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术后疼痛、肛门功能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的疗效。方法经括约肌肛瘘病人124例,将124例病人分成两组,试验组60例,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对照组64例,行切开挂线术。比较两组的肛门失禁评分、肛门功能、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肛门失禁总分为(8.68±1.65)分,试验组为(7.03±1.46)分;对照组肛门功能总分(6.71±0.93)分,试验组为(8.04±1.11)分;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为(6.22±1.24)分,试验组为(3.52±1.06)分,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5.31±1.32)天,试验组为(5.78±1.43)天;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1%,试验组为8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能够缓解经括约肌肛瘘病人术后疼痛,促进其肛门功能的提高,且临床疗效与切开挂线术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 TROPIS 改良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2 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TROPIS 改良挂线法治疗,n=36)和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n=36),比较两组的疼痛指数、创面面积(术后当天、术后 14 d、术后 1 个月)、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大便失禁 Wexner 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60(50,79)]d,短于对照组的[110(96, 129)]d;治疗组住院费用为(11 134.53±3 394.88)元,少于对照组的(14 225.92±6 535.61)元;治疗组使用镇痛泵组的疼痛指数为[1.0(0.0, 1.0)]分,低于对照组的[2.0(1.0,2.0)]分;治疗组术后当天、术后 14 d、术后 1 个月的创面面积分别为(10.58±5.62)cm2、(6.59±4.24)cm2、(3.5...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体会。方法选择2016-11-2018-06间收治的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评分(Wexn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和低位挂线高位扩创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均有确切效果,但后者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并提高肛门功能的保护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与切开挂线术(incision-threaddrawing procedure)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经LIFT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LIFT组)和44例经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切开挂线组)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结果 LIFT组治愈率87.2%,切开挂线组治愈率93.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LIFT组术中出血、术后创面大小、术后换药疼痛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Wexner肛门失禁评分均优于切开挂线组(P0.05)。结论 LIFT手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可以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手术方式与肛瘘切开挂线术对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从2011年3月至2012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8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试验组选择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肛周的疼痛情况,治愈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功能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30.75±9.85分钟,对照组为32.12±9.88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75,P=0.6716)。术后7天,试验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平均1.28±0.12,对照组为3.45±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750,P=0.0000)。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9,P=0.9396)。试验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769,P=0.0000),且试验组患者的肛门控便能力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5855,P=0.0000)。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高位单纯性肛瘘临床治疗有效,而且可以缩短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肛门疼痛,且对肛门功能较小,治疗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及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拟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并给予高锰酸钾混合温开水熏洗,早晚各换药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干预,两组均完成14 d干预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证候积分、术后创面愈合率、复发率、排便情况、肛门功能William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4 d瘙痒(0.67±0.12)分、发热(0.75±0.19)分、肿痛(0.71±0.15)分、畏寒(0.70±0.16)分及流脓评分(0.78±0.21)分均低于对照组瘙痒(1.42±0.24)分、发热(1.40±0.23)分、肿痛(1.84±0.31)分、畏寒(1.76±0.29)分及流脓评分(1.56±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2、7.413、7.132、8.091、6.436,P=0.01);观察组手术后创面愈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3,P=0.032);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P=0.015);观察组手术后14 d排便次数(0.74±0.11)分、排便困难(0.85±0.13)分、排便不尽(0.71±0.10)分及肛门功能Williams评分(0.78±0.14)分低于对照组排便次数(1.69±0.21)分、排便困难(1.52±0.21)分、排便不尽(1.69±0.21)分及肛门功能Williams评分(1.72±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5、6.404、 6.526、5.113, P=0.01);SF-36评分(89.34±6.15)分高于对照组(78.96±5.69)分(t=6.012, P=0.01)。结论: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用于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能促进创面愈合,降低证候积分,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能缩短排便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低位实挂线高位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肛肠外科2020年6月—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低位实挂线高位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天及第10天疼痛VAS评分为(2.64±0.64)分和(1.56±0.65)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08±0.90)分和(1.94±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Wexner评分为(3.17±0.85)分和(2.14±0.68)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75±0.84)分和(2.72±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25.78±2.87)d,短于对照组的(33.36±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位实挂线高位虚实结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较好,创面愈合所需时间更短,远期肛门功能保护的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肛门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肛瘘之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高位肛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切开挂线术组)和试验组(括约肌间切开术组),各36例。比较两组手术基本情况、临床疗效、肛门功能、创面面积、局部疼痛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8.22±2.10)d,短于对照组的(14.17±2.83)d;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35.75±11.15)d,短于对照组的(55.69±13.42)d;术后3个月试验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分别为(58.39±6.72)mmHg、(143.72±8.24)mmHg,均高于对照组的(51.25±4.33)mmHg、(126.75±11.49)mmHg;术后3个月试验组Wexner大便失禁评分(0.56±0.61)分,低于对照组的(3.25±0.81)分;在手术当天、术后第7天换药时、术后第14天这3个时间点试验组创面面积分别为(10.70±1.67)cm^2、(8.34±1.18)cm^2、(6.25±1.13)cm^2,均小于对照组的(20.52±1.58)cm^2、(16.26±2.37)cm^2、(13.98±2.24)cm^2;在术后第7 h、术后首次排便时、术后第7天排便时这3个时间点试验组疼痛指数分别为(3.44±0.91)分、(4.17±0.77)分、(2.64±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25±0.73)分、(7.22±1.20)分、(5.28±1.49)分;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低于对照组的53%(均P<0.05)。