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约 7%~ 10 %可并发心源性休克 ,多数是在AMI发病后出现休克趋势 ,住院病死率 >80 % [1] 。1999年 2月— 2 0 0 2年 4月我院共收治AMI患者118例 ,其中并发心源性休克 8例 ,约占 7%~ 8% ,现将其治疗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0~ 78岁 ,平均 6 1岁 ,均符合WHO规定的AMI诊断标准。 8例均在发病后 6h内入院。其中 3例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2例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2例为急性前间壁和下壁心肌梗死 ,1例为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 8例患者中 ,有 3例既往有糖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用生脉散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9例,效果良好。现将用生脉散结合常规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例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心脏泵出功能急性衰竭引起心排出量锐减导致全身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代谢及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范围广泛或多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常并发心源性休克,若不及时处理死亡率极高。现将本院7年来对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男,69岁,因心前区疼痛20min入院。查体:BP50/40mmHg,神志清楚,烦躁不安,口唇紫绀,四肢冰冷,双肺(-),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齐,心音低弱,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心电图:Ⅱ、Ⅲ、AVF、V2~6导联ST段下移大于0.5mV,T波倒置,急查肌钙蛋白、肌红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6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所进行抢救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26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15例患者治愈出院,1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42.3%(15/26)。结论心源性休克是AMI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是关键。护士应加强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和熟练的急救技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方法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情况,一组为应用5 %葡萄糖500ml+硝普钠(50mg)+多巴胺(20-100mg),每八小时更换一次,维持泵入3-10天,对照组为单用多巴胺(20-100mg)+5%葡萄糖500ml.结果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能早期应用硝普钠组能显著改善心梗并心源性休克的近期愈后.  相似文献   

7.
张艳丽 《中外医疗》2008,27(23):155-15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不同治疗的预后及生存率.方法 回质性分析29例病例治疗情况.结果 29例患者中经相关治疗痊愈率86.2%,死亡率13.8%,共有25例抢救成功.结论 早期的溶栓及PCI术使梗元相关血管恢复再灌注是避免志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体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是由于广泛的心肌坏死,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在血流动力学上属泵衰竭Ⅳ级。另外,还可能有血容量不足、心律失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病死率达80%,近年来,虽呈逐渐下降,但在治疗上仍较困难。1994~1999年,我们共收治1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患,应用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休克一直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AMI)致命的并发症,50年来对心肌梗死的处理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却未发生变化,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成为AMI死亡的主要原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内科药物治疗的死亡率达80%以上[1],国内报道[2],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时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可明显将病死率降至50%以下.我院自1993年开展PTCA以来,对15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PTCA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发展的严重阶段,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引起急性心肌缺血、坏死,是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可出现多种兼证,但最常见的兼证是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亦是导致AMI死亡的主要病症,因此尽早防治严重兼证是防止猝死,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张钛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75-176
为了探讨非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总结我院自2008年1月-20LO年5月对29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说明非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病情复杂,死亡率极高。治疗必须制定综合的、全面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张钛 《中外医疗》2011,30(20):101-101
探讨非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源性休克的治疗。方法对29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所引起的心源性休克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论非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病情复杂、病死率极高,治疗必须制定综合的、全面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王虹  黄从新  王风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8):1074-1077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最为严重的心血管急症,AMI最主要死因,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在过去20年里,随着药物治疗、机械血运重建治疗的进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技术发展,心脏病监护病房的建立和完善,AMI合并CS住院病死率显著下降,但仍高达50%[1]。本文研究探讨AMI合并CS的病理生理及治疗,现将研究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1AMI发生CS的原因CS最常发生于A…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GS)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19%,病死率高达60%-80%。尽管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手段已取得明显进步,其近期预后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心源性休克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50%的死亡发生于心源性休克确诊后48h内,CRACE试验报导:心源性休克在6年的随访中总的病死率达到了88%。因此,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降低AMI死亡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温志平 《右江医学》2001,29(4):295-296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辅助治疗效果。方法 :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结果 :有效率为 75 .0 % ,有效病例在住院期间休克得以纠正并存活。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及早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有良好效果 ,使用方便 ,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有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心源性休克作为AMI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20%,病死率60%~80%,约1/2发生在发病后24h内,延迟出现心源性休克大多是由于梗死面积扩大或再梗死所引起。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0例AMI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芙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604-160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疾病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所进行抢救和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20例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积极抢救,14例患者好转出院,6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30%。结论:心源性休克是AMI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临床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完善各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周颖兰 《当代医学》2014,(27):86-8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增城市永宁街永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AMl合并CS患者37例,均进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数据,并按显效、有效和无效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均明显改善(显效33例,有效4例,无效0例)。结论治疗AMI合并CS时,应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而药物控制疗效确切,不失为一种值得广大患者接受和广泛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的临床处理方法,分析其疗效,寻求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地分析1996年2月~1999年12月共48例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48例患者均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脉造影,其中46例成功地进行介入治疗,2例因介入治疗未成功而搭桥,14例虽罪犯血管成功介入治疗,但因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而行搭桥治疗获成功。单纯介入治疗死亡率25%,外科搭桥死亡率0%,总死亡率16.7%。结论: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介入失败和多支病变经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者,应及时进行外科搭桥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采用紧急冠脉成形术、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临时心脏起搏等救治技术,并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和正确处理并发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