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本院2016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抽取80例,按治疗方式分对照组(40例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和研究组(40例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食管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蠕动性收缩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低于对照组,肌静息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7.50%,但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其疗效比奥美拉唑所获疗效更良好,患者症状、食管动力学指标等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A组)和奥美拉唑对照组(O组);A组口服埃索关拉唑10mg,2次/d,1周后改为10mg,1次/d,共5周;O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1周后改为20mg,1次/d,共5周。结果A组第1日症状缓解率为(26/40)65%,O组为(8/24)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总有效率95%,O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复查,A组食管炎愈合率80%,有效率97.5%;O组食管炎愈合率75%,有效率91.7%:两组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埃索关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更广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埃索美拉唑治疗组(A组)和奥美拉唑对照组(O组);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10mg,2次/d,1周后改为10mg,1次/d,共5周;O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2次/d,1周后改为20mg,1次/d,共5周。结果A组第1日症状缓解率为(26/40)65%,O组为(8/24)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总有效率95%,O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复查,A组食管炎愈合率80%,有效率97.5%;O组食管炎愈合率75%,有效率91.7%;两组内镜下食管炎愈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更广泛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经胃镜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应用埃索美拉唑40mg,1次/d;对照组42例,应用奥美拉唑40mg,1次/d,疗程均为4周。主要观察临床疗效、主要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内镜积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周末和4周末显效率分别为,治疗组59.5%、83.3%;对照组31.0%、5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8.02,P<0.01)。2组主要症状平均消失时间及内镜积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3.46,P<0.01)。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与对照组的7.1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埃索米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米拉唑40mg/次口服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埃索米拉唑40mg/次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埃索米拉唑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高,P〈O.05,差异显著;试验组患者在埃索米拉唑治疗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显著小于对照组,P〈O.05,差异显著。结论:索米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良好,优越性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方法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4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雷贝拉唑组与埃索美拉唑组,每组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成本-效果。结果雷贝拉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埃索美拉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的C/E为33.5,ΔC/ΔE为60.0;埃索美拉唑组的C/E为27.9,ΔC/ΔE为10.6,埃索美拉唑组的成本-效果优势明显。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较佳,药物经济学优势更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接收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以及对照B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单用埃索美拉唑与单用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三组基本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一周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82.5%,对照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患者治疗一周后疼痛情况改善更明显;观察组整体效果更显著(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9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及两药联合治疗,观察疗效与用药反应。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安全性均较好,且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优于单独用药,此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9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消失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埃索关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现代医院》2016,(11):1591-1593
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联合荆花胃康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医院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荆花胃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内镜改善情况、临床症状评分及总体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体有效率、内镜改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埃索美拉唑联合荆花胃康胶囊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14.
邹大会 《药物与人》2014,(12):132-133
目的:探究了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两者进行了对比,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7 月间收治的4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埃索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美拉唑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HP根除率,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8(23/2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18/24),说明埃索美拉唑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奥美拉唑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HP的根除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使用埃索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效果优于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治愈率更高,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胃溃疡属于消化道常见疾病,发病机理是多种因素导致损伤胃粘膜,逐渐形成溃疡,同时周围粘膜呈现放射状,胃溃疡在二十岁至五十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群中比较高发[1],通常慢性发作,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上腹部剧痛、胀痛、灼痛以及钝痛是胃溃疡的主要临床症状,对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需尽早接受有效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的同时可预防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胃溃疡患者,使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两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各项临床症状(嗳气、反酸、腹胀、腹痛)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相比于奥美拉唑,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兼具安全性,因此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对比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接诊的胃溃疡患者共74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行埃索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 366,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 046,P 0. 05。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效果比奥美拉唑治疗更为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疼痛感,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陈颖 《中国保健营养》2010,19(4):186-18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组织粘膜损伤,临床上常出现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据报道,在美国有44%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烧心症状,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老龄化,近年来RE国内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RE是上消化道动力性疾病,抑酸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埃索美拉座与奥美拉座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对比,以期为今后更好地治疗胃溃疡提供一定借鉴.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I00例患有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埃索美拉哇组和奥美拉座组,各60倒,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经治疗后,埃索美拉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8.33%高于奥美拉哇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埃索美拉哇组不良反应症发生率以1.67% (I/60)低于奥美拉哇组5% (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对100例胃溃疡患者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现,埃索美拉座是当前治疗胃溃疡疾病的最佳治疗药物,该药物不仅具备安全性,还具备显著的治疗疗效,在临床治疗上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短期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80例经内镜证实的反流性食警多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雷贝拉唑10 mg/d与奥美拉唑20 mg/d,其中H.pylori阳性者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同时加肜克拉霉素250 mg、阿莫西林1.0 g或甲硝唑400 mg,7 d一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8疗程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不良反应,经内镜观察食管炎愈合程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8周后雷贝拉唑组食管炎愈合率按方案(PP)(中)意阳治疗(ITT)分析分别为92.11%、87.50%.奥美拉唑组食管炎愈合率按PP和ITT分析分辨为72.97%、6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贝拉唑组烧心症状比奥美拉唑组明显改善(P<0.05).H.Pylori阳性和阴性患者的RE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已治愈和H.Pytori仍阳性患者的RE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与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相比,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愈合率高,更能有效改善症状.H.Pylori感染不影响两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