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泽民  施红  樊均  丁维俊 《四川医学》2006,27(5):533-535
目的 分析本地区小儿慢性咳嗽患者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呼吸门诊2003年12月至2005年9月诊治的慢性咳嗽121例及健康对照组儿童56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微滴板技术检测MP、CP之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慢性咳嗽M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49例,阳性率40.5%;CP特异性抗体IgM阳性18例,阳性率14.9%;MP-IsM和CP-IsM均为阳性6例(4.96%);而健康对照组仅1例(1.79%)MP-IgM阳性;两组间阳性率达到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同时,应首先常规进行MP、CP抗体筛查,以便提供诊断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延误治疗及增加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2.
高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32-133
目的分析本地区儿童慢性咳嗽患者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感染状况,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儿科病房2005年3月~2008年9月诊治的慢性咳嗽患儿98例及对照组儿童3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MP-IgM及CP-IgM。结果慢性咳嗽MP-IgM阳性42例,阳性率42.9%;CP—IgM阳性17例,阳性率17.3%;MP-IgM及CP-IgM均为阳性5例(5.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MP、CP感染有密切关系。在对慢性咳嗽患儿寻找病因、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常规进行MP—IgM及CP—IgM抗体筛查,以便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CC)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28例儿童慢性咳嗽和120名对照组儿童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Mp、Cpn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Mp、Cpn感染情况分别是:Mp感染524例(40.63%),对照组18例(15.0%);Cpn感染47例(36.72%),对照组13例(10.83%);混合感染分别是4例(3.12%),对照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临床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崔泽敏 《华夏医学》2008,21(1):42-44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chronic cough,CC)与肺炎支原体感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的关系以及阿奇霉素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60例CC患者和30例对照组儿童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浆MP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60例CC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MP感染情况是:研究组感染36例(60%),对照组5例(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60例CC患者的阿奇霉素治疗方案根据MP阳性结果又分为两组:A组(MP阳性CC患者)36例经阿奇霉素治疗2~4周后,治愈30例(83.33%),缓解5例(13.8%),治疗无效1例(2.78%),B组(MP阴性CC患者)24例经阿奇霉素治疗后,治愈12例(50.0%),缓解9例(37.5%),无效3例(12.5%)。研究组阿奇霉素总治愈率达60.00%,缓解23.33%,无效4.71%。结论:支原体感染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阿奇霉素对治疗此类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红义 《吉林医学》2011,(20):4163-4163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在儿童哮喘中的发生情况,为临床防治儿童哮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应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法检测血清中肺炎衣原体(CP)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Ig M。结果:CP急性感染12例,占16.67%;有过CP感染者5例,占6.94%,CP合计感染率23.61%。MP-Ig M阳性者10例,MP感染率13.89%。结论: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有关,哮喘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原,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婴幼儿肺炎肺功能变化.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肺炎患儿痰液中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DNA。采用瑞士ECO MEDICS公司的V'max 26(EX-HALYZER)肺功能仪对75例婴幼儿(根据病原不同分组)进行肺功能检测,观测患儿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形态及其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潮气流速容量环均变窄,呼气曲线升枝陡峭,呼气高峰提前,降枝呈波谷样凹陷。MP、CP感染组患儿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R增快、PTEF/TPTEF增加,VT/Kg、TPTEF/TE、TEF25%、VPTEF、25/PF、VPTEF/VTE下降,统计学上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大气道功能的指标ME/MI差异无显著性。MP感染组、CP感染组之间肺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潮式呼吸参数用多个样本均数间比较的方差分析(ANOVA)。结论:MP和CP感染所引起的肺炎均能导致婴幼儿肺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塞性改变。MP和CP感染之间肺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显著区别,预后有无差别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研究。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能够反映出MP、CP感染肺炎的病理生理特征,可作为临床上评价婴幼儿肺炎的轻重程度、肺功能的损害程度以及观察治疗效果的重要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MP、CP特异性IgM、IgG检测。结果 201例患儿中4个年龄组的总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差异,幼儿组和学龄前组高于婴儿组及学龄组。各病种的MP、CP特异性IgM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P、CP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哮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朱桂芳  汤利  刘晓青  赵骄宜 《吉林医学》2013,34(22):4464-446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对50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测定,并分析了MP感染与慢性咳嗽患儿年龄的关系。结果:观察组50例患儿中有27例患儿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54%;对照组患儿中有3例MP-IgM抗体测定为阳性,占6%。观察组的MP-IgM抗体测定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1,P<0.001)。1~3岁患儿的MP-IgM抗体测定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感染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慢性咳嗽患儿应进行MP-IgM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分析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咳嗽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组,选择另外80名同年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实验分析两组儿童血液中支原体、衣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对比结果的分析讨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儿支原体感染人数为31人(38.75%),衣原体感染人数为14人(17.5%),两者混合感染的人数为3人(3.75%);对照组患儿支原体感染人数为2人(2.5%),衣原体感染人数为2人(2.5%),两者混合感染的人数为0人(0%)。