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在分娩过程精神心理状态可以明显地影响产力,心理护理有助于调整和改善分娩期孕妇的心理状况,增强自信心,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分娩期妇女顺利安全地度过分娩期,并且能够缩短产程、对降低难产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心理护理在疾病康复过程中重要性的正确认识,以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为目的,特制定一整套心理护理在临床中的实践方案,不断消除心理因素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使其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尽早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相似文献   

10.
创伤患者心理行为反应特点及对应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意外事故创伤而致机体发生急剧变化突然时,并将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心理行为也随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过度的心理行为障碍会引起躯体的病态,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而致各种疾病。因此,协调和疏导患者的心理行为,使患者处于最佳的心境环境中,发挥医疗的作用使疾病早日康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住院病人心理护理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春清 《护理研究》2004,18(4):666-667
近代心理医学发现躯体疾病可导致情绪障碍,通过大脑皮质下中枢的反作用可加重疾病或使之不易治愈。长期的心理刺激也可引起机体的不良反应,而良好的心理因素有利于身体的康复。鉴于心理状态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20a来,国内外对心理护理做了大量的研究,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展、转变、预后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人一旦患病,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尤其手术病人,更会产生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比如焦虑、恐惧等,而不健康的心理,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使病人手术耐受性降低,对手术造成一定的危险性,且不利于手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产妇产褥期心理支持是产后护理中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这是因为产后恢复是一种与疾病康复截然不同的生理过程,多数任其自然。现代产科学的观点已不再将产妇看作病人,在分娩48小时后,除有并发症及特殊情况外,产妇大多数都不需要特殊的护理照料,但其心理、社会和卫生指导方面却有一个长期的要求。基于我院近些年来对不同产妇产后心理状况的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心理性应激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激是指机体在适应环境的变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协调状态或内环境稳定受到威胁,是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是机体适应、保护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时引起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当前,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个领域心理应激源不断增多,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心理应激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心理应激对胃肠动力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对心理应激与胃肠动力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生理、病理变化非常关注,但对患者的心理因素与疾病的相互影响以及病程中一系列的心理应激反应往往注意不够。护士应怎样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呢?现结合本职工作探讨一下有关问题。1心理因素与疾病入的相互影响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被生理、病理学证明了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如:开朗乐观、兴奋、坚定的心理可以影响内分泌、调节机体代谢、血液循环等生理过程;反之,消极的心理状态如:悲观、失望、精神创伤、过度紧张等等,则会成为恶性刺激,作用于…  相似文献   

16.
急诊病人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多具有紧张、痛苦、恐惧等心理问题,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再加上其家属的焦虑烦燥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情绪稳定。对此,我们进行心理评估,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诊断,制定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促进了病人生理和情感的平衡,促进了疾病转归与健康的恢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手术是外科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是手术和麻醉都具有创伤性。手术创伤及手术后恢复过程,会加重病人的生理负担。而且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难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因此,应全面检查病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术前准备,使病人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件,以便更安全地耐受手术。手术后,要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过程,衰老的机体蕴藏着疾病的因素,然而疾病过程又加速衰老的进展,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由于疾病等诸多因素而晚年生活并不如意。对我院干部病房近几年收治的不同疾病老龄患者调查发现,这些人多数怕衰老、怕生病、性情怪癖、固执、任性、好强不服老,但又因年老体弱,力不从心,对外界环境和新事物的适应接受能力差,不易合作,根据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对不同疾病、不同性格的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妇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医学证明,在影响健康与疾病的条件中,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从整体护理的观点出发,掌握每位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在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心理护理来提高疗效。护士只要掌握每位剖宫产产妇的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达到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和护理,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心理应激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个体察觉(通过认知、评价)到环境变化(应激源)对机体产生威胁或挑战时,做出适应或应对的过程。机体的应激机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激以一种融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概念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讨心理应激的机制以及对心理应激的治疗、护理则将是21世纪医学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应激源作为引起应激反应的直接原因,其种类繁多。任何一个内在或外在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均可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笔者现从应激源的角度对心理应激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