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王秉成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1996,24(2):100-103
采用Miles根治术后结磁叠式原位肛门重建术中低位直肠癌48例,患者平均年47.2岁。术后并发症18.75%。全组无手术死亡。该手术是在Miles根治原则基础对采用结肠套叠式原位肛门重建术,改变了传统的腹壁造瘘,能在一定程度上自控排便,颇受欢迎,治疗优良率达89.20%。并介绍了该手术的主要方法,手术的适应症、并发症、术听注意事项及减少术后感染和癌肿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使中、低位直肠癌患在接受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能够保留原位肛门的感觉和结构功能,并且不会导致直肠癌的复发。方法:选择中,低位直肠癌患36例,在肿瘤根治性切除时,保留了原位肛门、保留排便反射,重建直肠瓣、直肠骶曲、肛门直肠角及内括约肌、结肠断端与肛管波浪状吻合、术后功能锻炼等措施。结果:术后大便自控随意情况良好;无局部复发及肛门狭窄发生,1年复发率为:0%。结论:癌肿下缘距外科肛管1cm以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在接受直肠癌切除术后,能够保留原位肛门功能,配合综合治疗并不会导致直肠癌的复发,手术既能根治性切除癌肿,又保留了原位肛门及良好的感觉和括约功能,患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真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6):655-655
总结原位肛门重建术的护理方法 ,对 112例低位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经臀大肌原位肛门重建术。经术前心理护理、充分肠道护理、术后饮食护理、重建肛门和会阴切口护理 ,以及重建肛门功能训练等方法 ,仅 6例发生并发症 ,占 5 .4%。该术式配合手术前后各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996~ 2 0 0 2年共行直肠癌根治经臀大肌肛门原位重建术 112例 ,其中男 62例 ,女 5 0例 ,年龄 2 8~ 66岁 ,平均年龄 47岁。麻醉方法均为全身麻醉。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人均行直肠癌根治 ,经左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直肠三大结构功能重建时排便自控能力的意义。方法 6例低位直肠癌经Miles术后,立即行原位肛门重建,以股薄肌重建肛门外括约肌,结肠游离段下拉缝于原肛门缘,并重建直肠骶曲,直肠瓣、直肠角。结果 6例术后排便自控能力都较满意,但对稀便控制能力有2例较差。结论 在原位肛门重建术中,直肠三大功能的重建必须同时建立,才能达到自控排便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我院自1988-1992年应用结肠套叠式原位人工肛门术治疗6例低位直肠肛营癌,结果是排便功能随时间推移而改善,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认为本术式不宜作为直肠癌的首选术式,仅对个别低位直肠肛管癌。DuKcs C期的病人,不适合做其他保留肛门手术,又拒绝行腹壁人工肛门者,可采用本术式。 相似文献
6.
谭东新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9,(6):604-607
目的探讨保留外括约肌原位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比23例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肛重建组)与3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组)的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控便能力。结果肛重建组和Miles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1%和25.8%,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和59.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重建组控便能力逐渐好转,12个月后已无患者有大便失禁,而Miles组术后丧失控便能力,大便次数明显多于肛重建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留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可获得满意的肿瘤根治效果,同时患者能保留肛门括约功能,具有良好的控便能力。 相似文献
7.
8.
