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卵巢转移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士福 《腹部外科》1995,8(3):141-142
胃癌卵巢转移临床病理分析周士福胃癌转移至卵巢并非罕见(1~4),近年来我院遇到3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我院自1983年1月~1994年6月,共收治女性胃癌313例,其中22例先后或同时发现转移至卵巢,占7.03%。在此同一时期,在外院作胃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张忠民  何明鑫 《外科》1997,2(3):157-159
目的:探讨女性大肠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4月至1996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女性大肠部进行临床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具有年龄≤50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及肿瘤侵犯浆膜层三个因素者卵巢转移率明显增高。结论:上述三个因素是女性大肠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女性大肠癌手术前常规作妇科及盆腔B超检查,术中认真检查双侧卵巢,高度重视卵巢的囊性改变。对未切除卵巢者,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卵巢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988年2月至1994年3月收治女性大脑癌75例,其中发生卵巢转移6例(8%),平均年龄为42岁.原发肿瘤部位常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多发生于Dukes'B或C期患者.卵巢转移以左侧多见,平均存活期为10个月.为减少术后卵巢转移,强调对绝经后或40岁以上患者可行预防性卵巢切除。  相似文献   

4.
5.
胃肠道癌卵巢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1993年~1997年共收治女性胃肠道恶性肿瘤卵巢转移5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55例,原发癌位于胃的18例,结肠的13例,直肠的24例;发病中位年龄406岁;双侧卵巢转移率约为76%;低分化腺癌或粘液腺癌约占78%;浸润浆膜的比例为80%;临床分期III期(Duke′sC期)以上约占75%;2年以上生存率继发于胃癌的为16%,结肠癌的45%,直肠癌的67%。本组患者卵巢仍保持原形或呈肾形,包膜完整,表面呈结节状隆起。肿瘤大小不等,小的呈粟粒结节状,大的肿块达36cm×35cm×30cm,切面呈灰白或灰黄色,可有出血坏死灶,多为囊性和实性混合…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转移和浸润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笑雷  张群华 《肝胆胰外科杂志》2003,15(3):208-210,F003
胰腺癌的浸润和转移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了解它的临床病理特点对胰腺癌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胰腺癌浸润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特点及病理分型、预后治疗等作一综述,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旨在改善胰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探讨女性大肠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4月至1996年4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7例女性大肠癌进行临床及病理因素的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具有年龄≤50岁、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低及肿瘤侵犯浆膜层三个因素者卵巢转移率明显增高。结论:上述三个因素是女性大肠癌卵巢转移的高危因素。建议女性大肠癌手术前常规作妇科及盆腔B超检查,术中认真探查双侧卵巢,高度重视卵巢的囊性改变。对未切除卵巢者,术后应密切随访卵巢情况。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转移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刘君宋少柏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我们已在普查、早期诊断、外科手术治疗、化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70年代,Fidler提出的转移异质性概念,认为肿瘤实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卵巢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力量对比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胃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结果本组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中位年龄46岁.67.6%为绝经前期者.双侧卵巢转移者占64.7%.52.9%的肿瘤组织学类型为印戒细胞癌。均采用手术联合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全组中位总体生存期14.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7个月。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4.8%、14.9%和0。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程度(P=0.000)、淋巴结转移数(P=0.043)、卵巢转移瘤组织学类型(P=0.003)、转移灶范围(P=0.000)、肿瘤细胞减灭术(P=0.008)和卵巢转移瘤的化疗(P=0.000)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凶素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减灭术(P=0.025)、转移灶范围(P=0.008)是影响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转移灶局限于卵巢者与超出卵巢者相比,总体生存期(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0.05)显著延长。满意的减灭术(残留肿瘤小于或等于2cm)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总体生存期(P〈0.01)和无进展生存期(P〈0.01)。结论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预后较差.转移灶范同是胃癌卵巢转移瘤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满意的减灭术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55例大肠癌和2017例非大肠癌进行肠镜检查,对41例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和269例非大肠癌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进行研究。结果: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发病年龄较大,大肠息肉、大肠多发息肉、大肠腺瘤及大肠多发腺瘤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发息肉及多发腺瘤在大肠癌患者中的比例较高;腺瘤中广基的比例高、混合性腺瘤较管状腺瘤比例高,重度异型增生比例高。结论:大肠癌合并的大肠息肉恶性潜能较高。  相似文献   

