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药物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针灸药物结合组(简称针药组),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尤以针药组显著.SOD较疗前明显升高,LPO较疗前明显下降.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VD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并与西药(nimodipine)进行对照,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 治疗后两组智能的改善及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1),针药组优于西药组。从血浆心钠素含量看,VD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无显著区别(P〉0.05);针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浆NAP均明显升高(P〈0.01),这种升高效应以针药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3.
原络配穴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治疗为观察组,设单纯都可喜为对照组,观察66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MMSE、HDS-R、ADL变化.结果:观察组能够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HDS-R的评分,改善ADL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为8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络配穴为主联合都可喜可改善VD患者的智能水平,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都可喜治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相关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 VD)可作为针灸的有效适应症,因此,针灸康复综合干预治疗VD的临床文献及基础实验研究报道日益增多。针灸康复治疗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能充分发挥中医治疗特色,疗效逐渐被肯定,并且对患者的智能和社会活动能力康复有很大积极意义,具有独特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以优化治疗方案。本文基于近十几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评述目前针灸康复综合干预防治血管性痴呆的特色疗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5.
醒脑调神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药物组(对照组)和针刺加药物组(观察组)各30例,均予脑蛋白水解物静滴,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值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值的改善情况。结果 在智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方面,同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加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优于单用药物治疗者。  相似文献   

6.
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方法。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用药物疗法。同时,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HDS、NFD、MS评分差值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腰膝酸软、倦怠思卧、表情呆板、思维迟钝、小便失禁等临床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智力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其智力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8例V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药物组(.氢化麦角碱,DHET),每组34例。检测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R)、社会活动功能调查(FAQ)、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韦氏记忆量表(WMS)的变化情况,共观察42d。结果;电针组上述指标的改善较药物组显著,其有效为79.41%,而药物组为20.58%(P<0.01)。VD患者智力呈全面低下,但其恢复则有快有慢。结论:提示电针疗法可促进VD患者智能、社会活动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电针近期疗效优于药物DHET;临床上应仔细分析VD患者的智力结构,治疗和康复训练必须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 VD )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包括记忆力、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已习得的技能、正确的社交技能和控制情绪反应能力的障碍,最终导致精神功能衰退的一组后天获得的综合征。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VD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针灸治疗VD确有疗效,并且针灸作为一种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的方法正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现将近5年来血管性痴呆的针灸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神益智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调神益智针法治疗;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社会或行为能力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认知功能、社会或行为能力及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神益智针法能有效改善痴呆患者的症状,是治疗VD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并与西药(nimodipine)进行对照,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智能的改善及疗效均有显著差异(P<0.01),针药组优于西药组.从血浆心钠素含量看,VD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无显著区别(P>0.05);针药组及西药组治疗后血浆NAP均明显升高(P<0.01),这种升高效应以针药更为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项针结合头针加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评分改变。结果:两组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P〈0.05)。结论: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卫卫  周健 《辽宁中医杂志》2009,(10):1784-178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血管性痴呆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服用喜得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后采用MMSE积分法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认知功能在治疗后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大军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2-79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针灸外洗液"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针灸外洗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为8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针灸外洗液"治疗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肢体麻木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脑血管病所导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位常见的痴呆类型。西医对于血管性痴呆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而针刺作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针刺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对近年来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动物实验机制进行回顾,为探索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针灸干预的疗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系统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进行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科学、严谨、信度强、质量高的临床研究证据。方法:78例入选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康复易化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8周、入组3个月,分别运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定疗效。结果:8周末针灸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较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末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针灸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较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末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针灸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疗效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85.29%。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MMSE和ADL评分,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远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针灸适宜技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探索适合社区应用的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以利于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开展。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针灸组取天枢穴(双)温和灸,并针刺上巨虚穴(双),药物组采用培菲康胶囊口服,以计分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7.2%,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6.5%,经Ridit分析,针灸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IBS疗效优于对照组,针灸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IB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针疗法、电针疗法、眼针疗法、舌针、穴位注射、综合疗法对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作了综述。认为针刺疗法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突出了针灸简、便、廉、验的优势。指出:存在诸多问题,如分型标准不够完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有待统一,科研设计思路不够严谨等,还需要在科研思路和方法的客观性、科学性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是因缺血性、缺血组织缺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导致的认知丧失。针灸疗法是目前治疗本病的有效手段,该文从针灸治疗改善脑缺血、调适神经递质释放、调节血管活性物质功能、自由基损伤、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简要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机制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配合麦粒灸对颈椎病颈痛患者颈部压痛阈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获得合格受试者共15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配至针灸组、针刺组、灸法组。针灸组于针刺结束后予以麦粒灸治疗,针刺组只予针刺治疗,灸法组只予麦粒灸治疗。3组受试者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运用M-tone压痛测试仪,于每次治疗前、后对受试者的颈部压痛阈进行测量。结果 3组接受治疗后压痛阈均增加,自第6次治疗开始,针灸组患者压痛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针灸组压痛阈升高幅度最大,其后依次为针刺组和灸法组;每次干预前后压痛阈的差值比较,3组出现峰值的时间不等,针灸组出现最早,其次是针刺组和灸法组。结论针刺配合麦粒灸可明显升高颈椎病颈痛患者颈部压痛阈,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