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ELISA法检测83例确诊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和113例对照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PLC患者SF明显增高,阳性率为78.31%,AFP阴性的PLC患者,SF阳性率为75.86%,与AFP联合诊断的阳性率达91.57%。说明SF对PL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PLC血清诊断指标之一,对肝癌高危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清铁蛋白水平在成人斯蒂尔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确定血清铁蛋白 (SF)水平在成人斯蒂尔病 (S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 12 2例住院患者 (成人SD组 2 7例 ,对照组 95例 )的SF水平 ,并对两组SF平均值和SF升高的频率分别进行t检验和 χ2检验。结果 :成人SD组SF平均值为 (786 6± 5 4 75 ) μg/L ,较对照组 (5 2 7± 36 5 ) μg/L明显升高 (P <0 .0 1)。成人SD组SF值均高于正常值上限 ,其中 7例 (2 5 .9% )低于 5倍正常值 ,2 0例 (74 .1% )高于 5倍正常值。有 7例 (2 5 9% )SF值超过 15 0 0 0 μg/L。而对照组中 2 3例 (2 4 .2 % )SF值正常 ,5 4例 (5 6 .8% )低于 5倍正常值 ,18例 (19.0 % )高于 5倍正常值。对照组中几乎未见SF值大于 15 0 0 μg/L者。结论 :SF水平升高对活动期成人SD具有可靠的实验室诊断价值 ,特别是当SF值大于 15 0 0 μg/L时 ,有助于排除其他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87例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PLC)病人和332例对照组的血清铁蛋白(SF)水平.结果表明,SF在PLC时明显增高,以SF≥200ng/ml为铁蛋白阳性,SF的阳性率为42.53%,真阴性率为94.07%,诊断准确性为73.87%.在AFP阴性的PLC病人中,SF阳性率为57.1%.因此,SF对PL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对AFP阴性PLC的诊断.AFP和SF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89.66%.逐步回归分析提示,PLC时,SF水平与癌组织中铁蛋白含量及癌旁肝组织铁染色程度有关.本文认为,PLC时,SF升高的原因是综合的、复杂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SF(血清铁蛋白)、TS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联合测定,探讨实验室对AFP阴小肝癌的辅助诊断方法。方法:分别对30例经增强CT确诊的AFP阴性小肝癌患者、30例肝硬化者、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SF、TSGF联合检测。结果:SF、TSGF组合在AFP阴性小肝癌患者结果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SF、TSGF联合检测可提高对AFP阴性小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血清铁蛋白测定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为国外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标记检测方法。本文23例肝癌患者血清铁蛋白含量为688±371.7(SD)ng/ml,其中21/23(占91%)高于正常值。23例中5例为低值AFP肝癌,其血清铁蛋白亦远高于正常值(均数为564ng/ml),而在低值与高值AFP性肝癌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80例原发性肝癌组、60例良性肝病组和30例正常组血清AFP、SF、β2-MG含量。结果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SF、β2-MG含量及其阳性率高于良性肝病组和正常组(P均<0.01)。原发性肝癌组联合检测三项指标阳性率(93.75%)高于AFP单项阳性率(71.25%),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SF、β2-MG可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血清AFU、AFP、S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FU(α L -岩藻糖苷酶 )、AFP(甲胎蛋白 )、SF(铁蛋白 )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 (PHC)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测 46例PHC患者及 14 5例正常人血清AFU、AFP及SF的水平阳性率。 结果 PHC组血清AFU、AFP及SF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肝病组 (P <0 0 5 )。PHC组AFU、AFP及SF阳性率分别为 73 91%、78 2 6%、47 83 % ,而联合测定AFU、AFP、SF阳性检出率可达 93 48% ( 4 3 /4 6)。 结论 联合测定AFU、AFP、SF可提高PHC的阳性率 ,尤其对AFP阴性PHC的诊断更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9例原发性肝癌(HCC)、13例肝硬化(LC)、11例慢性肝炎(CH)、1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疾病患者(胆囊炎、溃疡病、甲亢)做了血清铁蛋白值(SF)测定,结果表明SF值的测定可作为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谷氨酰转肽酶(GGT)、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铁蛋白(SF)、糖链抗原CA19-9测定(CA199)、糖链抗原CA50测定(CA50)的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70例肝癌患者、77例肝良性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中AFP、CEA、GGT、AFU、SF、CA199、CA50的检测。结果肝癌组肿瘤标志物测定值阳性率均高于肝良性疾病组(P<0.05)。