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卫民  何玉娟 《现代保健》2011,(22):134-135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方法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改善和硝酸盐类应用量.结果 治疗组不稳定心绞痛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下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提高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发病急、变化块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若不及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极易导致病情恶化,最终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患者生命。大量研究已证实,造成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个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与不稳定脂质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有关。本文应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过程中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0年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血塞通注射液5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1次/d,同时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首剂300mg,次日改为75mg/次,1次/d,口服。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控制、缓解心绞痛发作(P〈0.005)、改善临床症状(P〈0.01)及心电图变化方面(P〈0.002)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与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控制、缓解心绞痛发作,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满意,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潘纯凯 《现代保健》2012,(30):97-9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者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异山梨酯,观察组加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14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变化及12导联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优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34例),氯吡格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连续应用15d。结果15d后氯吡格雷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5.5%比79.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肌肉酸痛等副作用。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近期(15d)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重症,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性猝死。近年来我院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曲美他嗪治疗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各危险分层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u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用药4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有效控制心绞痛,明显改善症状,心绞痛发作频度及持续时间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在UA各危险分层组中的疗效肯定且安全,并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2004年2月~2006年11月,我院应用氯吡格雷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0例,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蒙根 《现代保健》2009,(21):64-6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7例,主要应用硝酸甘油及心律平,观察心电变化。治疗组48例,主要应用硝酸甘油、心律平,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两组心电变化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48例,显效25例,有效15例,无效8例,显效率52.1%,总有效率83.3%。对照组47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显效率44.7%,总有效率78.7%。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应用硝酸甘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和田维吾尔老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维吾尔族老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在常规心绞痛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步长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心绞痛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73.34%,两种治疗方案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组合与纤维蛋白原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心绞痛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丹红注射液中药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患者,具有较明显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50例,给予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后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买泓 《现代保健》2013,(24):11-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合贝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周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梗死、死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期间,观察组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合贝爽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生,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nstaleangina,UA)的意义,为临床治疗UA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的90例老年U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给予硝酸盐、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斯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UA患者疗效、主要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疗效,降低其MACE发生率。该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殷淑娟 《现代保健》2010,(32):35-3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工程》2015,(5):588-589
目的分析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1例给予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51例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疗效,并记录两组对象用药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与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98%(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至(1.16±1.06)次/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时间降低至(3.85±1.16)min,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硝酸甘油用量减少至(0.68±0.13)片/d,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心可舒联合氯吡格雷方案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细胞缺血状态,延长患者的心肌舒张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实验组则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从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氯吡格雷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疼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组54例,对照组(阿斯匹林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间隔时间、ECG变化情况、硝酸甘油及镇痛剂使用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吡格雷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蓬勃发展,介入技术不断进步和提高,但同时药物治疗也是不可或缺的。众所周知,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前需常规口服氯吡格雷300mg/600mg,一般很少考虑术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对药物相互作用的担忧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忽视了它的调脂外作用。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从临床角度对比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介入术前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和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术后心肌损伤及临床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硝苯地平与阿司匹林联合硝苯地平应用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氯吡格雷联合硝苯地平及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合硝苯地平对急性变异型心绞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我们将出现症状后24h内就诊的84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硝苯地平10mg每日三次的基础上接受氯吡格雷(42例,首剂300mg,随后75mg,每日1次),安慰剂(42例)治疗持续9~12个月。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1个月后42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0.95%,无效者8例,无效率19.05%。安慰剂组42例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69.05%,无效者13例,无效率30.95%。随访观察12个月,主要终点为综合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氯吡格雷组9.52%,安慰剂组13.10%。氯吡格雷组发生出血的患者略多于安慰剂组(2.7%vs2.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结论氯吡格雷新型抗血小板药物和阿司匹林及硝苯地平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变异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加硝苯地平的效果,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