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脊柱侧弯患者25例影像资料,均行常规X线片,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多层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C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四维重建(four-dimension,4D)对所得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观察各种后处理图像的优势和临床指导意义.结果 25例中,18例为特发性脊柱侧弯,6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弯,1例为后天性脊柱侧弯.①多平面重组和3D、4D图像显示出在常规X线片和常规横轴位图像中未发现和认知的畸形且全面评估了脊柱侧弯的程度,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中3例发现了掩蔽的半椎体畸形,并且评估了半椎体的类型和数目.② MPR/CMPR可以从各个角度重组畸形椎体的冠状、矢状影像,是最方便实用的显示方法;MIP因为层次不明,不适用脊柱侧弯的诊断;SSD可观察全脊柱影及侧弯的曲度,但缺乏对椎管内形态显示;VRT通过调节不同密度的阈值并辅以不同的伪彩依次可显示骨质及椎管的形态,尤其适用观察侧弯的分类和椎管情况;4D可清晰评价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结论 多层螺旋CT横轴位结合其丰富的后处理图像为脊柱侧弯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空间结构信息,在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路径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骶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诊断为骶骨骨折的骨盆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组,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X线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2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Ⅰ型17例,Ⅱ型10例,Ⅲ型5例,X线平片确诊19例(59%),漏诊或可疑13例;多层螺旋CT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均明确诊断并对骨折作出正确的分型.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骶骨骨折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自2007-06-2010-04经放射学检查和临床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完成多平面和曲面重组(MPR/CPR)、表面最大密度投影(SurMIP)和容积重建(VR),评价不同后处理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 VR可以清晰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尤其适用于脊柱侧弯的分类.MPR/CPR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椎弓根层面,显示畸形椎体、椎管并进行椎体旋转角度测量.4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中,脊柱侧弯越重则顶椎的旋转度数越大,各椎体椎弓根矢状径均大于横径且凹侧椎弓根横径均小于凸侧,相邻椎体有类似表现.SurMIP可以用来测量脊柱侧弯角度,类似于X线片.结论 MSCT的后处理技术对矫形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组对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运用16层螺旋CT三维(3D)和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进行评估,探讨此技术的优势和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搜集2004年4至10月司27例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的影像学资料,男13例,女14例,中位年龄3岁。27例均进行了X线片、16层螺旋CT容积3D、标准和曲面多平面重组技术。结果 10例患者有分节异常,6例患者有形成异常,11例患者有复杂的、无法分类的畸形。15例肋骨畸形中,肋骨畸形的主要部分和脊柱旋转在同水平的有7例。8例合并脊髓纵裂,其中6例有完全或不完全的骨性隔。27例中的19例患者,多平面重组和3D图像显示出在常规X线片和常规轴面图像中未发现和认知的畸形并且全面评估了脊柱侧弯的程度,包括11例复杂畸形中7例归类为无法分类的脊柱畸形,4例为单侧未分节的骨桥合并同侧半椎体畸形;4例清晰显示出单侧未分节的骨桥(3例)和双侧骨桥融合(1例);2例发现了掩蔽的半椎体畸形;2例重新评估了半椎体的类型和数目;27例曲面多平面重组图像更好的显示了椎管形态和脊髓弯曲情况,6例清晰显示椎管内骨性隔的生长方式和形态;4例患者标准多平面重组更好的显示了颅底-C1-C2的解剖和畸形,尤其是颅颈联合部畸形。结论 16层螺旋CT3D和标准或曲面多平面重组图像是诊断先天性脊柱侧弯、分析复杂多发或隐蔽脊柱和肋骨畸形的首选方法,在评价儿童脊柱侧弯的进展、修订手术方案较常规平片和(或)常规CT更具优势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陈旧性骨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31例陈旧性骨折病例.采用MSCT平扫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成像(SSD)和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诊断并与普通X线、常规CT结果对比.结果 MSCT及后处理技术正确鉴别31例.X线平片(22例)漏、误诊3例,疑似陈旧性骨折4例.常规CT(17例)计数错误2例.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弥补了传统影像学的不足,对陈旧性骨折的鉴别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对45例X线平片结果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诊外伤患者行多层MSCT容积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成像等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45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通过MSCT后处理技术42例显示骨折,其中,颞骨骨折8例、眼眶骨折10例、脊柱骨折8例、髋关节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排除骨折3例,阳性率93.3%。