肝癌组肿瘤标志物测定值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FP、CEA、GGT、AFU、SF、CA199、CA50的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7.1%,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中AFP、CEA、GGT、AFU、SF、CA199、CA50的联合检测对肝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佳木斯中医医院收治的1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PLC患者48例,纳入PLC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48例,纳入HBV组,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48例,纳入HCV组,肝硬化(LC)患者48例,纳入LC组,另选取同期5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四组AFP、PIVKA-Ⅱ水平,不同病理特征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FP、PIVKA-Ⅱ单项及联合检测在PL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PLC组AFP、PIVKA-Ⅱ水平高于健康组、HBV组、LC组、HC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直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结节PLC患者血清AFP、PIVKA-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AFP、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的检测在甲胎蛋白低浓度时预警肝癌的作用。方法 114例AFP升高肝病患者的血清,采用微量离心柱法获得AFP-L3,再与原血清同时检测AFP含量,计算AFP-L3在AFP中的比例,对AFP低浓度的37例疑似肝癌患者进行跟踪6~10个月,分析AFP-L3升高者在预警肝癌中的作用。结果肝癌组、疑似肝癌组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80.77%,62.16%,11.76%,P0.05);AFP低浓度(52.21~384.18 ng/ml)的37例疑似肝癌患者中,AFP-L3阳性23例,其中14例于6个月后诊断为肝癌,4例于10个月后诊断为肝癌,在18例诊断为肝癌的患者中,有3例通过影像学早期诊断为单发小肝癌;AFP-L3的百分比与AFP浓度不相关(r=0.19,P0.05)。结论 AFP-L3在AFP低浓度时对于肝癌的早期预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PHC患者血清AFP AFU SF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铁蛋白(SF)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标记法对46例PHC患者、52例良性肝病患者、61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P、AFU、SF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HC患者组血清AFP、AFU、SF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联合检测血清AFP、AFU、SF诊断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各单项标志物检测.结论联合检测血清AFP、AFU、SF三项标志物对PH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提高肝癌患者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FP、CG和SF三种肿瘤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测定并分析我院2008年9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31例良性肝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CG和SF水平,并对术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G和S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肝肿瘤患者和健康体检者(P<0.05)。单项检测中血清AFP的灵敏度最高,达79.65%,但其特异度(64.41%)低。联合检测AFP+CG+SF的特异性最高,达88.85%。肝癌Ⅲ期患者的AFP和CG水平显著高于Ⅰ或Ⅱ期患者(P<0.05)。肝癌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清中AFP、CG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单项检测时AFP灵敏度最高,CG特异度最高;联合检测AFP+CG可以提高肝癌诊断的灵敏度,联合检测AFP+CG+SF可以提高肝癌诊断的特异度,AFP+CG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火箭电泳法检测 2 2 7例HBsAg阳性肝病患者的血清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 ,并与血清谷丙酸转氨酶 (ALT) ,天门冬氨酸转移酶 (AST)和碱性磷酸酶 (AL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AFP异常率 ,慢性肝炎 (慢迁肝 ) <急性肝炎 <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活肝 ) <肝硬化 <重症肝炎 <原发性肝癌 ,AFP异常值 ;慢迁肝 <急性肝炎 <重症肝炎 <慢活肝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AFP升高多>40 0 μg/μL ,其AST多异常且增高比ALT明显 ,慢活肝肝硬化AFP增高在 1 5 0 μg/μL~ 30 0 μg/μL ,ALT、AST异常较原发性肝癌明显 ;ALP增高在原发性肝癌为 71 % ,且幅度较大 ,其余呈不同程度、不同比例增高 ,慢迁肝则均正常。提示原发性肝癌与AFP升高幅度呈正相关 ,急性肝炎和重症肝炎AFP为一过性升高 ,慢活肝和肝硬化为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肝癌及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AFP) mRNA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样本(5 ml) 分别采自32例原发性肝癌、23例肝炎肝硬化、6例转移性肝癌、7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及16例健康自愿受试者,外周血有核细胞AFP mRNA采用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PATTY)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65.6%(21/32),AFP mRNA水平为(1.6×106±34.4) copy/μg RNA,外周血AFP mRNA水平与门静脉癌栓及是否存在肝外转移明确相关(P<0.05),与肝癌大小、分化程度及血清AFP浓度无关.