两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占到小儿慢性咳嗽患儿的半数以上,提示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小儿慢性咳嗽免疫功能紊乱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应及早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和肺炎衣原体(CP)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用ELISA法测定1056例患儿MP、CP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1056例患儿中,MP、CPIgM抗体双阳性45例。发病以冬春季多见,阳性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明显关系,各年龄组差异显著,最常见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3~6岁阳性率最高。结论:MP与CP混合感染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为临床更好地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分析40例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起病原因不同分为两组,第1组18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始终无咳嗽;第2组22例,以发热、咳嗽等为首发症状,病程第7~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两组患儿均应用PCR法检测脑脊液(CSF)MP-DNA,采用颗粒凝聚试验检测其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并行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结果①肺炎支原体(MP)导致的脑炎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以发热(40/40例)、头痛(29/40例)、嗜睡(28/40例)及呕吐(25/40例)等为主要表现,惊厥(5/40例)少有发生;有呼吸道症状者在病程的7~12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②第1组患儿CSF-MP-DNA阳性,同期血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第2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CSF-MP-DNA阴性,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阳性。③脑电图异常(慢波)25例,6例患儿MRI呈脑灰质多灶异常信号,脑室旁斑片状高信号,经阿奇霉素抗感染、甘露醇降颅压及解痉等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是引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脑脊液MP-DNA检测阳性及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增高,对确诊MP感染,指导治疗预后评估有主要意义。肺炎支原体脑炎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关健强  陈春明 《海南医学》2013,24(24):3659-3661
目的分析本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4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的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以上病原菌的感染特点。结果 4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125例,阳性率为25.72%;肺炎衣原体感染114例,阳性率为23.46%;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20例,阳性率为24.69%;腺病毒感染10例,阳性率为2.06%;甲型流感病毒感染7例,阳性率为1.44%;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例,阳性率为0.41%;1型副流感病毒感染3例,阳性率为0.62%;2型副流感病毒感染1例,阳性率为0.21%;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33例,阳性率为6.79%。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逐渐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患儿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和2型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别患儿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儿科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菌主要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见于学龄儿童,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病的关系。方法CVA患儿97例为研究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CVA患儿血清总IgE。结果CVA组MP—IgM阳性率46.39%,对照组MP—IgM阳性率10.7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MP—IgM阳性的CVA患儿血清总t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的CVA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衣原体肺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2008年6月一2010年5月232例住院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重症组(72例)和普通组(160例),记录两组患儿的年龄、肺CT(或胸片)大叶性肺部病变的部位、红细胞沉降率(ESR)、急性期Cpn—Ab≥1:1280,对各项观察指标行单因素分析。结果7—9岁的儿童(P〈0.05),ESR异常增快(P〈0.05),急性期Cpn—Ab≥1:1280,大叶性肺部病变的部位发生在左肺下叶或右肺下叶(P〈0.05)等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结论重症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多见于年长儿,普通肺炎衣原体肺炎多见于年幼儿,两组相比4-6岁年龄组发病率无区别,ESR异常增快,急性期内Cpn—Ab≥1:1280,大叶性肺部病变的病变部位发生在左肺下叶或右肺下叶预示着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分析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共433例(20.78%),其中男性222例占同性别群体的19.78(222/1122),女性211例占同性别群体的21.93%(211/962),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占同年龄组的14.95%,3~5岁组163例占同年龄组的25.27%,5~14岁组164例占同年龄组的22.47%,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岁组分别与3~5岁组及5~14岁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的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7.99%,4~6月25.01%,7~9月17.73%,10~12月20.47%,不同季节之间的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2%)高于非喘息组(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 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与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并对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或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血清肺炎衣原体IgG、IgM抗体滴度。结果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经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 (70 %比 3 5 % ,P <0 0 5 )。结论 :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心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