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酶(5′-NT)、α-L-岩藻糖苷酶(AFU)、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检测对肝胆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酶法检测207例肝胆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中5′-NT、AFU、ALP和GGT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项血清酶活性检测在各肝胆疾病组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5′-NT在胆汁淤积肝炎组和原发性肝癌组升幅最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FU在肝炎后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中有明显增高,ALP除在慢性肝炎组升幅稍低外,以肝胆管结石组、胆汁淤积肝炎组和肝炎后肝硬化组中升幅尤为显著。GGT除在慢性肝炎组升幅稍低外,以原发性肝癌组升幅最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疾病用不同的联合检测方式所检出的阳性率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NT、AFU、ALP和GGT是诊断肝胆疾病较为敏感的血清酶指标,为肝胆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通过血清酶活性检测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δ-胆红素,ADA,γ-GT和ALP在肝细胞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大庆市第二医院88例健康人群、67例急性黄疸型肝炎和29例阻塞性黄疸病人的血清进行了δ-胆红素,ADA,γ-GT,ALP和ALT酶活性平行检测,用SPSS10.0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δ-胆红素和γ-GT结果在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且其阳性率均为100%.而ADA在急性黄疸型肝炎组中虽只有88%阳性率,但其在梗阻性黄疸组中有非常低的阳性率,在两病例组中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δ-胆红素,ADA,γ-GT和ALP的联合检测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良好指标,若4项指标均增高,则为肝细胞性黄疸;δ-胆红素,γ-GT和ALP显著增高,而ADA正常则为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3.
5′-核苷酸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5′-核苷酸酶(5′-NT)在肝胆疾病与骨骼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速率法测定对照组30例和各类疾病组共78例的5′-NT和碱性磷酸酶(ALP)值.结果对照组、胆道梗塞性黄疸、肝硬化、胆结石、肝炎、肝癌、骨病组5′-NT平均值分别为3.27、17.84、9.60、14.10、10.45、21.45、4.47 IU/L,肝胆疾病组的5′-NT值显著高于骨病组及对照组(P<0.05).诊断肝胆疾病100%,敏感性91%,特异性100%,可信度91.67%.结论 5′-NT是诊断肝胆疾病的特异性指标,与ALP联合应用可鉴别诊断肝胆疾病与骨骼疾病.  相似文献   

4.
12项肝酶学指标对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蓉  王伟  李卓成  熊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2):936-938,940
目的了解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岩藻糖苷酶(AFU)、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ASTm)、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基酶(AST)、丙氨酸转氨基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及血清胆碱酯酶(CHE)等12项肝酶学指标在肝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8例各种肝病患者和115例健康人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时NAG、AFU、LAP、ASTm、GLDH、ADA、AST、ALT、ALP、GGT和5’-NT均显著增高,肝硬化时NAG、LAP、ASTm、GI,DH、ADA、AST、ALP、GGT和5'-NT均显著升高,CHE显著降低;重型肝炎时NAG、AFU、ASTm、GLDH、ADA、AST、ALT、ALP、GGT和5'-NT均显著增高,CHE显著降低;原发性肝癌时NAG、AFu、LAP、ASTm、GLDH、ADA、AST、ALP、GGT和50NT均显著升高,CHE显著降低。结论对急性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LT、LAP、AFU、ASTm、AST和ALP;对肝硬化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DA、AST、5’-NT、GGT和CHE;对重型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ST、ALT、ASTm、CHE、AFU和GLDH;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FU、5’-NT、GGT、ALP和LAP;12项指标对慢性肝炎和酒精型肝炎的临床意义都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与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联合检测对鉴别梗阻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130例梗阻性黄疸和97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以及10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DA与γ-GT。结果梗阻性黄疸组ADA12.0&;#177;4.8,γ-GT162.0&;#177;97.2,肝细胞性黄疸组58.3&;#177;23.3和138.9&;#177;83.3;正常对照组9.1&;#177;3.6和22.2&;#177;13.3。方差分析各组均数差别非常显著(P&;lt;0.01)。两组均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ADA梗阻性黄疸组差别显著(P&;lt;0.05);肝细胞性黄疸组差别非常显著(P&;lt;0.01);γ-GT2组差别均非常显著(P&;lt;0.01)。正常参考值ADA:4~18U/L,γ-GT:0~50U/L;以上限为阳性界值,ADA和γ-GT对2组疾病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ADA对2组疾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1.5%和96.9%,P&;lt;0.001;阴性预测值为46.5%和96.2%,P&;lt;0.001。γ-GT敏感性分别为96.9%和86.6%,P&;lt;0.01;阴性预测值为96.2%和88.5%,P&;lt;0.05;表明ADA和γ-GT测定在疾病组间差异显著,梗阻性黄疸组ADA活力增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肝硬化、肝癌和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循环法对120例肝胆疾病患者(病例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TBA水平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梗阻性黄疸组血清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肝硬化组和梗阻性黄疸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A在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0%、100%,并且明显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的良好指标,其灵敏度、特异性都优于常规肝功能酶学检测项目,对肝胆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5′-NT)、总胆汁酸(TBA)及单胺氧化酶(MAO)联合检测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82例肝脏疾病患者及80例健康者做血清5′-NT、TBA、MAO、丙气温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检测。