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鼻腔NK/T淋巴瘤的CT征象,探讨其诊断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病理证实的鼻腔NK/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例病理均为NK/T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15例为单侧发病,4例为双侧发病;17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2例肿瘤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2)密度:16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鼻前庭皮肤受累15例,无明显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2例向眶内生长.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鼻腔前部的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一中度强化,很少有骨质破坏,易累及鼻前庭皮肤,根据上述CT表现特征一般诊断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MI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31例,上颌窦20例,蝶窦2例,无法辨别起源7例。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42例),密度均匀(46例)的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骨质破坏(43例),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MRI表现:肿瘤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稍高信号(14例),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腺样囊性癌及恶性淋巴瘤具有典型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和鉴别诊断鼻腔鼻旁窦恶性肿瘤中作用。方法恶性组为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恶性肿瘤27例,良性组为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旁窦良性肿物93例,从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腔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于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77.8%/6.4%),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59.3%/12.9%),肿瘤对窦腔周围脂肪层的侵犯消失(48.1%/12.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密度不均匀,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能有效观察鼻腔鼻窦肿瘤的病变范围并对良、恶性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腔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鼻腔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鼻腔病变为主者18例,均位于单侧鼻腔,位于鼻腔前部11例,后部4例,呈弥漫表现的3例;CT表现肿块呈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其中11例鼻中隔受累,5例伴有鼻咽受侵,13例合并鼻旁窦窦腔透光度降低,9例鼻前庭皮肤受侵犯,8例相邻骨质侵蚀破坏。鼻咽部病变为主者5例,表现为鼻咽顶后壁及侧壁不均匀增厚的软组织密度影,2例内可见气泡影,表面不光滑,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咽旁间隙受侵3例,鼻后孔受侵2例。结论鼻腔鼻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腔副鼻窦CT检查方法和肿瘤的形态,密度,窦壁骨质破坏,周围脂肪层侵犯,窦爱外软组织肿块等征象在鼻腔副鼻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以病理证实的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32例和良性肿物139列的CT表现,逐项对比观察分析。统计学处理。结果:冠状位CT扫描显示15例恶性肿瘤破坏25个窦腔骨壁;20例腔外软组织肿块累块累及18个相邻的结构,恶性组和良性组突出窦腔外的软组织肿块(71.9%/5.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侵犯范围、CT密度、骨质破坏、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周边软组织和淋巴结的累及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CT值介于42~69 Hu。8例伴浸润性骨质破坏,未见肿瘤灶内钙化灶形成。16例行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均呈等信号,其中13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2例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其中10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1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范围,部分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帮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鼻腔鼻窦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恶性肿瘤2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恶性黑色素瘤3例,恶性淋巴瘤6例,鳞癌6例,腺癌5例.鼻腔恶性肿瘤CT上均示软组织肿块,但恶性淋巴瘤病变范围广泛,且几乎均累及同侧面颊部软组织,而无确切骨质破坏;鳞癌病变范围广泛,向窦腔外组织结构侵犯,且邻近骨质结构明显、广泛破坏;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病变范围局限,邻近骨质破坏不明显.结果表明:鼻腔不同类型的恶性肿瘤均具有一定的CT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鼻腔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鼻腔淋巴瘤相对特异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证实的鼻腔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结果:12例鼻腔淋巴瘤病理上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NHL),其中10例为NK/T细胞淋巴瘤,2例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CT显示鼻腔淋巴瘤多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10例发生于单侧,2例发生于双侧;10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鼻前庭皮肤受累8例;骨质破坏6例,NK/T细胞淋巴瘤中6例未见明显骨质破坏,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鼻甲及钩突骨质部分吸收;鼻窦受累9例。