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及柴芩清宁胶囊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柴芩清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种西药高、中、低剂量分别为266.24、425.98、681.57 mg/kg,柴芩清宁胶囊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 437.70、2 300.31、3 680.50 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观察给药后小鼠一般状态,并分别在给药1、3、7、11、14 d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K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计算肝脏、脾脏、胸腺和肾脏的脏器指数。结果 ig给予小鼠高、中剂量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后,ALT、AST、AKP及TBIL在给药1 d显著升高(P<0.05),3、7、11、14 d逐渐降低;ALB在连续给药1、3、7 d显著降低(P<0.05),11、14 d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肝脏系数在连续给药1、3 d显著升高(P<0.05),7、11、14 d恢复正常。3种西药低剂量以及柴芩清宁胶囊各剂量组连续给药1、3、7、11、14 d,小鼠血清ALT、AST、AKP、ALB、TBIL水平及肝脏、胸腺和脾脏脏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结论 小鼠连续ig不同剂量(1 437.70~3 680.50 mg/kg)柴芩清宁胶囊14 d,均未引起肝损伤;而较高剂量(425.98~681.57 mg/kg)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连续ig 14 d,可造成小鼠肝损伤,且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西药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及中成药柴芩清宁胶囊对脂多糖(LPS)及干酵母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方法 制备大鼠100 μg/kg LPS及20%干酵母发热模型;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高、中、低剂量分别为205.67、102.83、51.42 mg/kg,以对乙酰氨基酚计;柴芩清宁胶囊高、中、低剂量分别为1110.60、555.30、277.65 mg/kg,以胶囊内容物质量表示,ig给药。观察大鼠体温变化,计算平均最大体温上升高度(△T)及体温反应指数(TRI),绘制平均升温曲线。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及柴芩清宁胶囊各剂量组对LPS及干酵母大鼠发热模型均具有显著解热作用,且均存在一定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美扑伪麻片及柴芩清宁胶囊对LPS及干酵母大鼠发热模型均有一定解热作用,3种西药的解热作用起效快但是作用时间短,而柴芩清宁胶囊表现为起效慢但是作用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益肾乌发口服液单次给药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小鼠灌胃一定剂量的益肾乌发口服液,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水平及肝、脾、胸腺等脏器指数的变化."量-毒"关系研究: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益肾乌发口服液,于给药后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小鼠血清ALT、AST、TBI水平均在灌胃较高剂量的益肾乌发口服液后2h达到高峰,给药后12h肝脏指数升至最高,给药后72h可恢复至正常值;剂量在(4.46~25)mL·kg-1之间肝脏可产生明显病理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TBI水平升高显著.结论 小鼠单次灌胃一定剂量的益肾乌发口服液可造成急性肝毒性损伤,并呈现明显的"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养血生发胶囊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养血生发胶囊,观察给药后小鼠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计算肝、肾、脾、胸腺脏器指数."量-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养血生发胶囊分别于给药后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小鼠灌胃较高剂量养血生发胶囊后,血清ALT,AST活力在2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8h;给药后12h肝脏指数升至最高,药后48h可恢复至正常值.养血生发胶囊剂量在(2.50~12.00)g·kg-1之间、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TBI升高显著.结论 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养血生发胶囊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半夏水提组分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半夏水提组分单次给药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方法 单次给药"时-毒"关系研究:制备62.5 g·kg-1半夏水提组分,按25 mL·kg-1给小鼠灌胃给药1次,给药后按处理时间点依次为0(即空白对照组),0.5,1,2,4,8,12,24,48,72h,于相应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取肝组织,常规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单次给药"量-毒"关系研究:设定半夏水提组分82.5 g·kg-1、70.1 g·kg-1、59.6g·kg-1、50.7 g·kg-1、43.1 g·kg-1、36.6g·kg-16个剂量组,小鼠灌胃给药1次,空白组给蒸馏水,于给药后4h按上述方法测定血清ALT、AST及肝组织镜检.结果 半夏肝毒性"时-毒"关系的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62.5 g·kg-1的半夏水提组分血清ALT、AST值随时间的不同造成的肝损害的程度也不同,毒性高峰出现在给药后4h,持续约48h.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半夏水提组分在给药后4h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半夏肝毒性"量-毒"关系的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较高剂量半夏水提组分可使血清ALT、AST值显著升高.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给予较高剂量的半夏水提组分后,肝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脂肪变性以及部分点状坏死,而低剂量给小鼠灌胃,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单次给予半夏水提组分可造成小鼠肝毒性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6.
山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山豆根水提组分及醇提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小鼠灌胃一定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脾、胸腺等脏器指数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量-毒"关系研究: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于药后6h、4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分别在灌胃较高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后6h、4h达到高峰,给药后12h肝脏指数均升至最高,给药后48h均可恢复至正常值;山豆根水提组分剂量在(1.789~3.494)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2.779~5.427)g·kg^-1之间,肝脏可产生明显病理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水平升高显著。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固缩、变性等病理改变。结论小鼠单次灌胃一定剂量的山豆根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毒性损伤,并呈现明显的"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单次灌胃给予4-甲基环十五烷酮(4-methylcyclopentadecanone,4-MCPC)对Beagle犬和小鼠产生的毒性。方法 采用经典的半数致死量法(LD50法)和最大给药量法分别进行小鼠和Beagle犬单次给药毒性试验,动物分组后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4-甲基环十五烷酮,给药1次,给药后观察动物毒性反应,检测动物体重、死亡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等指标,药后14 d观察结束剖检,检查主要脏器的病变。