两组手术在复发率、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相比于切开挂线术,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高位肛瘘具有更好地维护肛门功能、创伤小、康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306例,治疗组)与传统切开挂线术(304例,对照组)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愈率高,创面愈合快,对肛门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将5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7例)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术,对照组(24例)采用切开缝合引流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但试验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术后水肿、控便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各指标总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小切口、多切口引流加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肯定,术后疼痛轻、出血少、水肿轻,患者控便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人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肛门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年12月—2021年1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38例, 女性36例, 年龄26~45岁, 平均年龄(35.20±8.86)岁。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单号、双号进行分组, 其中单号为对照组(n=87), 双号为观察组(n=87)。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治疗, 观察组采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费用、创面愈合时间长度、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情况和治疗效果, 以及术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情况、术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对比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44.30±8.11)min比(42.18±7.25)min, t=-2.44, 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1 184.81±372.68)元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挂线切割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挂线切割治疗高位肛瘘65例(治疗组)。采用切开挂线术(低位切开加高位挂线)治疗高位肛瘘56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3、5天疼痛指数、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移位变形率均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挂线引流加高位挂线切割治疗高位肛瘘与切开挂线术相比较,具有疼痛少、住院时间短、创面愈合时间缩短、肛门移位变形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潜剥虚挂法联合内口袋形缝合术与传统实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高位肛瘘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潜剥虚挂法联合内口袋形缝合术(即瘘管潜行剥离,内口剜除,跨过括约肌的瘘管剥离后予虚挂引流,待瘘道肉芽组织填充后再拆线,内口剜除创面行袋形缝合),对照组采用传统实挂线(即术中实挂线,挂线后每2周紧线,直至挂线部分完全勒断)。术后观察创面愈合、疼痛、肛门功能评分及12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 d、3 d和7 d的VAS评分分别为(1.54±0.85)、(1.14±0.77)和(0.88±0.53),低于对照组的(2.71±1.10)、(2.89±1.21)和(2.23±1.39);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8.10±4.19)d,低于对照组的(35.26±4.88)d;观察组创面愈合后肛门功能Wexner评分为(0.58±0.38),低于对照组的(2.39±1.15);在术后疼痛VAS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及Wexner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潜剥虚挂法联合内口袋形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较传统的实挂线法能更好的保护肛门括约功能,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分段双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将60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分段双重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术,以术后2d、术后7d、术后14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的临床症状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无术后并发症等作为主要观察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渗出等症状的程度,缩短手术创面愈合时间;远期随访(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在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分段舣重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疗效可靠,能有效减轻术后症状,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短,瘢痕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肛瘘切开挂线联合置管冲洗术与切开挂线术对高位复杂性肛瘘(CHAF)的肛门功能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54例CHA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术,观察组行切开挂线联合置管冲洗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分别为19.3±4.5d、12.8±6.7d及2.2±1.3千元,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瘘切开挂线联合置管冲洗术组患者手术后3、6、12个月肛门功能良好率依次为66.7%、74.1%、92.6%,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的48.1%、59.3%、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7.386、5.050、9.074,P〈0.05)。结论切开挂线联合置管冲洗术对CHAF治愈率高,保护了患者的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至2011年12月江西省全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手术58例(治疗组),传统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38例(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患者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Wexner评分分别为(1.80±0.77)和(1.00±0.64),与对照组的(2.50±0.62)和(1.60±0.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治疗高位肛瘘更有效,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的复发率等情况。结果所有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患者经手术,均全部治愈,有效率100%,且无感染、大出血等情况出现。但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创面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括约肌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患者进行一年左右的随访,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出现肛门狭窄、畸形或者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对照组患者复发3例,经治疗痊愈。结论高位复杂性肛瘘病变部位高而深,主、支管多,内外口不易辨认,解剖学结构较为复杂。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一次成功,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程度轻,创面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低切高挂半缝合半开放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方式。方法 :5 0例高位肛瘘分为 2组 ,试验组直肠环以上瘘管挂线 ;直肠环以下瘘管切除 ,肛门外切口间断全层缝合 ,肛门内切口开放引流。对照组直肠环以上瘘管挂线 ;直肠环以下瘘管切开。结果 :(1)治愈率 :试验组 10 0 % (2 5 / 2 5 ) ,对照组 96 % (2 4 / 2 5 )。 (2 )伤口愈合时间 :试验组 (9.0 4± 1.93) d,对照组 (2 4 .6± 4 .2 2 )d (P <0 .0 1)。 (3)肛管弹性 :试验组术前优 18例、良 6例、差 1例 ;术后优 16例、良 7例、差 2例。对照组术前优 2 0例、良 3例、差 2例 ;术后优 11例、良 9例、差 5例。 (4)肛门平滑度 :试验组术后正常 2 4例 ,对照组术后正常 3例。(5 )伤口水肿 :试验组 2 3例 (92 % ) ,对照组无。 (6 )伤口疼痛 :试验组重度 2 1例、中度 3例、轻度 1例。对照组重度 2例、中度 2 0例、轻度 3例。 (7)伤口感染 :试验组 2例、对照组 1例。结论 :瘘管切除半缝合半开放引流术在保持肛门的功能、外形及缩短治疗时间上优于瘘管切开全开放引流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改良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挂线术和传统的切割挂线手术方式,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内口个数、瘘管个数、术前Wexne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改良组时间为(29.24±4.25) d,传统组时间为(28.10±6.22) d,P>0.05。术后第1 d、3 d、7 d疼痛VAS评分改良组为(2.58±0.26)、(2.50±0.10)、(1.12±0.30);传统组为(3.47±0.41)、(2.68±0.22)、(3.12±0.30),改良组患者术后疼痛轻,P<0.05。Wexner评分术后6个月时分别为(0.80±0.20)、(1.18±0.16),改良组优于传统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痊愈,术后改良组复发率高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挂线术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以及肛门功能保护方面较传统组拥有明显的优势,且不增加患者的愈合时...  相似文献   

20.
"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愈率分别为95%和90%,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创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