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Gd-DTPA 增强MRI 对脑囊虫病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评价Gd-DTPA增磁共振成像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血清免疫学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4例脑囊虫病患者共振成像检查,成像序列:SagSET1WI、AxlSET1WI、T2WI及T1WI+C(Sag,Axl或Cor)。总结各序列图像对脑囊虫病病例,病灶,病灶数目,发病部位,灶周水肿及头节的显示率,结果:T1WI、T2WI及T1WI+C对病变的显示率分别为:74%、91%、100%;头节的显示率分  相似文献   

2.
15例心脏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增强后为连续动态观察。其中7例为正常对照;7例为心肌梗塞(包括5例亚急性和2例慢性心肌梗塞);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结果显示:增强前正常心肌信号率与梗塞心肌信号率无差别。增强后梗塞心肌信号率既高于增强前也明显高于其周围的正常心肌。无论肉眼观察还是信号测量均发现Gd-DTPA增强MRI能诊断心肌梗塞,改善心肌梗塞的显示。作者对增强后心肌信号率的系列变化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Gd-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肝细胞肝癌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肝细胞肝癌53例行磁共报检查,成像序列为:自旋回波T1WI,脂肪抑制PD、T2WI及Gd-DTPA增强T1WI(T1WI+C)。总结各序列图像对病体、子灶、假包膜、肿瘤镶嵌样结构、门静脉瘤栓等结构显示率。结果:T1WI、T2WI、T1WI+C对病体的显示率分别为66%、100%、66%,显示的子灶数分别为28、52、22个,假包膜的显示率为39%、43%、75%,对肿瘤镶嵌样结构的显示率分别为20%、62%、73%,对门静脉瘤栓的显示率各为25%、100%、31%。结论:Gd-DTPA增强MRI对肝细胞肝癌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而在确定主瘤、子灶、与门脉瘤栓存在与否方面不如T2WI。Gd-DIPA增强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应选择使用而不必作为常规序多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Gd-DTPA增强MRI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26例≤3cm的孤立肺内结节(肺癌16例,结核10例)进行了常规和动态Gd-DTPA增强MRI检查,测量病灶的增强程度,分析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6例肺癌在静脉注入Gd-DTPA后均有强化,表现为实体均匀(9例)和不均匀(7例)增强,而多数(8/10)结核球表现为环形增强。肺癌平均增强71%,与结核球(23%)有显著差异。肺癌结节的动态增强曲线也与结核球不同。结论:肺癌与结核球的MRI增强形态和增强程度不同,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肿瘤样脑炎的MRI表现和Gd—DTPA增强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报告9例肿瘤样脑炎的MRI所见。并与18例脑星形细胞瘤的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瘤样脑炎的非增强磁共振成像(NC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缺乏特征性,其CEMRI表现为(1)斑片状高信号.大小不一,强弱不一,散在分布.(2)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增强。(3)脑膜线状增强,(4)血管壁套状增强。脑星形细胞瘤的典型MRI表现为结节状增强或为伴有中心坏死的不规则花环状增强。结论:CEMRI能反映肿瘤样脑炎的炎性渗出、肉芽肿形成、硬膜充血和血管周围炎的病理特点,对肿瘤脑炎和脑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Gd-DTPAMR扫描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肝局灶病变进行常规T1W、T2W和动态Gd-DTPA增强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肝局灶病变和诊断正确率,并对动态增强的类型和血液动力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平扫诊断率为80%,单纯动态增强为93%,两者结合起来则正确率提高到100%(p<0.05)。动态增强上,94%的恶性肿瘤表现为早期强化,后期消退(Ⅰ型);90%血管表现为进行性强化(Ⅱ型);而表现为轻度强化(Ⅲ型)者100%为恶性肿瘤。不强化(Ⅳ型)者主要为良性病变,占77%(p<0.05)。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局灶病变诊断正确率优于平扫,尤其结合平扫则更能提高对肝局灶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1.材料与方法22例脂肪肝患者行肝脏常规磁共振TI加权像和12加权像扫描及正相位、反相位TI加权像梯度回波序列。男14例,女8例、年龄32-68岁,其中4例伴有原发性肝癌,6例伴血管瘤,4例伴肝硬化.2例伴肝囊肿,4例伴正常肝岛。  相似文献   

8.