结论:CT发现单侧鼻腔前部肿物,主要位于中下鼻甲,密度均匀,鼻前庭皮肤受侵,应考虑鼻腔淋巴瘤的可能。CT能直接全面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病变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软组织窗和骨穿观察150例CT扫描的鼻和副鼻窦病变,30例有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果:30例CT检查显示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中有17例炎性病变,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论:1.CT检查用骨窗观察可准确显示鼻和副鼻窦腔软组织密度情况并进行鉴别。3.恶性肿瘤病变区软组织影膨胀性生长侵周围结构。骨质破坏范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鼻腔及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入我院治疗的21例鼻腔及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CT检查后,对其检查结果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原发鼻窦5例,原发鼻腔16例。16例鼻腔NHL患者中12例发病部位为鼻腔前部或鼻前庭;病灶部位有浸润表现3例,肿块表现9例,混合表现9例,多数密度相对均匀;鼻窦NHL患者骨质破坏严重,且膨胀性压迫骨质;鼻腔NHL患者骨质破坏不明显或破坏轻微;鼻窦NHL和鼻腔NHL患者的病灶均易对邻近组织或器官造成损害。结论鼻腔鼻窦NHL患者在CT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临床诊断本病时可把CT影像表现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征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几种特殊及少见恶性肿瘤的CT征象。方法:41例鼻腔及副鼻窦恶性肿瘤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常规行轴位CT平扫,其中6例加做增强扫描,4例加做冠状扫描。结果:上颌窦恶性肿瘤19例,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常累及窦腔多个壁,并侵犯骨壁外脂肪层,使其变模糊和出现软组织肿块;鼻腔恶性肿瘤15例,CT表现为鼻腔内肿块,其中6例侵犯同侧筛窦,3例累及眼眶,4例累及范围广,破坏临近多个结构;筛窦肿瘤5例,均引起筛板骨质破坏,大都侵犯同侧鼻腔、眼眶;2例肿瘤巨大,同时累及鼻腔、筛窦及上颌窦,其来源辨别不清。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窦壁骨质侵蚀性破坏、窦周脂肪层侵犯消失、腔外软组织肿块及侵犯范围,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霉性副菌鼻窦炎的CT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8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单侧发病为主,窦腔内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等特征,CT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林岗 《河北医学》2009,15(5):562-564
目的:分析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两者的CT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7年经病理证实的35例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总结各种肿瘤的影像特点。结果:35例鼻腔及副鼻窦肿瘤中,良性25例,恶性10例。良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清楚,少有骨质破坏,不侵犯腔外软组织;而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清,带有骨质破坏及侵犯腔外软组织。CT扫描不但能显示鼻腔及副鼻窦肿瘤的范围,而且能明确其邻近组织结构是否受侵等。结论:CT对鼻腔及副鼻窦肿瘤可正确定性,并确定肿瘤侵犯的确切范围,从而为根治术及放射野的确定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但不能确认其组织学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窦外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资料,根据CT、MRI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窦外侵犯途径。结果:鼻窦恶性肿瘤多原发于上颌窦17例(54.8%),其次是筛窦10例(32.3%)和额窦4例(12.9%)。CT、MRI 27例表现边界不清的软组织病灶,CT、MRI增强扫描分别为8、11例表现为低至中度强化。22例病变超出鼻腔鼻窦而侵犯翼腭窝、眼眶等窦外结构。结论:CT、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其对窦外结构的侵犯并判断其侵犯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KTCL的MSCT表现。结果22例病灶原发于鼻腔,局限型9例,7例病变位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2例位于鼻腔后段,骨质无明显破坏;弥漫型13例,侵犯整个鼻腔,包绕中下鼻甲呈铸型生长,部分侵犯鼻前庭、鼻翼、鼻窦及眼眶,中线结构有破坏;2例原发于鼻窦,MSCT平扫为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7例原发于咽淋巴环,其中5例位于腭扁桃体,2例侵犯多个部位,MS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MRI和CT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江波  张辉  王俊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119-1121
目的探讨常规MRI和CT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MRI及CT表现。结果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基底细胞癌,2例脊索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低分化腺癌,3例转移瘤。恶性肿瘤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T1WI、T2WI均为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结论CT可显示肿瘤的骨性成分以及病变周围骨质结构的受累情况,而MRI能够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信号强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受侵范围,增强扫描有助于部分肿瘤的鉴别诊断。但对肿瘤组织来源的鉴别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鼻腔鼻窦真菌感染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鼻腔鼻窦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 6 8例鼻真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扫描鼻真菌病主要特点为窦腔软组织内有大小不一的高密度不均匀的斑片状或点状钙化灶 ;病理检查均见真菌菌丝或孢子。结论 :CT扫描和病理检查对鼻真菌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改善通气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