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炎院士在"为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开展读经典做临床的读书活动"开篇语中提出"读经典,做临床",一语中的,指明了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践行"读经典,做临床"呢?邢玉瑞教授认为,之所以要读经典,无非是通过读经典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中医思维方法作为中医理论体系与临床活动的内在核心,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建构、演变以及临床诊疗活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这也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内在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的中医教育存在"与真实临床关系不密切"的短板,以"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作为中医培养的基线,利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优质临床资源,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医传承本科教育模式,学生借助"名医"的视野,在"传承人"的引导下,与真实临床近距离、深度、广泛地接触与学习,实现中医临床能力的提升,进而形成中医临床教育的新生态。  相似文献   

3.
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培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而提出的学习原则和方法,通过跟随国医大师学习体会,结合读经典,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但名师资源有限,如何更好地使中医药学服务于临床,笔者从中药药理学和中医经典整体观各自特点及统一性进行了阐述,认为立足于中药药理和整体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能够更有利于中医药学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读经典做临床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中的科学内涵及必要性。方法:运用中医思维从“道”的层面进行阐述。结论:认为读经典做临床,重点体现在理法方药上。读经典在于“悟”道,而做临床在于“仿”道。读经典做临床是中医成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培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而提出的学习原则和方法,通过跟随国医大师学习体会,结合读经典和做临床,通过"治未病"、"运脾胃调升降"以及"方证相对"三方面,对路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读经典,做临床"是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宗旨.读经典就是深入细致地精心学习,做临床就是运用经典.只有读好经典,很好地运用经典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才能继承中医,发展中医.我在此次学习中有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师承教育的发展是培养中医卓越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教育方法,在中医传承发展与教育教学及临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我国健康中国建设与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及"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改革中医教育体制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多方位、立体化构筑中医卓越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重素质、厚文化、重传承、熟经典、重实践、多临床、重创新"的新型卓越中医药人才,推动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深入把握中医经典教育,探索建立既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又体现中医经典教育特色新模式,是中医药院校责无旁贷的责任。本文通过构建中医经典创新课程模式、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及传统师承教育模式,积极探索中医经典传承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构建有利于中医经典传承,有利于培养中医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比分析了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与普通中医班学生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实践技能考试成绩,提出特色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主干课程。"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现代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亦是诸多中医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重视经典教学,突出中医特色,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大势所趋。伤寒论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和动手能力上,具有较好的效果。现将笔者在伤寒论案例教学课程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的教学情况与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11.
以肿瘤专业导师团队为例,对现代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实践与思考。基于目前中医高层次临床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潜移默化的医德教育、持之以恒的经典积累、倾囊相授的经验传承、汇通中西的科研实践、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的五位一体培养方案。这一方案是对中医家传-师承-院校教育模式的充分实践,中医研究生培养应走道术结合之路,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适应时代发展,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解读中医。  相似文献   

12.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教协同深化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是培养中医思维的最佳教材与创新能力的不竭源泉。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中要不断提高医生的中医自信,重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临床辨证思维及诊疗思路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然而,以往研究发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中过分强调西医知识的学习,医生思维模式“西化”倾向明显,中医经典理论知识薄弱,诊疗过程无中医临证思维模式。此外,由于名医名师影响力较大,门诊量众多,学员很难从跟师过程中体悟到名师的临床思维和诊疗思路。通过实施小型私人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实现线上学习平台教学与线下传统面授教学相融合,形成中医临床思维混合教学模式。其以多种方式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式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培养高质量的中医临床人才提供可能,从而达到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痉病方证与临床——《金匮要略》方证与临床系列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金匮要略》乃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既为中医杂病临床之第一方书,亦为现代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之必修课程。其临床效用,灵验确凿;其传承创新,势所必然。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何任老先生,穷六十余年教学、研究、临床之力,精究其文,深悟其义,妙用其方,卓有成效,被誉为“《金匮》研究之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中医药传承模式、对策及作用的跨领域研究,传承与教育的关系及应用,传承的困境、途径、方法,传承与创新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来自计算机、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交叉学科研究及应用在发展与传承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支持;特色中医传承人才综合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学者对传承与创新理解各异,树立正确中医科学观是传承的难点和关键,"中医理论的科学观念与学生所习惯的现代科学观念不一致造成了学生学习上困难性";"原创性和产业性是中医创新的根基和动力";创新困境源于对中医原创发掘研究的缺乏,并将产业化从实际应用层面提升到"产业化的现实意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创新的高度和前途"层面;"创新的源泉在于中医基础理论",提出重视青少年教育对发扬中医药的重要性。未对中医政策和法规及中医规范化进行大范围研究,未来期待更具实操性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珍玉教授一生钻研经典,学以致用,深研中医理论,坚持临床实践,传承中医精粹,引领中医创新。通过梳理张老学习经典、应用经典的案例,总结张老的创新理论及临床诊疗的学术思想:既要传承经典,亦要守正创新。张老在理论上创新性提出"血到之处气必到,气到之处血未必到""经络是生理现象而非客观实体"等观点;在临床上重视脾胃的作用,创立"齐鲁补土派",治疗杂病重视从肝论治,主张治咳之要在宣降、消渴从肾论治等。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临床各科奠定了基础,通过读《黄帝内经》来学习前人的经验与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可达到启迪中医思维智慧、提高中医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学术发展的目的。因此认为,做临床需要读《黄帝内经》,并提出读《黄帝内经》在于读其中所蕴含的医术与医德之道,要带着问题与思考读,要学以致用,将经典理论运用到临床诊疗实际中去。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中医药报》2020年10月16日讯:10月10日上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第六期中医药经典理论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勇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于2003年启动实施,通过全国统考,选拔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高临床水平、很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员作为培养对象,采用"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点培养。该项目已顺利开展四批,累计培养了1 337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公共卫生条件下,人民对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的需求日渐增长,就中医综合医疗服务水平而言,仍存在中医疗法在综合医院体系中处于次要治疗手段、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不足、基层中医药诊疗占比不足、优质中医药服务可及性较低、下沉社区困难大、医患共建疗效评价体系发展不完备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对自古以来中医药诊疗模式进行整理与归纳,从中医诊疗特点与人民健康需求出发,提出建设家庭中医模式、推动中医经典病房建设、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的评价方式三点思考,以期通过分级诊疗+大数据分析的中医诊疗模式,不断提高中医临床服务能力,在传承和开拓中更好地促进中医药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刘启泉教授为首届全国名中医,河北省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专家,刘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载,始终坚持"读经典,做临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擅治疗脾胃疾病。刘教授在长期临证治疗脾胃病时,发现情志对病情的影响十分明显。不少患者常伴有睡眠不安,五心烦乱,精神异常,甚至悲忧善哭之症,且病情每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情志病是中医学特有的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传承-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思路,探索与构建了以中医经典理论和知识传承为核心,以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讲义、温病学等中医临床经典必修课程为主,经典临床运用类选修课为辅,专题讲座为补充的中医临床经典课程教学体系,强调前期讲座引导,中期加强实践、丰富教学内涵,后期对学习进行追踪有机结合,在教学安排上,从诵读到领悟、从典籍到临证、从认知到思辨、从医理到临床,将中医经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并贯穿5年人才培养始终。并在运行与实践中,对本教学体系进行评价,认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一步拟就已执行教学方法进行科学评估,并在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