Gd-DTPA MRI增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Gd DTPA磁共振增强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 33例 ,术前均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横断位平扫T2 WI、T1 WI及增强T1 WI横断、冠状、矢状位成像。将增强后T1 WI分别与T2 WI及平扫T1 WI对照 ,比较肿瘤定位及范围的显示、肿瘤穿破包膜及精囊腺受侵犯的显示情况。结果 与平扫T1 WI比较 ,T1 WI增强对肿瘤定位及范围的显示、肿瘤穿破包膜及精囊腺受侵犯的显示能力有提高 (P <0 .0 5 ) ,但总体优势不如T2 WI。结论 Gd DTPA磁共振增强对观察某些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定位及范围、肿瘤穿破包膜及精囊腺受侵犯的情况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顺磁对比剂在低场MRI中的诊断价值(附40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低场MRI顺磁对比剂用量 ,给药速度及成像时间等。方法  40 6例全身各部位病变患者以 0 .1~ 0 .15mmol kg之剂量 ,于 60s内注完行Gd -DTPA增强扫描 ,观察其增强效果。结果  40 6例中病灶强化 3 3 7例 (83 % ) ,9例平扫未见病变显示了强化 ,19例增加了病灶显示数目 ,5例于延迟强化扫描发现新病灶。结论 以上述剂量及注射速度临床应用安全 ,副作用小 ,显影效果好 ,尤其对病变涉及血脑屏障 (BBB)结构显示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Dd—DTPA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MRI造影剂,以具安全、实用,得到广大影像工作者的认同,并予大量报道。但却缺少在高海拔地区使用的报道。我院地处西藏高原.海拔3658米。自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间,共使用Dd-DTPA进行MRI增强检查75例,现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进BSA-(Gd-DTPA)_n制备及纯化方法,探讨其作为磁共振造影剂前体的优势及应用前景.方法:BSA与二乙烯三胺五乙酸环酐反应生成BSA-(DTPA)_n,并与GdCb螯合生成BSA-(Gd-DTPA)_n.紫外光谱法鉴定其结构,并定量测定其中DTPA对BSA的偶联率.测定配合物体外弛豫时间T_1、T_2,分析其弛豫性能R1、R2.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评价药物安全性.大鼠磁共振增强扫描评价其活体内代谢及分布情况.结果:本研究制得的BSA-(Gd-DTPA)n配合物中n=26.体外弛豫性能RI约为7.00×10~(-3) L·mmol~(-1)·ms~(-1).比小分子Gd-DTPA的弛豫性能(3.52×10~(-3) L·mmol~(-1)·ms~(-1))提高近1倍.大鼠磁共振增强扫描显示BSA-(Gd-DTPA)-n和白蛋白一样具有长循环特性.结论:本实验改进方法可制备出磁共振造影剂前体BSA-(Gd-DTPA)_n,该配合物具备长循环特性,且具有多个可供修饰的氨基,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磁共振造影剂前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胰岛细胞瘤的MRI表现,着重探讨3D Gd-DTPA动态增强MRI的应用。材料和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29~79岁,平均53.4±19.0岁。回顾性分析胰岛细胞瘤的MRI表现,比较MRI T_1加权(in phase)、GRE脂肪抑制T_1加权、T_2加权和Gd-DTPA GRE 3D动态增强四个序列对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13例中,12例(92.3%)在MRI上共发现14个病灶,其中2例有两个病灶。病灶分布:胰头21.4%,胰体28.6%,胰尾50.0%。病灶最大径1.0~4.3cm,平均2.6±1.1cm。14个病灶中,在T-1加权同相位图像上,71.4%的病灶为低信号,28.6%为等信号;在脂肪抑制T_1加权,78.6%的病灶为低信号,21.4%为等信号;在T_2WI上,71.4%的病灶为高信号,28.6%为等信号;在Gd-DTPA增强后动脉期,71.4%的病灶明显强化,14.3%的病灶中等强化,14.3%为轻微强化。57.1%的病灶表现为均匀强化,28.6%为不均匀强化,14.3%为环状强化。四个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数胰岛细胞瘤T_1WI上表现为低信号、T_2WI表现为高信号、Gd-DTPA增强MRI动脉期明显强化。3D增强MRI对病灶的显示与T_1WI和T_2WI相似,但3D增强MRI可显示病灶的血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肿瘤样脑炎的MRI表现和Gd-DTPA增强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报告9例肿瘤样脑炎的MRI所见,并与18例脑星形细胞瘤的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瘤样脑炎的非增强磁共振成像(NC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缺乏特征性,其CEMRI表现为(1)斑片状高信号,大小不一,强弱不一,散在分布。