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胃癌78例的胃镜诊断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7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中,77例术前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1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病灶分布以胃角及胃窦最多,为57例(73.1%);Ⅱ型发病率最高,为52例(66.7%);管状腺癌最多,为38例(48.7%);病灶周围组织示萎缩性胃炎者33例(42.3%),肠上皮化生37例(47.4%),中重度不典型增生32例(41.0%),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70例(89.7%)。结论:早期胃癌Ⅱ型发病率最高,胃窦及胃角是好发部位,胃镜加多点黏膜活检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癌前病变和Hp感染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的胃镜检查资料,探讨胃癌发病变化的趋势。方法:比较安康市中心医院1990年1月~2007年12月的胃癌检出情况,对胃癌患者一般情况、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3.70%(1204/32551),分三阶段(1990~1995,1996~2001,2002—2007)分别统计,后两阶段检出率显著低于1990—1995阶段(P〈0.001)。男性患者占患者总数78.90%(950/1204),51岁以上患者占72.51%(873/1204)。病变部位胃窦最多(33.55%),其次为贲门(24.75%)、胃体(19.52%)。早期胃癌9例,占0.75%,进展期胃癌中溃疡浸润型最多,占总数的62.21%(749/1204)。组织病理方面管状腺癌占37.62%,粘液腺癌20.85%,低分化腺癌14.37%,乳头状腺癌10.22%,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及其他类型共16.94%。结论:1996年以来胃癌检出率显著下降,但人群分布及病理特点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3.
我科1981年1月~1990年12月共收治胃癌患者689例,其中胃癌合并出血55例,占全组病例的8%,现将其诊治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本组男42例,女13例,年龄25岁~64岁,其中50岁~60岁35例(63.6%)。病史 6个月以内30例,6个月~12个月20例,1年以上5例。误诊 本组有18例术前误诊为溃疡合并出血,占32.7%。肿瘤部位 胃体部20例,胃窦部35例。肿瘤大小 肿瘤直径在5cm以内12例,5cm~10cm38例,10cm以上5例。病理组织学类型 溃疡型腺癌28例,未分化癌14例,粘液癌10例,印戒细胞癌3例。  相似文献   

4.
女性胃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1986—1995年共收治胃癌527例,其中女性140例。本文对140例女性患者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寻找女性胃癌的共同特点及一般规律,从而达到早期诊断,避免误、漏诊和改善预后的目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41例,粘液性腺癌40例,未分化癌28例,印戒细胞癌22例,这四种高度恶性类型共占总数93.57%,管状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1例,腺鳞癌1例。肿瘤分期:Ⅰ期4例,Ⅱ期17例,Ⅲ期42例,Ⅳ期77例(55%),后两者共占85%。首发的临床表现:消瘦88例,上腹不适72例,食欲不振71例,贫血71例,胃部隐痛43例,腹水42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内窥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1986年至2005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41例临床资料。结果 41例均经术前胃镜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病灶分布以窦部和胃角部为主,占73.2 %(30/41)。病理示低分化腺癌16例占39.0 %,管状腺癌11例占26.8 %。Hp阳性率92.3 %(24/26)。结论 早期胃癌Ⅱc和Ⅲ型病变多见。胃窦部和胃角部是胃癌好发部位。胃镜检查加黏膜多点活检是早期胃癌的主要确诊手段,Hp感染与早期胃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我院1975年10月至1987年1月共收治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癌53例,男性42例,女性11例。年龄21~78岁,40~60岁者占64%。术前肿瘤部位以胃体、胃窦、胃底贲门较多,占81%。病理分类低分化腺癌23例(43%),未分化腺癌5例,粘液腺癌5例,粘液细胞癌4例,管状腺癌3例,乳头状癌2例,病理不明11例。从术后到复发转移时间为10天~22年,中数时间2个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954~2006年潮汕地区16954例食管和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使用SPSS11.5软件对其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及病理类型等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6954例病例中,食管恶性肿瘤11996例(占70.8%),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4958例(占29.2%)。食管恶性肿瘤和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的男女之比分别为3.06:1和4.63:1。食管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是55.93岁,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是59.76岁。食管恶性肿瘤发病部位以食管中段(69.74%)最多见,其次为食管下段(16.91%)与食管上段(13.32%)。食管恶性肿瘤的大体类型主要为溃疡型(44.82%),其次为髓质型(37.29%)。组织学类型上,食管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95.47%),其次为腺癌(3.234%);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以腺癌为主(95.22%),其次为鳞癌(3.53%)。