结果 小鼠单次给予4-甲基环十五烷酮的LD50为9.41 g·kg-1,死亡鼠急性毒性症状主要为水样便、竖毛、俯卧不动、翻正反应消失继而死亡。Beagle犬单次给予4-甲基环十五烷酮的最大给药量为18.40 g·kg-1,最大耐受量为1.56 g·kg-1,Beagle犬毒性症状主要为稀便、呕吐、精神萎靡、厌食、活动减少等反应。临床检验结果显示18.40、12.24 g·kg-1剂量下Beagle犬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显著升高。结论 4-甲基环十五烷酮对小鼠和Beagle犬的急性毒性较小,安全范围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察半夏酸水渗漉提取样品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方法 单次给药"时-毒"关系研究:制备1.77 g·kg-1半夏酸水渗漉液,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25 mL·kg-1给小鼠灌胃给药1次,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给药后相应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T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计算肝体比值,另取肝组织,常规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单次给药"量-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半夏酸水渗漉液2.68g·kg-1、2.14g·kg-1、1.72g·kg-1、1.37g·kg-1、1.10 g·kg-1、0.88 g·kg-1,空白组给同体积蒸馏水,于给药后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半夏肝毒性"时-毒"关系的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1.77 g·kg-1 的半夏酸水渗漉液,血清ALT、AST.值随时间的不同造成的肝损害的程度也不同,毒性高峰出现在给药后2h,持续时间约达72h.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半夏酸水渗漉液在给药后2~4h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半夏肝毒性"量-毒"关系的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较高剂量半夏酸水渗漉液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的增大,可使血清ALT、AST值显著升高.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给予较高剂量的半夏酸水渗漉液后,可致肝细胞部分出现灶状坏死,而低剂量给小鼠灌胃,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单次给予较高剂量的半夏酸水渗漉液可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毒性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具体表现为血清ALT、AST值升高甚或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且呈明显的时毒、量毒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艾叶不同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ALT、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结果艾叶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对小鼠单次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为:小鼠单次灌服8.0g/kg的艾叶水提组分和0.34 mL/kg的艾叶挥发油组分后,血清ALT、AST值随时间不同造成肝损害程度不同:艾叶水提组分ALT、AST均在药后2 h达到高峰,毒性持续时间约达72h。艾叶挥发油组分ALT在给药后4 h、AST在给药后6h达到高峰,毒性持续时间约72 h;均可导致肝脏指数明显升高,艾叶水提组分在8.0、5.6、3.92、2.74、1.9、1.33g/kg剂量范围内、艾叶挥发油组分在0.34、0.27、0.23、0.19、0.15、0.13 mL/kg剂量范围内,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剂量的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结论小鼠单次灌服艾叶不同组分均可造成一定的急性肝损伤,其对肝损伤均呈现有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黑木耳多糖和五味子醇提取物配伍使用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协同保护作用。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200mg/kg腹腔注射给药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肝脏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的含量来评价五味子醇提取物、黑木耳多糖及二者配伍后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五味子醇提取物(200mg/kg)和黑木耳多糖(250mg/kg)单独给药对肝脏的保护作用不显著。二者配伍给药(五味子醇提取物+黑木耳多糖,100mg/kg+125mg/kg,200mg/kg+250mg/kg)可以显著改善ALT、AST、GST、GSH和MDA各项指标(P〈0.05或P〈0.01)。两药相互作用指数CDI均小于1.00。结论:五味子醇提取物与黑木耳多糖配伍使用可以保护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急性肝损伤,二者作用呈现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研究三黄颗粒退黄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小鼠胆汁瘀积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ANIT模型组,茵栀黄组,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均灌胃(ig)给药10 d。给药第8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g ANIT 70 mg/kg,之后继续ig给药,48 h后断头取血,检测其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STB)、碱性磷酸酶(ALP),并剖腹取肝脏,称取肝脏重量,计算其肝指数;用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细胞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ANIT模型组,联苯双酯组,茵栀黄组,三黄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各组小鼠均ig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2 h,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12%CCl4油溶液0.1 mL/kg,24 h后断头取血,测ALT、AST,并计算其肝指数。结果在ANIT所致胆汁瘀积模型中,除三黄颗粒低剂量组AST、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对ANIT致小鼠肝指数、ALT、AST、STB、ALP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在CCl4致小鼠肝损伤模型中,除三黄颗粒低剂量组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对CCl4致小鼠肝指数、ALT、AST的升高均有抑制作用(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三黄颗粒的退黄作用与其保肝利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滨蒿内酯防治过量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C57BL/6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对照组、模型组、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组和滨蒿内酯25、50 mg/kg组,每组6只。