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比较老年肩袖损伤患者实施肩关节镜下单排与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0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在肩关节镜下实施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单排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UCLA)评分、疼痛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ASES评分、UCLA评分、疼痛评分分别为(95.34±3.64)、(33.14±2.23)、(2.14±0.4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86.34±3.18)、(29.13±2.30)、(4.20±0.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患者,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相关病情,让患者的相关功能改善,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觉,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对伴有骨质疏松老年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进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治疗的260例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单排组与双排组,各130例。单排组采用单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双排组采用双排锚钉缝线桥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恢复优良率、手术前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前后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肩袖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双排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肩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76.15%、87.69%、94.62%,高于单排组的64.62%、70.00%、78.46%(P<0.05)。术前,两组患者ASES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患者ASES评分均比术前明显升高,且双排组患者ASES评分分别为(77.64±5.37)、(84.73±5.24)、(90.16±4.75)分,明显高于单排组的(72.82±4.93)、(79.38±5.01)、(82.04±4.98)分(P<...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22):175-179
目的通过随访临床病例总结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的疗效,探讨手术技巧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10月间诊断为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80例,其中对照组38例为缝合锚双排固定,观察组42例为缝线桥技术双排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及MRI检查。术中所有病例均进行肩峰下减压以及肩峰成形,观察组使用直径5mm金属双线缝合锚作为内排固定,可吸收Push-lock螺钉作为外排固定。对照组内、外排均以直径5mm金属双线缝合锚固定。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并进行对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静息状态下和活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体侧外旋、前屈、外展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缝线桥技术组术后外展角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SES功能评分、UCLA功能评分术后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间术后ASES功能评分、UCLA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结论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损伤手术疗效确切,是可靠的选择方案。正确的适应证选择、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和严格的术后康复锻炼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6例肩袖撕裂患者,其中小切口组(12例)在关节镜辅助定位下做一3~4cm小切口,直视下修复肩袖:全关节镜组(14例)在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愈合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变化和手术时间变化以判断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3)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肩关节ASES和UC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肩关节ASES和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全关节镜组明显缩短,平均缩短(21.00~2.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ASES、UCL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4.6%、80.8%。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损伤小、肩关节功能恢复快等特点,但因随访时间有限,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带线锚钉缝合与同种异体跟腱重建韧带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近期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近期损伤患者32例(32膝),随机分为A组16膝,采用带线锚钉缝合法;B组16膝,采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术前、术后1年按照Lysholm标准评分及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6~16个月),A组及B组术后Lysholm标准评分分别为(86.4±3.34)分和(88.7±2.26)分,IKDC评分分别为(82.3±2.62)分和(81.5±1.7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线锚钉缝合与同种异体跟腱重建韧带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近端Ⅲ度损伤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关节镜微创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肩关节镜微创治疗的26例肩袖损伤患者,以其中得到随访的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缝合,术前术后采用ASES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17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4个月.患者术前肩关节的ASES评分为76.8(51~87),Constant-Murley评分为71.4(48~89);术后随访的ASES评分为93.6(81~98),Constant-Murley评分为91.6(76~98),ASES评分的优良率为88.2%,Constant-Murley评分的优良率94%,术前术后各项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同时三角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肩关节粘连减少,并发症减少.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和良好的术后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患者47例,均在关节镜引导下实施Bankart修复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Rowe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及前屈上举、外展外旋角度。结果47例患者治疗后ASES评分、Rowe评分、UCLA评分、前屈上举、外展外旋角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腱移位+软组织带线锚钉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7月~2012年12月本院采用联合腱移位+软组织带线锚钉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5例,均为单侧脱位。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32~61岁,平均41.3岁。左侧7例,右侧8例(合并对侧胫骨平台骨折1例)。根据Rockwood分型:Ⅲ型4例,Ⅳ型8例,Ⅴ型3例。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定主观疼痛,采用美国肩肘协会肩关节评分(ASES评分)进行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疼痛评分1.5±1.2分;术后关节功能评分86.6±3.8分。