[结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处恶性肿瘤作为广东潮汕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男女发病比例、发病年龄、大体类型和组织学类型等临床病理特点方面,潮汕地区与国内其他高发地区比较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原发性胃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lymphoma,PGL)与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期增进对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49例原发性胃淋巴瘤和200例胃癌患者比较其年龄、发病时间、临床症状、肿块部位、内镜及大体分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及组织病理学等临床资料,并详细分析12例早期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9例PGL和200例GA组患者,均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症状.PGL多发于胃体及胃窦,病灶常为多发溃疡或巨大结节,GA组病灶以胃窦部为主,常呈单发溃疡;PGL组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胃癌组(P<0.05);PGL术前诊断率显著低于GA组(P<0.05).12例早期PGL患者中,8例为Ⅱc型病变,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内镜检查示胃黏膜有多发糜烂溃疡时,应考虑PGL可能.早期PGL确诊后通过手术、化疗或根除Hp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院从1975年7月至1982年12月共收治上领窦癌118例,占同期全院收治恶性肿瘤的2%,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4%,居第五位。临床资料性别与年龄男83例(70%),女35例(30%),男女之比为2.4:1。年龄13~70岁,平均51.4岁。40—69岁为高发年龄,占74.6%。病理本组均有X线片诊断,其中有病理证实者84例,包括鳞癌55例(65.5%),腺样囊性癌4例,腺癌4例,乳头状瘤恶变6例,粘液表皮样癌2例,未分化癌2例,恶性混合瘤1例,癌(未分类)10例。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治疗方法、疗效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率为88.9%(16/18)。1年生存率为77,8%,3年生存率为58,3%,5年生存率为55.6%。1年内死亡4例,包括ⅣE2例,ⅢE2例,其中未治2例,有B症状者均在3年内死亡,存活3年以上的病例均为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术及术后化疗的病例。结论胃恶性淋巴瘤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5.14%(18/350),占结外淋巴瘤的19.4%(18/93),临床易误诊,根治术或全胃切除及术后辅助化疗的患者预后好,分期较晚、有B症状者及未治疗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胃腺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B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腺癌及周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织中Beclin1、LC3B及Hp的表达。结果:Beclin1、LC3B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4.4%(56/87)、62.1%(54/87),与在慢性胃炎组织中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Beclin1、LC3B在高-中分化胃腺癌中有较高的高表达率[70.3%(45/64),73.4%(47/64)],而在低分化胃腺癌中高表达率[(47.8%(11/23),30.4%(7/23)]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胃腺癌细胞内出现LC3B蛋白点状阳性表达与对应腺癌细胞自噬高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9,P<0.001)。Beclin1、LC3B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8,P<0.001)。Beclin1、LC3B蛋白在Hp(+)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79.59%,75.51%)明显高于Hp(-)胃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44.74%,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Hp阳性患者与胃腺癌组织中Beclin1、LC3B的高表达率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86,P<0.05;r=0.298,P<0.05)。结论:Beclin1和LC3B在胃腺癌中表达增高,特别在高-中分化胃腺癌中,提示Beclin1和LC3B共同参与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进展及胃腺癌分化的过程;Hp感染和Beclin1、LC3B的高表达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提示Hp感染可诱导胃腺癌细胞自噬活性升高,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胃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胃溃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2例胃溃疡癌。男16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32~66岁,平均49.6岁。皆有典型胃溃疡症状,但X线印象,仅4例为溃疡癌。5年生存率为42%。溃疡最大直径,除1例1cm外,皆3~6.5cm,平均4.5cm。溃疡发生部位,计胃窦17例,胃体小弯侧3例,胃体大弯侧和贲门部各1例。镜下,皆有典型慢性胃溃疡的组织学改变。癌紧靠溃疡边缘,向内、外和深层侵犯。在溃疡底部,皆有一瘢痕组织区,既无残存的平滑肌,又无癌浸润。组织学类型,计管状腺癌10例,弥散性癌9例,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和粘液细胞癌各1例。11例有淋巴结转移。影响预后的因素,依次为淋巴结转移、侵犯深度和组织学类型。胃溃疡癌,在临床、病理和预后上,与普通胃癌不同。同意暂列为特殊类型,以便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胃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胃小细胞癌(SC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文对22例SCCS的病理形态进行观察,14例做NSE、ChromograninA、CEA、Cytokeratin免疫组化染色,6例行电镜观察。结果:SCCS占同期胃癌的2.5%(22/1600例),中、晚期浸润性癌占95.4%,在SCCS分型中复合型12例,纯小细咆癌6例,混合性2例。19/22例有淋巴结转移,占86.7%;侵犯脉管和神经各占10例(45.5%)和5例(22.7%);肝转移相远处淋巴结转移各1例。小细胞成份NSE、Chromogranin A轻至中度表达,腺或鳞癌分化区域CEA、Cytokeratin轻至中度表达,3例电镜下找到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SCCS同肺小细胞癌一样,是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癌,并伴有多向分化的特征,应与胃低分化腺癌区分。  相似文献   

14.
