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寿》1994,(5)
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三人抚养长大,现在都已经参加了工作。这几年,母亲的生活费用全部都由我们兄弟二人承担。由于我们收入低,经济上确有一定困难,我们提出要妹妹也负担一些赡养费,她却  相似文献   

2.
父亲突发疾病,住进了医院,而且还是重症监护室.我在病房外偷偷对母亲说:"我爸这次病得不轻,七天内都是危险期,要躺在床上不能动.咱们得监督他,别让他乱动."母亲听了我的话,神情恍惚,她显然没有预料到父亲的病如此严重.  相似文献   

3.
韩美龄 《家庭健康》2011,(20):44-45
父亲和母亲同龄,结婚时,年方十四.父亲婚后上的中师,工作一年,之后又去读了大学.母亲总共生了八个孩子,我是他们夫妇的第七个孩子.我出生时,父亲已经四十多岁了.小时候,我睡着了,父亲才回来;我醒了,父亲已走了.母亲对于父亲一直是崇爱有加,有时她也抱怨父亲,比如:她说我给你爸做两件上衣穿,他送人一件,还是只有一件衣服,连个...  相似文献   

4.
正您好!我父亲半年前因病去世,享年72岁。虽然按照现代人的寿命来看,父亲并不算高寿,但他之前已经卧床有将近四年的时间,身体和精神方面都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可我母亲似乎无法从父亲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家里的摆设还是父亲去世前的样子,一看到父亲的照片、衣服就会掉眼泪。除了思念我父亲,对别的事情都不感兴趣。我劝她出去走走散散心,之前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们都很爱读书。父亲生长在沈阳参军在沈阳,是典型的“城里人”。我的母亲生长在辽宁海城的一个小山村。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听母亲讲她小时候的事儿。那些往事鲜活生动,且富有传奇色彩,因而我至今难以忘怀。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她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刘庆明 《祝您健康》2014,(10):17-17
我母亲,性情刚烈,也急躁,这种强势性子,遇到不合理的事,她要和别人论高低和输赢。她要做的事,巴不得一下做好,不论做什么她都雷厉风行,可她只活到63岁。我父亲与我母亲性子相反,他遇事不急不躁,就是天塌下来,也不急不慌。走路都一步一步的,一点不急。从没见他快步走过。他在我心里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因此,他没有"敌人",也从没见他愁眉苦脸过,整天乐呵呵的,对别人,总是微笑着,他活到87岁。我岳父与我父亲相似,活到86岁。我岳母,事事操心挂肚,凡事都急,也只活得63岁。  相似文献   

7.
牵挂     
菲菲 《长寿》2005,(10):51-51
总觉得,母亲并不爱父亲。印象中,母亲性子躁,对父亲贼凶。父亲稍有不是,母亲会吼叫暴跳,将父亲训得灰头灰脸。即使在我们儿女的面前,母亲也从不给父亲任何颜面。哪怕是他们已结婚33年的今天,母亲面对父亲时,很少见到她摆出一副热脸。二姨偷偷告诉我,母亲年轻时曾喜欢过一个当兵的。我又得知,母亲与父亲的结合,完全是外婆采取“铁血政策”后出现的结果。去年,父亲患重病,姐姐从纽约打电话来,一定要父亲前往美国治病,说美国的医疗技术好。犹豫再三,父亲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父亲去的那天,母亲一直坐在电视机前,紧张兮兮地盯着电视。我奇怪,…  相似文献   

8.
父亲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懂母亲!父亲一生中从没对母亲说过谎,但这唯一的一次谎言里,却包藏着父亲对母亲所有的爱!母亲遛弯回来,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父亲问是什么?母亲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好东西,能治疗好些病呢……"原来,母亲在街上看到一个摊子前围了一大群人,母亲好奇地挤了进去,只见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倾情讲述:"我妈妈就是吃了这个叫人参果药材煮的水,治好了折磨她近30年的老哮喘。这不,我又赶过来买一些,让妈妈再喝上一段时间,把  相似文献   