NAC组和滨蒿内酯组连续ig给药7 d后,ip 300 mg/kg APAP 24 h诱导小鼠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收集小鼠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法检测肝组织matrilin-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滨蒿内酯能显著降低APAP诱导小鼠血清ALT、AST和AL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滨蒿内酯能显著降低肝组织MDA水平,增加肝组织SOD和G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滨蒿内酯能显著降低肝组织坏死面积、减少细胞凋亡,降低matrilin-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滨蒿内酯可以改善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atrilin-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薄荷挥发油与水提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薄荷挥发油和水提组分,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量-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薄荷挥发油、水提组分分别于药后12 h、8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 小鼠灌胃较高剂量薄荷挥发油后,血清ALT、AST活力在12 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约达48h;给药6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6~24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小鼠灌胃较高剂量薄荷水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8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约达24h;给药4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4~ 12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薄荷挥发油剂量在(0.2~0.5 )mL·kg-1,水提组分剂量在(3.0~64.0)g·kg-1之间,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结论 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薄荷挥发油或水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香加皮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ALT、AST活性,计算肝、肾脏器指数.结果 香加皮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对小鼠多次给药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为:ALT、AST在给药后1天明显升高,以AST为更敏感,一直持续到7天.药后7天之内,水提组分在(0.78~15.0)g·kg-1剂量范围之内、醇提组分在(0.78~ 6.0)g·kg-1剂量范围之内,与正常组比较,香加皮水提和醇提组分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ALT、AST、ALP、TBI升高,ALB降低,肝体和肾体比值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且醇提组分的肝毒性作用程度>水提组分.结论 多次给小鼠一定剂量的香加皮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均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并呈现明显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何首乌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量-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分别于药后4h、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水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4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24h;给药4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4~6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醇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2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48 h;给药2 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2~4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何首乌水提组分剂量在(5.5~30.75)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8.5~24.5)g.kg-1之间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结论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养血生发胶囊单次给药对小鼠造成的肝毒性在病理学上的损伤程度,为养血生发胶囊肝毒性损伤提供病理组织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方法,通过光镜下阅片观察和病理图像分析,观察养血生发胶囊单次灌胃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中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时-毒关系研究:给药后2h检测发现,在给药后6~24h表现较明显。量-毒关系研究:在2.50~12.00g.kg-1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损伤,本品导致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嗜酸性变、玻璃样变、脂肪变、空泡变等。结论单次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养血生发胶囊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并可导致肝细胞出现嗜酸性变、玻璃样变、脂肪变、空泡变等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ig瑞格列汀对小鼠自主活动及协同睡眠的影响,以发现潜在非期望药理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和瑞格列汀10、20、40 mg/kg组,单次ig给予溶媒或供试品,进行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测定和协同睡眠影响分析。结果 ig给药后,各组动物均未见异常,未出现行动迟缓、活动不协调等反应。不同剂量组之间动物自主活动次数无明显差异。在接受戊巴比妥钠注射后,与对照组动物相比较,供试品给药组动物的入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g瑞格列汀在40 mg/kg及其剂量以下对小鼠自主活动无显著性影响,与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合用无明显协同催眠作用。研究结果为临床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茶黄素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降尿酸作用.方法 采用氧嗪酸钾诱导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茶黄素低、中、高剂量(6、20、60 mg/kg)和别嘌呤(10 mg/kg)连续ig给药7 d,检测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E)、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五味子提取物和黄芪多糖配伍后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协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500mg/kg腹腔注射给药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肝组织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以评价五味子提取物、黄芪多糖及其组合物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五味子提取物(270mg/kg)和黄芪多糖(900mg/kg)单独给药对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AST和肝组织GSH和MDA没有显著性影响。30、90和270mg/kg五味子提取物分别与100、300和900mg/kg黄芪多糖配伍,可使对乙酰氨基酚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组织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或P〈0.01),肝组织细胞的病变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在高剂量配伍下,各指标的五味子提取物和黄芪多糖间相互作用指数CDI均小于0.7。结论:五味子提取物和黄芪多糖通过协同提高对乙酰氨基酚致肝损伤小鼠肝脏的还原性谷胱甘肽和抗氧化水平,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抗痨复肝胶囊对实验动物的止咳祛痰、保肝复肝作用。方法 采用氨水引咳法、气管酚红排泄法观察抗痨复肝胶囊的止咳祛痰作用;采用异烟肼和利福平制作肝损伤模型,检测肝脏指数及AST和ALT的含量,并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抗痨复肝胶囊能够显著减少小鼠的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道酚红排泄量;各给药组小鼠肝脏指数和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给药组小鼠肝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逆转。结论 抗痨复肝胶囊有显著的止咳祛痰作用,对利福平和异烟肼所致的肝组织损伤也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