我科从1987年10月-1997年10月对早期分化好的直肠下段痛患者行肿瘤切除,原位肛门成形术150例,术后进行了近期临床疗效观察和远期随访,现将观察随访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50例病员中,男98例,女52例。年龄对一厂岁,平均年龄56岁,本组病员按DuCks病理分期,A期52例,B期98例,组织学类型为高分化腺癌40例,中分化腺癌110例。部位为直肠下段癌,距肛缘6公分以下。1.2手术方法分腹部和会阴两手术组。腹部手术按m池明手术要求进行。如无明显淋巴结转移征象,则在乙状结肠动脉第1分支下面结扎切断直肠上动脉,如有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肛管直肠测压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我们自1985年开始把此项检查列为评价直肠癌切除原位肛门重建术疗效的一项客观指标,现总结如下。 1 测压装置采用自制简易测压装置,将普通血压计的脉压带改换成Follew尿管即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十年来治疗的低位直肠癌应用经肛门结肠肛管拖出吻合22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奉组22例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吻合口瘘1例(4.5%),经冲洗引流后治愈;吻合口轻度狭窄2例(9%),经扩张后缓解;切口感染2例(9%);局部复发2例(9%)。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57.2%。术后2~6个月肛门功能接近正常人。结论应用经肛门结肠肛管拖出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可获得较高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是盆腔难以吻合病例的最佳术式,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对患者肛门直肠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低位前切除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直肠肛门压力测定,并与术前作对比,记录术后控便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15例患者排气不能自制,9例患者排液性便不能自制,直至术后1年上述患者的肛门自制功能才恢复正常。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术后3、6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的肛门直肠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导致术后患者的控制排便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X线剂量及低碘含量对比剂及迭代重建技术CT扫描应用于早期肺癌检出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96例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常规剂量组(常规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1.5ml/Kg)和双低剂量组(低辐射剂量+造影剂用量1.0ml/Kg),造影剂浓度为270mg/100ml。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诊断率、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标准差(SD值)、评分值,以及造影剂量、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结果两实验组的诊断率、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标准差(SD值)、评分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影剂量、有效剂量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13.451、P0.05;t=32.248、P0.05)。结论双低剂量CT扫描及迭代重建技术能够得到满意的早期肺癌扫描图像,对于早期肺癌的筛查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治疗67例患者资料,并分析其预后。结果经肛门切除61例,经骶骨切除5例,经阴道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5年生存率为89.6%。肿瘤的侵袭深度、直径〉3cm、溃疡型癌和局部是否复发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病理为高中分化、直径≤3cm的病变及原位癌,是局部切除术的面靠指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三维重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49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SCTA三维重建,评估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并与实际手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另选择同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前仅进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行MSCTA三维重建),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有46例(93.88%)患者术前以MSCTA三维重建结果制订的手术方式与实际手术相同,kappa一致性检验k=0.81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TA三维重建可明确肠系膜血管解剖结构和结直肠肿瘤位置,可指导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4年4月~2006年9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相关检查后,研究组行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手术方案,而对照组则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案,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日排便次数、术后恢复控制大便时间以及局部复发和5年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日排便次数、术后恢复控制大便时间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但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时间短,术后日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术后恢复控制大便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低位直肠癌患者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 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扫描,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癌MS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病灶部位、大小、形态、邻近结构、远处转移)具有典型特征;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胃癌早期、进展期准确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较无明显差异(P0.0 5);胃癌T分期的MS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T1期(75.00%)、T2期(66.67%)、T3期(86.67%)、T4期(81.82%)。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治中有较高捡出率,对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对胃癌患者术前评估及合理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设计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针刺中极、关元、水道、三阴交等穴位,对照组30例给予诱导排尿,两组患者均从术后有明显尿意、自觉腹胀不能自行排尿或小便点滴而出或腹胀明显开始治疗,治疗一次,治疗时间30min。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纽患者术后小便排出情况,评定其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研究表明,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中极、关元、水道、三阴交等穴位可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从而治疗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该方法简单、易行、有效,并能降低患者导尿后泌尿系统感染机率,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利用单吻合器对低位直肠癌实施超低位吻合保肛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32例肿瘤距齿状线2cm-5cm的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治疗,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利用单吻合器实施超低位吻合。术后按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分为3组,齿状线组31例,0-1 cm组49例,1-2 cm组52例,观察3组生存率、并发症、局部复发率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病死率,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2%、72.7%,局部复发率6.8%;经统计学检验,三组间并发症和局部复发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三组肛门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7.5%、93.9%、100%。结论:对于患者强烈要求保肛的低位直肠癌,在手术技巧娴熟的基础上,利用单吻合器在齿状线上2 cm内甚至齿状线处实施超低位吻合的保肛手术安全可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条件下对泌尿系统结石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88例作研究对象,并按辐射剂量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4)接受常规剂量扫描,研究组(n=44)则接受低剂量扫描;运用不同权重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予以图像重建,就2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患者应用不同权重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经不同权重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重建的图像噪声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③研究组患者平均辐射剂量是(1.7±0.2)mSv,低于对照组的(5.8±1.1)mSv,(P<0.05)。结论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能减少图像噪声,使低剂量条件下泌尿系统结石成像成为可能,可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