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8.7%(2/23),AFP mRNA水平皆为1×103 copy/μg RNA,明显低于原发性肝癌患者(P<0.01).其余受试者外周血AFP mRNA全部阴性.结论:外周血AFP mRNA定量检测有助于循环肝癌细胞与肝细胞的相对区分,高水平AFP mRNA可作为循环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水平仅与门静脉癌栓及是否存在肝外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肝癌转移复发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产生的异常蛋白PIVKAⅡ ,又称为γ 羧基凝血素 ,是近年来在日本及美国诊断肝细胞癌 (HCC)的敏感指标 ,但至今仍未用于中国临床 ,本研究的目的是初步评价PIVKAⅡ在中国肝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 6 0例HCC和 30例排除肝癌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IVKAⅡ和甲胎球蛋白 (AFP)水平。结果 在HCC患者中 ,血清PIVKAⅡ的浓度为 (784 3± 136 4 1, x±s)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 (16 1± 31 7) (P <0 0 0 0 1)。当将PIVKAⅡ的临界值定为 4 0mAU/ml时 ,5 1 7%肝癌患者 (31/ 6 0 )的PIVKAⅡ值高于该临界值 (灵敏度 ) ;但仅 4例肝硬化患者 (13 3%)PIVKAⅡ值高于此临界值。该指标的特异性为 86 7%(2 6 / 30 ) ;精确度为6 2 2 %(31+ 2 6 / 6 0 + 30 ) ;其中 36 84 %的小HCC患者 (7/ 19)的PIVKAⅡ值高于此临界值。在 2 6例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 ,有 11例 (46 2 %)PIVKAⅡ值高于该临界值 ;肝癌患者的AFP和PIVKAⅡ水平未见显著相关 (rs=0 10 1,P =0 2 4 7)。PIVKAⅡ和AFP联合使用较AFP单独使用灵敏度升高 2 1 6 %,较PIVKAⅡ单独使用灵敏度升高2 6 7%;对小肝癌患者 ,则分别升高 15 8%和 2 1 1%。结论 PIVKAⅡ是肝癌诊断和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如果与AFP结合使用 ,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126例肝细胞癌患者同时检测AFP和SF,结果AFP阳性率为67.5%,SF阳性率为46.8%,而41例AFP阴性及低浓度者有28例SF明显升高,检出率为68.2%。因此建议AFP、SF联合检测做为肝癌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alpha-fetoprotein ,AFP)评价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 75例肝脏疾病患者的AFP和 2 0 0例健康成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癌胚抗原 (carcino -embryonicantigen ,CEA)的水平。 结果 肝癌组血清AFP(541 .3± 580 .6)U/ml比肝硬化组 (9.53± 1 1 .0 9)U/ml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肝硬化组比健康人组低度升高。AFP最佳工作点诊断肝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6 .0 %和 88.3 %。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具有超敏感特性 ,增强AFP对肝癌的特异性、敏感性 ,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3年至1985年7月,共测定血清样品1609例。其中正常人普查1080例,原发性肝癌157例,转移性肝癌6例,急性黄疸性肝炎7例,乙型肝炎11例,慢性肝炎117例,肝硬化81例,肝肿大50例,胆囊癌1例,胰头癌2例,卵巢癌1例,肝包虫14例,肝脓疡5例。 84年下半年,对湟中、大通县和西宁地区部分单位职工及对门诊部分体检老干部、中、老年知识分子做了血清AFP测定,男性923例(85.5%),女性15.7例(14.5%),其中除有慢性肝病史的32例(3%),血清AFP在25~200ng/ml低水平升高外,其余均在25ng/ml以下。本文15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AFP阳性检出率89.8%。我省地处高原,地区辽阔,原发性肝细胞癌血清AFP阳性检出率与国内报导无明显差异。统计资料基本符合某些消化系统肿瘤转移和无肝转移的恶性神瘤及非恶性肝脏疾患如肝炎,肝硬化等也可出现血清AFP低,中水平升高的论述,并见41例肝包虫,3例(7.3%)AFP低水平升高。 157例原发性肝癌,16例(10.2%)AFP<25ng/ml,其中55岁以上5例(31.3%),小于55岁11例(68.7%),不能明显反映肝癌发病年龄与AFP阳性率的关系。甲胎蛋白(AFP)是胎儿时期出现的一种血清蛋白,主要由胚胎的肝细胞和卵黄囊组产生的,出生后不久即逐渐降至成人水平(<25ng/ml)。而肝癌的癌细胞也可合成此类蛋白并分泌到血液中。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已经肯定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本文就我院三年检测AFP诊断原发性肝癌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作一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将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00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80例肝硬化患者及2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AFP(甲胎蛋白)、SF(血清铁蛋白)及β2-MG(β2-微球蛋白)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三项指标与肝硬化及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三项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AFP、SF、β2-MG阳性率分别为72%、67%、62%,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为88%。结论 AFP、SF、β2-MG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阳性符合率,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肝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