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总结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体会。方法选择2016-11-2018-06间收治的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评分(Wexn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和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均有确切效果,但后者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并提高肛门功能的保护性。  相似文献   

2.
"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95%和90%,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与切开挂线术(incision-threaddrawing procedure)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经LIFT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LIFT组)和44例经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组)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 LIFT组治愈率87.2%,切开挂线组治愈率93.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IFT组术中出血、术后创面大小、术后换药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优于切开挂线组(P0.05)。结论 LIFT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形肛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形肛瘘患者50例.对照组为同期切开挂线术治疗患者42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出血情况、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瘢痕大小、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渗血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皆缩短;肛门瘢痕小;肛门畸形发生率低;肛门部分失禁发生率低;术后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切开挂线术治疗马蹄形肛瘘较切开挂线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306例,治疗组)与传统切开挂线术(304例,对照组)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创面愈合快,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将5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术,对照组(24例)采用切开缝合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但试验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水肿、控便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指标总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肯定,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水肿轻,患者控便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术后疼痛、肛门功能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的疗效。方法经括约肌肛瘘病人124例,将124例病人分成两组,试验组60例,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64例,行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的肛门失禁评分、肛门功能、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肛门失禁总分为(8.68±1.65)分,试验组为(7.03±1.46)分;对照组肛门功能总分(6.71±0.93)分,试验组为(8.04±1.11)分;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为(6.22±1.24)分,试验组为(3.52±1.06)分,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5.31±1.32)天,试验组为(5.78±1.43)天;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1%,试验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能够缓解经括约肌肛瘘病人术后疼痛,促进其肛门功能的提高,且临床疗效与切开挂线术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虚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在高位肛瘘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行挂线术治疗的46例高位肛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4例采用虚挂线法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创面愈合快,术后肛门漏气漏液、肛门畸形等发生率低。随访1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安全易行,并发症少,疼痛轻,患者痛苦小,创面愈合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分段双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6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分段双重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以术后2d、术后7d、术后14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的临床症状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渗出等症状的程度,缩短手术创面愈合时间;远期随访(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在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分段舣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可靠,能有效减轻术后症状,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短,瘢痕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手术方式与肛瘘切开挂线术对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8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试验组选择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周的疼痛情况,治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30.75±9.85分钟,对照组为32.12±9.88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75,P=0.6716)。术后7天,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平均1.28±0.12,对照组为3.4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750,P=0.00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9,P=0.9396)。试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69,P=0.0000),且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控便能力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855,P=0.0000)。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高位单纯性肛瘘临床治疗有效,而且可以缩短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肛门疼痛,且对肛门功能较小,治疗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种术式对比研究,探索截断切开挂线加隧道引流术在治疗高位肛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将24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别采用截断切开挂线加隧道引流术(试验组120例)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对照组120例)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术前术后的最大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疼痛明显减轻(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最大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截断切开挂线加隧道引流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高位肛瘘,防止肛瘘复发,很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并且可以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虚挂线法与传统切开挂线法在高位肛瘘术中的应用效果,回顾行挂线术治疗的46例高位肛瘘患者资料,其中24例采用虚挂线法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创面愈合快,术后肛门漏气漏液、肛门锁眼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1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无肛门失禁等后遗症。结果表明,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安全易行,并发症少,疼痛轻,患者痛苦小,创面愈合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肛门功能保护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将高位肛瘘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分别以实挂线法和虚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肛管静息压及最大收缩压的变化、术后肛管锁眼畸形、肛门漏气漏液、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肛管锁眼畸形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肛管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方面,治疗组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未见术后肛门漏气漏液,对照组为20例(P〈0.05);两组各有1例复发。结果表明,高位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在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疼痛方面优于传统的实挂线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的复发率等情况。结果所有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经手术,均全部治愈,有效率100%,且无感染、大出血等情况出现。但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创面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括约肌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患者进行一年左右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出现肛门狭窄、畸形或者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对照组患者复发3例,经治疗痊愈。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病变部位高而深,主、支管多,内外口不易辨认,解剖学结构较为复杂。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一次成功,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程度轻,创面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术联合肛洗一号熏洗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42例高位肛瘘患者,其中观察组71例采用切开挂线术联合肛洗一号熏洗,对照组71例采用切开挂线术联合聚维酮碘溶液坐浴,比较两组的疗效、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和手术后6个月复发率.结果:此次研究过程中脱落9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挂线联合痔瘘外洗方超声雾化熏洗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挂线联合痔瘘外洗方超声雾化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挂线联合创面清洗治疗,对比2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切高挂半缝合半开放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 :5 0例高位肛瘘分为 2组 ,试验组直肠环以上瘘管挂线 ;直肠环以下瘘管切除 ,肛门外切口间断全层缝合 ,肛门内切口开放引流。对照组直肠环以上瘘管挂线 ;直肠环以下瘘管切开。结果 :(1)治愈率 :试验组 10 0 % (2 5 / 2 5 ) ,对照组 96 % (2 4 / 2 5 )。 (2 )伤口愈合时间 :试验组 (9.0 4± 1.93) d,对照组 (2 4 .6± 4 .2 2 )d (P <0 .0 1)。 (3)肛管弹性 :试验组术前优 18例、良 6例、差 1例 ;术后优 16例、良 7例、差 2例。对照组术前优 2 0例、良 3例、差 2例 ;术后优 11例、良 9例、差 5例。 (4)肛门平滑度 :试验组术后正常 2 4例 ,对照组术后正常 3例。(5 )伤口水肿 :试验组 2 3例 (92 % ) ,对照组无。 (6 )伤口疼痛 :试验组重度 2 1例、中度 3例、轻度 1例。对照组重度 2例、中度 2 0例、轻度 3例。 (7)伤口感染 :试验组 2例、对照组 1例。结论 :瘘管切除半缝合半开放引流术在保持肛门的功能、外形及缩短治疗时间上优于瘘管切开全开放引流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平行试验的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240例.试验组120例采用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对照组120例采用切开挂线术,就2组的安全性指标和有效性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临床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伤口愈合后瘢痕面积明显短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肛管直肠压力及直肠容量感觉功能降低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直肠肛管反射功能及内口、主管和支管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肛门失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对肛门直肠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具有治愈率高、伤门愈合时间短、瘢痕面积小、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作为肛瘘手术的新规范化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期多侧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同期多侧挂线术。对照组40例,采用单侧分期挂线术。术后均随访0.5~4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过程中,治疗组无复发、肛门失禁、肛门移位等后遗症。肛门功能正常。结论:同期多侧挂线术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合理、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内悬吊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疗效。方法:将70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行腔内悬吊挂线法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和肛门功能等。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肛门功能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腔内悬吊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疗效确切,患者术后痛苦小,对肛门功能影响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