结论采用联合肌腱移位+软组织带线锚钉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中度肩袖撕裂的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缝线桥组(实验组38例)与双排缝合组(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肩关节镜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3、6个月时的VAS、UCLA、ASES评分,以及术后患者满意度与随访期间肩袖再次撕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线桥术组患者术后1周、1、3个月VAS评分明显小于双排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6个月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UCLA、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再次肩袖撕裂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中度肩袖撕裂患者临床效果与双排缝合组的相似,但术后疼痛明显小于双排缝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老年肩袖损伤治疗中采用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依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40例。研究1组予以单排固定治疗,研究2组实施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术前、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再撕裂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2组VAS评分(2.73±0.92)分显著低于研究1组的(4.25±0.7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表(UCLA)、康斯坦特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及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2组UCLA、Constant及ASES评分分别为(33.02±1.47)、(85.13±4.02)、(86.23±7.34)分,均高于研究1组的(29.86±2.59)、(80.25±5.73)、(80.51±5.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2组再撕裂发生率7.50%低于研究1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0.05)。结论在老年肩袖损伤的治疗中采用双排缝合桥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再撕裂情况的发生,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创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技术及适应证。方法 :选择 10 2例患者做右上腹肋缘下 4~ 6cm长切口开腹 ,切开胆总管后用纤维胆管镜检查及取石 ,一期缝合胆总管。结果 :全组无一例漏胆、胆总管损伤、术后出血及死亡。 94例 (92 2 % )获 1~ 8年随访 ,无一例胆管狭窄。结论 :微创加内镜技术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技术在严格选择适应证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引进会阴正中切开,皮内包埋缝合术,以推广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成2组,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会阴正中切开、皮内包埋缝合术;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侧斜45°会阴切开,皮内包埋缝合术。结果观察组在切口疼痛程度、会阴水肿、切口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母乳喂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会阴正中切开、皮内包埋缝合术疼痛明显减轻,会阴水肿少,出血量减少,切口痊愈快,住院天数缩短,母乳喂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A PUBMED literature review revealed no reports of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to Biosyn? suture material. We present the first case of such an allergic reaction. The case emphasizes the need to remember that suture material can occasionally elicit an allergic dermatitis which may increase the complications and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any surgic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4.
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2月至2004年1月发生的腹部手术切口裂开病例15例。结果及时清创,减张缝合,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13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重视对手术前、后危险因素的处理,正确运用缝合技术,可有效地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裂开。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应用缝线固定法植入人工晶体10只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术中晶体后囊破裂≥6mm7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后囊3只眼。随访观察3个月~24个月,矫正视力≥4.5。有9只眼,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手术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胡献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50-50,52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会阴切开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本院2007年3月~2009年3月产科收治的120例自然分娩会阴切开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正切术)60例和观察组(采用侧切术)60例,观察两组切口疼痛情况、愈合情况及产后远期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会阴切口疼痛、愈合情况及产后远期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会阴侧切术愈合率高,愈合后的切口瘢痕小、改善了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89例子宫肌瘤患者试用经腹缝合器缝合阴道、切除子宫,并与7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缝合器方法较传统方法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发热病率显著下降。提示:缝合器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具有较大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四点荷包缝合方法修复较小圆形皮肤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在3只家猪的胸背部做直径3cm的圆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共18处创口,分别予以不同的缝合方法,直接关闭创口,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四点荷包缝合法和四边梭形切除加四点荷包缝合法两组缝合创面平整美观,不需要切除较多的边缘正常组织,效果优于其他方法,结论 四点荷包缝合方法是一种较好的关闭圆形病灶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爱必肤粘合剂与传统缝合方法对唇裂修复术白唇手术切口的作用。方法将同期的小儿唇裂手术随机分组,32例白唇切口皮肤予爱必肤粘合,32例白唇切口皮肤按传统方法予丝线缝合,观察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感染率及美观效果。结果爱必肤组切口疼痛率低(χ^2=9.69,P〈0.01),切口及针眼疤痕不明显(χ^2=7.59,P〈0.01),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爱必肤作为关闭切口皮肤的一种方法,在小儿唇裂手术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逆行减张缝合法在腹部外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52例腹部手术临床资料,其中应用逆行腹部减张缝合法79例。常规方法行腹部减张缝合73例,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缝合所需时间基本相同,均未发生切口裂开。但常规减张缝合法刺伤术者手部两次,致患者腹部皮下脂肪液化及部分皮肤坏死1例;逆行减张缝合无副损伤。结论:逆行腹部减张缝合法对患者和术者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