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窦曲霉菌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修正鼻腔解剖异常,处理鼻腔病变,扩大上颌自然孔,清除真菌病灶,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和上颌窦,清除残留病灶。结果随访1年,26例临床治愈,无复发。结论局部解剖异常,鼻腔局部病变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应用鼻内镜手术,处理鼻腔解剖异常和局部病变,彻底清除上颌窦真菌病灶,恢复鼻窦通气和引流,消除上颌窦内真菌赖以生存环境,从而避免或降低复发率,是治疗本病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侧上颌窦炎合并鼻腔真菌团块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6月单侧上颌窦炎合并鼻腔真菌团块患者10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例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脓涕,涕中带血及干酪样团块;主要影像学特征为单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影,骨壁增厚,总鼻道高密度钙化斑。会部患者于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开放术及鼻腔真菌团块清除,定期换药,随访3~18个月,均获得治愈。结论单侧上颌窦炎合并鼻腔真菌团块患者少见且易被误诊;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病理学检查可确诊;采用鼻内窥镜下上颌窦开放术,同时清除鼻腔真菌团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应该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窦真菌球鼻窦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球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上颌窦真菌球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行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29例;行中、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21例;行中鼻道、犬齿窝上颌窦开窗术17例。56例术中行生理盐水冲洗。结果:通过上述手术治疗,随访时间为14~46个月不等,平均为26个月,63例(94%)患者术后症状全部消失,CT检查正常,4例复发,再次手术,至今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球性鼻窦炎安全、有效,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无需应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鼻内镜经鼻腔切除鼻腔、筛窦、蝶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广泛侵及上颌窦内者,在上颌窦前壁开窗切除上颌窦内内翻性乳头状瘤并作上颌窦开窗引流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6例。结果:术后2周、4周,随后每3~6个月复诊,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换药直至上皮化,疗效确切。认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切除彻底,创伤小,失血少,面无疤痕,符合微创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鼻窦真菌球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鼻窦真菌球在鼻窦内窥镜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78例鼻窦真菌病中,66例在内镜下经中鼻道扩大的上颌窦自然口取出真菌球,早期对5例有残留真菌团块的患者加用尖牙窝进路完成手术,后期对单纯经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不能取尽的7例患者加用下鼻道造口取出病灶。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症状消失,内窥镜下创面愈合及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61例术后3个月后复查CT,除7例上颌窦局部黏膜稍增厚外,余均未见异常;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下手术操作方便,且术后出血少、反应轻、并发症少,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3月经治的25例真菌球上颌窦炎的临床治疗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25例真菌球上颌窦炎患者,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6~45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有时伴有少量脓血涕、失嗅或头痛.CT检查25例均表现为单侧上颌窦高密度影,其中16例有斑点状或条块状钙化影,有9例表现为絮状影,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9例.25例均采用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打开上颌窭前壁,在内镜下清理窦腔内棕色泥沙样及团块状物,保留窦腔的黏膜.在内镜下切除钩突,清理中鼻道病变组织,打开并扩大上颌窦自然孔.术后随访3~12个月,症状均消失,术腔黏膜恢复好,无1例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改良上颌窦根治术是治疗真菌球上颌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窦真菌球的CT影像学特征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真菌球的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和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鼻窦真菌球32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鼻窦CT及临床资料。结果CT表现为多为单窦发病,以上颌窦最多见,22例,蝶窦次之,7例,累及上颌窦和筛窦1例,上颌窦和蝶窦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额窦1例。所有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27例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絮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类似金属异物影。上颌窦内侧壁骨质破坏吸收13例,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上颌窦内壁明显向鼻腔膨胀2例。治愈30例,2例好转。结论鼻窦真菌球CT具特征的表现为,单窦发病,以上颌窦为主,蝶窦次之;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内见点状、絮状、斑片状不规则高密度钙化影及上颌窦内侧壁破坏吸收。术前鼻窦CT结合鼻内镜检查是提高本病术前诊断率的有效便捷的方法。鼻内镜下充分开放病变鼻窦窦口,完全清理出病灶,同时保留窦腔黏膜完整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提高临床对鼻窦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用0°、30°、70°鼻内镜行病侧钩突切除,扩大鼻窦开口,清除窦腔内病灶,术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及窦腔。结果:25例随访6个月~3年,原有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和鼻内蝶窦开放术创伤小,术野清晰,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证鼻腔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70°鼻内镜下上颌窦真菌球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0例经0°鼻内镜手术(A组)和40例经70°鼻内镜手术(B组)的患者于术后1年时应用电子鼻咽喉镜分别检查两种手术后上颌窦真菌球存在情况,对比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所有80例术后1年上颌窦开放口均开放良好.A、B二组病例中,上颌窦内有真菌团块存在者分别为9例和1例,B组疗效优于A组(χ2=7.31,P<0.01).结论 70°鼻内镜下经中鼻道入路进行上颌窦真菌球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比0°手术治疗为优.  相似文献   

10.