11.
12.
结直肠癌的卵巢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在兴  才文彦 《普外临床》1996,11(3):167-168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微转移的基因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其局部原发肿瘤,采取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法基本可以控制,但根治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率高达50%左右[1]。早期认识有无肿瘤转移、转移方式及范围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大肠癌的微转移检测成为可能。一、微转移的概念自1869年首次在外周血中发现癌细胞以来,肿瘤微转移逐步引起人们重视。人们发现早期大肠癌可有远处转移,借助活体显微电视系统更可直接观测到手术中癌细胞播散,特别是“无…  相似文献   

14.
癌胚抗原与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提高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主要寄希望于早期检测期能发现复发与转移。转移是一多步骤过程,涉及一系列宿主-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Liotta将肿瘤的转移过程概括为:粘附、降解和移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首先是粘附和去粘附交替过程。在粘附过程中有一系列粘附分子在起作用。癌胚抗原(CEA)是大肠癌细胞去分过程中表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最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大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提高结直肠癌病人的预后,主要寄希望于早期检测期能发现复发与转移。转移是一多步骤过程,涉及一系列宿主-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Liotta…  相似文献   

15.
大肠腺瘤恶变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分析大肠腺瘤333例(其中恶变84例,恶变率25.2%),男188例,女145例.年龄15~81岁,平均46.1±12.3岁.对大肠腺瘤恶变的可能性因素进行探讨.腺瘤恶变与腺瘤的大小、部位、肉眼外形、组织学类型、不典型性增生程度、腺癌的数量及年龄等因素有关,与性别无关.腺瘤越大越易恶变,直肠和乙状结肠腺瘤恶变率明显高于其它结肠,广基型较有蒂性腺瘤易恶变,不典型性增生程度越重越易恶变,绒毛状腺瘤较管状及混合性腺瘤易恶变,腺瘤数目越多越易恶变。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uo C  Li S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7):421-423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化疗疗铲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大肠癌患者术后疗前后外周血微转移的变化。结果 72例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查出细胞角蛋白20(CK20)阳性表达42例,阳性率58.3%。术后3天内外周血CK20阳笥检出较术前多出5例,术后早期短程化疗结束后22例转阴。化疗后外周血微转移者与肿瘤组织bcl-2表达,p53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患者骨髓转移癌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骨髓转移癌细胞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膜上皮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单克隆抗体为探针,对70例大肠癌患者进行骨髓中转移癌细胞的检测。结果 70例中查出路癌细胞者39例,阳性率为55.7%,骨髓内癌细胞的阳性率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有关,腺癌,粘液癌,低(未)分化癌骨髓内转移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47.9%,68.7%,8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肠癌发生肝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79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的临床特点、血清CEA水平、转移淋巴结、原发灶的病理类型和静脉侵犯。结果 以肝转移灶为首诊原因的有 1 6例。大肠癌肝转移病人远距离淋巴结转移及镜下静脉侵犯发生率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要重视大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或镜下静脉侵袭均预示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可能性增加。对可能发生肝转移的高危病人 ,有必要行术中门静脉插管预防性化疗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患者骨髓微转移的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 S  Luo C  Yu B  Yuan S  Liang Z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3):196-197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骨髓中微转移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技术,检测51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骨髓中p53和K-ras基因的突变状况。结果 51例患者术前骨髓中基因突变阳性者19例,阳性率37.25%。阳性检出与Duke’s分期、淋巴转移显著相关。术后经2~3个疗程的化疗后,19例基因突变阳性的患者中11例转阴。结论 大肠癌患者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肺癌跳跃式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特点 ,为合理施行淋巴结清除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1992年 10月至 1998年 6月 ,为 398例肺癌病人施行了根治性肺切除、规范淋巴结清除术 ,对其中 4 7例 ( 2 9 4 % )跳跃式纵隔转移淋巴结病例进行病理学研究。结果 各型或各叶肺癌中 ,跳跃式转移淋巴结分布最密集的部位依次是第 7、4、3、5组淋巴结 ,分别占 2 9 8%、2 4 5 %、14 9%与10 6 % ;就鳞癌与腺癌而言 ,肿瘤长径在 1cm以内者均无跳跃式淋巴结转移 ,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率随长径增加而增加 ;低分化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 (P <0 0 1) ;发生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平均长径鳞癌与腺癌分别为 15 3mm与 9 1mm。结论 对肺癌淋巴结的廓清 ,切勿仅凭手触摸或靠肉眼观察淋巴结大小而盲目判定其是否转移或清除。除T1 中肿瘤长径 <1cm的鳞癌外 ,淋巴结的规范清除应重视其跳跃性 ,原则上必须包括同侧胸腔的肺门及上、下纵隔各组淋巴结 ,尤其要重视跳跃式淋巴结转移分布较密集区域 ,即右侧的第 3、4、7组与左侧的第 4、5、7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