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灌注冲洗治疗对骨科感染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90例骨科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B组以复方四黄液外敷,C组为VSD持续负压引流。比较3组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测定经治疗后7、14天创面渗出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抽取静脉血检测治疗后1、7、14 d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创面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 d、14 d,IL-6和TNF-α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 d、14 d WBC、CRP、ESR A组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 d、14 d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可能是通过下调IL-6和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浓度的中药复方四黄液与VSD联合持续灌注冲洗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后,比较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骨科感染创面患者共90例,随机分组为A、B、C三组,每组30例,三组创面均应用VSD覆盖,且分别选用不同浓度的复方四黄液持续灌注冲洗,即分别用100、200、300mL复方四黄液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度为10%、20%、30%的复方四黄液进行灌注冲洗。各组复方四黄液均经双层无菌纱布过滤后加入1000mL生理盐水中。各组分别于治疗后5d、10d再次更换VSD材料,并对创面修复情况进行评估,行创面外观评分。分别在术后5d,10d观察三组在不同时期对创面修复的效果,检测外周血CRP变化情况,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治疗前各项指标A、B、C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d,A组创面外观评分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期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d,B组创面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C组。治疗后5d、10d,各组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5d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性;治疗后10d,B组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复方四黄液联合VSD对促进骨科感染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疗效不同,合适浓度更加有利于发挥中药与VSD的协同作用,更加有利于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四黄液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持续灌注冲洗对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修复及WBC、CRP及ES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显微创伤科治疗的感染缺损性创面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持续灌注冲洗治疗,B组给予复方四黄液外敷治疗,C组给予VSD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三组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A组治疗后第5天、第10天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分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第5天、第10天WBC、CRP、ESR水平均优于B组、C组(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持续灌注冲洗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缺损性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及组织修复,并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改良全层皮肤切除感染法造模。造模成功后,A组给予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B组给予复方四黄液治疗,C组给予VSD治疗。在治疗后第5,10,15天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观察创面外观并行组织学观察,计算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及新生毛细血管数。结果治疗后第5天开始,A组WBC、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B组和C组(P均<0.05),并持续降低。治疗后第5天,A组PCT明显低于B组和C组(P均<0.05),治疗后第10天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P均<0.05)。创面外观评分各个时间段A组均优于B组和C组(P均<0.05);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A组>B组>C组,且各组内在第10天时测得值最高。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感染创面疗效更优,其机制可能在于二者联用能抑制病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降低IL-6、TNF-α水平,刺激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复方四黄液联合VSD治疗骨科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临床选择90例骨科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冲洗,B组为复方四黄液外敷,C组为VSD引流。比较三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疼痛VAS评分,细菌转阴数,感染控制时间、总住院时间。结果:A、B、C3组两两比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d7、d14的创面外观评分,A组B组、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7,d14,A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转阴数、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A组均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VSD能有效促进骨科感染创面修复,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骨科创面感染气血亏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科创面感染气血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对感染性创面进行常规清创,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连接负压吸引设备,每天冲洗250 mL×3次,调整负压在30~40 kPa进行持续吸引。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治疗组采用十全大补汤冲洗,两组均治疗14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的82.50%(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创面疼痛、渗出、水肿、肉芽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冲洗联合VSD治疗骨科创面感染气血亏虚证,能够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创面疼痛、渗出及水肿程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托补促愈汤冲洗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就诊的骨科创面感染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5例。2组均首先进行常规清创,然后采用VSD敷料覆盖创面,最后连接负压吸引设备进行创面冲洗、持续吸引。对照组以0. 9%氯化钠注射液为冲洗液,治疗组以托补促愈汤为冲洗液。