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是真菌在鼻窦内引起的一种特异性疾病。FRS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非侵袭性可以表现为真菌球和变态反应性两大类。真菌球型鼻窦炎以单侧单窦发病为主,其中单侧上颌窦为最好发部位。真菌球型鼻窦炎的治疗原则是手术,通过彻底清除鼻窦内真菌团块,建立鼻窦通气引流。真菌球型鼻窦炎的手术目前多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临床上我科采用了三种手术径路,即中鼻道上颌窦开窗、下鼻道上颌窦开窗、鼻内镜联合尖牙窝钻孔双径路,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正 《中外医疗》2011,30(16):80-80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术后气囊扩张法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经鼻内窥镜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气囊扩张法治疗霉菌性上颌窦炎后鼻内窥镜检查鼻甲与鼻中隔无粘连,上颌窦开口顺畅.病变无复发.结论 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气囊扩张法能有效改善,防止气流对上颌窦直接冲去,防止术后粘连与复发,对霉菌性上颌窦炎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上颌窦腔冲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窦真菌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56例鼻窦真菌病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 56例病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鼻窦真菌病,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48例,鼻内镜结合Caldwell-Lnc手术8例,定期术腔换药55例,抗真菌药或灭滴灵冲洗32例;54例治愈,2例复发。结论 鼻窦真菌病应综合治疗:鼻窦内镜手术或鼻内镜结合Caldwell-Luc手术彻底清除窦内真菌团块和干酪样物;术后定期局部换药,抗真菌药或灭滴灵冲洗术腔,保证术后窦口长期通气、引流,消灭真菌生存的环境以防止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两种术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6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B组28例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A组治愈30例,治愈率93.8%,B组治愈27例,治愈率96.4%。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确切,术中务必彻底清除窦内全部真菌团块,必要时联合下鼻道开窗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例上颌骨囊肿,根据囊肿的位置、大小及累及上颌窦的范围,在鼻内镜下行鼻腔外侧壁开窗,使囊肿腔与上颌窦、鼻腔引流通畅。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囊肿术腔黏膜于术后3个月上皮化,囊肿均无复发,术腔与鼻窦腔开窗口通畅。结论经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符合微创手术的特征,满足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疗效,提高临床对鼻窦真菌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术前均行CT扫描,用Stryker 0°、30°、70°鼻内镜行病侧钩突切除,扩大鼻窦开口,清除病灶,术后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鼻,5%碳酸氢钠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及窦腔.结果:25例随访6个月至3年,原有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较之传统的柯-陆氏手术创伤小,不损害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保证鼻腔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背景]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病例报告]给6例AFS患者行变应原皮肤试验,测定血清总IgE含量.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上颌窦自然口扩大加筛窦开放和病灶清除术,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窦腔,彻底清除病灶.术后进行消炎及对症治疗,并口服给予强的松,鼻腔内局部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对鼻窦内容物行HE染色及Gomori乌洛托品银染色.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见复发.[讨论]AFS患者仍需要长期的随访和观察,AFS的诊断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张红春 《右江医学》2009,37(4):477-478
鼻内镜鼻窦手术开展之前,上颌窦炎症或肿瘤病变主要依靠经典上颌窦根治手术,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发展,经鼻道上颌窦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我科于2005~2008年在鼻内窥镜下施行下鼻道开窗术+导尿管置入引流冲洗术治疗上颌窦病变50例(56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吕剑 《河北医学》2002,8(5):391-393
目的:探讨提高鼻内窥镜下鼻窦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31例鼻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真菌病的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经柯一陆氏术式进路术后愈合期为4.8周,而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式术后愈合期为8.4周,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0.5-3年,无1例复发: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诊断和治疗鼻窦真菌病的有效方法,经柯一陆氏术式进路优于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式进移,术后加强术腔清洁处理,可以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20.
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治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全部施行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 ①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转归与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有密切的关系,而充分解除OMC病变,彻底清除窦腔内真菌团块,恢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治疗的原则和关键;②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好,复发率低,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