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卫生》2014,(3):62-63
针对农村居民患重病时医疗费用高,新农合基础保障水平有限,个人负担较重的情况,2014年,湖北省将进一步筑牢新农合常规保障、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深入推进重大疾病保障、大病保险、门诊重症等相关政策,提高患者医疗保障水平。 武汉一位参合农民,患尿毒症,肾移植加血液透析,住院4次,医疗费用共计64.7万元。按照江夏区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10万元后,还有54万元的自付部分,按照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政策,自付部分达到5万元以上的,还可再报销70%,30万元封顶。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特别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人民群众对大病医疗费用负担重反映仍较强烈.  相似文献   

3.
<正>为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提高合作医疗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按照国家相关部委的文件精神,贵州率先在合医管理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六盘水市、铜仁市、毕节市开展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合医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一、拓展和延伸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大病就医费用负担商业机构成为新农合大病保  相似文献   

4.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在分担医疗费用风险、减轻患者医疗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新农合大病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商业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组成。本文梳理了不同类型大病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本质属性、实施策略以及经办机构类型,并探讨了我国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建议从完善制度本身、提升管理能力和改善政策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是在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的基础上,从筹资基金中提取一部分费用,对超过一定自付费用的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予进一步保障的一项制度性安排,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通过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对减轻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降低农村居民就医成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对维护群众健康权益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2013年开展大病统筹情况进行分析,探索大病统筹的运行模式,为有关部门制订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制度,提高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改)的要求。在逐步做好新农合基本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东省自2009年开始,从6个县(市、区)试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3种疾病起步,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不断增加病种数量。2012年,山东省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机制,提高补偿比例,真正减轻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本文结合国家对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的要求,借鉴山东省在建立新农合大病保险机制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讨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简称"两制"衔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当前"两制"并轨模式构想,提出了在"两制"并轨基础上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设计理念、制度内核以及管理模式选择。研究认为,我国现阶段"两制"并轨模式应该实行城乡"2+2"制度板块,即在以农业生产为主和农业人口占比重大的地区将城镇居民医保并入新农合,实行"新农合+城镇职工医保"两个板块模式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或发展速度较快的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城镇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两个板块模式的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并指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应从目前的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过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与健康保险应该实行捆绑式运作。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以来,河南省积极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提前一年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全覆盖,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健全完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是实行省级统筹。根据国家六部委有关文件精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要逐步过渡到全省统一政策、统一组织实施。鉴于我省各地开展新农合大病保险的积极性高、新农合运行整体平稳、统筹基金安全可控等情况,为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抗风险能力、使用效益和保障水平,降低各省  相似文献   

9.
重大疾病卫生支出是造成人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2012年8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本研究在介绍国内外大病保障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目前大病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建立大病保障制度的经济、政策可行性等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大病保障制度建设工作的相关建议:在现有基本医保制度的基础上,推进大病保障制度建设;探索多种形式互补的大病保障工作模式;结合基本医保基金承载能力建立大病保障基金;以大病保障制度建立为契机,稳步推进我国医疗保障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在河南省政府的指导下,焦作市对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重新命名,改为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定位是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之后,困难群众享受的第三层医疗保障。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是"普惠制",是针对包括困难群众在内的所有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大病补充保险是"特惠制",是针对困难群众建立的补充医疗保障。大病保险重点解决城乡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大病补充保险重点解决困难群众因贫看不起病、因病加  相似文献   

11.
重构医疗保险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短期之内城镇“三网合一”,新农合独立运行,当城镇化率达到70%~80%时,自然实现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新农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尚未实现应保尽保,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低,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基本制度。建议确定新农合的社会保险性质,实施强制性属地参保原则;实行财政按收入比例、个人按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例的筹资机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减少,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自然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按统一目录报销,提高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3年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成为全国首批新农合试点城市。十年来,嘉兴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建立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一体化和医疗保障全覆盖。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补偿方案,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卫生改革试点工作,多措并举,实现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有效控制,提高了卫生资源和医疗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良性发展,巩固发展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因素是影响参与者的行为选择,并进而导致不同结果的重要变量。基于这一视角,当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保障效果不尽理想,首先应当从其制度框架方面寻找原因和影响因素。大病保险制度缺乏清晰明确的制度定位导致了一定的执行偏差,对关键概念的化用不利于充足保障和精准保障目标的实现,“类保险化”的补偿政策限制了大病保险的作用空间,筹资机制难以满足保障需要则直接导致了补偿不足。基于制度框架的不足,要更好解决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障问题,需要对当前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进行根本性重构。在近期,基于不同人群的保障需求,建立起包括基本医保、医疗救助和补充医疗保险等多种保障形式的综合性的大病保障制度体系。在中长期,当基本医保对大额医疗费用的实际补偿水平达到70%以上时,在基本医保制度中建立个人自付费用封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大病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工具使用情况,深入剖析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存在的不足,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政策工具视角,运用文献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实施发展过程两个维度对我国颁布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相关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对29份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工具单元分析整理,发现基本政策工具类型中,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最高,为81.32%;供给型和需求型的政策工具占比较少,分别为10.99%和7.69%。结论: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最多,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不足,应增加对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需求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应用比例,充分发挥政策工具的带动作用;优化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建立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适应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的效果,为商业保险机构介入新农合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选择新乡、江阴等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业务的六个市区进行现场调研,并与全国同期新农合运行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商业保险机构运行以来,新农合参合率不断提高,农民受益幅度得到提升,医疗费用得到了控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发展;但同时存在管理费到位滞后、人员不稳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结论:当基金超支严重、管理能力不足、信息系统不健全时,适宜引入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商业保险机构更适合于大病补偿保险、新农合补充保险等业务。政府要通过招标方式选择保险公司,并对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农民卫生服务需求特征,研究不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新农合制度的设计。方法:选取新农合试点的太原市城区(迎泽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和尖草坪区)和农村(娄烦县),利用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收集农民卫生服务需要资料。比较城乡农民卫生服务需要特点,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城乡农民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有显著差异;城乡农民卫生服务需要差别显著,娄烦县农民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城区农民(P〈O.001),两周患者平均卧床天数是城区农民的16.75倍。结论:贫困农村地区居民卫生服务需要量大、筹资能力低,为加强新农合在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地市为单位进行基金统筹,同时,有差别地在贫困农村实施以“大病统筹为主,兼顾特殊人群门诊利用”的制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广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覆盖人群、筹资标准、待遇水平等方面都极其相似,可以将两种制度合并,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运行,统一制度设计,明确经办管理机构,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保障范围,增加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逐步向全民医保迈进.  相似文献   

18.
张巍  田向阳  北京  )  魏南方  北京  )  严丽萍  北京  ) 《中国健康教育》2010,26(8):571-573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农村卫生服务策略与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河南、江苏、陕西3个省的402户家庭及1535名农村居民,由调查员入户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现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新农合参合率99.5%,两周患病率15.7%,半年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6.3%和1.1%。两周患病未就诊率17.7%。32.6%的高血压患者和36.8%的糖尿病患者在村卫生室有健康档案。63.7%的家庭在村卫生室就诊。未就医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45.5%)和自感病轻(31.8%)。结论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大,但利用率较低,利用主要在村级医疗机构。应继续贯彻、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与管理,开展健康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在全国试点推行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其筹资机制不够稳定、补偿机制不够合理、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医疗费用控制难度大、医疗服务难以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等问题也成为制度发展的障碍。因此,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安排,改善制度运行的环境,以期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