2组均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创面渗出液IL-6、TNF-α水平及创面疼痛、创面肉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 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托补促愈汤冲洗联合VSD治疗骨科创面感染,能够减轻创面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四黄液联合闭式引流技术对感染化脓创面患者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7月来我院门诊就医的化脓感染创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数字偶数为观察组,奇数为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术处理创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四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后患者创面渗出液中IL-6、TNF-α的表达及静脉血检测WBC计数、CRP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红肿消退时间、肉芽生长时间、上皮组织生长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短(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TNF-α的表达、CRP含量、WBC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四黄液联合闭式引流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感染化脓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及修复,此外还可下调IL-6、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加中药治疗对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的影响,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VSD加中药组15例,对照组为VSD组15例。比较2组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测定经治疗后1、3、5、7d创面渗出液IL-1、IL-6和TNF-α的水平,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肉芽生长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L-1、IL-6和TNF-α方面均表现为细胞因子水平升高,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加中药治疗对创面修复具有有利的影响,中药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机理可能为促进IL-1、IL-6和TNF-α的水平的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IL-10、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手法治疗组(c组)、电针治疗组(D组)。除A组外,将B、C、D组家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7周制成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家兔造模后与治疗后关节冲洗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连续治疗3周,可以明显降低关节冲洗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关节冲洗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发挥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VSD)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临床疗效。方法 72例蛇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治疗,经彻底清创减压后行VSD持续负压引流治疗,治疗组予以复方黄柏溶液灌注冲洗,对照组以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注冲洗,治疗6天后拆除VSD。观测治疗前后创面细菌感染情况及创面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表达量,计算创面面积及愈合率,比较创面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例数较治疗前减少,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率及感染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FGF及FGF表达量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bFGF及EGF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创面面积明显减小(P0.01),创面愈合率明显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为8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黄柏液持续灌注冲洗联合封闭负压吸引治疗难愈性蛇伤溃疡,可有效减轻咬伤溃疡部的肿胀疼痛,控制创面细菌感染,促进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柏水溶液对大鼠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修复中NF-κB、TNFAIP3/A2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黄柏水溶液)和对照组(复方黄柏液)。每组又分为7d和14d两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采用数码相机照相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及透明生物膜描膜法观察溃疡创面愈合情况。治疗第7、14天进行血流变及DD检测,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取创面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同时用PCR检测NFκB、IκB、TNFAIP3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效果明显,愈合率显著升高,溃疡面积不断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IL-1β、IL-6、TNF-α的含量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NF-κB mRNA水平下降,IκBα、TNFAIP3/A20的水平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的效果要优于药物治疗第7天。各项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于治疗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黄柏水溶液抑制了大鼠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修复中的NF-κB的表达,促进了TNFAIP3/A2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效托里散外敷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四肢创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四肢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均予常规创面清创、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改善血液微循环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VS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效托里散外敷治疗。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创面愈合情况,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创面疼痛、渗出、水肿、肉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效托里散外敷联合VSD治疗四肢创面感染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创面疼痛、渗出及水肿,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成药复方黄柏液联合VSD技术持续冲洗创面在治疗褥疮蕴毒腐溃型中的疗效。方法:对符合褥疮蕴毒腐溃型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VSD技术进行创面处理,同时配合复方黄柏液持续滴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结果:试验组在改善创面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创周红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黄柏液联合VSD技术对创面持续冲洗可有效改善褥疮创面肉芽组织形态、减少分泌物、减轻创周红肿,从而加速创面愈合,方法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肌止痛方坐浴联合紫草纱条引流促进小儿肛周脓肿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肛周脓肿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组,各30例。