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能够准确地作出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评价关节面损伤细节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关节内骨折病人,均行X线平片及MSCT检查,并将MSCT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重建和容积再现(VR)三维重建。比较X线平片、MSCT及后处理图像对关节内骨折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对关节面损伤的细节评价。结果:MSCT轴位及MPR、VR图像诊断关节内骨折的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001)。在显示关节面断裂方面,MPR与X线平片、轴位CT及VR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显示关节面塌陷方面,MPR及VR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001);在显示关节内碎骨片方面,MPR及VR重建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5);在显示关节脱位方面,MPR及VR重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1)。结论:尽管在骨关节损伤中,X线平片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但对不能肯定或排除关节内骨折的病人,应行MSCT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关节内骨折及关节面损伤的细节,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4例脊柱外伤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MPR、SVR成像,并与2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MPR、SVR图像清晰、直观显示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MPR图像能观察细小骨折,准确判断关节脱位。结论MPR及SVR重建图像是2D图像的重要补充,三者的有效结合,为脊柱外伤提供了丰富的空间结构信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赵鹏  毕万利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1):1210-1212
脊柱畸形是一种复杂的三维畸形,其骨性结构的复杂性使X线平片及常规CT不能准确显示脊柱畸形的真实结构,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为脊柱畸形的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就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MPR、CPR和VRT对脊柱畸形的诊断、术前评价、术后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CT扫描和X线平片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34例脊柱损伤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表现进行分析,脊柱损伤CT分为压缩型、爆裂型、安全带型及骨折脱位型骨折,将椎管受累程度分为Ⅳ度,并将CT表现与X线平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34例中,屈曲压缩型骨折64例,爆裂骨折61例,骨折脱位型骨折9例;椎管正常为0度16例、Ⅰ度狭窄30例、Ⅱ度狭窄10例、Ⅲ度狭窄14例。爆裂型、骨折脱位型骨折均累及椎管,X线平片仅发现21例椎体后缘连线不连续。结论:X线平片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CT扫描是全面观察脊柱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脊柱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于脊柱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脊柱病变患者18例,其中脊柱骨折7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2例,腰椎结核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7例。所有患者经多层螺旋CT扫描,MIP、MPR/CPR、3D-SSD与4D-Angio重建,分析不同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MRP/CPR应用简捷,可矢状、冠状观察骨性病变的部位与程度,但对于胸椎骨折或侧弯,由于受到肋骨重叠的显示而不适用于评价胸椎骨折;3D-SSD可观察骨性结构的破坏,但缺乏对椎管形态的显示,4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骨折与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通过调节不同密度阈值可显示出椎管内形态,尤其适用观察骨折、侧弯的分类与椎管的状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可全脊柱扫描,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可全面评价脊柱病变,4维重建可清晰评价脊柱病变的所有相关表现,而MIP不适用于对脊柱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脊柱侧弯患者23例,在16排多层螺旋CT机上扫描后,均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与容积再现(VRT)重建。评价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MPR因脊柱侧弯的改变而显示不连续,矢状位可观察椎管内情况;SSD可观察全脊柱影及侧弯的曲度,但缺乏对椎管内形态的显示;VRT通过调节不同密度的阈值并辅以不同的伪彩依次可显示骨质及椎管的形态,也可清晰显示全脊柱侧弯所有相关表现,尤其适用于观察侧弯的分类与椎管的状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可一次性完成全脊柱扫描。