结果各组肝病患者5′-NT、TBA、MAO、ALT、AST、GGT值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肿瘤组患者血清5′-NT、TBA水平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患者TBA水平升高最为严重,其次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患者,急性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增高不明显;肝肿瘤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AO检测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血清GGT较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5′-NT、TBA及MAO较为敏感的反映肝肿瘤患者肝脏分泌、合成及代谢功能。血清5′-NT、TBA、MAO、ALT、AST、GGT可较为灵敏的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232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肝酶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上各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中肝胆系酶活性的状况。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肝胆疾病患者232例,空腹抽取静脉血做肝酶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选4种肝酶活性的定量检测值在各类肝胆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类肝酶其活性在不同疾病中所反映出的特异性也各不相同。结论肝胆疾病患者在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做全套肝酶谱检测,以便临床全面、动态地观察疾病状况。  相似文献   

9.
5′-NT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在肝胆系统发生病变时,其释放的5′-NT经胆汁酸处理,去垢后释放入血,使血清中5′-NT活性增高,故其在胆道疾病中的升高比在肝脏疾病中显著。ALP、GGT一般作为传统胆汁郁积标记酶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5′-NT在肝脏中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在肝胆系统发生病变时,其释放的5′-NT经胆汁酸处理,去垢后释放入血,使血清中5′-NT活性增高,故其在胆道疾病中的升高比在肝脏疾病中显著.ALP、GGT一般作为传统胆汁郁积标记酶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浓度、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5′-核苷酸酶(5'-NT)活性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5'-NT含量进行检测,并分别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和5'-NT含量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和5'-N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敏感性分别为68%、81%、80%。AFP和AFU,AFP和5'-NT,AFP、AFU和5'-NT联合检测敏感性分别为88.8%、87.2%、92.0%。治疗前AFP、AFU和5'-NT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复发者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未复发者居正常水平。结论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和5'-NT活性变化对肝癌患者诊断和治疗预后均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波  丁楠  常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1):2022-202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存在的情况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8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BC)患者及64例慢性肝炎患者(CHB)血清中自身抗体阳性率,将两组阳性率进行统计比较。将89例HBC患者按照自身抗体存在情况分成自身抗体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指标,并与9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自身抗体检出情况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AMA、AMA-M2升高最为明显(P〈0.01),ANA检出率也显著增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指标中,自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ALP升高最为明显(P〈0.01),AST、TBA值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AST、TBil、DBil、GGT、ALP、TBA值均显著升高(P〈0.01)。自身抗体阴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T、AST、TBil、GGT、TBA及DBil显著升高(P〈0.01或P〈0.05),AL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对肝脏损害更大,在肝病患者中检测自身抗体将有助于判断肝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胆碱脂酶、前清蛋白和5'-核苷酸酶(5'-NT)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332例肝脏疾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150例,重型肝炎25例,肝硬化40例,酒精性肝炎35例,慢性肝炎82例;选择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Bayer ADVIA 2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血清ADA、AFU、前清蛋白、胆碱脂酶和5'-N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5项指标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结果 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ADA、AFU、5'-NT显著增高,前清蛋白、胆碱脂酶显著降低;ADA、AFU、5'-NT的异常值比例分别超过80%、65%、90%.急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ADA、AFU、5'-NT轻度升高,前清蛋白、胆碱脂酶轻度下降;急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5'-NT的异常值比例分别为80.0%、54.67%.血清前清蛋白、胆碱脂酶的AUC在重型肝炎患者中分别为0.022、0.000,在肝硬化组患者中分别为0.019、0.000;上述两组患者血清ADA、5'-NT的AUC均大于0.950,AFU的AU均大于0.800.在急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炎组中,患者血清ADA、5'-NT的AUC均大于0.800,AFU的AUC分别为0.814、0.637.332例患者血清前清蛋白、胆碱脂酶的AUC分别为0.175、0.181,血清ADA、AFU、5'-NT的AUC分别为0.850、0.743、0.714.