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肺动脉栓塞疑似患者200例,分别给予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的差异,比较其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发现中心性肺动脉栓塞例数低于DSA,附壁血栓型高于DSA,分别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偏心性和完全性肺动脉栓塞结果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的诊断正确率、阳性率和灵敏度明显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而检查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低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分别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准确性优于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但二者诊断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DSA可用于肺动脉栓塞的高级诊断,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作为疑似患者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联合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表达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确诊的8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液中GDF-15、Fib水平,并行64排螺旋CT检查。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DSA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GDF-15、Fib、64排螺旋CT单一及联合诊断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中GDF-15、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DF-15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78例,Fib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78例,64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79例,平行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98例,系列联合诊断肺动脉栓塞阳性59例。平行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的AUC值均高于各指标单一诊断(P<0.05)。结论:血清GDF-15、Fib表达联合64排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有效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3.
赵连松 《医疗装备》2019,(23):34-3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结果显示,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中,脑血管瘤40例,非脑血管瘤30例。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瘤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有效诊断脑动脉瘤,且属于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洽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2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行64排螺旋CT腹部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轴位结合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技术观察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闭塞或狭窄,因栓子闭塞20例,压迫狭窄3例;23例均有胆管及胆囊周围门-门侧支静脉,19例伴有门-体侧支静脉;肝脏异常灌注14例;胆系改变9例。结论64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门静脉栓塞、狭窄及周围侧支血管,对诊断继发性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联合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疑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均常规行16排螺旋CT和64排螺旋CTA,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A及两者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检出率,并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93例疑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DSA检查确诊62例,确诊率为66.67%;16排螺旋CT检出阳性51例,检查准确度为73.12%;64排螺旋CTA检出阳性54例,检查准确度为80.65%;两者联用检出阳性60例,检查准确度为93.55%;两者联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 16排螺旋CT、64排螺旋CTA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而两者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诊断效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与DSA造影检查,观测两种检查手段的效果差异。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正确率接近DSA造影,且前者造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优于DSA造影,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 spiral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1例,分别予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和MSCTA检查,对比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MSCTA的诊断准确率为91.80%,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质量分级的图像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予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能够有效确保诊断准确率、且可进行重复操作,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64层螺旋CT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进一步拓宽了CT检查手段的应用范围.多数学者认为冠状动脉造影(CTA)技术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结果同样准确,而且价廉无创,CTA正取代DSA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临床疑似肺栓塞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86例临床疑似或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扫描,在高分辨横轴位图像基础上,进行多层面(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对中央、叶、段、段间的肺血管的显示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所有叶肺动咏均优化显示;8支段肺动脉为一般显示;42支段间肺动脉显示一般,15支段间肺动脉显示不清.86例患者中,28例显示明确的肺动脉血栓,其中21例显示存在段间肺动脉血栓,横轴位图像上甚至可以观察到更为细小(5级甚至以下)的肺动脉血栓.[结论]对比剂增强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作为一项诊断或排除疑似PE的工具,安全、简便、可行且经济.  相似文献   

12.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CTA检查,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1例SAH患者其CTA和DSA均未见异常.37例CTA和DSA结果存在异常患者中,CTA发现37个动脉瘤,DSA发现38个(2例多发性动脉瘤),CTA遗漏2个动脉瘤,误诊1个动脉瘤.CTA诊断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91.7%.[结论]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予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6日至2015年12月9日6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观察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组).观察两组病灶诊断情况、观察组图像表现.结果: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100.00%,显然高于对照组的91.67%,P值小于0.05;瘤体大小不一,平均(1.98±0.34)mm,包括粟粒样、柱状、梭形、不规则形及球形等多种形态.结论:脑动脉瘤予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具有准确性高、无创、操作简单等优势,利于疾病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进行诊断时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7例为对象,对选择的对象进行MRI和多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三种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及多层螺旋CT与其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和多层螺旋CT各自的诊断准确率与DSA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但MRI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与DSA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进行诊断时使用MRI和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的诊断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排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者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64排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的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大致相同,但对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三维结构,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可更好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在指导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3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4例患者均实施16排螺旋CT检查,并结合工作站实施后期成像处理,分析16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结果:34例患者均确诊,平扫结果显示呈现不规则斑片状实变密度影、楔形变、磨玻璃样影等。增强扫描能直观显示周围型、中央型、闭塞型、蜂窝状肺动脉栓塞。结论:肺动脉栓塞诊断中采用16排螺旋CT,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麦栩榆 《现代医院》2009,9(4):77-78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病例,行64排螺旋管CT平扫、CT血管造影(CTA)以及三维重建,评估各个图象显示病灶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的CT平扫片均显示病变呈边缘欠清的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结构状强化,伴异常血管影。CTA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畸形的形态特点,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96例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下肺动脉造影或肺通气/灌注扫描确诊的临床资料完整的96例急性肺栓塞(APE)住院患者为对象,进行心电图(ECG)的回顾性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胡征宇 《健康天地》2010,4(1):131-13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结果:34例临床拟诊PE患者中,MSCTA诊断28例。肺动脉栓塞的的部位以左下肺段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分支为主。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破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可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3D-CTA检查,应用表面遮盖、最大密度投影等重建技术,15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得到的影像学资料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4例患者确诊为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38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4例.3D-CTA可以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将3D-CTA与DSA检查测量的瘤体及瘤颈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治疗23例,介入栓塞治疗7例.结论 16排螺旋3D-CTA图像质量高,可作为SAH及可疑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DSA可作为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