肺癌脑转移的MRI特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讨肺癌脑转移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85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行脑部MRI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其原发肿瘤的病理类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58例行MRI检查的患者中,有脑转移者393例,占45.8%。其中腺癌117例(29.8%),小细胞肺癌110例(28.0%),鳞癌52例(13.2%),腺鳞癌16例(4.1%),大细胞癌2例(0.5%),类癌1(0.3%),不知确切病理亚型95例(24.2%)。在19例脑膜转移的患者中,原发病为腺癌6例,小细胞肺癌5例,鳞癌4例,病理类型不明者4例。在374例脑实质转移的患者中,病灶周围无明确水肿120例,轻度水肿98例,中度水肿70例,重度水肿86例。结论 癌容易发生脑转移,MRl增强扫描有助于肺癌脑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王荣  范奇 《世界肿瘤杂志》2005,4(4):286-287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及内镜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近十年来3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病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上腹痛最常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等。胃镜表现:病变发生2个以上部位多见,其次为胃体、胃窦等,幽门螺杆菌(Hp)阳性检出率90.3%。结论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镜下形态多种多样,其中累及2个以上部位者多见,病变范围较大。胃镜活检加免疫组化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Hp感染与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内镜活检。病理诊断及手术切除证实的11例胃恶性淋巴瘤,结果:本组占同期胃恶性肿瘤0.98%,平均发病年龄43.9%,发病部位胃体占81.8%,术前明确诊断45.5%,结论:本病临床少见,病变发生于粘膜下层,各种病变形态并存较多,极易误诊。内镜下活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不断提高术前诊断率,对治疗起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双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胃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提高临床诊治的警惕性和重视程度。方法:收集我院食管胃双原发癌24例,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食管胃双原发癌占同期标本1.69%。男性居多,60岁左右好发。食管以中段居多。鳞癌为主,胃以贲门居多。腺癌为主,双原发癌与癌症多中心起源有关。结论:男性中老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时,要警惕双原发癌可能。  相似文献   

18.
青年人胃癌187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12月青年人(35岁以下)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180例老年人(≥75岁)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结果]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占全部胃癌的5.4%,男女比例0.56∶1。肿瘤最常见位置为胃下1/3;Bormann分型以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为主。93.6%胃癌病理类型为低分化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Ⅲ~Ⅳ期占64.2%。19.7%患者一级亲属有胃癌家族史。与75岁以上老年人胃癌相比,性别比例、肿瘤位置、肿瘤分化和胃癌家族史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青年人胃癌恶性程度高,应加强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以期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9.
1981年以来,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类似早期胃癌的进展期癌14例,占同期手术切除胃癌的6.2%。发病部位以贲门部最多,占57.1%,内镜检查凹陷型(Ⅱ_c、Ⅲ+Ⅱ_c)5例(35.7%),隆起型(Ⅰ、Ⅱ_a)7例(50%),12例疑诊早期胃癌,2例诊断为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特点以低分化型腺癌最多,占64.3%,11例浸润至肌层,仅3例超过肌层,淋巴结转移亦较少。本病介于早期与进展期之间,预后较好。经随访2~8年,11例存活,3例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胃癌形态学方面,探讨辽宁省庄河地区胃癌高发区胃癌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年代变化趋势,探讨这种变化与胃癌发病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胃癌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选取1992-2005年在辽宁庄河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共计1003例。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病理常规系统检查。结果:1003例胃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8.9岁(17~84岁);不同年代胃癌高发年龄均为60~69岁,其次为50~59岁,男性胃癌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P〈0.001),男女患者之比为3.0:1。1003例胃癌患者中,共检出早期胃癌159例(15.9%),年均构成比为15.3%,中期胃癌195例(19.4%),晚期胃癌649例(64.7%)。各年间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以Ⅲ型为主;进展期胃癌以BorrmannⅢ型为主。在淋巴结转移方面,早期胃癌各年间无淋巴结转移者多于有淋巴结转移者;进展期胃癌各年间有淋巴结转移者多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在组织学分型方面,乳头状管状腺癌、中分化管状腺癌、低分化管状腺癌和印戎细胞癌呈逐年下降趋势;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呈逐年升高趋势;若以Lauren分类为标准,在各年代间均以弥漫型胃癌占优势,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肠型胃癌呈下降趋势,二者比值呈下降趋势。结论:随着年代的变迁,庄河地区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