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策略。方法:依据文献综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原理、一线及二线用药原则、未来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方向。结果与结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需设计合理有效的一线及二线靶向治疗措施;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将是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的个体化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1])。临床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约占全部肺癌的85%左右。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化疗和放疗成了这些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肺癌患者一般年龄大、伴发疾病多,对全身放化疗耐受性差,治疗以姑息、支持、辅助及对症处理为主,生存质量和寿命均受到影响。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分子靶向药物给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传统的化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毒副反应更少,患者易接受。吉非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分子靶向药物,它与  相似文献   

3.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子瑾  程刚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0):1141-1145
分子靶向药物是利用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细胞生物学上的差异,采用封闭受体、抑制血管生成、阻断信号传导通路等方法作用于肿瘤细胞特定的靶点,特异性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分子靶向治疗比传统的化疗特异性强、毒副反应小,将成为今后肿瘤治疗的新趋势.综述了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肺癌作为对人类健康与生命造成威胁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肺癌临床属性分为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在全部肺癌发病中的占比高达80%~85%,且多数肺癌患者在确诊阶段已处于中晚期,加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方式的出现与发展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涌现,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夏凡  李平  张梅 《安徽医药》2016,20(3):583-585
近年来,肺癌在内科药物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传统化疗、分子靶向药物、靶向药物耐药的后续治疗,以及免疫疗法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综合治疗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化疗及靶向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等,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诸多临床工作者为尽可能的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效果明显。该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代表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取得实质性进展。靶向治疗在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靶点、药物和相关研究正以多元化的形式不断推陈出新,本文将简要综述当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重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位居榜首,靶向药物的出现显著延长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生存质量。靶向药物的选择主要是基于肿瘤基因突变情况,由于患者肿瘤个体差异大,携带的驱动基因突变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突变类型的肿瘤对特定靶向药的敏感性不同。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癌靶向药物进入临床,如何根据肿瘤的基因突变情况选择最适宜的靶向治疗药物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非小细胞肺癌常见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及可选择的靶向药物,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生长快、易转移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发病总数的15%。临床上治疗小细胞肺癌一般采用放化疗结合,在治疗初期通常响应良好,但病人很快产生耐药和复发。早期开发的靶向药物的临床测试均不太理想,迫切需要新的靶向药物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小细胞肺癌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和转化研究,开发了多种针对小细胞肺癌遗传变异的靶向药物,如激酶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凋亡通路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表观遗传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部分靶向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同时多种针对小细胞肺癌的新型治疗策略如免疫治疗和联合用药也值得关注。该文总结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和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已完成、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现状,同时展望未来可能的小细胞肺癌新型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9.
肺癌已成为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5%,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较高,具有较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针对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现有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双特异性抗体和抗体-放射性核素偶联物。然而,目前尚无临床指南建议的标准治疗方案。本文就HER2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目前仍是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进展,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转化性临床研究结果带来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尤其是生存的显著提高。传统的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基石,是野生型以及突变未知患者治疗的首选;分子靶向治疗则为敏感突变的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是目前治疗的中流砥柱;而免疫治疗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上的突破也结束了长期混沌的状态,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兴力量。而无论是化疗、靶向治疗还是免疫治疗,基于肿瘤分子病理改变的精确治疗是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赵宏涛  王喆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2):2707-2712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人群的85%以上。约2/3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内科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近些年随着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分子治疗的出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EGFR-TKI耐药问题也接踵而至,总结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进展以及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为临床选择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占其中的绝大多数,由于缺乏有效的、特异性强的早期筛查方法,许多患者被确诊时已属晚期。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开展,其治疗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1年生存率仍不理想。目前针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仍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本文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常用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的疗效分离现象特点及对策。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6例,采用吉非替尼口服药物治疗,对其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疗效分离现象的11例患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分离现象发生率为11.46%,4例发生肺癌原发病灶转移,2例患者脑转移病灶扩大;5例患者出现部分病灶改变不均。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吉非替尼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疗效分离现象,生物靶向治疗药物并不完全适用于所有癌症,其发生机制及有效对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在分子靶向的基础上建立进行分子学的机制研究,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肺癌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中均为癌症死因的第一位,分别占到32%和25%。化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治疗策略、新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方面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疗效及生存期的改善仍不尽人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及应用,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症状、生存期、生活质量上的优势已初露端倪,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易瑞沙(Gefitinib,ZD1839,吉非替尼)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将吉非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我科应用吉非替…  相似文献   

15.
黄忠连  杨震  李超 《安徽医药》2012,16(8):1136-1139
目的探讨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全脑放射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4月—2011年12月接受全脑放射治疗的8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治疗前患者的KPS评分、肺癌原发灶控制情况、年龄、脑转移灶数目、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情况及是否有颅外转移对生存期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是否有颅外转移、肺癌原发灶控制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情况与预后有关(P0.05)。结论患者的KPS评分、是否有颅外转移、原发病灶控制及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情况是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11月,1年生存率为30%.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并不能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通过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可以带来临床获益.本文回顾NSCLC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最新进展,并重点关注EGF...  相似文献   

17.
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新兴肺癌治疗方式。与传统的化疗相比,肺癌的分子靶向疗法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能够瞄准肿瘤细胞上特有的靶点,准确打击肿瘤细胞而又不伤害正常的细胞。因此,分子药物靶向治疗后,患者的毒副反应较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系统阐述了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期诊断、分子靶向药物和分子靶向治疗在基因水平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ALK靶向治疗药物crizotinib可以显著改EML4-ALK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一个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在一个患者亚组中产生惊人效果。Pfizer公司的crizotinib(Ⅰ)是一类抑制ALK基因的新药。ALK基因被认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亚集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宁玲 《肿瘤药学》2012,(2):151-152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疾病进展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4周时间的治疗后,肺癌患者的疾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病情得到缓解,但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肺癌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