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淋球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奈瑟菌是人类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简称淋球菌。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近年研究发现,淋球菌外膜蛋白在致病过程及宿主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淋球菌的感染率相当高,并可导致反复感染,这与其逃避宿主防御系统的机制较完善有关。菌体表面主要抗原成分外膜蛋白抗原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OmpA蛋白在不同型别淋球菌间的保守性,分析Omp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并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取其重组蛋白.方法 从Genebank数据库中获取不同型别淋球菌的OmpA蛋白氨基酸序列,利用ClustalX 2.1软件对序列保守性进行分析.利用DNASTAR软件预测分析OmpA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构建ppSUMO-ompA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表达OmpA重组蛋白,以SDS-PAGE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结果 OmpA蛋白在不同型别淋球菌菌株间保守性高达99.6%,OmpA蛋白抗原表位可能位于28-37、78-86、95-102、147-154、159-165、201-208、213-218等氨基酸区段.SDS-PAGE检测大肠杆菌中表达出OmpA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 成功构建ppSUMO-ompA重组表达载体,获得包涵体形式的OmpA蛋白,且OmpA蛋白可能是一种保守性较好的淋球菌蛋白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3.
孙媛媛  李昂  苟建重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619-620,625
牙周炎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是公认的牙周致病菌,研究证明用牙龈卧啉单胞菌的有效免疫原作为疫苗来防治牙周炎是可行的,但是发展防治牙周炎疫苗尚有许多问题,其首要步骤就是选择合适的抗原。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牙周炎疫苗重点和难点主要围绕抗原的筛选方面,牙周炎疫苗研究过程经历了从经典疫苗研究到新型疫苗研究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因而疫苗候选抗原的筛选也经历了从病原体全菌细胞到有效抗原表位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4.
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抗淋球菌单克隆抗体,为建立新的淋病诊断方法奠定基础。方法:以淋球菌29106-5株作抗原,按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研究单抗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建立了5个持续分泌抗淋球菌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他们所分泌的抗体效价可达1∶8192~1∶32786。5株单抗均能与淋球菌发生特异性结合,但对脑膜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15种其他微生物不起反应。淋球菌的最小检测量为1×104个/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单抗在检测淋球菌时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奈瑟氏淋球菌感染小鼠实验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奈瑟氏淋球菌容易感染人,却难以感染所有常用实验动物,因此长期以来一直缺少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严重限制奈瑟氏淋球菌的研究进展。雌激素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利用雌激素处理的小鼠建立奈瑟氏淋球菌实验感染模型,有助于奈瑟氏淋球菌感染机制、疫苗的开发的研究,有助于抗菌药物的筛选与评价。本文将对该实验感染模型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技术一步法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感染的酶免疫测定法。方法 :检测淋球菌抗原的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一步法。结果 :36例临床淋球菌标本中淋球菌抗原含量 1 0 8.47± 5 1 .39μg/ L ,阳性率 97.2 % ,显著高于非淋球菌标本的 4.71± 2 .1 3μg/ L ,阳性率 0 % (P均 <0 .0 1 ) ,本法检测灵敏度 0 .6 2 5 μg/ L,特异性 1 0 0 % ,敏感性 97.2 %。结论 :该法可作为灵敏、快速诊断淋球菌的新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淋球菌的检测方法包括:淋球菌涂片检测、培养检测、淋球菌的抗原检测等。涂片检测的敏感性较低,尤其女性子宫颈中杂菌较多,因此,女性患者不推荐用此方法;酶免疫测定法由于其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应运较少;淋球菌培养,特异性很高,在基因检测问世之前,常作为淋球菌诊断的金标准。但对于无症状或尿液标本的检查敏感性较低。近年来核酸检测在淋球菌的诊断中应用较多,可望成为很好的淋球菌的检测方法。本文就淋球菌的核酸检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淋球菌外膜蛋白NspA基因重组子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构建淋球菌标准株外膜蛋白NspA基因重组子,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外膜蛋白NspA。方法提取淋球菌标准株基因组DNA,PCR扩增其NspA基因,插入表达质粒载体pET-30c(+)中,构建pET-NspA重组子,转化表达宿主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表达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淋球菌标准株的pET-NspA大肠杆菌表达重组子,经IPTG诱导表达后,该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结论淋球菌外膜蛋白NspA在大肠杆菌中的成功表达,为研究该蛋白的免疫学性能、制备抗体和研制预防淋病的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DNA疫苗为疫苗学和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免疫策略,小鼠动物模型的试验研究已经证实了其较好的免疫效果,但在人体及灵长类动物试验中DNA疫苗的免疫原性较弱,增强DNA疫苗的免疫效果仍然是一个挑战。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特别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在递呈疫苗抗原到免疫系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DC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DNA疫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动脉壁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对许多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都有免疫反应。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一方面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另一方面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通过针对抗原的主动免疫调节可以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本文讨论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双重作用,介绍了已经在实验室阶段制成的疫苗以及在实验模型中成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抗原的研究,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疫苗临床应用的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