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环 《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32-433
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应尽量避免气管切开[1] 。纤支镜导向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此类患者重度呼吸衰竭中可延长气管插管置管时间 ,避免气管切开 ,有益于COPD重度呼吸衰竭的治疗。 1997年1月至 2 0 0 1年 7月我院应用纤支镜导向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辅予纤支镜下吸痰及灌洗,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结果,统计其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来评价疗效。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OPDⅡ型呼吸衰竭成功率为84.38%,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35±2.15天,并发症少。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救治COPDⅡ型呼吸衰竭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经鼻和经口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的比较黄祖佑作者单位:650032昆明云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科黄祖佑男52岁副主任医师机械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为了避免气管切开,我们进行了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对照分析,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一般...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是进行机械通气的首要步骤。人工气道建立常用经口、经鼻及气管切开三种途径。我科2002年9月~2006年1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3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做好插管配合及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改口气管插管为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成功6例龙发李振罗文熙采用低压硅胶导管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改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患者6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病例:6例呼吸衰竭患者中男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和意义,建立一种有效的人工气道技术。方法:对5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重症患者采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并进行人工机械通气。结果:在纤维支气管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56次例均一次成功,插管时间为30s~2min,无喉痉挛、心跳、呼吸骤停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术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迅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的优劣比较.方法通过对4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作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手术过程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加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熟练配合.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插管时间短,减少镇静剂的应用,避免了肌松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结论经鼻气管插管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气管插管的优劣比较。方法 通过对4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作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手术过程中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加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熟练配合。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较经口插管时间短,减少镇静剂的应用,避免了肌松剂对呼吸中枢抑制,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优于经口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有创与无创序贯抢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5年4月至2006年8月救治的Ⅱ型呼吸衰竭(重症)60例患者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与经口喉镜明视插管有创、无创序贯进行机械通气各自的成功率、留管时间、气管切开率、拔管率及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置管时间经鼻插管组9.4±5.5 d,经口插管3.5±1.4 d;气管切开率:经鼻插管组6.7%,经口插管组46.7%;拔管率:经鼻插管组93.3%,经13插管组40.0%,(P均<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经13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缺点是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或接受;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有创、无创序贯治疗抢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耐受性好,留管时间长,拔管率高,同时可避免或减少气管切开率,具有快速、准确、安全,能尽早撤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之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肺心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李国华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呼吸衰竭与肺性脑病是临床急症之一,治疗的关键是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辅助通气是一至关重要的步骤。近年来我们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  相似文献   

11.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改径的护理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建立人工气道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首要步骤。人工气道建立常用经口、经鼻及气管切开3种途径。在急救状态下往往选择经口气管插管。由于经口气管插管保留时间短,口腔护理不方便及清醒者不易耐受,易脱位等缺陷,临床上往往在保留3~5d后改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和呼吸机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利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管理好人工气道.结果 25例患者共利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通气共36例次,均获成功.结论对晚期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严格掌握适应证,利用纤支镜建立和管理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预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本院采用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35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常合并呼吸衰竭,可分为轻、中和重度。由于病人呼吸衰竭的程度、全身状态及神志状态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目前,对呼吸衰竭的改善通气多采用无创性压力支持辅助通气,常用者有经鼻(面)罩支持通气疗法和经鼻气管插管支持通气疗法。我们根据患者呼吸衰竭的程度不同分别采用此两种方法,即轻、中度呼吸衰竭病人采用经鼻(面)罩压力支持通气;重度呼衰病人采用经鼻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报告如下。正对象和方法1.l选择对象5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男39例,女…  相似文献   

15.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龙发梁标岑慧李振本文曾在1996年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第4届呼吸学术会议上宣读作者单位:524001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常需机械通气治疗,而及时建立人工气道是机械通气治疗的必要措施。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由...  相似文献   

16.
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抢救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衰竭的救治往往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为基础 ,为避免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我们试用纤维支气管镜 (简称纤支镜 )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救治呼吸衰竭 ,改善通气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我院 1 996年 1月 2 0 0 2年 9月应用纤支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53例 ,并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2 7例 ,女 2 6例 ;年龄 3582岁 ,平均61 .7岁。呼吸衰竭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哮喘、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反复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性呼吸衰竭病人采用反复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脱机拔管成功率达86%,首次通气后的平均存活时间>1 093 d,中位生存期为1 673 d,1年生存率为73%,2年生存率为64%,3年生存率为33%.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正确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抢救呼吸衰竭常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前者对于神志尚清的患者不易耐受,而且不便于口腔护理,留置时间常常不超过72h;后者由于系创伤性操作,患者及家属不易接受,并发症多,护理要求高。笔者采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抢救26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满意,现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在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2 86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口的方式进行气管插管并行人工机械通气 ,多功能呼吸机先采用持续麻醉和辅助 /控制 (A/C)通气模式 ,待病情稳定后再改为间歇指令通气 (SIMV) 压力支持通气 (PSV) ,最后单用SIMV脱机。结果 成功救治 2 34例 ( 81 8% ) ,死亡 5 2例 ( 18 2 % ) ,并发症 72例 ( 2 6 9% )。结论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救治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抢救呼吸衰竭常采用有创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多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前者对于神志尚清的患者不易耐受,而且不便于口腔护理,留置时间常常不超过72h;后者由于系创伤性操作,患者及家属不易接受,并发症多,护理要求高.笔者采用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抢救26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满意,现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