3组均给予肛周脓肿一次根治术,A组术后采用高锰酸钾坐浴联合凡士林纱条引流,B组术后采用高锰酸钾坐浴联合紫草纱条引流,C组采用生肌止痛方坐浴联合紫草纱条引流。观察3组术后1、7、14 d时创面分泌物情况、创面缩小率,记录3组创面愈合时间,统计3组术后1、14 d时血清P物质(SP)、五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术后7 d和14 d,B组和C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A组,且C组创面分泌物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术后7 d和14 d,B组和C组创面缩小率均高于A组,C组创面缩小率均高于B组(均P<0.05)。B组和C组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C组切口愈合时间低于B组(均P<0.05)。术后14 d,3组5-HT、SP、TNF-α、IL-1β水平与术前1 d时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4 d,3组5-HT、SP、TNF-α、IL-1β水平差异明显(P<0.05),B组和C组均低于A组,C组水平均低于A组和B组(均P<0.05)。结论生肌止痛方坐浴联合紫草纱条引流可促进肛周脓肿患儿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液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LIRI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2月龄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 Reperfusion,IR)、TD-IR组(IR+1 ml桃红四物液+3 ml蒸馏水灌胃)、TZ-IR组(IR+2 ml桃红四物液+2 ml蒸馏水灌胃)和TG-IR组(IR+4 ml桃红四物液灌胃),各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又分为0 h、2 h、4 h、8 h四个时相组。复制右后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IL-6含量变化,RT-PCR检测TNF-α、IL-1β、IL-6基因表达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IR、TD-IR、TZ-IR、TG-IR四组血清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表达升高(P0.05),其中TD-IR、TZ-IR两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在相同时间点较IR组降低(P0.05),而TG-IR组则升高(P0.05)。(2)TD-IR、TZ-IR、TG-IR三组骨骼肌中TNF-α、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较IR组降低(P0.05)。结论 (1)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TNF-α、IL-1β、IL-6表达均升高。(2)于再灌注损伤后2 h,TNF-α、IL-1β、IL-6含量达到高峰,并在2 h至8 h时间段维持在较高水平,再灌注损伤逐渐加重。(3)桃红四物液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TNF-α、IL-1β、IL-6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危害。(4)中剂量桃红四物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刺消巴布剂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骨刺消巴布剂组(A组),奇正消痛贴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正常组(D组)。A、B、C组通过改良经典的Videman固定法制备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A、B组外敷相应药物,C、D组不做任何处理,于造模成功后第1天和药物治疗后第5周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造模后A、B、C组IL-1β和TNF-α与D组比较显著高表达(P〈0.01),而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后,A组、B组与C组比较,IL-1β和TNF-α含量下降(P〈0.05),C组IL-1β和TNF-α表达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刺消巴布剂可能通过降低关节液IL-1β和TNF-α的含量,对膝骨性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创面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部术后创面愈合不良且合并感染情况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后再进行负压封闭引流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冲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创面面积以及创面渗液量,评估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较治疗前缩小,疼痛VAS评分治疗前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渗液量>10 ml患者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部术后创面愈合不良具有显著疗效,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散外敷治疗兔骨性关节炎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关节冲洗液中白介素-β1(IL-β1)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热敷散对兔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建立兔骨性关节炎模型: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n=10)、模型对照组(B组,n=10)、热敷散组(C组,n=10)。造模后1周,在3组动物中各随机抽取1只实验动物,空气栓塞法处死后进行患膝关节病理观察,明确造模是否成功。A组每天热水袋热敷膝关节2次;B组造模成功后每天热水袋热敷膝关节2次;C组造模成功后,每天用热敷散热敷治疗2次。在治疗4周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抽取膝关节液后,切开兔的膝关节,观察膝关节股骨髁关节面大体病理变化及股骨髁关节软骨病理变化,并检测关节冲洗液中IL-β1与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在造模成功,给予3组实验动物相应治疗4周后处死实验动物,抽取膝关节液后,做病理观察见A组动物关节及关节软骨正常;B、C组动物关节肿胀,关节软骨面破坏。②B、C组动物关节冲洗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C组动物关节冲洗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热敷散能通过降低关节液中IL-β1和TNF-α的含量进而起到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大鼠人粪污染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紫黄生肌膏的促愈机制。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每组21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用人粪污染创面制作肛瘘术后创面模型,观察用药后第3、7、14 d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用药后第3、7、14d肉芽组织中TNF-α、I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第3、7、14 d,模型组的创面愈合率均小于正常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P<0.01),紫黄生肌膏组在用药后第7、14 d的创面愈合率大于贝复济组(P<0.01);用药后第3、7、14 d模型组创面TNF-α、IL-6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P<0.01),用药后第7、14 d紫黄生肌膏组创面的TNF-α、IL-6的蛋白表达均低于贝复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黄生肌膏能够提高大鼠人粪污染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且可以下调创面TNF-α、IL-6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