横轴位结合其丰富的后处理图像能提供脊柱侧弯非常有价值的空间结构信息,其表现接近靶组织的解剖,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在颈椎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及后处理图像显示颈椎解剖结构的方法和能力。方法 用 16排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 53例颈椎。对后处理图像中的MPR、MIP、SSD、VRT4种方式相互比较,找出最佳的后处理方式,并与平片的正、侧、左、右前斜位及CT直接扫描轴位图像对椎间盘、椎管长径、椎体及附件、小关节、椎间孔等结构的显示能力进行对照。结果 多层螺旋各向同性扫描的后处理图像,对椎间盘的显示与直接扫描无差异;对其它结构的显示优于平片和常规颈椎扫描模式;能直接显示椎管长轴断层;并且能对位置不正进行校正。VRT的椎间孔显示与平片无差异。结论 应用颈椎CT各向同性扫描基础进行图像后处理,对于颈椎的形态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SCT对食管鱼刺异物的检出率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实验组:取3种鱼的鱼刺各30根,分为大、中、小鱼刺3组,3组鱼刺长度分别为(23.36±0.15)、(28.51±0.07)和(30.89±0.10)mm,直径分别为(4.4.9±0.31)、(1.78±0.09)和(0.49±0.07)mm.将鱼刺按照与食管长轴平行、垂直、斜行方式插入食管模型中,MSCT检查采用轴面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观察MSCT和X线平片(CR和DR)对鱼刺的显示情况.临床组:回顾性分析20例经内镜或临床手术证实的食管鱼刺异物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其中11例行X线平片(CR和DR)检查,15例行食管吞钡棉絮检查,17例行内镜检查,观察几种检查方法对鱼刺的显示情况.对不同方法对鱼刺显示情况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结果 实验组:MSCT检出鱼刺90根(100%),X线平片(CR和DR)检出鱼刺60根(66.7%),MSCT对鱼刺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CR和DR)(X2=28.03,P<0.01).临床组:20例中,MSCT检出鱼刺20例,且清楚显示鱼刺的位置、大小及其与食管壁和邻近组织的关系;X线平片检出鱼刺2例,食管吞钡棉絮检出鱼刺9例,内镜检出鱼刺14例.MSCT对食管鱼刺异物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cR和DR)检查(X2=7.11,P<0.05)及食管吞钡棉絮检查(X2=4.17,P<01 05),与内镜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P>0.05).结论 MSCT轴面扫描结合三维重组技术对食管鱼刺异物及其周围并发症的检出率高,可作为食管鱼刺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腰椎假性滑脱的平片和CT影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平片和CT对腰椎假性滑脱的诊断价值。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我院1992-07~1996-10因腰腿痛进行X线检查的病例共5316例。并分为3组:A组、单纯平片检查3472例,B组、CT检查1782例,C组、平片加CT检查62例。结果:结果表明平片是诊断腰椎假性滑脱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结论:腰椎平片能直观的显示腰椎假性滑脱,尤其对假性滑脱发生的部位及形态类型的显示明显优于CT。而CT的优势在于能清楚地表现椎间盘、硬膜囊、关节突和椎管内外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环枢椎脱位的CT及平片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枢椎脱位平片及CT表现,比较它们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正常人,13例环枢椎脱位和2例旋转性半脱位。均作常规CT扫描,5例加作功能性的CT扫描。结果:15例环枢椎脱位和半脱位,平片诊断15例,CT诊断14例,漏诊1例。CT除显示环枢椎脱位外,还清楚显示合并的椎体多发性骨折部位、范围、骨性椎管的大小及畸形。结论:平片及CT均是诊断环枢椎病变的重要手段。平片难以显示复杂性骨折及骨性椎管形态的改变;CT对无移位的齿状突骨折和轻度环枢椎脱位不敏感。功能性的CT扫描是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环枢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3D重建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3D重建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脊柱侧弯的患者,在磁共振扫描中,采用自旋回波T1WI及快速自旋回波T2WI序列,扫描完成后,将各序列分别进行3D重建,在1幅图像上显示整个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结果:16例均可在1幅图像上完整显示扭曲的脊柱及椎管内脊髓全貌,了解脊柱侧弯的程度,椎管内脊髓受压变形改变及脊髓内的病变和其完整的范围。结论:磁共振3D重建技术的应用,准确直观的诊断了脊柱畸形病变,对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比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的腰腿痛病人进行治疗前后影像学评价。方法 :分析 6 2例经中西医结合疗效显著的腰腿痛病人治疗前后的腰椎正侧位片及椎间盘CT片 ,评估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结果 :治疗前 ,6 2例CT检查中单纯腰椎间盘膨出 2 8例 ,单纯腰椎间盘突出 12例 ,10例同时有腰椎间盘突出及膨出 ,12例CT扫描无异常 ,但平片 5 3例腰椎均有不同程度侧弯畸形 ,同时有不同程度的旋转伴椎小关节结构紊乱 13例。治疗后复查平片 ,4 5例腰椎侧弯、旋转畸形以及 11例伴有椎小关节紊乱的病例 (占 85 % )均有明显改善 ,CT检查仅 8例椎间盘膨出及突出得到不同程度的回纳 (占 16 % ) ,4 2例椎间盘膨出及突出的程度无明显改善 ,骨性椎管形态及椎体终板疝黄韧带肥厚、腰椎骨质增生等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腰腿痛病人的临床症状 ,治疗后腰椎的影像学形态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