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是盲探式操作 ,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主诉 ,故临床上常有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我院自 1999年 10月以来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和 Stimuplex针行6 6例臂丛神经阻滞的正确定位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 6例 ,男 48例 ,女 18例 ;年龄 3~ 6 5岁。 ASA ~ 级 ,均行上肢或肩部手术 ,其中合并脑外伤 4例。1.2 麻醉方法 :病例主要由实习医生或进修医生在高年住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采用肌间沟法或腋路法 ,肌间沟法以锁骨中点上 3cm为穿刺点 ,腋路法以腋动脉最强搏动点定位…  相似文献   

3.
小儿在进行上肢手术行臂丛阻滞时,由于年龄小不能配合,神经异感不易准确找出。我院在小儿进行上肢手术应用臂丛阻滞之前,首先给予基础麻醉,之后使用神经刺激器于肌间沟穿刺寻找臂丛神经干,准确率高,麻醉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连续垂直锁骨下臂丛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连续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急诊ASA Ⅰ~Ⅱ级单指断指再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B组为单次常规臂丛阻滞.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术后0.5、2、8、12、24、48 h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前期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A组VAS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器的引导下,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留置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镇痛,利于再植术后镇痛管理及再植的成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自制一根用于将直型静脉留置针金属针芯尾部与神经刺激器负极连接的导线。选择60例臂丛神经阻麻醉下行上肢或锁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留置针组和神经刺激器专用针组,每组30例,均采用肌间沟人路穿刺。记录定位时间、麻醉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定位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用于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前臂和手部手术很常用的麻醉方法。传统的定位方法以人体的解剖标志、穿刺针触及神经时引发的异感来寻找神经,故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神经、血管引起并发症。近年来由于神经刺激器和超声引导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周围神经刺激器(PNS)可辅助定位目标神经,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腋路臂丛神经的结构和周围相应的组织,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更精确地定位目标神经,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本文从定位技术的发展,探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严俨  温佐强 《安徽医药》2012,16(1):86-88
目的观察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法在锁骨及肩关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ASA I~Ⅱ级需行一侧锁骨或肩关节处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经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组(A组)和传统高位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切皮(T1)、骨性操作(T2)和缝皮(T3)4个时间点的无创血压(BP)、心率(HR)和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A组T1、T2、T3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B组T2时间点血压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肌间沟一点三向阻滞法,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临床观察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4例ASA Ⅰ-Ⅱ级锁骨骨折患者,女28例,男36例;年龄18~56岁;体重48~73.4kg.分为两组,麻醉方式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和颈丛麻醉.结果 颈臂丛联合组麻醉阻滞效果最好,其优良率达100%,高于颈丛阻滞组(81.26 %) (P<0.05).而2组不良反应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颈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阐述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在临床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08例分两组,S组采用肌间沟和腋路两点入路进行阻滞,D组采用单一入路阻滞,或肌间沟、或腋路、或锁骨上,选择哪一种入路根据伤情来定。两种方法注入相同浓度的药物。结果S组与D组中的各组比较,各分支神经阻滞完善所需要的时间均缩短P〈0.05,完善率普遍增高P〈0.05,并发症未见增加。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两点入路双重阻滞法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邓才林  黄安祥 《江西医药》2013,(11):1074-1075
目的探讨改良肌问沟臂丛神经阻滞法的可行性。方法肩锁部及上肢手术120例随机均分为A和B两组。A组采用改良肌问沟臂丛阻滞法,B组为常规的肌间沟臂丛阻滞法。结果A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的阻滞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1)。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B组(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改良法起效快,阻滞效果完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定位法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10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综合定位法定位,Ⅱ组采用传统定位法定位。局麻药均为耐乐品75mg+2%利多卡因20mL。结果Ⅰ组神经阻滞完全48例,阻滞不全2例。Ⅱ组神经阻滞完全29例,阻滞不全21例。综合定位法定位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定位法定位组(P<0.05)。结论应用综合定位法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比传统定位准确,阻滞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18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9例,分别使用不同的神经定位阻滞方法(Ⅰ组为传统的解剖定位法,Ⅱ组为超声引导定位法),两组均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均使用0.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氯普鲁卡因合剂。比较两组神经阻滞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局麻药的用量。结果Ⅱ组的麻醉效果较好,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局麻药用量较少且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减少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手术中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取10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臂丛神经阻滞以及颈臂丛联合阻滞,观察2组阻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分别为100%、86%(P<0.05),实施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明显高于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出现了3例喉返神经阻滞,对照组出现了4例喉返神经阻滞,2组不良反应对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临床阻滞效果优于颈丛神经阻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徐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420-421
断指再植手术往往手术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持续、可靠、有效的麻醉方法和良好的术后止痛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选择3种不同入路,比较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均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麻醉效果优52例(86.7%),良6例(10.0%),差2例(3.3%),麻醉效果优良率96.7%。结论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法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种适合婴幼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将随机选择的100例行上肢手术的婴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A组)先用异丙酚行基础麻醉,然后用0.25%布比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术中持续微量泵注异丙酚维持基础麻醉;对照组(B组)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行全凭静脉麻醉.结果 两种方法均有效,A组生命体征的波动明显小于B组(P<0.01),A组异丙酚用量小于B组(P<0.01),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结论 基础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适合婴幼儿上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邓志杰  郭志华 《中国药师》2017,(6):1078-1080
摘 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上肢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n=40,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和神经刺激器组(n=40,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麻醉效果,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超声引导组阻滞完全率为97.5%,显著高于神经刺激器组的65.0%;阻滞不全率则显著低于神经刺激器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5.0%,也显著高于神经刺激器组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麻醉完成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长于神经刺激器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神经刺激器组(P <0.05)。结论:超声引导较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效果优于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