9.
章剑和 《健康生活》2010,(10):11-11,13
典型案例:怡红最近遭遇了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她的父亲不久前病逝了。在怡红看来,父亲做事很主见,而母亲则是那种生性比较懦弱的人。父亲从小就对怡工非常好。从小到大都一直护送她上学,她要什么他都百依百顺。今年年初,父亲去世了,伤心之余让怡红觉得非常不习惯。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早逝,我是母亲一手带大的。虽然我现在自己也已经成为母亲,女儿5岁多,但是老母对我还总是不满意、不放心,批评我就像是数落小孩子一样,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一点都不客气。母亲对我占有欲望很强,自幼管束得很严格,凡事都要听她的,否则就不依不饶,搞得我很烦恼、很难堪。  相似文献   

11.
◆典型案例 怡红最近遭遇了一件很难过的事情,她的父亲不久前病逝了.在怡红看来,父亲做事很有主见,而母亲则是那种生性比较懦弱的人.父亲从小就对怡红非常好,从小到大都一直护送她上学,她要什么他都百依百顺.父亲的去世,伤心之余让怡红觉得非常不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一双白袜子     
《长寿》1994,(6)
每次捧读小母亲的来信,都为她浓浓的情意激动不已。 她,父亲和我相依为命50年,我们历尽人世沧桑,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其中父亲蒙冤的十三年里,小母亲不顾当时舆论压力,跟随劳改的父亲下农村。是她的体贴与照料,支撑父亲活到平反,享受了一段幸福的晚年,才使做女儿的我不致留下终生遗憾。  相似文献   

13.
母亲是文盲     
我母亲是文盲,她除了认识我和三个姐姐的名字以外,基本上再也没有其它能够认识的字,但是她却凭着自己一个人瘦弱的肩膀,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为我们姐弟四人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母亲41岁。当时作为全家唯一的一个男人,我13岁上初一,大姐也刚刚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14.
婚前受教育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家里一切都是母亲做主。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我的母亲。她随父亲从农村来到城里时,没有工作。勤俭持家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是英雄钱是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姐姐、我和弟弟3个孩子都在读  相似文献   

15.
母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在家闲着。已年近五十的人了,除了平时有些腰酸腿痛之外,身体还是很硬朗的。但去年,她却病了一回。 去年过年时我回到家中,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对,母亲独自搬个小凳坐在阳台上,父亲在房中看书,父亲看到我回来了,很高兴。我随口问他“你们怎么了?”父亲说:“你妈的脾气现在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眼睛     
我把母亲送到手术室门口,一遍遍对医生说:我妈耳朵不好,跟她说话时一定要挨到她耳朵边说。又叮嘱母亲:上手术台一定不能动,不能转头,要咳嗽或者打喷嚏,能忍就忍,忍不住要先告诉医生。平时很唠叨的母亲有些不耐烦了:晓得了,你都说了几回了,我记住了。  相似文献   

18.
尽管母亲总说,我们姐妹三个都是她的心头肉,她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其实,她的“偏心眼儿”,从我们小时候就开始了。小时候,我总认为母亲是最偏爱弟弟的,有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儿子。那时候我们家有一个木制的八仙桌,桌子前面有三个抽屉,被我们姐弟三个瓜分为各自的“藏宝地”。为了防止我们争东西打架,母亲还给每人的抽屉上配了一把小锁,即便大多数情况下小锁只是挂在上面并没有真正上锁。每次父亲从城里给我们买回好吃的,母亲总会把多的一份偷偷塞到弟弟的抽屉里。  相似文献   

19.
奶奶     
《长寿》1994,(9)
奶奶是个性格怪僻的人。她不喜欢我,也不喜欢我的几个姐姐,可能皆因是丫头的缘故,索性牵连上母亲都不被奶奶所喜欢。 听母亲说,奶奶的身世也挺苦的:从小给别人当童养媳,后来嫁了爷爷。偏爷爷又去世得早,她便一人拉扯大了我父亲和我二  相似文献   

20.
我大哥早已去世,二哥在外无音信。父亲去世后,我母亲和我大哥的儿子陈华一起生活,好景不长。陈华也因病而死。陈华的妻子郭某,将父母一直住的房子改为自己名下,房产证也在她手中,只等我92岁、双目失明的母亲死后,将房屋归她所有。如果郭某能继续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照顾母亲的话。房产归她我没有意见。可是现在郭某已改嫁,不再照看母亲了。为了这事我多次找区政府、人大解决,他们都叫我找法院。法院答复是,房产证上是谁的名字房产就归谁所有。我家在农村,60多岁了,腿脚不便,希望能将房子处理后能有几千元钱赡养母亲,不知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