结论 血清ADA、AFU、前清蛋白、胆碱脂酶和5'-NT检测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酶法检测唾液酸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体检中心的5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68例良性疾病患者(良性对照组)以及102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唾液酸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唾液酸在不同肿瘤病理类型以及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结果恶性肿瘤组患者其血清SA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明显升高,其中肺癌、胃癌、直肠癌患者以及临床分期为Ⅲ期、Ⅳ期肿瘤患者相比正常对照组、良性疾病组患者升高明显(P〈0.05)。经治疗后好转组患者血清SA水平较未好转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且好转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中62例患者与病情相符,符合率为84.9%;而未好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A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有23例患者与病情相符,符合率为7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酶法检测唾液酸对临床诊断肺癌、胃癌、直肠癌以及Ⅲ期、Ⅳ期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也可作为判断患者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圣艳 《新医学》2014,(9):625-627
目的探讨常见肝病中血清总胆汁酸(TBA)及4种肝酶的差异。方法 152例肝病患者为肝病组,12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TBA、AST、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其异常率。比较肝病组血清TBA与AST、ALT、GGT、ALP异常率。结果肝病组患者血清TBA、AST、ALT、GGT、ALP水平、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肝病组患者血清TBA异常率明显高于4种肝酶异常率(P〈0.05)。结论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中,TBA异常率高于4种肝酶指标,且对潜在性肝细胞损害有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ICP)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enosinedeaminaseADA)的活性检测,探讨血清ADA检测在ICP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U4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标本的ADA活性,同时检测肝功能相关的血清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L-y-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和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对其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所检测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高度统计学意义(P〈O.05或P〈O.01);不同孕期的ICP患者血清ADA、ALT、GGT、TBA和TBIL的水平呈递增性升高,趋势呈正相关,但血清ADA的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血清学指标,与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结论:血清ADA检测是ICP诊断的较敏感指标,可作为孕产妇筛查ICP的常规检测项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5年9月期间,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的9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治疗后并发症及其预后,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丙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前白蛋白。结果97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成功率100%,PTCD术后患者恶心、呕吐、腹胀、皮肤瘙痒等症状明显改善,黄疸减轻。97例患者,术后出现2例胆道感染,发生率2.06%;1例急性胰腺炎,发生率1.03%;上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2周内痊愈。PTCD治疗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汁酸、谷草转氨酶、谷丙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显著下降,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显著提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实施PTCD治疗,不仅能够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而且具有实时准确、安全可靠等特点,疗效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5’-核苷酸酶(5’-N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活性的变化在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与胆道闭锁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5’-NT诊断试剂盒,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阻塞性黄疸(28例胆道闲锁和32侧婴儿肝炎)患儿及20侧正常对照组婴儿血清5’-NT,γ-GT,血清总胆红素(TBILT),直接胆红素(DBILT)水平。结果在28例胆道闭锁和32例婴儿肝炎病例中,5’-NT和γ-GT均数较20例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5’-NT和γ-GT均数在胆道闭锁组明显高于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组(P〈0.05),在胆道闭锁病例中,5’-NT与γ-GT、TBILT和DBILT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5’-NT及γ-GT的测定有助于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和胆道闭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药疏肝利湿方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在PTCD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3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7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临床症状、卡氏评分变化及治疗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并与单纯PTCD组27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ALT、AST、ALP、γ-GT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卡氏评分明显上升;在降低TB、DB、ALT、改善临床症状、增加卡氏评分及每日胆汁引流量方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疏肝利湿方能显著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B、DB、ALT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