(2)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增强,(3)脑膜线状增强。(4)血管壁套状增强。脑星形细胞瘤的典型MRI表现为结节状增强或为伴有中心坏死的不规则花环状增强。结论:CEMRI能反映肿瘤样脑炎的炎性渗出、肉芽肿形成、硬膜充血和血管周围炎的病理特点,对肿瘤样脑炎和脑星形细胞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梯度回波(GRE)的快速场回波(FFE)技术,对20例肝肿块进行Gd-DTPA动态增强,旨在探明不同肿块的增强规律,提高肝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过其他影像学检查未确诊的20例肝肿块,作常规自旋回波(SE)平扫后作Gd-DTPAFFE序列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分别测量病灶信号强度(SIlesion),灶周正常肝脏信号强度(SIlivsr),背景噪声信号强度和标准差(SInoisec±s),计算不同病变不同时相的肝-病灶对比噪声比(C/N),描出不同肿块(本文只评价其中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肿块,包括肝细胞癌10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的时间-病灶C/N曲线。结果:HCC与FNH两者曲线较接近(包括强化峰值和升降坡度),但在增强早期,HCC的C/N值高于FNH,3分钟以后二者强化值均下降,且FNH的C/N值大于0,HCC的C/N值小于0,此差异可持续15~20分钟。结论:不同的肝肿块,动态增强后的时间-C/N曲线不同,对HCC及FNH而言,增强早期(1分钟以内)及3分钟以后曲线差异较大,最有助于鉴别诊断。动态增强MR成像可作为肝脏常规SE序列成像的一种有效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d-DTPA增强MRI在心绞痛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例心绞痛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其中16例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1例作SPECT检查。结果:增强MRI上,18例(82%)可见局部异常强化信号,其部位与临床ECG吻合,与CA、SPECT所示心肌缺血部位一致。在MRI上的异常强化信号与冠状动脉狭窄、SPECT显示灌注缺损密切有关。结论:Gd-DTPAMRI为心绞痛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心脏心肌在Gd-DTPA动态MRI上的信号表现及动态变化规律。材料和方法:12例正常心脏于0.35~0.38TMRI机上作Gd-DTPA增强前后MRI检查,增强后为动态观察。结果:左心室前壁、侧壁、下壁以及室间隔的信号强度在增强前其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增强后及其动态观察中,各时间段内各部心肌信号率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正常心肌增强后呈均匀一致强化,最大强化是在增强后5分钟内,随增强时间延长而递减。结论:正常心肌在Gd-DTPAMRI增强前后的信号均匀一致,局部心肌信号增高或减低应视为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7.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分析单纯疱疹病毒性(HSV)脑炎的MR成像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10例(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39.5岁)经脑脊液PCR证实的HSV脑炎患者,采用高磁场(1.0T)磁共振扫描仪,以自旋回波序列行横断/冠状面T1加权、质子加权、T2加权成像和注造影剂后T1加权成像。结果:10例中,8例MR像存在异常信号(广泛、多发、双侧者6例,局灶改变2例)。T1加权像呈均质低信号5例,该5例在T2加权像呈均质高信号,提示病理上病灶区坏死,伴周围水肿;3例T1加权像呈片状低信号内伴脑回状高信号,T2加权像呈不均质信号,病理上代表出血;增强后T1加权像呈脑回状强化3例,1例呈结节状改变。结论:以颞叶、岛叶、额底分布为主(尤其为扣带回受累)的多发病灶、伴脑回状出血和强化是HSV脑炎的特征性MR成像表现。不典型表现须与脑瘤、脑梗塞和其它类型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Gd-DTPA增强前后MRI上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心肌梗塞区的心肌信号变化规律的总结,期望对心肌梗塞作出定性定量的诊断。材料和方法:32例不同时期心肌梗塞及12例正常心脏做了Gd-DTPA增强前后MRI扫描,增强后为动态观察。结果:10例急性心肌梗塞和10例亚急性心肌梗塞均见到心肌的异常强化信号:12例慢性心肌梗塞中仅4例(33%)见到异常强化信号。正常心肌为均匀一致的轻度信号增强。不同时期的心肌梗塞异常信号范围不同,信号率的动态变化规律也不同。结论:Gd-DTPA增强MRI及动态观察可以显示心肌梗塞的部位、范围及为心肌梗塞的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